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3081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礼县桥头乡基本情况一、基本概况桥头乡位于礼县西南部,距县城97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99个村民小组,2926户、13683人。全乡区域面积16249公顷,耕地总面积25892亩。海拔16001800米,无霜期186210天,全年日照时数1870192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500700毫米,年平均气温9.610.8度。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业、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主要中药材有党参、大黄等,经济林果有花椒、核桃,是礼县重要的天然林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和中药材主产区。2010年度财政收入完成7万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农业生产增加值259万元,粮

2、食总产达4333.88吨,人均产粮322公斤;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90元。二、特色产业情况我乡在保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依托乡情,进一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了全乡东果西药,整乡畜牧格局基本形成。1、中药材产业: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以高社、杨坝等6村为基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900亩,实现产值550万元;2010年以来我乡在杨坝、高社两村建立了500亩的大黄和 500亩党参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2、畜牧产业:不断壮大畜牧养殖规模。2010年底我乡在县扶贫办的帮扶下,在蒋寺村引进西蒙塔尔、夏洛克育肥牛100头。组织成立了蒋寺村专业养殖

3、合作社,采取协会加农户的养殖模式发展养牛业,提高了农民发展畜牧养殖的积极性。截至2010年底,全乡大家畜存栏5255头,猪存栏4788头,羊存栏1379只。3、林果产业:建成了以曹坪村为中心的优质核桃栽植基地,栽植优质核桃2771亩,嫁接优质核桃500亩。其中,曹坪村被列为全县核桃产业基地村之一,真正成为了我乡名副其实的优质核桃品牌村。“十二五”期间,全乡将实现曹坪菜花等11个村1.9万亩的核桃栽植。4、劳务产业:大力开展劳务输出,进一步拓展劳务输出渠道。全乡年输转劳务工规模达4500多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1521人次,预计年实现劳务收入超过4800多万元。占全乡经济收入的50%。三、项目建

4、设和扶贫开发全乡所有村通路、通电、通通讯;自2008年以来,完成5.12灾后民房重建828户,维修1129户,8.12灾后民房重建67户,维修496户的重建维修任务。我乡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通过积极争取,五年先后完成了雀坪、桥头、南峪、毛湾、蒋寺、曹坪、郑坝等7村的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实施了曹坪、蒋寺、南峪、桥头四村504个“一池三改”项目,为曹坪、菜花、蒋寺、郑坝等村发放太阳灶947个;硬化了蒋寺、桥头、郑坝三村的村内道路5000米;实施了蒋寺、郑坝、南峪、桥头等四村的人饮工程建设,有效的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改变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完成了全乡十村11条53公里的通

5、村公路和10条38.5公里通组公路的建设项目,彻底结束了全乡17村组不通公路的历史和出乡“难”的顽疾。全乡灾后重建、扶贫开发、公路建设、新能源建设、村道硬化、安全人饮等建设覆盖率达到70%。四、招商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情况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创新招商方法,自2007以来引进民间资金1200多万元,修建了杨坝、高社、张铁、南峪、桥头刘庄、桥头堡子湾等6个小型水电站(目前已并网发电4个);建成砖厂2个,投资200多万元。五、文、教、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全乡现有学校14所,其中九年制学校1所,完小7所,教学点7个,全乡在校学生1719人,其中初中生501人,共有教学班69个,教师81人,小学适龄儿童

6、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3.6%;全乡现有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14所,农家书屋2个。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达到974户,4252人,农村五保人员38户38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员18户22人。2010年参加新农合13666,参合率达到97.43%,有力的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六、行政村基本情况1、蒋寺村。蒋寺村位于桥头乡东北部半山区,距县城102公里,距川区6公里,海拔1740米。年平均气温10.6,年平均降雨量500-70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1870-1920小时,无霜期186-210天。全村耕地总面积2391.9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307户1425人,其中男

7、756人,女669人,劳动力771人;有学校一所,适龄儿童142人,入学141人,专职教师7人,全村在校学生211人。有五保户2户2人。“5.12”地震全村共受灾294户1316人,直接经济损失126.35万元。经评估评审共形成重建户294户,维修13户。重建维修现已全部竣工。完成管引工程11000米,发放太阳灶307台;县能源办建沼气池219眼,完成155个 “三改”项目。硬化广场2000平方米,硬化道路2公里;新建上院组至贾那组道路1.8公里。种植优质核桃500亩,养殖希蒙塔尔、夏洛克育肥牛100头,现有村级卫生室1所,农家书屋1个,新修戏台1座,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座,党员25

8、人,党支部书记蒋兹俊、村主任蒋含江。制约因素:底子薄、群众思想守旧,文化落后,资源贫乏。2、毛湾村。毛湾村位于桥头乡东北部,距县城103公里,海拔约1740米,年平均气温10.6,降雨量500700mm,年无霜期186210天,年日照总时数18701920小时。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109户526人,其中女265人,男261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241人,全村有耕地1215.9亩,人均耕地2.4亩,主要种植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农作物播种面积1256.5亩,2010年全村粮食作物总产量178.54吨,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元。大家畜存栏204头,外出务工114人。农民经济

9、收入构成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经济作物种植。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5人,参加新农合523人,参合率达99.4%,推广太阳灶107台,村级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个,现有党员15人,现任党支部书记杨杰、村主任袁中善。制约因素:资源贫瘠、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交通仍然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3、南峪村。南峪村位于礼县西南部,系桥头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97km,海拔1600m。南峪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全村耕地总面积1399.5亩,其中川地200亩。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214户1063人,男513人,女550人,劳动力612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239元

10、,粮食总产量449吨;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业、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经济林果主要有花椒、核桃;该村通路、通电;有九年制学校一所,卫生院一所。“5.12”地震全村共受灾193户951人,经评审评估形成107户重建户,并由香港红十字会援建。安置区选址在书房磨坝石草公路旁,距乡政府2公里,占地60亩,由建设局设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先后由香港红十字会援建完成:人引工程100户,电泵管井100户,一池“三改”100个,防洪河堤建设800米,供电入户6000米,新修基层党组织活动室5间。村集体积累资金1000元。以黄芪、柴胡为主,成立中药村协会1个。成立

11、劳务协会1个,组织劳务输出230多人,劳务收入约69万元。全村栽植良种核桃260亩,户均10株。以石草公路为依托,在重建点发展商业,以商带农,搞活市场经济。全村有个体工商户22家。有村党支部1个,党员23人,现任党支部书记李红生、村主任贾都娃。 制约因素: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市场意识不强,商品经济发展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开发是市场和资源优势。4、丰元村。丰元村全村辖6个村名小组,现有人口138户,676人,其中女326人,男350人,现有劳动力394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768亩,林地面积358.8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37元,粮食总产量399.05吨,人均粮食产量590.3公斤。其

12、中,马铃薯种植面积367亩,中药材种植面积40亩,核桃栽植面积300亩。全村有村级教学点1所,农村适龄儿童88人,民办代课教师1名,参加社会养老保险4人,享受五保人数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56人,参合率达97.2%,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实施危房改造87户,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所,现有党员18人,现任党支部书记董仁录,村主任李王绪。制约因素:自然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利,资源频发,群众文化程度低,观念保守落后。5、曹坪村。曹坪村位于桥头乡东部,与滩坪乡毗邻,龙昌公路横穿其境。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138户,643人,其中女320人,男323人,有劳动力491人,全村有耕

13、地1743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255.47吨,人均产粮397公斤,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2010年末有大家畜221头(匹),其中:牛122头,马16匹,驴7匹,骡子75匹,猪存栏200头,羊12只;2010年全村劳务输出105人;全村通路、通电、通通信;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64人,入学63人,专职教师5人,全村在校学生211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8人,享受五保人数1人,有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个,党员15人。全村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业、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经济林果主要有核桃2771亩,其中有树龄在10年以上的

14、核桃树300多株,已挂果核桃1230株,约折合122亩(其中盛果期1100株),户均9株。2010年完成该村核桃种植优质嫁接500亩,将该村打造成我乡名副其实的优质核桃品牌村。支部书记王成涛、村主任王珍。制约因素:群众文化素质较低,人多地少,自我致富能力不强。6、雀坪村。全村辖5个村名小组,村庄分布零散,现有人口132户,654人,其中女308人,男346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125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96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10亩,核桃种植面积300亩,果园面积39亩,经济作物中药材种植面积111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粮食总产量169.7

15、1吨,人均粮食产量259.5公斤。有村级教学点1所,在校学生29人,民办代课教师1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28人,参合率达96.2%,实施危房改造87户,使用太阳灶户数126户。现有劳动力400人,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村级卫生室1所,个体诊所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所,现有党员13人,现任党支部书记马啸飞,村主任张瑞峰。制约因素:自然条件较差,群众思想守旧,文化落后,资源贫瘠。7、峪林村。峪林村位于桥头乡西南部,全村辖4个村名小组,现有人口105户,498人,其中女232人,男266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036.5亩,土地肥沃,主要灾害天气有霜冻、冰雹等

16、。群众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劳务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206亩,马铃薯种植面积245亩,核桃种植面积150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276.08吨,人均粮食产量554.3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2011元。其中,五保户1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8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72人,参合率达94.8%。近年来,实施危房改造27户,发放太阳灶126台。现有农村劳动力282人,年有组织输转100多人次,实现劳务收入30多万元。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村级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所,现有党员17人,现任党支部书记王石朝,村主任王周红。制约因素:山大沟深

17、、自然条件较差,交通落后,群众文化素质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8、麻元村。麻元村位于桥头乡东南部,属半山区,与王坝乡毗邻。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233户,1139人,其中女541人,男598人,有劳动力631人,全村有耕地2147亩,土地肥沃,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2010年粮食总产量416.77吨,人均产粮195公斤,群众其他经济来源还有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元。2010年全村劳务输出468人;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102人。全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20人,享受五保人数4人,有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

18、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个,党员23人,现任党支部书记王来绪,村主任张永贵。制约因素:群众观念落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9、吴家村。吴家村位于桥头乡西南方,距乡政府5公里,属山地高寒阴湿气候区,区域内高山丘陵面积广泛,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人口居住分散。全村辖7个村名小组,现有人口155户,737人,其中女346人,男391人,劳动力428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597.5亩,林地面积1800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油菜等,近年来先后完成退耕还林200多亩,荒山造林500多亩,劳务和种植是该村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2010年玉米种植面积100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30亩,中药材20

19、0亩,果蔬经济林10亩,油菜籽138亩,核桃种植面积100亩,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90元,粮食总产量249.98吨,人均粮食产量339公斤。村级小学1所,在校学生141人,专职教师5人,民办代课教师1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0人,五保户3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736人,参合率达99.8%,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农村危房改造47户,村级卫生室1所,卫生员1人,五保家园一座6间92平米,村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17人,现任党支部书记薛张恩,村主任王芳。制约因素: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技术、人多地少,资源贫瘠。10、冯家村。冯家村全村辖4个村名小组,现有人口141户,650人,其中女318人

20、,男332人,劳动力37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266亩,农民主要收入以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2010年玉米种植138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52亩,核桃种植面积100亩,林地面积36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167亩。果蔬经济林45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粮食总产量162.44吨,人均粮食产量250公斤,参加社会养老保险7人,五保户2人,危房改造34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650人,参合率达100%,全村除社科山组没有通组公路外,其他各组都已通路,有村级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所,现有党员13人,现任党支部书记冯刘学,村主任杜平贵。制约因素:农民文化素质较低,缺技术、资源

21、贫瘠。11、菜花村。菜花村位于离桥头乡政府之西3公里之处,东邻乡政府南峪村,毛湾村,南邻冯家村,西至花桥,桥头村,北至白河镇竹林村,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小组,全村现有306户1530人,其中女726人,男804人,现有劳动力653个,其中男323个,女330个。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510亩,现有种粮面积2372.5亩,退耕面积达948.7亩, 2010年粮食作物总产量446.47吨,其中中药材种植面积242亩,林地面积946.3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 2010年大家畜存栏,牛400头,羊102头,猪存栏500头,马铃薯种植面积725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47亩。参加社会养

22、老保险人数27人,享受五保人数4人,新农合参加人数1499人,参合率达97.7%,农村危房改造123户,有菜花小学一所,在校学生32人,专职教师1名,现有村卫生室1所,村级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个,有党员25人,其中女党员5人,现任党支部书记蒋刘俊、村主任蒋代珍。制约因素:群众思想观念滞后,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人多地少,资源贫乏,自我发展能力较弱。12、花桥村。花桥村地处桥头乡西方,坐落于石草公路沿线,气候温和、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距乡政府驻地12公里,海拔1650米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00mm,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暴雨等。全村耕地总面积794.5亩,其中水平梯田243亩,山地

23、550.5亩,15以上坡地434亩,人均耕地不足2亩。该地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全村生活和生产用水。村内有装机容量0.06万千瓦时水电站一座。全村辖堡子湾、武家、上拔沟、下拔沟、安山5个村民小组,共有居民77户,396人,其中女192人,男204人;五保户1人,适龄入学儿童32人。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394人,参合率达99%。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00元;该村通路、通电、通通信;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经济林果主要是核桃。有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座,有党员8人,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文录。制约因素

24、:群众观念守旧,文化落后,资源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足。13、桥头村。桥头村位于礼县西南部,距县城110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215户1108人,其中女495人,男613人,劳动力612人;平均海拔1700m。西汉水二级支流南峪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境沿山基而过,水资源丰富。全村耕地总面积1345亩,其中川地100亩,其中山坡地占87%,村内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洋芋、蚕豆、菜籽等。主要灾害性气候有干旱、霜冻、冰雹等,较为偏僻,是原乡政府驻地,现有机关单位为林场、信用社。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业、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等。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80元。2008

25、年全村共受灾179户950人,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0.55万元。通过三年重建,先后完成全村112户民房就地和异地搬迁重建工作。完成招商引资水电站2个,现已投产使用。完成2007年全村整村推进项目,其中管网供水工程一处,建暖棚150户。新修党员活动室一处,道路硬化120米。实施一池“三改”77户,建成人引工程2600米,83户群众受益。引电入户77户,长4620米,完成桥头村护村、护地河堤710米;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27人,专职教师6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3人,享受五保人数4人,参加新农合人数1007人,参合率达99.8%,有村级卫生室1所,个体门诊1所,有村党支部1个,党员24人,其中

26、女党员2名。现任党支部书记张马代、村主任苟贵喜。制约因素:底子薄,发展的后劲不足,缺技术、缺资金。14、郑坝村。郑坝村位于桥头乡的西南部、距桥头乡10公里,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244户1032人,其中女513人,男519人,劳动力总人口610人,有耕地面积1121.5亩,大畜生461头,羊600只,外出务工457人。属桥头的边远村,山大沟深、以石山为主、林多地少,由属高寒阴湿地区,以种植药材为主,粮食作物产量低,群众比较贫苦,人均产粮到259.81公斤,农民经济收入构成主要依靠劳务输出和中药材的种植。占到70%以上。5.12地震共受灾235户870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4.64万元。经评估审

27、批形成重建户70户,重建房屋210间,维修房屋165户487间。2010年县委、县政府将该村列为参与式整村推进项目村。完成村组道路硬化0.8公里,投资20万元;三改50户,投资10万元;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党参基地200亩,投资6万元;建暖棚33座,投资9.9万元。完成人饮工程1处。完成危房改造90户,马铃薯种植面积637亩,中药材种植面积780亩,现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49人,专职教师5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9人,享受五保人数2人,参加新农合人数990人,参合率99%,现有村级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个,现有党员17人,现任村主任王正朝。制约因素:自然条件较差,群众思想

28、守旧,文化落后,资源贫瘠。 15、张铁村。张铁村位于桥头乡西南方向和草坪乡接壤,属高山阴湿区,属大陆性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10C0的有效积温2650 ,年平均降雨量680mm,全年日照时数1985h,适宜中药材生长和种植。全村辖4个村名小组,现有人口114户,466人,其中女247人,男219人,全村耕地总面积1121.5亩,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中药村种植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以大豆、马铃薯为主,中药材以大黄、党参、当归为主,201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267亩,大豆种植面积500亩,中药材种植面积380亩。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010元,粮食总产量124.87吨,人均粮食产量26

29、7公斤。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种植质量,2010年以来,我乡在与邻近五村建立了500亩大黄和500亩的党参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全村现有劳动力286人,其中年有组织外出务工52人次,村级教学点1所,在校学生31人,专职教师1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12人,五保户2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466人,参合率达100%,全村通路、通电、通通讯,有电站一座,村级卫生室1所,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所,现有党员13人,现任党支部书记赵希珍,村主任罗贵川。制约因素:自然条件较差,交通发展滞后,文化落后,资源贫瘠。16、杨坝村。杨坝村位于礼县桥头乡西部,距乡政府驻地20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村庄分布零散

30、,大都在半山腰。128户550人,其中女298人,男252人;耕地总面积957亩,全部为旱地,年粮食总产量59.77吨,人均占有口粮350公斤。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元,贫困户58户,240人;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业、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油菜等;2010年全村外出人员129人,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农户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从事以粮食为主生产经营,粮食平均每亩产仅为150公斤,人均产粮和人均纯收入在县、乡内属于较低水平。教育、医疗卫生条件差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特殊的自然条件,特别适合党参等中药材的种植。全村现有中药材种植面积580亩,其中党参种植

31、294亩,年产量27.5吨,2010年在杨坝村建立了500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主要灾害性天气有霜冻、冰雹、洪灾等。该村水资源丰富,水量可以满足全村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该村通路、通电、通通讯;有村小学一所,适龄儿童47人,入学46人,入学率高达97.8%。享受五保人数3人,新农合参合人数549人,99.8%,有村党支部1个,党员11人,现任党支部书记王锁录,村主任张正奎。 制约因素:自然条件较差,群众思想守旧,灾害频发,资源贫瘠。 17、高社村。高社村位于桥头乡西南部,距县城150公里,海拔2000-2400米,村庄分布零散,大都在半山腰,属高山阴湿区。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17户,59

32、0人,其中女266人,男324人,五保户1户,现有党员15人。全村总面积1366.5亩,其中耕地面积1006亩,人均2.3亩左右。2010年全村有家畜存栏(牛)59头、(羊)196头、猪180只;人均纯收入1700元。群众主要经济收入依靠种植业、劳务输出及家庭零散养殖业和中药材种植收入。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豆、马铃薯等,还种植少量的油菜、玉米等。经济作物种植有大量的中药材,主要有大黄、党参等,其中大黄200亩,年产量40吨,党参600亩,年产量50吨;中药材收入占农民收入的54%,有劳动力471人,常年劳务输出235人左右。教育、医疗卫生、交通运输条件相对较差。近年来,通过中药材种植和道路基础

33、设施建设,该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新修杨坝至高社村4.3公里公路。建成了500亩党参标准化栽植示范基地。享受五保人数1人,新农合参合人数346,参合率达100%,有村党支部1个,村级组织活动室1所,党员15人,现任党支部书记陈志学、村主任苟敬红。 制约因素:山大沟深、群众贫困程度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发。 附:桥头乡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方式。桥头乡党政主要领导联系方式党委书记: 杨具娃 13830938066政府乡长: 包国良 13993988886人大主席: 王正录 13919568697党委副书记: 张小沛 13830908081礼县桥头乡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