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4063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梭伦改革.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线索: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问题探究一】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认识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以下两段材料反映了公元前8一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材料一 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最初设立3名,主管宗教、战争和行政事务,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名司法执政官,9名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材料二 这以后发生了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从各方面来看,他们的政治体制都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尤其是穷人,他们的妻子和儿女都为富人所奴役,他们被称作附庸和“六一汉”。因为他们正是按照这样的地租耕种富人的土地。所有的土地都控制在少数人手中;如果他们无力支付地租,他们自己和他们的孩子都将失去自由。 亚里士多

2、德雅典政制 请回答:材料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怎样的政治特点和经济状况?综合上述两则材料,判断当时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从而说明什么问题?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改革的必要性):(1)在政治上,贵族占据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把持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长老会议,架空作为最高权力机关的公民大会。(2)在经济上,贵族通过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以致平民无力还债成为“六一汉”,直至全家沦为债务奴隶。(3)贵族在政治上的专横和经济上的压榨激起平民的反抗,导致雅典政局动荡不安 2、雅典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条件):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广泛

3、使用,雅典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后果: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形成和壮大以及由此导致的雅典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与贵族之间尖锐矛盾:3、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立志各改革,振兴城邦(个人因素)【问题探究二】梭伦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倍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

4、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梭伦阅后回答:根据材料一,梭伦采取什么措施“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有何影响?二、梭伦改革的措施措施内容影响颁布解负令下令取消一切债务,禁止以土地和人身做抵押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并未实现公民之间的真正平等,打破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也使下层平民获得了一定的公民权利改革国家权力机构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

5、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执掌最高统治权打破了世袭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新兴的工商业奴隶主有权参与到政治管理中来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司法审判权的长期垄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农业: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价;改进水渠灌溉系统,提倡种植经济作物;鼓励经济作物出口大大推动了雅典奴隶制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手工业:规定凡雅典公民必须让儿子学一门手艺,吸引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迁居雅典商业及其他:改革币制和度量衡;确定私有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问题探究三】分析梭

6、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全面了解梭伦改革。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的占着。 -梭伦材料二: 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乃至整个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社会政治改革之一,它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梭伦改革一方面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另一方面完善了国家制度,为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活动提供了制度保证。梭伦的价值观以及改革中创造的有利于公民行使职权的各种制度,对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

7、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 来自维基百科阅后回答:(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特点和局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历史影响 。(3)综合材料分析说明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和性质是什么?三、梭伦改革的影响1 梭伦改革的积极意义:(1)促进了农业、工商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雅典的繁荣与发展(2)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最重要)(3)开启了西方权力划分的先河(4)渗透在改革中的“中庸”精神为雅典民主政治和西方民主政治提供了价值基础2 梭伦改革的目的、特点和局限(1)目的: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

8、治(2)特点:革命性和中庸性。革命性:触及土地问题和打破贵族专权;中庸性:折中的色彩,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3)局限: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梭伦以财产确立公民的等级身份,不同的等级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梭伦改革允许贵族保留祖传地产,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3 梭伦改革的结果和性质: (1)结果:梭伦推崇中庸,结果两面不讨好,被迫远走,但其改革成果没有失败,保留下来(2)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探究:争鸣: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梭伦改革开民主政治的先河,或者说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9、,而认为他“一蹴而就”确立了民主政治的人并不多。另一种意见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关键应是克里斯提尼改革。请查阅有关资料,将这两次改革作一比较,论证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历史进程。与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国文明相比,古希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有什么不同?这种环境造成了什么结果?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探究:商鞅变法的背景阅读以下三则材料: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民。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不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一楚国之俗。 史记蔡泽列传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

10、次重要改革?(2)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3)材料二说明的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一 背景:1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破坏,诸侯割据混战。经济: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改革变法的潮流。军事:战争频繁(争霸、兼并战争)文化:百家争鸣,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2风起云涌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改革:“相地而衰征”-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鲁国的改革:公元前594年“初税亩”-公开承认了土地私有(2)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尽

11、地力之教”、“平籴法”、法经楚国吴起变法:收爵禄、迁贵族、裁冗官、禁私门3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公元前四世纪,秦国面临着怎样的历史机遇?4 目的:实现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占得优势,以巩固统治二 商鞅变法的内容措施内容影响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正式废除了井田制,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推动了地主经济的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

12、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使秦国在争霸战争中的兵源得到可靠保证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定秦律强化了人民的法律意识,保证了变法的彻底执行,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思想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

13、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分析商鞅变法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方面(2)实行最彻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探究: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材料一:“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材料二:“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

14、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史记三 商鞅变法的评价1 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2 商鞅变法的结果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3商鞅变法的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潮流

15、: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大无畏的精神。(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与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4 商鞅变法评价(1)积极影响: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地主经济,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壮大了军事力量;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

16、重大影响。(2)消极影响:轻罪重罚,轻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的严酷,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特别提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才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探究: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08年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办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

17、。5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1)按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他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6分)(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4分)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北宋的建立者赵匡胤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一 背景 1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阅读课本并思考: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主要有几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分别是什么?(1)原因:表现:(2)原因:表现:(3)实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与守

18、旧派之间的斗争2 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思考: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影响?北宋建国后,冗兵、冗费和冗官局面是如何出现的?产生了什么影响? 集军权、更戌法集中行政权集中财政权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积弱冗兵冗官冗费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积贫3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思考:宋仁宗进行改革的动机是什么?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庆历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昙花一现的原因有哪些?说明了什么?(1)目的:挽救统治(2)概况:(3)措施:中心:整顿吏治改革文官升迁制严格恩荫制改革贡举制和考试内容慎选地方官减轻徭役、重视农桑等(4)结果:夭折(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5)影响:

19、王安石变法的前奏归纳: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二 标志: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三 内容:变法的主要内容富国措施强兵措施取士措施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保甲法(连坐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经济方面)(军事方面)(文化教育方面)惟才用人1 富国之法(1)青苗法:政

20、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作用: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局限:地方官员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2)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作用: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3)免役法(募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作用: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并增加政府收入(4)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作用: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5)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作用: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21、,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6)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使物资需求和供应得到了很好的配合,减轻了纳税户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还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2 强兵之法(1)保甲法、连坐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互相监督、检举。目的: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2)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作用:减少了政府支出。(3)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4)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作用:提高了武器的

22、产量和质量3 取士之法(1)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诸科,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论;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2)整顿太学:重新编纂教科书,成绩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3)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惟才用人的原则四 结果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4、司马光做了宰相,废除新法,变法最后失败。分析:失败原因?五 评价1 性质:2 进步性: (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

23、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王安石能够针对北宋统治错综复杂的积弊大刀阔斧进行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得肯定。3 局限性:(1)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2)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09江苏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北宋年间,面对严峻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以王安石为首的有识之士在范仲淹“精贡举”的基础上,为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就如何选拔、培养国家急需人才,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范仲淹)国家专以词赋取进士,求有才有识者,十

24、无一二。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固当教以经济之业,取以经济之才,庶可救其不逮。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十三 材料二 (苏轼)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今人材乏少,且其学术不一,朝廷欲有所为,异论纷然,莫肯承听,此盖朝廷不能一道德故也。故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 (司马光)神宗罢赋、诗及诸科,专用经、义、论、策,此乃复先王令典,百世不易之法。但安石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令天下学官讲解。及科场程式,同己者取,异己者黜。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25、谙回答:(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范仲淹、苏轼、王安石、司马光对科举考试内容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丰张?(4分)(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近代化是指近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俄国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大转变, 它启动于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6、(古老与现代文明的碰撞)一 背景探讨19世纪中叶俄国面临的问题并寻找对策 俄国的农奴制1政治上:俄国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十二月党人、知识分子群体的改革呼声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惨败,暴露了俄国农奴制的落后,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激化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1)双方:俄-英国、法国、土耳其(2)起因: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 转移国内矛盾俄国入侵土耳其侵犯了英法在土耳其的利益分析战败原因: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

27、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3)战败原因直接原因:俄国武器装备落后,弹药粮食供应不足,作战准备不充分,军心不齐;间接原因:战争期间国内农民运动高涨,威胁俄国后方,削弱了军队战斗力。根本原因, 落后的农奴制(4)影响: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进一步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的腐朽,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5 主观因素:亚历山大二世的执政和强烈的改革意识使改革成为可能二 改革的主要内容(二一九法令 1861 )1 核心内容:废除农奴制2 具体内容:(1)政治:农民获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权(2)经济:农民可以得到一块份地,大小,肥瘠由地主决

28、定;份地须高价赎买(3)组织:强化村社制度3 评价:(1)性质:是沙皇和贵族地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2)进步性: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扩大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农民获得自由和土地,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农奴制的废除,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化)。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3)局限性: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很大程度上农民还是被束缚在土地上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欺骗性:改革后的农民为生计重新受盘剥三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

29、化进程的影响1.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改革后很快出现农民分化,从而产生农业资本主义)(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原因: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沙皇政府的扶植;两次工业革命进行表现:问题:经济水平总体落后于欧美国家;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2.政治近代化: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

30、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3其他方面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允许引进西方书籍。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人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歪,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总之: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四 改革的局限性1它以牺牲农民利益来发展资本主义,必然给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带来不良影响(特别不是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总

31、体水平仍远远落后于欧美2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尤其是农奴制残余保留过于浓厚3保留大量农奴制残余,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农民暴动和起义不断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一 背景1德川幕府统治出现危机(内因)(1)政治上:幕藩体制,等级森严19世纪以后,社会各阶层对幕府统治强烈不满,尤其下级武士,迫切希望改变现状。思考:什么是幕藩体制?为什么说日本封建社会等级森严?19世纪以后,日本武士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2)经济上:幕府封建统治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外交上

32、:闭关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想一想:幕府实行闭关锁国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何异同?2 民族危机(外):黑船事件,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入侵,民族危机加深。探究: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3.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下级武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尊王攘夷”运动(结果:通过幕府改革来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破灭)4条件:武装倒幕和明治政府的建立,改革条件的成熟。(1)武装倒幕领导人:三人根据地:西南强藩战役:鸟羽、伏见思考:尊王攘夷与武装倒幕的比较(2)明治政府的建立: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建立,明治维新开始1869年迁都东京二 内容1 政治

33、上:废除旧体制,加强中央集权(1)废藩置县。(三府七十二县)(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宣布“四民平等”。作用: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进一步推行改革,富国强兵奠定了基础。(3)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日本的政体形式是君主立宪制。思考:以谁为蓝本?带有浓厚的什么色彩?如何评价?2 经济上:(1)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国唯一的货币。(2)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 (3)地税改革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发展(4)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 重点:军事、重工业 交通运输和通讯业 创办国营“样板”企业,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作用:为日本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日本掀起了工业革命的热

34、潮,到世纪年代初,日本初步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3 文教上:文明开化 ,发展近代教育(1)教育:改革教育制度,确定了国民皆学的方针。教育内容:儒学-自然科学教育体制:小学 中学 大学作用:打破了等级制度,培养了大量人才(2)生活习俗:西化4 军事上:建立新军队, 为对外扩张创造条件 措施: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建立军工企业,大力改进军事装备;进行武士道教育,创办军事院校。三 评价(1)性质:(2)结果: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变成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探究:明治维新的成功原因(1)内部条件:背景: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准备

35、过程:倒幕派实力较强,有自己的武装,得到天皇和西南强藩的支持。内容:制定和实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措施。(2)外部条件:日本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明治维新时,世界处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尚未到来,西方列强侵略矛头主要指向中国,加上亚洲民族运动的兴起,特别是太平天国运动牵制了西方列强的势力,为日本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3)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日本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政治: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民主化。经济: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到19世纪90年代初,日本已经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社会

36、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国际地位: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4)局限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经济: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制约工业发展。政治:宪法颁布后,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议会形同虚设,人民没有民主权利。文化:愚民政策和天皇崇拜思想的根深蒂固。走上对外扩张之路,给被侵略国家的人民,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温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但终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一 背景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

37、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二 过程(1)开始:公车上书:1895年春,康、梁领导发动“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2)发展创办报刊和学会:维新派创办了强学会(1895年)、保国会(1898年)等团体以及中外纪闻(1895年)、时务报(1895年)等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成了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3)施政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4)高潮:百

38、日维新。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内容作用局限政治颁布新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革旧制: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没有涉及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原因)经济颁布新法:中央设立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改革旧制: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颁布新法: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设立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改革旧制: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有利于先进科学文

39、化的传播军事颁布新法: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团改革旧制: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5)结果: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宣告失败。探究:失败原因?主观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得很不充分(根本原因)缺乏彻底反帝反封的勇气,只采取改良办法;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任何实权的皇帝身上;客观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异常强大。三 影响(1)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积极性:爱国:变法是爱国救亡的政治改革。(从背景看)变法是在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甲午战败、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情况下开始的,其首要目的是

40、救亡图存,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进步:变法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从内容看)维新派变法是要求实行实行君主立宪制,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和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看,是中国的出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启蒙:变法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比较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思考角度:国内国际环境,领导力量,参加支持力量,改革措施。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幕府封建统治分化薄弱;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叫高封建势力较强大顽固;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领导力量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实力强大,策略得当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不成熟,对皇

41、帝、袁世凯和列强寄望具体措施推翻幕府统治,成立新天皇政府,大力推行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光绪帝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但由于顽固派强大,措施激进,无法推行。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帝国主义不愿中国独立强大,国际环境不利。工业文明冲击下改革总结1500年以来的历史是人类社会由分散隔绝状态进入整体发展的一体化进程,其主线是现代化。但在此进程中,不同地区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请简要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一)经济上:市场化、工业

42、化 1、俄国改革:颁布废奴法令,农民赎买份地,使近代工业发展获得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较大的国内市场;颁布政策扶植工业发展;2、明治维新:殖产兴业,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重点发展军工企业、重工业和基础设施,通过国营示范、扶持政策和人才培养等方式,积极推动私人企业发展,初步实现工业化,崛起为东方强国;3、戊戌变法:中央设立矿物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二)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 1、俄国改革:颁布“一二九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从法律上承认了农民的人身自由;颁布司法章程统一司法程序,实行公开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建立起近代司法

43、制度;选举产生农村地方自治局、城市杜马等地方自治机构。 2、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实行四民平等;1889年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至高无上的权力,但也承认了人民的一些权益,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 3、戊戌变法:维新派变法前曾提出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内容,要求实行君主立宪,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已扩展到制度领域。(三)思想文化上:科学化、民主化1、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积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实行教育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事业。2、戊戌变法:维新期间,言论、集会、出版、结社活跃,各种社团和报刊层出不穷,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获得教快发展;出版事业进步、近代传媒从通商口岸拓展到内陆,猛烈地抨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思想启蒙,开启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遗产。(四)军事上:现代化、西方化1、明治维新:建立新军队,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西方建立常备军,大力改进装备,培养指挥人才,实施武士道教育,享有特殊地位,只对天皇负责。2、戊戌变法:精练海军,改习洋操,扩建海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