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4521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区域产业结构.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区域产业结构教学目的:熟悉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并能就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方向及内容,熟练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内涵及配置原则。 教学重点:重点是掌握产业结构的分类方法、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调整政策,熟悉产业结构演变的原因和理论,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指标。教学难点: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课、学时:7课时教学内容: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的构成和诸产业间量的比例和质的联系等关系的总和。区域产业结构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资源在各产业间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获取最大或较大的经济利益。第一节 产业结构分类一、产业分类产业分类是产业结构研究的

2、基础。(一)两大部类分类法将社会总产品从实物形态上按其最终使用方向划分为生产资料部类和生活资料部类。对应生产部门为生产生产资料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部类。(二)农轻重分类法把社会生产划分为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三大部门。产品单位体积重量大的工业部门属于重工业,重量轻的属于轻工业。化学工业由于其突出地位往往独立罗列。(三)霍夫曼分类法目的:为了区分消费资料产业和资本资料产业。原则:某产业产品的用途有75%以上作为消费资料的归入消费资料产业,75%以上作为资本资本的归入资本资料产业。分类:1)消费资料产业2)资本资料产业3)其他产业(四)“日本产业结构审议会”使用的分类法全部产业部门划分为7类:1)基础

3、材料产业;2)加工组装产业;3)生活消费品产业;4)建筑业;5)商业;6)服务业;7)其他产业特点:一是包括了全部产业部门;二是划分部门较多,比价具体、详细(五)三次产业分类法第一产业(广义的农业):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第二产业(广义的工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气、电力、供水等工业部门;第三产业(广义的服务业):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公务、其他公益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其中有符号的,是三个产业的归属问题上有争议的行业)。(六)标准产业分类法 十个大项:(1) 种植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2) 矿业和采石业;(3) 制造业;(4) 电力、煤气、供水业;(5) 建

4、筑业;(6) 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馆业;(7) 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8) 金融业、房地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9) 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10) 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在产业经济学的产业联系理论领域,投入产出类的编制就是以这种产业分类为基础的。(七)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法生产要素:指投入生产活动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经济资源。分类:资源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特征:它存在于将各个产业使用的各种资源的组合在产业之间进行的比较之中,是一种相对的划分,不存在绝对的划分标准。说明区域产业结构的素质,解释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并在区域产业

5、结构规划中发挥重要作用。(八)功能分类法1、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是不同的,其中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这就是主导产业。功能:第一,它具有明显的相对优势,产出规模大,产品调出规模也大,为全国或高层次区域经济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第二,它又是经济系统中的主体和核心,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轮,并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向高一层次演进。2、关联产业:它是直接配合和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发展。3、基础产业:除主导产业及其关联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部门都是基础产业。4、潜导产业:它是当时并不很重要,作用还不很大,但是发展潜力比

6、较大,或者是代表将来产业发展方向,前景比较好,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上升为主导产业的产业。二、产业结构理论体系产业结构理论,是以研究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为对象的应用经济理论。研究内容:产业分类、产业结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论;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及其原因;产业结构的静态分析和评价;产业结构配置和优化;产业结构政策。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形态理论以研究产业之间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为宗旨。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产业联系理论以研究产业之间投入、产出联系为宗旨。本章所介绍的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发展形态理论。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一、配第-克拉克定理研究前提:1)对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探讨,是以若干国家在实践的推

7、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的;(2)使用了劳动力这一指标,考察了伴随经济发展,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所发生的变化;(3)以三次产业分类法,即将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基本依据。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相对越小,而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农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大,而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所占比重相对越小。二、库茨涅兹等人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库兹涅兹收集和整理了二十多个国家的庞大资料,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第一,农业部门(即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年代的延续,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同农业劳动力

8、在全部劳动力中的相对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即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体来看是上升的,然而,工业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将各国的情况综合起来看是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即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比重,差不多在所有的国家都是上升的,但是,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却未必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上升是同步的。综合来看,大体不变,略有上升。结合时间系列分析和横断面分析,结论:第一,第一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在大多数国家都低于1,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则大于1.第二,第二产业国民收入相对比重的上升是普遍现象,但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变化由于不同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即综

9、合起来看是微增或没有大的变化。第三,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从时间系列分析,一般表现为下降趋势,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上升的,这说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特征。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初级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综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次产业大规模发展,在第一阶段,三次产业的变动大致符合库茨涅兹所解释的规律;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而第三产业的地位则持续上升。三、工业结构的高度化规律(一)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和霍夫曼理论 霍夫曼是第一个对工业结构重工业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者。霍

10、夫曼比例: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比例是不断下降的。后来有些学者研究发现:霍夫曼比例数值下降幅度是递减的,并逐渐趋于稳定。说明重工业化过程并不是无限的,达到一定程度后,便会出现一个饱和点,表现为各工业国家霍夫曼比例大小与他们之间的人均国民收入的差异非相关性。(二)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演变的第一个特征是重工业化,第二个特征是高加工度化。高加工度化:无论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会由以原材料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重心的结构发展。高加工度化意味着工业加工程度不断深化,意味着在原材料工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加工组装工业的发展将大大超过原材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工业结

11、构高加工度化的事实说明,工业的增长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相对下降的趋势,从而对能源、资源的依赖程度也将相对下降。(三)工业化过程中生产要素密集度转换规律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随着工业结构的重心由轻工业到重工业,从原材料工业向组装加工业的转移,工业的生产要素结构的重心也分别由劳动力到资金,再到技术的相应转移。产业结构信息化:国民经济中的信息部门迅速发展,信息部门在产业结构中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不断增长的现象。信息部门一般可以划分为两次产业,即一次信息部门(主要从事信息的基础结构,即制造、造作和运用各种信息设备和技术以支持信息市场和市场信息两种活动的职能)和二次信息部门(包括信息市场和市场信

12、息两种活动)。五、产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一)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变动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人们对某一产品的需求,随人均收入变化而变化的相互关系。消费结构阶段:第一阶段,生理需求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第二阶段,追求便利和技能的阶段;第三阶段,追求时尚与个性的阶段(二)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 产业或产品之间生产率提高的快慢的差异,即生产率上升率不均等增长是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造成生产率不均等增长的最突出因素是不同产业之间技术进步的速度。(三)国际贸易的促动开放型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其中,Zi是部门总产出,是国内最终需求,是净国际贸易(Ei为出口,Mi是进口),是国内中间需求(参数是投入产出系

13、数,用于度量j部门每单位产出所需i部门的投入,是i部门以外的所有其他产业部门)钱纳里的模拟结论:大国进口替代在一定限度内对产业结构转变是有效地,但是当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后,进一步的进口替代对产业结构转变的作用非常小。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国际贸易水平和结构是促进产业结构演变和现代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进口替代达到一定程度时,不失时机地迅速实现贸易模式由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是加速还是延缓产业结构转变和现代化的关键所现在。1、 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是日本的赤松提出来的,立足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理论。国内生产和进口的进展过程,在图形上像三只大雁。第一只大雁是进口的浪潮,第

14、二只大雁是国内生产的浪潮,第三只大雁是出口的浪潮。通过出口国内生产出口这种国际贸易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就随着发达国家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推动发生演变。2、 产品循环说“产品循循环说”是美国的弗农提出来的,立足于发达国家的理论。所谓“产品循环”表现为以下若干过程。从新产品问世、扩大市场直至国内市场饱和,这是第一个过程。尔后这一产品将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这是第二个过程。随着国外市场的形成,便有资本和技术的出口,资本和技术与当地廉价劳动力和其他资源结合,在输入国发展了这种产品。这是“产品循环”的第三个过程。国外生产能力的形成,又会使这种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到本国市场。这就是开发了这种产品的

15、输出国不得不放弃这种产品的生产而去开发其他产品,这就是第四个过程。新产品开发国内市场形成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出口产品进口开发更新的产品按照这种顺序不断循环上升,就是所谓的“产品循环”。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一、区域产业结构总体评价 考察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原则:1、已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不能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评价区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既要看它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还要看它同区域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国内市场容量是否相适应。区域产业结构必须既是资源导向的,又是市场导向的。2、区域产于系统的功能,是否能承担其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对全国或上一区域层次产业结构的优

16、化和协调作出独特的贡献;3、区内产业之间关联度如何,即产业之间是否协调,特别是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区域内部的产业关联,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理论意义上的关联,即产业之间存在上下游关系,相互之间依赖性强,联系非常密切。另一个含义是实际意义上的关联,即具有理论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在实际生产过程当中真正发生的关系。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非常重要,因为:第一,一般来说主导产业都是资金密集、技术先进、规模较大的产业,它与非主导产业关联度大,从而促进整个区域经济较快发展;第二,主导产业的发展不可能是鼓励的,而是需要相关的非主导产业的配合和支持,它与非主导产业关联度大,则是可以得到相关

17、产业的扶持和滋养,能够健康发展,发挥其区域经济增长的功能,承担其高层次区域地域分工的重任,从而使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进行运转。 4、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何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怎样结构性效益是衡量区域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最终标准,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归宿。二、区域产业结构多层次分析1、区域社会总产值结构分析社会总产值是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总值,这个层次,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与非农业的比例关系的协调性。2、区域三次产业结构分析三次产业包括了区域全部的产业部门,其结构基本上反映了大农业、大工业和服务员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层次的分析可以看出工

18、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与服务业的协调关系,农业与非农业产业的协调关系,区域工业化的程度和水平,尤其是可以得出服务员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发育程度,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和硬环境完善程度。3、农轻重产值结构分析这个层次,主要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中,农业资源和地方能源、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水平,反映出农业对工业的支撑能力以及重工业对农业、轻工业的渗透能力。4、农业行业结构分析大农业主要包括种植、畜牧业、林业和渔业四种行业。农业行业结构分析可以反映各种农业自然资源,耕地、牧草地、林地和课利用水面得开发利用程度,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结构素质。5、工业结构分析工业按所有制分,可分为乡镇工业、

19、地方工业、国有工业、私营工业、“三资”工业。工业可以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工业轻重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区域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关系,这反映了轻重工业的协调关系,也反映了区域重工业化的程度。6、生产要素密度结构分析这个层次,在理论上主要是分析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资源结构的适应程度,分析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程度。三、区域产业结构的定量分析1、产业的比较优势度衡量一个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选用以下两个指标,从不同的层面来衡量。(1)比较成本式中,c1代表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销售成本,c2代表较演技区域层次更高的区域同行业同产品的销售成本,B1代表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产品的比较成本。,说明研究区域这一

20、行业的这个产品的成本低于高层次区域的平均值,则这个行业的这个产品具有比较优势,B1小于1越多,该行业的优势度越大;相反,,说明这个行业的成本高于高层次区域的平均水平,不具备比较优势。(2)比较劳动生产率上升率式中,L1代表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L2代表较高层次区域同行业同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B2代表研究区域某行业某一时期内的劳动生产率上升率。,说明研究区域这一行业劳动生产率高于较高层次区域的平均水平,说明研究区域这个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说明研究区域这个行业不具有比较优势。B1从投入角度反映区域产业比较优势的,B2从产出角度反映区域产业比较优势。2、工业化结

21、构比重数这个指标反映区域工业化水平的高低和工业结构的素质。G值越大,说明区域工业化水平越高。3、产业专门化率,说明这个产业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Z值越大,说明这个产业在研究区域中专门化程度即集中程度越高,这个产业产品输出规模越大。说明这个产业不是研究区域的专门化部门。4、区位商Q代表研究区域某一产业部门的区位商。,则研究区域在某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大于其较高层次区域平均水平,是研究区域的专业化部门和产品输出部门。Q值越大,则研究区域在该产业部门的集中程度越高。反之,则该产业部门不是研究区域的专业化部门。产业专门化率指标和区位商指标都反映的是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的大小。前者用的

22、基础指标是净产值,后者用的基础指标是就业人数。5、产业专业化系数这个指标反映研究区域与对比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程度,用来衡量研究区域产业结构的特色。这个系数在0-100%之间,值越大,区域产业结构特色越明显,说明与对比区域经济互补性越强;反之,系数数值越小,说明区域与对比区域的产业结构越是相似或雷同。6、产业结构变化率C2越大,说明在考察时期内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幅度越大;发展,说明结构变化幅度越小。7、相关系数代表区域i和区域j产业结构相关系数。当时,两区域产业结构截然相反;,两区域产业结构完全相同;,两区域产业结构不相关。8、相似系数S代表量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当是,说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完全

23、一致;说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完全不一致。通常情况是S介于0和1之间,S值越大,说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越是相似,S越小,说明越是不相似。9、产业结构效益(以工业结构为代表)H代表区域产业结构效益。,代表区域结构恶化;,表示区域结构优化。若一与一时期的某一时点相比,此值H上升,表示结构效益提高,反之降低。10、结构影响指数,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较高,使其整体效益高于对比区域o,说明j区域产业结构素质差,影响其总体经济效益不如对比区域o。12、偏离份额分析 偏离,主要是由区产业结构因素和区位因素形成的。第一,区域份额因素,以较高层次区域总产出年增长率为基准,当假定研究区域按次增长率增长时所应达到的增长

24、水平。第二,产业结构偏离因素,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类型时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区位偏离因素,反映了研究区域的区位条件或竞争能力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指标1指明在区域产业结构中那些产业部门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指标2 反映区域产业结构中工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所处的地位,指标3和指标4反映了区域产业结构中专业化部门及其专业化程度,指标5、7和8反映研究区域与对比区域产业结构的异同程度,指标6反映区域产业结构岁时间的变化程度,指标9、10、11、12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的素质和效益的好换。通过上述指标的测算,可以加强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产业结构配置的目的,是促进区

25、域产业结构优化或合理化。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本质是围绕主导产业建立起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个产业协调配套的区域经济系统。一、主导产业的选择 一般而言,在区域发展的初期,主导产业以大农业、矿产采掘业、手工业等为主;进入聚集发展阶段后,主导产业演变为矿业、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业等一般技术的产业,并开始产生为这些产业服务的较复杂技术的制造业;进入扩散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以采取现金技术的制造业、组装工业等产业为主;进入成熟期后,主导产业以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一) 产业的市场潜力需求收入弹性:人们对某一产业的产品的需求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的相互关系。市场占有率:S数值越大,说明区域这个产业产

26、品的市场容量越大;反之,说明其在市场上占有份额越小,市场潜力小。(二)产业的比较优势度主导产业须是在生产商比较优势较大的产业部门。因为:第一,主导产业光是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潜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能够大量的生产出来,变为现实的市场,满足购买力的需求;第二,生产比较优势大的产业部门反映了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第三,生产比较优势大的产业部门针对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比较劳动力生产率:说明该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高于全部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平均值,该产业是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B值越大,则比较优势越大;反之,亦小。(三)产业规模产业规模的含义:一层是产业的绝对规模;二层是在区域内的相对规模,即占区域全部产业的

27、比重;三层是在其较高层次区域总相同产业的相对规模,即占较高层次区域相同的产业的比重;四层是产业产品的输出规模。(四)产业关联度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通过相互影响发生联系,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叫做影响力;另一种是主导产业受其他产业部门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叫做感应度,这两种影响合起来叫做主导产业的波及效应。影响力:Y1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Y越大,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越大,反之,亦反。感应度:G1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G越大,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越大,反之,亦反。波及效果系数:J越大,说明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它的发

28、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越大。加权平均法计算公式:代表标实四项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四个权重,根据其对反应主导产业重要性程度的贡献大小,市场占有率,比较劳动占有率,专门化率和波及效果系数的权重分别取0.2,0.25.0.35,0.2,A代表主导产业优选综合指数。几何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一般地,区域资源综合优势度大,经济总体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候选产业波及效果大,主导产业的个数可以多一些;反之,应少一些。二、关联产业不应过分突出主导产业部门的作用,而低估非主导产业部门的意义,因为:(1)区域主导产业如果没有众多的辅助部门,服务部门与区域自己性部门的扶持、协助,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的;(2)片面专门化会削弱

29、区域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或其偶发性危机的抵抗能力,;(3)片面专业化会使区域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潮流,及时地、顺利的实现产业结构转换。(4)多样化发展能使区域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巷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的产业。前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后服务的产业。旁侧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中服务的产业。三、基础产业配套基础产业,是指除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之外区域所有其他产业部门。按服务对象和本身素质,基础产业分为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型基础产业和社会性基础产业。生产性基础产业:指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本身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的总体。生活性基础产业:指为产业职工及其家庭提供公共服

30、务的部门的总体。社会性基础产业:指既能为产业发展又能为职工家庭提供服务的部门的总体。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主要应做到以下三点:1、 选准并优先重点发展主导产业;2、 协调好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3、 积极扶植潜导产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转换。五、区域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作用机制区域产业结构的自组织机制,就是市场机制,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运行本身有一种内在的自行调整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促使产业结构由不协调趋于协调,由不合理趋于合理。这种自行调整的力量主要是价格机制的作用。产业结构进行宏观调节的机制是指政府从整个国民经济目标出发,为从总体上及时,有效地协调产业结构

31、所运用的一切宏观经济杠杆,产业经济政策的有机综合。从两方面发挥作用:一是政府从宏观上直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以克服和不足市场机制调整作用的缺陷;而是政府从宏观经济的角度为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市场机制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间接地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第五节 区域产业结构政策一、产业结构政策的目的及意义产业结构政策:为向最佳产业结构接近所需实施的政策,就是确定产业结构发展方向,同时为实现这一目的 确立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机制。目的:争取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是一个国家或 区域始终追求的最大经济目标。启示:如果人们认识到这种规律性,能动地推动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循着这种规律所指示的方向顺利转换,就能加快

32、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二、产业结构政策的特征1、产业结构政策有明确的目标,即产业结构的高度化。2、产业结构政策主要是通过攻击结构的调整来达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3、产业结构政策即具有强制执行性,又具有间接引导性的双重特征。4、产业结构政策中主要突出主导产业部门的选择。5、产业结构政策具有宏观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特点。三、产业结构政策的内容1、确定区域某一时期产业发展方向,并采取措施使区域产业结构沿这个方向发展。总目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2、保护和扶植幼小的战略产业。3、淘汰和援助衰退产业。四、产业结构调整手段及其效应1、税率结构的调整。首先运用不同的税率去应先跟不同产品生产者的利润,调整生产要

33、素流向,进而形成与税率结构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其次,税率的差别引起产品接个的差别,进而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变化。2、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节。3、汇率变动的调节。主要表现:其一,产业结构政策可以提高市场调节产业结构的效果,也可以加速或缩短市场调节结构的速度和进程,从而使产业结构能适应需求结构的要求而迅速及时地转化。其二,产业结构政策可以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的效益。其三,产业结构政策,可以及时涛涛落后产业,支持新兴产业,并有效促使产业结构高度化。其四,通过产业结构政策的有效调节,可是落后区域,抓住机遇,迎头赶上发达区域,缩短与发达区域的差距。本章作业搜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相关政策(5条以上),并分析其对我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