广东省省级课程国际贸易第三部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2443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省级课程国际贸易第三部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广东省省级课程国际贸易第三部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广东省省级课程国际贸易第三部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东省省级课程国际贸易第三部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省级课程国际贸易第三部分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 国 际 贸 易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何元贵 教授,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本章我们将回顾历史,梳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分工和贸易的思想脉络,由此了解国际贸易理论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国际贸易理论的模型是如何一步步突破理论局限性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 搞清楚:(1)贸易的原因与流向; (2)贸易商品的价格; (3)贸易利益是如何产生及如何 分配的。,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一、重商主义产生的时期及背景 历史上对国际贸易的研究和理论在最早的时候几乎都是出自重商学派的著作。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

2、制度过渡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具体地说,在1518世纪初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哲学。重商主义又分为早期的重商主义和晚期的重商主义两种。,二、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和经济思想,1、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2、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游戏”。,三、重商主义的局限性,1、重商主义的政策结论

3、仅在某些情况下站得住脚,并非在一般意义上能站得住脚; 2、重商主义把国际贸易看作一种零和游戏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 3、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什么是分工? 国际分工是指过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超出国家界限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 你能举出一些关于分工的例子吗?,一、亚当.斯密简介,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18世纪英国著名经济学

4、家。在经济思想史上,斯密被尊为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1776年,斯密出版了一部奠定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在该著作中,他第一次把经济科学所有主要领域的知识归结成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而贯穿这一体系的基本思想就是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思想。 斯密的思想对国际贸易,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Adam Smith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fil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am_Smith,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1、斯密非常重视分工,认为分工是导致经

5、济进步的唯一原因。 2、斯密认为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是必要的且具有优越性。,3、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之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 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反之,则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具有绝对劣势。 各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其结果比自己什么都生产更有利。在贸易理论上,这一学说被称为“绝对优势理论”。,4、斯密认为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国际分工的原因是“自然”形成的。,三、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一)前提条件

6、,1、 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并且只生产两种商品; 2、劳动是唯一的要素投入,每国的劳动力资源在某一给定时间都是固定不变的,且具有同质性,劳动力市场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 3、劳动力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之间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4、 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并且 ,两国的技术水平都保持不变;,5、 规模报酬不变; 6、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施加影响,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且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没有经济利润; 7、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 8、 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零; 9、两国之间的贸

7、易是平衡的,因此,不用考虑货币在国家间的流动。,(二)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1、如何判断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呢? (1) 用劳动生产率,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 / L)来表示,其中Qj是产量,L是劳动投入。如果一个国家使用单位或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比另一国生产出更多的某种产品,那么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即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2) 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量)可用Lj = L / Qj来表示。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如果一国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低于另一

8、国,那么该国在此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例子:假设现有两国:中国和美国,都生产棉布和小麦,但生产技术不同。劳动是唯一要素投入,且两国的劳动力数量都是100人。 表2.1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棉布(万米) 小麦(吨) 中国 100 50 美国 80 100 表2.2 中国和美国的劳动生产率,2、比较结果(原因和流向): 中国在棉布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美国在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所以,两国进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生产。,表2.3 中国和美国的生产成本比较,3、贸易利益: 表2.4 中美两国分工前后生产量和消费量比较,4、价格的确定(局部均衡分析),此例中,中国棉布与美国小麦的交换比例是

9、1:1,而现实中这一比例(即价格)会不断变动。其高低取决于国际市场上两种产品的供给与需求。 自由贸易时棉布的相对价格(小麦/棉布的交换比例)应在0.5与1.25之间,即贸易前两国国内价格之间。,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先进性与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在于: (1)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2)它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能从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利的思想,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游戏”,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而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3)斯密的研究把国际贸易理论纳入了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对国际贸易的经济分析。,局限

10、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是部分地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或者说,它解释的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特例,其理论不具有普遍意义。,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 比较优势贸易理论,一、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23)简介 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时期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1817年,其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出版。在此著作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贸易理论等理论,极大地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David Ricardo -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files http:/en.wikipedia.org/wiki/

11、David_Ricardo,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别。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相对差别,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 所以,每个国家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一)前提假设和生产贸易模式 除了强调两国之间生产技术存在相对差异而不是绝对差异之外,比较优势贸易模型的前提假设与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12、基本一样。,表2.5.中国和美国棉布和小麦的生产可能性,如何判断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呢? 一般有三种方式:通过计算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或机会成本来确定。,1、 用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来衡量。相对劳动生产率是不同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或两种不同产品的人均产量之比, 用公式表示为: 产品A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于产品B) = 产品A的劳动生产率/产品B的劳动生产率 表2.6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劳动生产率,2、用产品的相对成本来衡量。所谓“相对成本”,指的是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与另一种产品的单位要素投入的比率。即: 产品A的相对成本(相对于产品B) = 单位产品A的要素投入量/

13、单位产品B 的要素投入量 表2.7 中国和美国的相对生产成本,3、用机会成本来衡量。所谓“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多生产某种产品(如小麦)而必须放弃的其他产品(如大米)的数量。 表2.8 中国和美国的机会成本,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评介,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是一个简单的贸易模型,但它却可能是经济学中最精彩的部分。它提出了相对成本的概念,丰富和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为后来的贸易理论发展和深化指明了方向,为实行自由贸易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存在缺陷: 1、假设太多,尤其是“机会成本不变”使此模型与现实脱节。 2、是一种静态分析。,Review: 第三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第一节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一、亚当.斯密简介 二、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思想及观点 三、绝对优势贸易理论模型 四、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先进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一、大卫.李嘉图简介 二、大卫.李嘉图的贸易思想 三、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四、比较优势贸易理论评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