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与公文.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5697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管理与公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与公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与公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与公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政管理与公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管理与公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管理与公文.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行政管理与公文一、行政管理基本原理1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是指运用系统理论,对行政管理活动进行系统分析,通过正确处理行政管理系统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关系,实现行政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 2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旨在强调行政管理活动,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从而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基点,主张行政管理工作均以做好“行政人”的工作为前提。 3动态原理 动态原理是指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所处的内外环境的变化,因势利导,随机制宜,适时调整行政对策和行政方法。 动态原理的运作原则有反馈原则和弹性原则。 4效益原理 效益原理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按照行政目标的要求,力图以尽可能少的行政总投入,获得尽可

2、能多的行政总产出。它揭示了行政管理的目的属性,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职能、措施、手段和方法等,最终都是为了获得更佳行政效益。 效益原理的运作原则有优化原则和科技原则 二、行政管理的一般原理1计划原理 “木桶”原理,亦称限定因素原理。含义是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条。它指“行政人”越能清晰地了解达到行政目标起主要限制作用的因素,则越能有针对性地拟定各种行政计划和行动方案,其实质是界定行政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矛盾。 注重整体性承诺原理,指任何一项行政计划都是对完成各项行政管理任务所做的承诺,任务越多,承诺越大,实现承诺的时间就越长,计划的期限也就越长。行政计划的期限与其所要完成的任务

3、是成正比的。 灵活性原理,指行政计划的灵活性越大,因未来意外事件引起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小,两者是反比例关系。灵活性原理是行政计划工作中最主要的原理,它主要针对计划的制定过程,使计划本身具有适应性,要求计划的制定“量力而行,留有余地”。至于计划的执行,则必须严格准确,要“尽力而为,不留余地”。改变“航道”原理,指计划实施过程中,在保持行政计划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实现目标的进程可因情况的变化而变化,使计划的执行过程具有应变力。因此,在行政计划实施过程中,必须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计划原理的障碍,主要有支持障碍和经验主义障碍。 2组织原理 目标统一性原理,指国家行政机关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4、必须有利于组织统一目标的实现。目标统一性原理,还要求在组织设计中以事为中心,从事入手,因事设职,避免出现因人设事、因人设职。管理幅度原理,管理幅度指行政领导者有效地监督、指挥其直接下属的人数限额。它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管理层次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在被管理单位或人员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 2006年山东82.有效管理幅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中:BCDA.工作的复杂程度越大,管理幅度就越宽B.新问题的发生率越高,管理幅度就越窄C.组织的健全程度越高,管理幅度就越宽D.管理活动的相同性较小,管理幅度就越

5、工窄统一指挥原理,指行政组织的各级机构以及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的命令,才能避免“政出多门”,保证行政决策的落实。但统一指挥,并不等于取消了行政领导的临时命令权和下级的申诉权稳定性与机动性相结合的原理,指国家行政机关组织为了能顺利地行使职能,实现目标,必须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同时为了适应外部不断变化的情况,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 组织原理的障碍,主要有“跳板”障碍、过度集权障碍和目标冲突障碍 3沟通协调原理 四方协同原理,指在行政管理实践中,“行政人”要处理好“上、下、左、右”四方面关系,其中最难的是处理与上级领导者中相互不团结的关系问题。这一原理运用得当,不仅能减少摩擦,避免内耗,而且能使行政管理

6、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求同存异原理,指行政领导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研究和探索协调对象的一致之处,以此作为协调的基础,并允许国家行政机关各部门保留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差异性。求同不等于采用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更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只有承认利益、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应变,才能使行政管理工作充满活力。 客观公正原理,指“行政人” 在协调各种关系、矛盾和冲突中,均需依据客观事实,遵循制度、信守原则,以坚持和维护人民大众利益为出发点,秉公行事。这一原理,要求行政领导具备客观公正的意识、能力和魄力。公共关系原理,指国家行政机关组织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外开展公关和协调活动,以获得社会、公

7、众的了解和对自身有益的协作与支持。沟通协调原理的障碍,主要有“葡萄藤”障碍、信任障碍和“消防队员”障碍 4控制原理 控制原理是指对行政管理运作过程及效果进行衡量和校正,以确保行政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行政计划得以实现所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 反映计划要求原理 适应组织要求原理 控制关键点原理 例外原理 控制趋势原理, 控制原理的障碍,主要有标准障碍、程序障碍和时滞障碍。 三、行政管理的负面原理1负面原理的内涵 帕金森原理,亦称“官场病”或“组织麻痹病”。其主要内容,一是行政首长和主管喜欢增加下属人员和机构,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二是行政首长和主管,喜欢用比自己能力低的人,以免妨

8、碍自己的升迁;三是行政首长和主管采用委员会制议决问题,凡事关重大的问题议决时间较短,越是小事议决时间越长,因为对重大问题缺乏认识,说不出什么话;四是凡采用委员会制议决问题,则委员人数越多,效率就越低;五是行政效率越低的机关,越注重机关外观的装饰、豪华;六是行政效率越低的机关,越会人为地“制造工作”,并且越会提前花掉预算金,以便来年增加预算额。 推托原理,亦称“无效能原理”,是指行政机关增人、增机构,不增效,多数“行政人”推诿责任并有一套推托技术彼得原理,指基于人事晋升制度的缺点和行政首长或主管的偏心,专爱提升阿谀依附的人员,从而导致行政人员才能递减法则和反才能病态。格勒善原理,指由于选任体制的

9、败坏及其用人的不正之风,导致行政人员“劣胜优汰”。行政权力扩张原理,寻租原理。 四、行政领导 (一)类型: 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 首长制 委员制 混合制 我国行政首长负责制 1、首长的范围: a.第一类:法定的首长: 包括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 b.第二类:推定的首长: 包括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其他2.主要内容: a.向谁负责: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

10、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 b.负什么责: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五、行政决策(一)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即行政决策中心、政府首脑机关。重要任务是断。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神经系统,信息处理员、计算机组成的人-机系统。 3.行政决策咨询系统,重要任务为“谋” ,即智囊团 4.行政决策审批控制系统,由中枢系统之外或之上的有权机构组成。(二)行政决策过程 过程如下: a.发现问题 b.拟制方案、论证筛选。 c.评估优选、决断方案。 d.实施反馈、修正完善。l 93决策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步是( )。A发现问题,确定目标l B调查预测,拟订方案C评估优选,确定方案

11、l D实施方案,修正完善2007山东l 104、集体决策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但要想真正发挥这项制度的作用,必须强化对它的监管和建设。目前,集体决策在实行过程中,有两种现象值得注意,因为它可能会导致失误决策的出台。一是有的领导干部凌驾于集体之上,实行一言堂;二是在地方集体决策过程中,一些干部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往往附和了事或干脆不发一言,敷衍塞责。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导致了同一个后果,那就是集体研究有名无实。这些情况实质上是(B )A、缺少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方法B、与集体决策在客观上形成责任分散有关C、集体决策这一科学工作方法被一些人歪曲了D、滥用职权的“集体决策”成了某些领导干部

12、的“免责牌 行政执行1.定义: 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行政决策目标的活动。2.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处罚) 行政手段 (行政命令) 经济手段3、行政执行的环节a.行政执行计划b.组织落实与人员配置c.行政执行中的指挥d.行政执行中的控制e.行政执行评估总结l 92下列对行政执行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行政执行是实现决策目标的活动B行政执行受权力机关的监督和控制C行政执行主体可以是行政机关授权的社会团体D行政执行活动本质上是对未来行政管理活动做出的一种反应行政协调 指协商、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

13、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一、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a.与外部环境的: 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 行政反馈(首要机制) 职能调查 行政参与b.内部纵横向的:(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的配置机制(2)横向平行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分工又合作的机制。二、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1.前提条件是:行政沟通2.行政沟通的种类:下行沟通 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行政监督1)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a.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b.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2.行政监察: 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

14、监察机构,主要是监察部、地方各级监察厅、局(1)监察对象: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员(2)领导体制: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又受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3.审计监督:(1)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2)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双重领导体制。2)-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外部监督主要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人民法院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及舆论的监督五、政府职能1)政府职能的含义1.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2.包括几层意思 a.实施主体:政府

15、机构 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 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2)政府的基本职能 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政府的基本职能。 内容: 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文化职能(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c.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3)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 (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4)政府职能转

16、变的关键 关键是:政企分开党政机关公文基础知识一、公文的概念 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活动中为处理公务而按照特定的体式,经过一定的处理程序制成的文字材料。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施行行政措施,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二、公文的种类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分为类: 、命令(令);、决定; 、公告 、通告; 、通知; 、通报; 、议案; 、报告; 、请示; 、批复; 、意见; 、函; 、会议纪要。 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二)决定。(三)指示 (四)意见。(五)通知(六)通报

17、 (七)公报(八)报告(九)请示 (十)批复(十一)条例。(十二)规定 (十三)函(十四)会议纪要l 129行政公文的种类与党的机关公文种类相比较,有些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下列哪四个公文文种属于行政公文的种类,但不属于党的机关公文种类?l A命令(令)、指示、公告、决议 l B决议、指示、公报、规定l C决议、指示、议案、通告 l D命令(令)、议案、公告、通告一、按行文关系分: 上行文、平行文和下行文二、按公文性质、作用分: 法规文件,行政文件,党内文件。三、按文件的机密性分: 机密文件,内部文件 公布文件。三、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1)要保证公文内容在政治上的正确性。(2)要实事求是,在

18、业务上符合客观规律。(3)在文字表述上准确、庄重、朴实、严谨、精练、符合语法逻辑。(4)公文起草要符合统一规定的体式与程序。(5)要注意选用书写的载体材料与字迹材料。四、公文写作的一般步骤和方法(1)明确发文主旨。(2)收集有关材料。(3)拟出写作提纲。(4)认真起草正文。(5)反复检查修改。九、公文的格式(一)公文格式公文的格式可以分成: 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公文的基本样式0000001 机密一年 特急 文件 发 号 关于工作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附件: 1 2 (盖印) 二OO四年月日主题词:抄送:,。 市人事局办公室 2004年月日印发眉

19、首部分格式眉首即文件头,包括:1、公文份数序号2、秘密等级3、紧急程度4、发文机关标识5、发文字号6、签发人7、横隔线一、公文份数序号 亦称公文份号,是指根据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的顺序编号。一般秘密文件才加顺序号。份数序号,一般由六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标识在公文首页版心左上角第行,如果数字不足规定位数的,前面用“”(零)补齐。二、秘密等级 需要保密的公文,应根据保密程度注明密级。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种。用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行,两字之间空字。也有的标于标题的左上角份数序号之下。同一机关发出的文件秘密等级标注位置要一致。三、紧急程度 是对文件送达和办理速度的要求。紧急公文应分

20、别注明“特急”或“急件”字样,用号黑体字,标注在秘密等级之下。 四、发文机关标识 又称版头。是公文制发机关的标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如:“中共中央文件”“河北省人民政府文件”等。发文机关标识一般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识,人们常把法定公文称为“红头文件”,居中印在文件首页上端。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最大不能等于或大于。若几个机关联合行文,主办机关排列在前。发文机关标识的主要作用是:强调公文法定作者的归属,唤起受文者对公文权威性的警觉。 五、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是一个机关同一年度制发公文的顺序号。简称“文号”。位于文件头

21、的正下方。它是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顺序号三个部分组成,如中共中央年发的第号文件,其文号应写成“中发号”。辽宁省教育委员会年所发的第一号文件的发文字号,可写成“辽教字号”。发文字号应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行,用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 六、签发人 供上行文用,标注在发文字号右侧,书写“签发人”和签发者姓名,是表示公文生效并对公文内容郑重负责的一个标志。签发人用号仿宋体字,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 七、横隔线 横隔线也称红色反线。在发文字号之下处。与版心等宽,用于隔开文头和正文。公文主体部分格式公文的主体部分包括:1、文件标题2、主送机关3、正文4、附件5、发文机关6、成文日期7

22、、公文生效标识8、附注一、文件标题 标题用于提示公文的主要内容,是公文主旨的高度概括。公文标题的制作有三种情况:最基本的标题形式是“三项式”标题。即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如:“国务院关于颁发会计人员职权条例的通知”。“两项式”标题。或由事由、文种两部分构成,如:“关于赴省旅游局学习考察的函”;或由发文机关和文种两部分构成,如“北京市人民政府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只以文种为标题。这种写法往往用于公开张贴的文告,如通告、公告等。拟定公文标题时需注意:标题起提示作用,应准确、简要、概括。避免层层套转。标题中,除批转的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标题可分一行或多行

23、居中书写,人名、地名不能分割成两行表示。公文标题应在红色反线下空行,用号小标宋体字排布。标题的拟定中,常犯的有三种毛病:三要素不全。有的正式文件只有“通知”二字,缺事由,使人一接到文件不知是什么事。事由中没事。例如,一女营业员在下班时拾到一黑色手包,交该营业所保卫部门后,查包内有支票两张、人民币三万元,后全部还给失主,受到表扬。但该营业所的上级在发通报时,标题为“关于拾金不昧的通报”,事由模糊,原标题若改为“关于表彰拾到巨款交还失主事迹的通报”为好。语言啰嗦。主要是写事由没有抓住主要内容,把涉及的事项全放在标题中,使标题冗长、繁琐,不能使人一眼看到文件的实质。二、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指发文机关

24、要求对所发公文内容进行答复或处理的对方机关,也称“受文机关”。写在标题之下空行处,靠左顶格用号仿宋体字书写,后加冒号。三、 正文 是公文的主体和核心,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位于主送机关之下,成文日期之上。每一段首行一律空两个字书写,回行时顶格书写。四、 附件 是正文的补充材料或参考材料。是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附件有两类: 一类是发布令和发布通知等发布、印发、转发、批转的公文。附件实质上是主件、而形式上的主件实际上只起报送、发布、按语、转发、函告作用。 另一类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或是正文的参考材料。常见的有:图表、统计表、凭据等。 公文若带有附件,应在正文之下左空字用号仿宋体字标注“附件”,

25、然后按顺序完整地写明附件的名称,如不是一件,要在前面标上序号,最后把附件与主件装订在一起。 注意:不是所有的公文都有附件。五、发文机关 公文的发文机关又称落款,是公文的法定作者。在正文之后偏右处,应用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几个机关联合发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以领导人的名义发文,应在领导人的名义前冠以职务名称。六、成文日期 是公文生效和查考的依据。位于发文机关名称之下,会议纪要、决定、决议等不标注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可用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成文日期要书写完整,不得用阿拉伯数字,需用汉字书写,“零”写为“”。七、公文生效标识 是公文制发机关对公文生效负责的凭证,即机关印章。要盖在机

26、关名称和成文日期上,做到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以印章的下部边缘压盖发文日期,一般以压盖个字为准。八、 附注 位于成文日期的左下方,主题词之上。用以说明公文中在其他地方不便说明的各种事项,如需要加以解释的名词术语或用于表示公文的传达范围、使用方法等内容。比如“此件发至县团级”、“此件发至各街道、乡”。用号仿宋体字,居左空字加圆括号标识。l 101_用以说明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或使用时需注意的事项( )。A尾语l B版记l C附注l D附件版记部分格式公文版记部分格式主要包括: 1、主题词 2、抄送机关 3、印发说明一、 主题词 主题词由反映文件内容的规范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作公文主题检索使

27、用,标注在发文机关落款的左下方。主题词一般是在本系统或本单位所编制的主题词表中选取,词与词之间空一个字的位置。正式文件均应标注主题词。主题词的个数一般不限,但最多不超过个,其前后排列次序可根据需要有次序地排列。 主题词表有13类751个主题词,附表有2类298个主题词。词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对主题词区域的分类,如综合经济、财政、金融类等。第二层是类别词,即对主题词的具体分类,如工交、能源、邮电类中的工业、交通、能源和邮电等。第三层是类属词,如体制、职能、编制等。第二层和第三层统称为主题词,用于文件的标引。二、抄送(含抄报、抄发)机关 用以标明需要了解公文内容的机关名称。标注在主题词横格线之

28、下左侧顶格处,注明抄送或抄报、抄发,之后加冒号,后面以机关性质、职权、隶属关系及其他逻辑关系,标注抄送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对上级机关用“抄报”,对同级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用“抄送”,对下级机关用“抄发”。三、印发说明(印发机关、时间) 又叫“印制版记”,标明公文印发部门名称、印发日期。印发部门名称和日期置于文件末页下端。 公文格式其它要求一、 公文用纸规格国内公文用纸一般采用国际标准型纸(长毫米宽毫米)。 二、 书写形式 公文中所涉及的文字符号一律采用从上至下、自左向右的横写横排的形式,正文文字每行长度与图文区宽度相等,字距、行距以便利阅读和庄重为原则,尽量做到匀称、整齐。 正文中数字表示多层

29、结构时,可用如下标识方法: 第一层:一、二、三、四 第二层:(一)(二)(三)(四) 第三层:、 第四层:()()()()常用的主要公文种类 1、决定(1)功能 适用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2)分类A.法规政策性决定。如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B.重要事项的决定。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C.奖惩决定。如国务院关于处理渤海二号事故的决定 2通告 (1)功能适用于公布社会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3)分类 法规性通告 知照性通告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内容重要性不

30、同 对发文机关限制性有较大不同 发布范围有所不同3通知 (1) 功能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2) 分类 a.发布指示的通知 b.颁发规章的通知 因在行政公文文种中没有条例、规定、办法、细则、方案等文种,所以在发布这类规章性文件时,都要用通知,也就是加一个文件头。 如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争议处理办案规则和人事争议仲裁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被发布规章全文附在通知后,但不作附件处理。 c.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 d.晓谕性通知 e.任免通知(人事任免用决定和通知的区别)4通报 (1)功能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

31、重要精神或者情况。(2)分类表彰通报:介绍先进事迹先进事迹意义表彰决定希望号召批评通报:错误事实错误性质分析惩罚措施提出希望要求情况通报:缘由目的情况信息希望要求 5意见 (1)功能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2)分类规划性意见实施意见具体工作意见6.批复 (1)功能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与其他文种不同的是,往往在标题主要内容中明确表示对请示事件的意见如国务院关于同意陕西省撤消榆林地区设立地级榆林市的批复 主送机关一个,即发出请示的下级机关 以上6种为下行文。8、请示 (1)功能运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2)应用范围a、遇到问题无法解决,需要上级指示b、处理较为重要的

32、事件和问题,要上报批准c、遇到问题,虽有解决方法,但没有权力或能力实施,需要上级帮助d、对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发布指示有疑问,要上级解答e、下级机关之间在重要问题上出现意见分岐,要上级仲裁f、请上级领导参加活动,指导工作(3)分类a、请求指示的请示b、请求批准的请示 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如需同时送其他机关,应当用抄送的形式 只能主送上级机关,不能送领导者本人 不得越级 请示,必须由主要负责人签发,要留下联系人联系电话 常用结语(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特此请示,请予批复等)以上两种为上行文9.函(1) 功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合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

33、批事项。(2) 分类a. 公函和便函b. 发函和复函函是平行文,写法特别要注意用语分寸。10会议纪要 (1)功能 适用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2)分类a. 决策型b. 交流型c. 研讨型公文中常见问题分析1文种的误用 主要表现在报告和请示的错用 报告和请示同属上行文,但是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类文种。 a.行文目的不同 报告以陈述情况为主,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以请求指示或批准事项为主,要求上级批复。 b.公文内容不同 请示可围绕请求事项反映情况,说明理由,不排除含有一定的情况汇报,但报告中不能夹杂请示事项。4.公文标题病误 a.标题缺少行文单位 公文标题通式为:行文单位+关于+事由+的+文种

34、 b.标题无文种 将一般公文误作为法定公文,致使标题无文种。如关于的规划、 关于的总结。 转发、印发性通知文种被放弃,致使标题无文种。如关于转发的方案。c.不伦不类的标题 两个文种并用 如请示报告、任免决定的通知等。 混用文种 将“请示”错用成“申请”。d.标题中事由表达不全 如华东理工大学关于申请划拨上海市“十五”配套经费的报告e.标题中乱用标点符号 公文标题中除法规、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公文中乱用标点符号主要表现在: a.转发和颁发法规、规章,不用书名号而用引号。 b.不必用其他标点符号而随意使用。 如关于对1999年“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安排的通知。5.语言结构和文字

35、方面问题 a.段落层次不清,主次不分。不善于用结构层次序数,如一、二、,1.、2.、。 b.不合公文文体,出现描述性语言和客套话。 c.繁琐冗长,多套话。如根据精神,在指导下,在关怀下等。 d.主语谓语搭配不当。 e.定语错位造成歧义 f.标点符号错用 逗号和句号错用 顿号和逗号的错用 公文处理一、收文处理的一般过程收文处理是指对来自本机关外部的公文所实施的处置与管理活动。收文处理的一般程序为:签收、外收文登记、启封、内收文登记、分办、摘编,拟办、承办、注办,组织传阅、催办、查办,处置办毕公文。 上述具体的工作活动,依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收文办理与收文管理两大类活动。 二、收文办理活动方法要点(

36、一)拟办拟办实际上是一项辅助决策活动,目的在于为决策活动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二)批办批办是一项由法定责任者履行法定的事务处置权的决策性活动, (三)承办由于公文只有经过承办才能产生切实的效用,因此,它是公文办理中的中心环节。 (四)注办注办的主要作用是备忘待查,为日后查考了解某一公文的承办过程、承办方式、承办结果提供依据。同时,这顶活动还有利于建立井然有序的承办工作秩序,避免重复和混乱。 注办由承办人随手完成。 三、收文管理活动的方法要点 (一)公文签收 (二)公文登记 (三)启封 (四)分办分办的实质是为公文确定运转方向,它是一项事关公文能否准确、迅速、有效地得到实质性办理的决定性的工作。

37、 (五)公文摘编 (六)传阅的组织 (七)公文的催办催办是指根据承办时限和有关要求对公文承办过程所实施的催促和检查活动。 (八)公文的查办公文查办是指核查重要公文的执行情况,督促并协助承办单位全面、具体地落实公文精神,解决有关问题的活动。发文处理程序与方法一、发文处理的一般过程发文处理是指机关内部为制发公文所进行的创制、处置与管理活动。 发文处理的一般程序为:拟稿、会签、核稿、签发,注发、缮印、用印或签署,分装、发出,处置办毕公文。这一程序具有很强的确定性与不可逆性。二、发文办理活动的方法要点(一)文稿撰拟(二)会商(三)核稿(四)签发(五)签署三、发文管理活动的方法要点(一)注发(二)缮印的方式与程序(三)校对的内容与方法(四)公文用印(五)公文分装的步骤与方法(六)公文的对外发出l 130下列关于公文收文办理的相关表述中,不正确的是:l A收文办理中的审核主要是对下级机关上报的公文而言的l B拟办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拟明批办人、拟明承办部门、拟明阅读范围、拟明处理问题的方案等l C公文的批办是指负责人就来文应如何办理对承办部门和承办人员提出批示性意见。最常见的批办意见有“阅”、“拟同意”等l D承办是公文处理程序的核心环节,是公文发挥现实效用的基本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