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4978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0.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篇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第四篇 沉降变形观测及无砟轨道铺设评估分析第一章 沉降变形观测设计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路基长度16.3公里/6段,占全线长度的14%,工程分布于北京市二环内、新建的亦庄、永乐、武清车站及天津市内。桥梁长度100.5公里,占全线长度的86%,有五座特大桥,杨村特大桥长度最长达35.812公里;40座连续梁,其中主跨最大跨度128米。全线设七个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跨度32m、24m、20m)预制场。为了满足全线铺设无砟轨道的技术条件,京津城际铁路公司组织施工单位对路基、桥梁的沉降和梁体变形进行了系统观测,铁三院对重点地段进行了平行观测,在对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铺设轨

2、道板之前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变形进行了评估分析;轨道铺设后继续进行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直至移交运营单位,对沉降变形观测资料以评估报告附件的形式进行归档。第一节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设计全线路基宽度(含车站)1338.5m,路堤高度在010m,路基通过地段涉及地表杂填土、素土;主要岩性有淤泥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粉砂、细纱等地层。为了给CRTS板式无砟轨道线路提供一个高平顺性、均匀和稳定的轨下基础,控制路基变形,路基设计中结合地质和环境条件采用CFG桩与C30钢筋混凝土板,或PHC管桩与C30钢筋混凝土板连接的复合地基加固方式,桩间距一般1.51.5m矩形,CFG桩长一般8.528.3m不等,

3、PHC管桩长2230m。在桩顶混凝土板或加筋垫层施工完毕后,路基填筑前埋设“TGCY-3-100滑动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床表层不小于0.4m范围填筑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及以下填筑A、B组土或改良土,并按照要求进行分层压实。堆载预压前于路基横断面中部设置沉降板,并采用堆载高度3.5m或进行超载预压(堆载高度加高1m)的预压方式促进路基工前沉降发生。路基扶壁式挡墙上,无砟轨道HGD层上均设观测标(见图一),全线结合路基具体设计情况共设337个观测断面。 第二节 桥梁、涵洞沉降观测设计全线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桥梁墩、台按照桥墩高度小于4m、414m、大于14m三种

4、情况在墩上埋设观测标,当墩高大于14m时,在墩身侧面(垂直线路方向)设两个观测标,墩身观测标设于地面线正常水位以上50cm处,并便于观测,当墩身较矮不足4m时,桥墩观测标可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承台上的两个观测标埋设于底层承台顶面。37京津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图一:路基观测点布置图第三节 梁体变形观测设计 一、预制梁变形观测全线预制梁孔跨及数量如下表(括号内数值为梁体变形观测数量):梁场预制范围内桥名及里程起、讫墩号32m(片)24m(片)24m(低)(片)20m片七号北京环线特大桥DK4+760.18DK8+984.642415789(2)7(1)199(1)一号北京环线特大桥DK

5、9+267.14-DK19+444.85(津台)161474241(9)10(2)2515(1)亦庄高架站中桥DK20+285.50-DK20+612.6010二号凉水河特大桥DK21+457.52DK32+664.230349303(20)7(2)302(2)三号凉水河特大桥DK32+842DK43+015(津台)352667276(8)29(2)01四号杨村特大桥DK45+778.16(京台)DK69+563.411738680(26)8274五号杨村特大桥DK69+596.11DK81+225.58738津台343(12)333六号永定新河特大桥DK84+212.72DK105+334.

6、720646548(12)839(4)7(2)在梁面上埋设钢制镀锌观测标(深度5575mm)。点的布置纵向在支座轴线、跨中、四分之一跨处埋设,横向在梁中线、以及距中线左、右4.3m处各三列,共15个固定测量点(如下图)。每个制梁场每种跨度变形观测不少于3片。11 12 13 14 15北京天津21 22 23 24 2531 32 33 34 35二、现浇梁变形观测现浇简支梁和连续梁(支架法施工)进行变形观测,数量如下: 跨度单位324832m406440m488048m6010060m6012860m(拱)8012880m40m32m20m六局111121二局3126m(1)3大桥局3211

7、832418十七局11十八局2172m(1)2122合计9332115143其观测标布置形式如下:第四节 沉降观测一般技术要求 一、水准基点的引测当全线精密控制网建立后,应引用精密控制网中的高程点(其等级为二等水准点,点间距约150180m)进行沉降观测,沉降观测应从最近的水准基点引测,引测前应对引用的水准基点进行检核,检核采用复测方式,将前后相邻的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值与原高差值进行对比,当检测的高差值与原高差值的差值满足 mm(l为两相邻水准基点间的距离,单位km)时,可认为引测的水准基点是稳固的,否则应进一步复测,查明原因,消除问题后再进行引测。二沉降观测各项限差规定及精度要求(1)、水准

8、视线长度、视距差及视线高度要求如下:视线长度每站前后视距差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基辅分划读数之差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50m1.0m2.0m0.3m0.4mm0.6mm(2)、观测的各项精度要求如下:每测站高差中误差0.5mm;每测段往返较差或附合路线允许闭合差:1n(mm)或4L(mm)(注:n为测站数;L为水准路线长度,以km计);沉降观测点相对于水准基点高差中误差1.0mm;三仪器设备要求应使用精度不低于1mm(每千米往返测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的自动安平水准仪、气泡式水准仪或电子水准仪,水准标尺应采用与之配套的线条式铟瓦合金标尺(尺长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1m、2m或3m)或条形编码尺,水准仪和

9、水准标尺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7-91)有关规定,在沉降观测前和沉降观测过程中的规定时间段应对仪器和标尺进行检定。四沉降观测方法及要求观测方法主要有支路线法和附合水准路线法。(1)支路线法: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测量可采用从邻近的水准基点直接测至沉降观测点。A.当沉降观测点距引测的水准基点较近,且高差也相近时,应尽可能一次置镜测得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为避免单次测量可能产生的错误,应变换仪器高双次置镜观测,当双次置镜测得的高差值小于等于0.7mm时,取两次测量高差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值;当双次置镜测得的高差值大于0.7mm时,应重测,直至满足要求。B.当沉

10、降观测点距引测的水准基点较远、高差较大无法一次置镜测得沉降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时,可两次置镜测得沉降点与水准基点的高差,但最多允许置镜两次。为避免单路线测量可能产生的错误,应采取往返测的方式测量沉降观测点与水准基点之间的高差,当往返测的高差值小于等于1.0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高差值;当往返测的高差值大于1.0mm时,应重测,直至满足要求。(2)附合水准路线法:从一个水准基点测至沉降观测点,再闭合至邻近的另外一个水准基点。附合水准路线法往返测的高差之差及附合路线闭合差均应小于 mm,(L为两相邻水准基点间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当高差之差或闭合差超限时,应分析原因,进行补测,直至满足

11、要求。五观测测量操作要求(1)沉降观测每测站观测程序及具体要求参照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有关规定执行。(2)沉降观测时,置镜点、观测路线、观测人员、观测设备一般应固定,在成像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观测,不得在日出后及日出前约半小时及其他不宜观测的天气情况下作业;作业中应经常对水准仪及水准尺的水准器和i角进行检查;在同一测站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以确保观测成果的质量。(3)沉降观测记录沉降观测数据和有关记事项目,应在现场直接记录在观测手簿(纸质)中或由仪器自动记录在自备的电子文件中。电子记录应符合相关要求,观测完成后,应对电子记录成果形成硬拷贝。手工记录要求:原始观测值和

12、记事项目一律用铅笔直接记录于手簿中,记录的文字和数字应力求清晰端正,不得潦草模糊。手簿中的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对原始记录有错误的数字(只限于米、分米的读数)与文字,应仔细核对后以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出正确的数字和文字,并在备考栏内注明原因。同一测站内不得有两个相关原始数字的连环更改。对作废的连续测站的记录,应以单线划去,并注明重测原因及重测结果记于何处,重测记录加注“重测”二字。(4)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和计算沉降观测数据处理和计算主要包括:沉降观测手簿的计算;沉降观测成果的质量评定(计算每公里或每测站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沉降观测点每期沉降量、累计沉降量的计算和绘制t-s(时间、沉降量)

13、曲线;沉降趋势分析和预测;路基、桥梁铺设时机的评估。六、沉降观测成果精度评定方法为保证沉降观测的质量,要求各施工单位应分阶段按不同的施工段落(分部)、不同的测量仪器,对沉降观测成果进行精度评定;即根据观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或每测站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1)每公里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M按下式计算:M=(/Ri/(4*n)0.5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mm; n测段数; Ri测段长度,单位km。(2)每测站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站按下式计算:1)对于单测站情况: m站=(/(2*n)0.5式中:两次测量高差不符值,单位mm; n测站数; R测段长度,单

14、位km。2)对于多测站情况: m站=(/mi/(2*n)0.5式中: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单位mm; n测段数; mi每测段测站数第五节 沉降变形观测的难点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是铺设无砟轨道的关键,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指出:“路基沉降的评估应结合路基各观测断面以及相邻桥(涵)隧的沉降预测情况进行,预测的路基工后沉降值不应大于15mm”,一般来说,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沉降观测数据才能进行路基工后沉降值预测,而本线由于受征地拆迁及工期因素的影响,路基堆载预压时间最长有6个月,最短不足1个月;作为第一条铺设无砟轨道的客运专线,路基变形观测技术方案及沉降评估方法无经验学习;沉降变形观测

15、工作技术要求高,设备仪器灵敏度高,施工单位测量人员也没有精密测量的工作经历,设备仪器都是新购置的;观测段落施工进度不一,大段落被划分许多小段落;有的观测标被盗,使观测数据不连续,这一切都无疑增加了沉降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的难度。第二章 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管理第一节 工作依据及基本内容一、工作依据1、2006年08月17日,铁建设【2006】158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2、2006年08月25日,京津铁工管函【2006】166号;3、2006年10月16日,铁建设【2006】189号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4、2007年02月28日,京津铁工管函【2007】39

16、号关于补充完善京津城际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通知;5、京津铁工管函200727号关于加强并统一京津城际铁路沉降观测元件保护措施的通知。6、7月31日博格公司预制梁变形测量的实施计划;7、8月4日关于预制箱梁变形观测及有关问题技术交底会会议纪要;8、8月25日博格公司关于预制箱梁变形测量的实施方案;二、工作基本内容1.沉降监测基准网的布设、测量及成果处理,形成稳固可靠的沉降观测基准网;2.按照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观测元器件;3.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沉降观测;4.沉降观测数据的处理、审核、汇总;5.线下工程沉降变形图表的绘制、分析及沉降趋势预测;6.无

17、砟轨道铺设时机评估和相应措施建议。第二节 工作分工1、京津城际铁路公司负责组织对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精度标准及设计单位提交的最终沉降观测成果报告进行审核确认,总体协调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中的组织协作问题。2、咨询单位负责线下工程沉降观测的具体协调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工作制度,原则上每月不少于一次,检查组人员由咨询、设计及监理单位人员组成,主要检查各施工单位对沉降观测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及组织协调。每次工作检查均形成会议纪要,并报送京津城际铁路公司备案。 沉降工作检查 梁体变形工作检查3、设计单位负责沉降观测方案设计,提出测量精度标准和要求,解决沉降观测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与博格公司

18、沟通一致;负责施工期间沉降观测基准网的建立和维护;负责培训、指导各施工单位的沉降观测测量工作;负责收集、汇总全线各施工单位沉降观测资料,对沉降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负责提交各规定 阶段的沉降观测成果报告;负责履行技术负总责服务合同2.1条中约定的沉降观测资料移交职责,统计整理满足“沉降变形评估”需要的观测资料,并按规定时间移交博格公司。4、施工单位是京津城际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及梁体变形观测相关规定、文件的具体实施者。负责配备、组织沉降观测仪器和人员,负责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的布设、观测、观测数据的预处理及观测质量评估;负责每月按规定时间提交满足要求的沉

19、降观测资料给设计单位;配合、接受观测测量检查及统一协调工作。5、监理单位负责配合城际公司牵头开展的沉降变形观测工作;负责检查督促京津城际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及梁体变形观测相关规定、文件在各施工单位的落实,保证按计划开展测量观测工作,并按时提交观测资料;负责监控各施工单位观测测量工作的规范性,开展必要的符合性观测测量,对拟提交观测资料进行初审,确保观测资料数据的准确。6、博格公司负责对沉降观测技术方案、观测精度标准进行审核和确认;按技术负总责服务合同约定,对设计单位按月提供的沉降变形观测资料进行累加分析研究,如约开展“在施工期间对沉降和变形测量进行评估”、“对无砟轨道铺设前沉降和变形测量进行评估”、

20、“无砟轨道铺设后的监控与评估”工作,适时提出评估成果,明确有关施组安排或工程措施意见。第三节 沉降观测工作的组织准备1.建立沉降观测管理体系。由咨询单位负责组织构建,体系成员单位包括咨询、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博格公司,各单位确定工作组织(人员),指定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在此基础上,全线建立沟通联系工作制度,保证沉降观测工作协调、有序开展。2技术培训。沉降观测工作启动前,对各参与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或交底)。组织工作由咨询单位负责,沉降观测体系成员单位人员参加,铁三院会同博格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培训(或交底)工作。京津城际铁路公司发布了关于京津城际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工作开展情况及存在

21、问题的通报(京津铁安质200740号),要求各单位结合自身问题限期整改完成;同时,铁三院航测分院对水准仪i角检较、二等水准观测方法进行了现场培训。咨询联合体在武清试验段组织天津市国达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对“TGCY-3-100滑动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的使用进行了技术培训。 3观测设施及仪器设备的落实。各施工单位按京津城际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及梁体变形观测相关规定、文件要求布设沉降观测点及观测断面,埋设测观测量元器件,配备适应观测测量要求的有关仪器设备。观量测量工作启动前,施工单位应报请设计及监理单位对测点布置、元器件埋设、测量仪器等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以确保观测测量工作具备合格的工作基础。第四节

22、沉降变形观测数据的传递1.施工单位按京津铁工管函2006166号工程沉降观测相关规定实施沉降观测工作,按月汇总观测资料,并于次月2日前提供上月汇总资料(纸质及电子文档各1份)给咨询单位、铁三院或博格公司。资料应得到监理单位的初步审核确认。2.铁三院收到各施工单位沉降观测资料5日内完成全线汇总,并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给博格公司。同时,铁三院根据系统的沉降观测资料独立进行工程稳定分析和趋势预测,根据分析和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按月整理形成沉降观测成果报告提交给京津城际公司。当月观测成果报告应于次月10日前提交。3.博格公司收到铁三院移交的全线沉降观测资料后,按技术负总责服务合同约定组织开展

23、工程沉降、变形评估工作,如约提交施工期内阶段性评估报告,报告应有明确的结论性意见或改正措施建议。第五节 无砟轨道铺设沉降变形评估1博格公司按施工组织中的各分段无砟轨道工期要求统筹安排评估工作,根据铁三院按月移交的沉降观测评估资料,逐步深入、分段推进线下工程稳定性评估,适时提出各分段无砟轨道施工前的评估报告,确认无砟轨道施工的开始时间。评估报告应在不少于计划开工前15天提出。2铁三院的沉降观测评估报告与博格公司同步提出。第三章 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求第一节 观测断面、观测点设置1、观测断面布置原则:沿线路方向一般每50m设置观测断面1处;路桥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每5m设置1个观测断面。同

24、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2、路堤高度H1.0m时,观测断面设置剖面沉降管、观测桩及沉降板,设置挡土墙地段于顶中部线路两侧各设置不锈钢沉降观测标1处;路堤高度H1.0m时可不设置剖面沉降管,但应于钢筋混凝土板两侧距边缘20cm处各设不锈钢沉降观测标1处。3、剖面沉降管在桩顶混凝土板或加筋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切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混凝土板顶或碎石垫层顶面,回填中粗砂至0.2m高度时,敷设沉降管(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铟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碾压面。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应预留孔洞。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端设置0.5m0.5m0.

25、95mC15素混凝土保护墩。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观测桩,观测桩采用C15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0m,并在桩顶预埋不锈钢观测标。封闭式路堑处只设置侧墙处观测标,不另设置横向剖面管。4、沉降板于预压土施工前设置,预压土卸载时随预压土一起撤除。沉降板由底板、测杆和保护套管组成。底板采用50cm50cm3cmC15混凝土预制或采用50cm50cm0.5cm钢板,测杆采用4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直位置上,保护管采用塑料套管,套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为宜。由于本线预压土一次填筑到位,因此测杆的高度按不小于预压土高度+0.5m一次制作到位。沉降板测杆顶面要求略高于套管上口,套管顶用顶帽封住

26、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5、在预压土卸载、沉降板撤除、基床表层施工完毕后,为保持对路基面沉降的不间断观测,在每个观测断面的两侧路肩要求各设一个观测标进行观测,观测标采用打入不小于1.0m钢筋头代替。轨道板铺设以后,观测点布设在轨道板端部,继续进行连续观测。第二节 观测频率施工期间一般每填筑一层进行一次观测,如果两次填筑时间间隔较长时,每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填筑完成后前三个月每5天观测1次,3个月后每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1次,以后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及评估需要调整观测周期,并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要求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路基

27、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或堆载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天/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第1个月1次/周第2、3个月1次/2周3个月以后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完毕第1个月1次/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第三节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1、采用横剖面沉降测试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横剖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要求不大于0.1mm,水准仪要求能满足等水准测量精度。剖面沉降管沿横断面方向宽度小于40m时每1.0m设置一个测点,宽度大于40m时每2m设置一个测点。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横剖面管一侧的管口观测标高程,再把横剖面沉降测试仪放置于管口观测标

28、上测量横剖面沉降测试仪的初始读数,然后将横剖面沉降测试仪放入横剖管内依次测量并记录各测点的读数。2、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总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3、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的均匀性。4、若沉降设备的埋设受到损坏,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及时进行修补,使之满足观测要求。5、沉降板、路肩沉降观测标、挡墙观测标及轨道板上观测点均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二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观测。路基剖面管沉降数据采集6、路基扶壁式挡墙观测中,路基土未填筑前,当扶壁式挡墙与地面

29、水准点高度相差太大以至影响置镜观测时,对挡墙本身的沉降观测可将观测标同时埋设于挡墙底部及顶部,路基土未填筑前先观测底部观测标,待填土至一定高度后,再把观测数据从底部观测标引到顶部去,继续观测;第四章 桥梁沉降观测要求第一节、沉降观测技术要求一、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布置,根据现场地形、地物分部情况,在水准基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施作标记桩,力争保证各次观测路线的统一,从而保证观测精度。二、保证“0”观测根据施工进度、施测计划及确定的观测周期,确定施测方案,0测量观测(首次观测)应在承台、墩身浇注完模板拆除后将观测点安装稳固好之后及时进行。“

30、0”测量沉降观测点高程值是后续观测比较的基础,要求每观测点首次高程值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确定。三、实施观测首先要建立好稳定的观测机构和队伍。观测前要定期注意校核仪器的I角,并做好记录。根据墩身位置、施工工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观测方法进行沉降观测。定期(一般每月)对水准点进行校核,并做好对水准点检核的评差记录表,必要时利用深埋水准点来校核浅埋水准点。第二节 观测频率按照表一中规定的观测频次要求进行桥梁沉降观测,在观测完后每月将数据整理好及时报送相关单位。表一:测量间隔表观测次数观测周期桥 墩(台)初始测量承台施工完后24小时内承台测量以上各级承台施工完后24小时内第一次测量桥墩施工完后第1天第二

31、次测量桥墩施工完后第7天第三次测量桥墩施工完后第14天后续周期性测量桥墩施工完后13月,每14天为一测量周期桥墩施工完后46月,每28天为一测量周期架 梁 以 后第一次测量架梁后第1天第二次测量架梁后第3天第三次测量架梁后第7天第四次测量架梁后第14天第五次测量架梁后第21天第六次测量架梁后第28天后续周期性测量第23个月,每14天为一测量周期第46个月,每28天为一测量周期第724个月,每56天为一测量周期第五章 梁体变形观测第一节 变形测量内容 1.梁体竖向变形测量:测量仪器应始终放置在支座轴线与梁中线的交点上进行测量,每次测量在清晨6:007:00 之间进行。2. 温度变化引起的梁体变形

32、观测工作:温度变化的观测方法与收缩和徐变引起的梁体竖向变形观测方法相同,时间上有差别。每月进行一次测量,要求在测量当天的8:00、10:00、12:00、14:00、16:00、18:00进行测量工作,观测尽量应选在日照相对强的工作日,避免在雨天或大风、雾天等恶劣天气中进行。记录梁体表面温度。第二节 观测频次测量周期和频率下表: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完成/布设观测点预应力终张拉前终张拉前一天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终张拉后终张拉后一天1次零观测预应力终张拉后无砟轨道铺设前2个月1次/1、3、5天后期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完后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

33、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第三节 观测数据格式第六章 无砟轨道铺设条件沉降评估分析第一节 路基预压土撤除流程提供目前沉降观测资料延长预压期撤除预压土同意否是否同意对撤除预压土的建议对撤除预压土的意见当前观测数据成果整理后博格公司铁三院公司根据咨询单位意见和工程进度要求,作出是否受理施工单位申请的决定施工单位提出申请具体内容:工点名称、里程、填土高度、已完成预压期。欲撤除预压土时间。京津城际铁路公司咨询单位公司组织会议研究是否撤除预压土第二节 沉降变形评估工作的基本做法和原则 博格公司对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无砟轨道技术负总则,同时根据有关技术服务合同要求负责对线

34、下工程能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进行评估并出具报告。铁三院做为设计单位按铁道部有关要求编制了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技术方案并得到博格公司认可后对有关单位进行了技术交底和培训,同时受公司委托开展平行观测和日常观测数据的整理、传递等工作并出具评估意见。咨询单位按合同要求代表公司负责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工作的日常管理、检查、归档等工作。公司负责对该项工作牵头组织并建立完善有关制度。为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组织力度,以配合工程整体施工组织目标的按期实现,公司建立沉降变形评估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二下午由公司组织博格公司、铁三院、咨询、监理、施工单位召开会议进行讨论评估,博格公司和铁三院分别提出评估意见,各方根据博格公司和铁

35、三院的评估意见并结合工程结构等客观情况和工期实际充分讨论,形成会议纪要,评估的基本原则如下:1博格公司、铁三院根据有关要求和分析结果都同意通过评估进行后续施工的地段,则此段评估通过;2如果博格公司认为评估通过,铁三院认为虽然总体工程沉降趋于稳定,但仍存在预压时间偏短以及数据指标不理想等情况,建议若有条件适当延长时间的,则各方经过讨论,若工期允许就结合铁三院意见适当延长时间另行评估,若工期十分紧张,为保大局目标就形成纪要同意卸载或进行后续施工。3如果博格公司根据分析结果和相关工程经验基本同意通过评估,铁三院认为预压时间、沉降趋势或预期工后沉降值尚未完全满足国内有关规定要求并建议暂不通过的,各方原

36、则上不同意通过,但对制约工程总工期的关键点,若再延误则明显要影响工程大局,为了必保08年8月1日开通的总目标并考虑作为负总则的博格公司的意见,各方经过讨论则会议同意暂通过临时评估,但同时要求加强、加密观测,并要求在铺设轨道板前再次进行正式评估。4如果博格公司、铁三院都认为工程沉降变形尚未稳定不同意通过评估的,则此地段不能通过评估;遇特殊情况专题研究解决。第三节 沉降评估方法及判定标准一、沉降预测(一)铁三院评估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1、路基沉降预测 1)根据路基填筑完成后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

37、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应不低于0.92; 2)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通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3)路基填筑完成后或堆载预压后,最终的沉降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S(t)/s(t=)75%式中:S(t)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s(t=)预测的最终沉降值。2、路基评估方法:采用曲线回归法,选取横剖面管位于左、右路肩,线路中心三个位置的观测数据,分别采用双曲线法、指数法、修正指数法、修正双曲线法进行沉降预测;选取沉降板观测数据,采用双曲线法、指数法进行沉降预测。3、桥梁、涵洞沉降预测的条件及方法 采用曲线回归法进行沉降预测的计算工作,要求相关系数不小于0.92,且沉降测

38、量值应不小于预测总沉降的75。结合本项目实际,如果单纯依靠曲线回归法的数学公式进行沉降计算来推断总沉降和工后沉降的方法其准确性收到较大的限制,且会贻误总工期,所以我们考虑理论计算与工程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办法来进行沉降预测工作。桥、涵基础沉降稳定判定标准墩台基础工后沉降量(mm)涵洞工后沉降量(mm)墩台均匀沉降量20涵洞工后沉降量15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5(二)博格公司的评估方法 在德国并没有一个单独明确的“高速铁路运行下轨道性能的整体分析”规范,而是各种规范中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要求,即根据这些要求对可使用性及耐久性进行的验证。只有当满足下列条件才准许施工上部结构:、在设计和施工时要考虑系统要求

39、并具备完整的相应资料,包括所有的设计计算和结构检算;通过对变形观测的分析来验证无砟轨道的工后沉降或隆起被控制在规范或合同的允许值以内,这个值是根据钢轨扣件的调整量确定的。 无咋轨道完工后即轨道板灌浆后出现的工后总沉降Sr不允许导致危害铁路运营的安全性或损坏线路的可使用性的轨道变位,也不能超过系统扣件竖向高度调整量,德国规范规定:不允许超过最大高度调整量20mm减去5mm;这5mm用于对活载引起的沉降的补偿。因此15mm为工后沉降一个极限值。对于均匀沉降长度超过20m的路基,工后沉降允许达到折减调整量(折减调整量 比如:20mm5mm(因活载)15mm)的2倍。 1)、 在特殊情况下,允许洼状沉

40、降量最大值达到6cm,前提是,这个沉降在满足铁路动力学的要求下(舒适条件)通过改变竖曲线弥补。舒适条件的公式是: Ra0.4Ve2 其中Ra为竖曲线半径,单位为m; Ve为设计速度 km/h 2)、过渡段两点间距为l的允许沉降差,可从sl2/4Ra 公式中得出,对路基工程和人工构筑物间的过渡段提出如下要求: 和人工构筑物的间距在20m以内,相对于人工构筑物的工后沉降差不允许超过3cm及相对沉降差不允许超过1 /500. 在与人工构筑物的连接处,不允许出现导致无砟轨道以及过渡段结构的超负荷的工后沉降;因此在连接处沉降差(沉降跳跃)最大不允许超过5mm.第四节 武清车站路基沉降应对措施 一、设计及

41、施工情况武清车站路基DK81+228DK82+400段地表局部分布杂填土和素填土,下为河床河漫滩相沉积层及湖沼沉积层,主要岩性为淤泥质粉质黏土、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及粉细砂。地基采用CFG 加固,桩径0.4m,加固深度28m,路基面中心区域桩间距1.51.5m,桩顶设置0.5m厚钢筋混凝土板;站台区放坡地段非轨道荷载影响范围横向桩间距逐渐拉大至2.22.4m,桩顶设置0.65m厚碎石垫层夹铺两层土工格栅。设计采用堆载预压,不少于8个月,堆载高度3.5m。具体施工进度如下:起讫里程基床底层施工完成时间开始填筑预压土时间预压土填筑完成时间81+22881+4962007.4.202007.4.22

42、2007.5.1081+49681+8432007.5.12007.5.22007.5.1081+84382+0402007.5.192007.5.202007.5.3182+04082+4002007.5.212007.5.222007.5.31DK81+228DK82+600段卸载时间2007年9月16日,DK81+600DK82+405段于7月12日预压土加高1米(共4.5m高)。DK81+630DK82+000和DK82+470600段于8月30日卸载后9月5日重新完成加载。 二、沉降预测及评估 武清车站路基根据填土预压时间长短分为四段,其中DK82+600DK83+250地段,预压土

43、达半年左右,经评估,预测一般工后沉降小于15mm,于7月12日卸载;DK83+250DK84+210地段是武清铺轨基地位置,对应全线铺轨起点和岔区,若再不卸载进行后续施工将直接影响工期总目标,该段预压时间4个月左右,预测工后沉降小于15mm;而DK81+228DK81+650和DK81+650DK82+600受征地拆迁影响,施工较晚,预压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2个月,加之本段地质条件差,经博格公司、铁三院预测工后沉降分别约为20mm和45mm(武清路基评估分析图),认为不适宜卸载,而施工组织要求武清站路基必须马上卸载进行后续施工,否则将严重危及工期总目标。经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后进行卸载。 三、对策

44、措施及方案 根据铁道部工管技2007101号京津城际铁路武清站路基沉降专题会议纪要,京津城际铁路公司组织中铁十七局、博格公司、铁三院加强基床表层、HGT层及精调前的各阶段施工沉降变形观测,建立施工、运营期的长 期观测方案。并对 DK81+750DK82+550段路基无咋轨道底座板(HGD层)结构适当加强。对本段轨道扣件型号选择时就考虑扣件调整的需要,通过对轨面、路基剖面管、路肩、HGD层的观测,在轨道锁定时通过扣件进行轨道几何调整,以满足高速行车技术需要。第七章 沉降变形观测资料归档第一节、必要性沉降变形评估报告是依据观测数据对工程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从而确认桥梁、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无砟轨道铺设有关要求,是铺设无砟轨道的有效凭证;同时也是竣工验收(静态验收)的组成部分。根据客运专线铁路无喳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及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精神,评估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