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4302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44.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 熟悉中国传统建筑基本类型:殿、堂、楼、阁、亭、台、榭、桥、坊表等。 3 1 殿一 概述 殿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一种建筑类型。始于秦汉。单层、长方形平面,主要有5、7、9、11间。屋顶主要采用制式较高的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 主要用于:宫殿、官署、佛寺、孔庙等二 实例: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大殿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为唐代木建筑的典型范例 平面 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椽 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殿堂式大木构架中 ,柱顶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时,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造型单檐四阿顶,大殿屋

2、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逐渐升起曲线,鸱尾 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 阑额上无普拍枋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 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显得沉雄大度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 中国现存唯一平面呈十字形的佛殿 殿基近方形,平面呈十字形,正中殿身五间,进深五间 中央部分为重檐歇山顶,四面正中各出两间抱厦, 为现存木构中四出抱厦最古实例 殿身全是厚墙围绕,只抱厦正面开门窗 梁架结构 普拍枋 补间铺作用斜拱 昂式耍头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始建于北宋天圣间(10231031年),崇宁元年(1102年)重修 正面朝东,殿身面阔五间、进深四

3、间,加副阶周匝重檐九脊殿顶 平面中减去殿身的前檐柱,使前廊深达二间;内柱除前金柱外全部不用 前檐副阶柱身施蟠龙 梁架:柱有显著侧脚、 生起、有普拍枋、合朩杳 斗拱 下檐柱外跳:昂式华拱 上檐柱外跳:昂式耍头 殿内有塑像43尊,其中宋塑41尊,尤以33尊侍 女像姿态秀丽生动,是我国古代艺术的杰作太和殿 公元1417年完工,1421年与1557年失火后又重建,其后经数次整修。 太和殿为皇帝登基、庆寿、冬至、元旦、集会或宣布重大政令的场所。皇帝就在竖有屏风、上有蟠龙藻井的宝座上,与皇族、重要大臣坐在殿内,其余朝臣则在殿外广场上。1型制 平面:面阔11间(明:9间)通面阔6393米,通进深3714米

4、屋顶:重檐庑殿 台基3级须弥座台基、月台殿柱及隔墙为红色,斗栱与梁枋则施以彩绘,主要为绿色及金色。屋瓦依照皇宫建筑规定采黄色。屋顶正脊尾端有34米高的龙形吻,垂脊上则有十二种小兽,为中国建筑中最多者。大木作斗拱:尺度变小,攒数增多(5攒)上檐九踩、下檐七踩、溜金斗拱梁架 :雷公柱曲阜孔庙大成殿 3 2 阁一 阁的原始用途及其拓展1 门阁 阁的起源和“阁”字原义,许慎说文释: “阁,所以止扉也。从门各声”,段玉裁注:“阁本训直 橛。汉书所谓门牡者,而阁居两旁,每扉以一 长杙,上贯于过门版,下拄于地,故云所以止扉。”。 这段文字,言之凿凿地说:阁最初为门的一部分,其 构造由用于栓门扉的“直橛”(横

5、置的长木条)等组成。 形声字“阁”,以“门” 为意符,“各”为声符。我们姑且 将这种阁称为“门阁”。2储藏 门阁被引申到用于的储藏物品的阁架。如段玉裁注中所云:阁“所以扞格者,引申之,横者可以庋物亦曰阁” “庋”,放东西的架子 3 阁道 阁亦指“阁道”,汉唐以前文献中,阁与栈道、涂、桥等并称时,指的即是“阁道”。 4 风景园林中的阁 阁用于风景园林,已是唐宋以后。宋画中的滕王阁二 . 阁的演变 汉时,士大夫也以阁藏书,如天禄阁、石渠阁。段玉裁释:“引申之横者可以庋物亦曰阁。如内则所云天子诸侯大夫士之阁,汉时天禄、石渠阁,皆所以,阁书籍皆是也。” 天禄、石渠二阁,亦是五经博士校订经书、辩论经义的

6、场所。刘向和杨雄都曾于此著述。汉以降,随儒学的兴盛和对经籍的重视,阁所具有的的藏书功能,使它在中国建筑中的等级得以跃升。 唐代,建有凌烟阁陈列功臣图像,这虽然滥觞于汉代藏书兼藏功臣图像的“麒麟阁”,但与麒麟阁储藏性质不同,凌烟阁已属重陈列的纪念性建筑,反映了阁在中国建筑类型的等级序列中,位置的攀升。 从志书谱牒看,唐代以阁陈列圣贤像很普遍。如宋人罗愿新安志中记有新安歙县的太平兴国寺“唐至德二载建,号兴唐寺。始唐有圣像阁。”( 罗愿:淳熙新安志,康熙四十六年刊本)从阁的传承流变看,魏晋至唐代虽然仍有阁道,但汉家的门阁,随同门阙一起淡出。唐时官宦府第,用简朴得多的乌头门。唐代是阁道与廊并用的时期,

7、建筑群内部虽然仍有以阁道联系的,但随着高台建筑的消失,阁道已逐步由廊取代。如大明宫中的含元殿组团,两翼“翔鸾阁”和“栖凤阁”联系以廊。此外,魏晋至唐,广开佛寺,阁道也融入佛教建筑中。敦煌壁画中各类经变图中,可见到大量以阁道作殿堂联系的佛寺形象资料。文字资料,如皖南泾县唐时有宝胜、崇庆、白云三寺。江南通志载:“廊庑皆阁道,泉流其下。”李白也有“清湍鸣迴溪,绿竹绕飞阁”的诗句。(游水西简郑明府) 三.实例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 建于统和二年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八椽,单檐九脊殿 低矮的石砌台基,前附月台 观音阁外观两层,内有一暗层,实为三层。 一、二层间有腰檐,檐上出平座。高23米平面:上减去当心间缝中

8、柱,内柱网布置采用内外两周的配置方法,构成大圈套小圈的双层圈柱平面。结构分析: 叉柱造 斜 撑 ,加强了结构的刚度 斗八藻井 次间用平綦 柱子仅端部有卷杀,有侧脚斗拱分析:平作斗拱下檐:瓜子拱、慢拱 平座铺作:斗子蜀柱 风格:雄健,排列疏朗,留有唐代遗风 阁内有16米高的11面观音像 安徽歙县宝纶阁 3 3 楼 楼与阁一样,是中国古代的多层建筑。但楼的等级低于阁。一 起源 汉代已能建七层的楼。汉代楼一般为方形平面。二楼(阁)的构造 中国建筑中的殿堂结构: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屋顶3 个整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如造楼(阁),只须增加柱额和铺作层即可。上下层交接,除了通柱,主要

9、有3种作法:1 叉柱造 上层檐柱的底部十字开口,插入平座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推进半柱径。2 永定柱造二层平座柱子直接从地立起,紧靠下檐柱。永定柱造仅发现河北正定龙兴寺慈氏阁1例3缠柱造 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斜梁上, 而在转角处各加一朵补间铺作,遮住上层柱根。缠柱造尚无实例。 3 4 阙、观 一起源初为建筑群外一对警卫用望楼,阙(缺),最初同观。 以后演变成标志性建筑,用于府第门内、门外、陵墓、城等。 阙以汉代最多,唐代除陵墓偶见,一般不用。w2 实例高颐墓阙 位于四川雅安市城东 建于东汉,是东汉益州太守高颐及其弟高实的双墓阙的一部分。为现存30座汉代石阙中

10、较为完整的一座 东西两阙相距13.6 米,东阙现仅存阙身,西 阙即高颐阙保存完 好 3 5 佛塔、经幢塔,亦称窣堵坡 原是印度的一种纪念 性坟墓的通称,为梵文Stpa的音译,原义为 “高显处”或“高坟”。它的造型:覆钵形,上立长柱形标志“刹”。是由台基、覆钵、宝相轮等几部分组成的实心建筑。它随佛教入中原时,汉族本土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已经形成,尤其在造楼中,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和艺术经验,早期的佛教又被视为一种神仙方术,匠人在设计塔时就以本民族习见一 楼阁式塔楼阁式塔系仿中国传统多层木构架建筑,是佛塔中国化的产物楼阁式塔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三国志, 东汉献帝初平四年(193)笮融于徐州建造的浮屠祠

11、塔: 下为重楼、上垒金盘,由堂阁周围,可容三千许人。文献记载中的最大木塔,是北魏时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据称高一千尺,百里以外便能望见。塔建成不久便被焚毁了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 隋时高丽僧依魏齐之法所建。 五重木塔平面呈方形,高31.9米,塔刹部分约占总高 1/3弱。和我国云冈石窟内的方形塔柱可为旁证。 塔不能登临。2层以上檐下都有装饰性栏杆。 塔中心有一根贯通全塔的中心柱,承托刹上的相轮、宝珠等部件,塔身重量则由外檐柱和4个天柱承担。中心柱下有埋置舍利的孔穴。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实物, 为建于辽清宁二 年(1056年)的应县佛宫寺塔,俗称应县木塔二密檐式塔1 特征 密檐式塔一般不供登临,晚期有些虽

12、可登临,因檐密窗小,没有平座、栏杆,观赏效果欠佳。密檐式塔外观:间距逐层收缩,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2 起源:型制源于印度3 实例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 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位于登封城西北6公里 ,太室山麓嵩岳寺內,是北魏古剎嵩岳寺的组成部分。 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高十五层,40米 塔平面为十二边形,为中国塔中的孤例底层转角用八角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拱券三 单层塔 单层塔多为墓塔、佛龛,源自印度早期形象资料,见于云冈及响堂山等石窟上的单檐小方龛现存最早实例,为山东神通寺四门塔

13、实例 神通寺四门塔 位于济南历城县 根据内部题记,最迟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塔全部用青石块砌成,全高约13米, 平面呈正方形,每面 宽7.38米 中央各开一圆拱门塔室中央有石块砌成的形塔心柱,柱四面皆有一个圆雕的佛像 塔檐挑出叠涩五层,然后收成四角攒尖顶, 四 喇嘛塔 源自印度形制: 窣堵坡 + 密檐式塔南北朝时期常将窣堵坡形象用于佛龛 实例 北京妙应寺白塔(元) 位于北京西城阜城门内大街,俗称白塔该寺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初名 大圣寿万安寺,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曾遭火焚,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称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尼泊尔工匠阿尼哥主持建造 全高约53米,塔

14、建在凸字形台基上。 全高约53米,塔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台上再设亚字形须弥座二层(角部向内递收二折),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宝瓶、相轮与金属的宝盖五 金刚宝座塔 起源:型制源于印度 实例 北京大真觉寺塔 位于北京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 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是我国此类塔最早的实例 据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印度僧人班迪达带来的“佛陀迦耶塔”(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图样建造的。形制: 在由须弥座和五层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台中央的密檐塔十三层;四角的十一层 台座南面开一高大圆拱门,由此可循梯登台塔的细部有中国式样。雕刻题材有:四大天王、金刚、罗汉、狮子、孔雀、梵文、佛八宝(轮、 螺、伞、盖、花、罐、鱼、长)、象、马、卷草等。种类虽多,华丽而不零乱,是其成功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