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763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20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工但程DB23/T707-2003.doc(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钢筋工程(DB23/1707-2003)1 总 则1.0.1 为了提高钢筋工程的施工操作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构物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钢筋工程的施工。1.0.3 钢筋工程施工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应办理设计变更文件。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均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1.0.4 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操作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材料要求2.1.1 热轧钢筋(HPB235、HRB335、HRB400、RRB400)、预应力钢丝(光面、螺旋肋、刻痕)、预应力钢绞线(13.

2、17)、热处理钢筋的质量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钢筋砼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钢筋砼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1991低碳钢热轧园盘条GB/T701-1997钢筋砼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1991预应力砼用钢丝GB/T5223-1995预应力砼用钢铰线GB/T5224-1995预应力砼用热处理钢筋GB4463-19842.1.2 冷轧带肋钢筋质量应符合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92的规定。其应用应符合冷轧带肋钢筋砼结构技术规程JGJ95-95。冷轧扭钢筋质量应符合冷轧扭钢筋JG3046-1998的规定。其应用应符合冷轧扭钢筋砼构件技术规程JGJ115-97。2.1.3 冷

3、拔低碳钢丝的质量及应用应符合冷拔钢丝预应力砼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的规定。2.1.4 冷拉钢筋的质量及应用应符合专门标准的规定。2.2 钢筋进场2.2.1 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每捆钢筋均应有标志或标牌。进场时应按炉罐(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检查标牌、外观检查、应按标准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2.2.2 钢筋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2.2.3 钢筋在加工过程中发生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份检验或其它专项检验。2.2.4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

4、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2.2.5预应力筋进场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预应力砼用钢绞线GB/T5224等的规定,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2.2.6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涂包质量应符合无粘结预应力钢绞线标准的规定。检验数量为60T为一批,每批抽取一组试件(不达60T也应抽取一组试件)。检验方法为观察,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检验报告。2.2.7预应力筋使用前应进行外

5、观检查,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 在粘结预应力筋展开后应平顺,不得有弯折,表面不应有裂纹、小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和油污等。2 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护套应光滑、无裂缝,无明显褶皱。3 钢筋配料与代换3.1钢筋配料3.1.1 钢筋在弯曲或弯钩时其长度会发生变化,在配料中不能直接按设计图中尺寸下料,应考虑砼保护层、钢筋弯曲形状、弯钩等规定,再按图中尺寸计算其上料长度。1、纵向受力的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其砼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砼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3.1.1-1的规定(表省略)2、弯起钢筋斜长系数见表3.1.1-2(表省略)3.1.2 各种形状的钢筋,其下料长度的计算公式

6、如下:1、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2、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钢筋弯曲调整值见表3.1.2-1)表略3、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箍筋调整值见表3.1.2-3)3.1.3计算钢筋净用量和实际用量,应按图示尺寸并区别钢筋的级别和规格,分别计算和汇总,其计算公式分别为:1 钢筋净用量=(钢筋长度每米长重量)注:钢筋每米长重见附录C2 钢筋实际用量=钢筋净用量(1+损耗率)3.2钢筋代换3.2.1 钢筋的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当需要代换时,应由设计单位负责,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钢筋代换应遵照下列原则进行。1、等强

7、度代换:当构件受承载力控制时,钢筋可按强度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不同种类钢筋的代换,应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2、等面积代换:当构件按最小配筋率配筋时,钢筋可按面积相等的原则进行代换。3、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应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验算。4、钢筋代换后,应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钢筋直径、根数等要求。5、对重要受力构件,不宜用I级光面钢筋代换变形(带肋)钢筋。6、梁的纵向受力钢筋与弯起钢筋应分别进行代换,以保证正截面与斜截面承载力。7、对有抗震设计要求的框架,不宜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代替原设计中的钢筋,当必须代换时,其代换的

8、钢筋检验所得的实际强度,尚应符合本规程2.2.4条的规定。8、预制构件的吊环,必须采用未经冷拉的I级热轧钢筋制作,严禁以其他钢筋代换。3.2.2 根据钢筋代换前后承载力相等的原则,钢筋代换公式为(略)3.2.3 钢筋代换时,必须充分了解设计意图和代换材料性能,严格遵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各项规定,并注意以下有关事项:1、构件截面有效高度影响钢筋代换后,有时由于受力钢筋直径加大或根数增多而要增加排数,则构件截面的在效高度h0减小,截面承载力降低。通常对这种影响可凭经验适当增加钢筋面积,然后再作截面承载力复核。2、对某些重要构件,如吊车梁,薄腹梁桁架下弦等,不家宜用级光圆

9、钢筋代替变形钢筋,以免裂缝开展过大。3、偏心受压构件(如框架柱,有吊车厂房柱、桁架上弦等)或偏心常受拉构件做钢筋代换时,不取整个截面配筋量计算,应按受力区(受压或受拉)分别代换。4、当构件受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如用同品种粗钢筋等强代换细钢筋或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应重新验算裂缝宽度或挠度;如代换后钢筋的总截面面积减小,应同时验算裂缝宽度和挠度。5、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布置,则应在材料表上将总根数改为分根数,然后按分根数考虑代换方案。6、同时杨有箍筋和弯起钢筋的构件,需要代换时,应对箍筋和弯起钢筋分别考虑代换方案。4 钢筋制作与安装4.1一般规定4.1.1 钢筋的绑扎与安装应在前一项工程检查

10、合格后进行。4.1.2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进行钢筋隐蔽工程验收,其内容包括:1、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等。2、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等。3、箍筋、弯起钢筋等横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等。4、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4.2钢筋加工4.2.1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2、当设地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

11、要求。3、钢筋做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4.2.2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做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5.2.1条的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2 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3 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到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4.2.3 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

12、、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检查数量:按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一应少于3件。4.2.4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表4.2.4的规定。4.3 钢筋连接4.3.1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4.3.2 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头,焊接接头度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4.3.3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4.3.4

13、在施工现场,应按国家现行标准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对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的外观进行检查,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4.3.5 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及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倍d(d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凡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及焊接的接头面只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接头的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14、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2、接头不宜设置在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对等强度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不应大于50%。3、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应大于50%4.3.6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钢筋绑扎搭接绑扎,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凡搭接接头中点位于该连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为该区段内有搭接接头的纵向受力钢

15、筋截面面积与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比比值。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大于25%。2 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3 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纵向受力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应符合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4.3.7 在梁、柱类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箍筋。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0.25倍。2、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

16、倍,且不应大于100mm。3、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4、当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4.3.8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如桁架和拱的拉杆)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当受拉钢筋的直径d28mm及受压钢筋的直径d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4.3.9 需进行疲劳验算的构件,其纵向受拉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也不宜采用焊接接头,且严禁在钢筋上焊有任何附件(端部锚固除外)。当直接承受吊车荷载的钢筋砼吊车梁、屋面梁及屋架下弦的纵向受拉钢筋必须采用

17、焊接接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必须采用闪光接触对焊,并去掉接头的毛刺及卷边。2、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大于25%,此时,焊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应取为4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4.4 基础钢筋安装4.4.1灌注桩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笼的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4.1的规定表4.4.1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3钢筋笼直径104钢筋笼长度502、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接头宜采用焊接。3、主筋净距必须大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4、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主筋一般

18、不设弯钩,根据施工工艺要求所设弯钩不得向内圆伸露,以免妨碍导管工作。5、钢筋笼的内径应比导管接头处外径大100mm以上。6、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7、钢筋笼主筋的保护层允许偏差如下:水下浇注混凝土桩 20mm非水下浇注混凝土桩 10mm4.4.2 筏片基础钢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网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交叉点可相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须将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绑扎时应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丝扣要成八字形,以免网片歪斜变形。2、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应设置钢筋撑脚

19、,以保证钢筋位置正确。钢筋撑脚的形式与尺寸如图所示,每隔1m放置一个,其直径选用:当板厚h30cm时为810mm;当板厚h=3050cm时为1214mm;当板厚h50cm时为1618mm。3、 若基础底板采用多层钢筋时,应采用X型支架来支承钢筋网,支架间距2m以内。钢筋的弯钩应朝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4.4.3独立柱基础钢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其底面短边的钢筋应放在长边钢筋的上面2、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用的插筋,其箍筋尺寸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直径,以便连接。插筋位置必须固定牢靠,以免造成柱轴线偏移。4.5 柱钢筋安装4.5.1 柱中的竖向

20、钢筋搭接时,角部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45度(多边形柱为模板内角的平分角,圆形柱应与模板切线垂直),中间钢筋的弯钩应与模板成90度,如果用插入式振捣器浇筑小型截面柱时,弯钩与模板的角度不得大于15度。4.5.2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四角纵向钢筋上;箍筋转角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可间隔扎牢)绑扎箍筋时绑扣相互间应成八字形。4.5.3 下层柱的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式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接。当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的钢筋之前,先行收缩准确。4.5.4 框架梁、牛腿及柱帽等钢筋,应放在柱的纵向钢筋

21、内侧。4.5.5圈梁和构造柱相交处,圈梁钢筋要放在构造柱钢筋内侧,锚入柱内长度要符合设计要求。4.5.6 绑扎柱子钢筋时,四角钢筋绑提角扣,其它钢筋绑吊扣。4.6 墙钢筋安装4.6.1 墙(包括水塔壁、烟囱简身、池壁等)的垂直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4m(钢筋直径12mm)或6m(直径12mm),水平钢筋每段长度不宜超过8m,以利绑扎。4.6.2 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的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4.6.3 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间应设置撑铁,以固定钢筋间距。撑铁可用直径6-10mm的钢筋制成,长度等于两层网片的净距、间距为1m,相互错开排列。4.6.4绑扎墙筋时,部分钢筋应绑吊扣,其它对称绑单

22、扣。4.7 梁与板钢筋安装4.7.1 纵向受力钢筋采用双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以保持其设计距离。4.7.2 箍筋的接头(弯钩叠合处)应交错布置在两根架立钢筋上。其余同柱。4.7.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对板上部的负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其位置,防止被踩下,钢筋下面应及时安放一定数量的铁马凳或强度相同的砼垫块;以保证钢筋位置准确4.7.4 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居中,主梁的钢筋在下;井字梁的钢筋,应将跨度大的梁钢筋,放在跨度小的梁钢筋之上;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的钢筋在上。4.7.5 框架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

23、保证梁顶面主筋间的净距不小于30mm,以利浇筑混凝土。4.7.6 梁钢筋的绑扎与模板安装之间的配合关系:1、梁的高度较小时,梁的钢筋架空在梁顶上绑扎,然后再落位。2、梁的高度较大(1.2m)时,梁的钢筋宜在梁底模上绑扎,其两侧模或一侧模后装。4.7.7 梁板钢筋绑扎时应防止水电管线将钢筋抬起或压下。4.7.8 绑扎梁时,钢筋两端弯钩必须与底模板相垂直,四角钢筋应绑扎角扣,腰筋绑吊扣,其它钢筋绑单扣,所有绑扣应拧扣一圈半,以保证绑扎点牢固。 4.8 钢筋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验收规范、标准的要求5 钢筋焊接5.5.1 一般规定5.1.1 钢筋焊接方法有:电了阻点焊、闪光对焊、电弧焊、电渣压

24、力焊、气压焊和预埋件埋弧压力焊等。5.1.2电渣压力焊应用于柱、墙、烟囱、水坝等现浇砼结构中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不得用于梁、板等构件中水平钢筋的连接。5.1.3在工程开工或每批钢筋正式焊接之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焊接。5.1.4 钢筋焊接施工前,应清除钢筋或钢板焊接部位与焊机接触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5.1.5 进行电阻点焊、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或埋弧压力焊时,应随时观察电源电压的波动情况。对于电阻点焊或闪光对焊,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小于8%时,应采取提高焊接变压器级数的措施;当大于或等于8%时,不得进行焊接。对

25、于电渣压力焊或埋弧压力焊,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时,不宜进行焊接。5.1.6焊机应经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修,确保正常使用5.1.7对从事钢筋焊接施工的班组及有关人员应经常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执行现行国家标准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中有关规定并应制定和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爆炸以及烧坏焊接设备等事故。5.2 钢筋焊接工艺5.2.1 钢筋电阻点焊应符合下规定:1、砼结构中的钢筋焊接骨架和钢筋焊接网,宜采用电阻点焊制作2、电阻点焊的工艺过程应包括预压、通电、锻压三个阶段。3、钢筋点焊时,电极的直径应根据较小的钢筋直径选用,并应符合表5.2.1-1的规定表5.2

26、.1-1 电极直径较小钢筋直径(mm)电极直径(mm)310301214404、 钢筋点焊生产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制品的外观质量,当发现焊接缺陷时,可按表5.2.1-2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表5.2.1-2 点焊制品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缺陷产生原因措施焊点过烧1、变压器级数过高2、通电时间太长3、上下电极不对中心4、继电器接触失灵1、降低变压器级数2、缩短通电时间3、切断电源、校正电极4、清理触点,调节间隙焊点脱落1、电流过小2、压力不够3、压入深度不足4、通电时间太短1、提高变压器级数2、加大弹簧压力或调大气压3、调整两电极间距离符合压入深度要求4、延长通电时间钢筋表面烧伤1、钢筋和电极

27、接触表面太脏2、焊接时没有预压过程或预压力过小3、电流过大4、电极变形1、清刷电极与钢筋表面的铁锈和油污2、保证预过程和适当的预压力3、降低变压器级数4、修理或更换电极5.2.2 钢筋闪光对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钢筋的对接连接应优先采用闪光对焊;其焊接工艺方法宜按下列规定选择:1)当钢筋直径较小,钢筋级别较低,在本规程表5.2.2-1的规定范围内,可采用“连续光焊”。表5.2.2-1 连续闪光焊钢筋上限直径焊机容量(KVA)钢筋种类钢筋直径(mm)160HPB235(Q235)HRB335(20MnSI)HRB400(20MnSIV20MnSINNb20MnTI)252220100HPB235

28、(Q235)HRB335(20MnSI)HRB400(20MnSIV20MnSINNb20MnTI)20181680HPB235(Q235)HRB335(20MnSI)HRB400(20MnSIV20MnSINNb20MnTI)1614122)当超过表中规定,且钢筋端面较平整,宜采用“预热闪光焊”。3)当钢筋端面不平整,应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2、连续闪光焊所能焊接的钢筋上限直径,应根据焊机容量,钢筋级别等具体情况而定,应符合表5.2.2-1的规定。3、变压器级数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焊机容量以及焊接工艺方法等具体情况选择。4、当螺丝端杆与钢筋对焊时,宜事先对螺丝端杆进行预热,并减小调伸长度,

29、钢筋一侧的电极应垫高,确保两者轴线一致5、在闪光对焊生产中,当出现异常现象或焊接缺陷时,宜按表5.2.2-2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表5.2.2-2 闪光对焊异常现象、焊接缺陷及消除措施异常现象和焊接缺陷措施烧化过分剧烈并产生强烈的爆炸声1、降低变压器级数2、减慢烧化速度闪光不稳定1、清除电极底部和表面的氧化物2、提高变压器级数3、加快烧化速度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1、增加预热程度2、加快临近顶锻时的烧化程度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4、加快顶锻速度5、增大顶锻压力接头中有缩孔1、降低变压器级数2、避免烧化过程过分强烈3、适当增大顶锻留量及顶锻压力焊缝金属过烧1、减小预热程度2、加快烧化

30、速度,缩短焊接时间3、避免过多带电顶锻接头区域裂纹1、检验钢筋的碳、硫、磷含量若不符合规定时应更换钢筋2、采取低频预热方法,增加预热程度钢筋表面微熔及烧伤1、消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2、消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积4、夹紧钢筋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1、正确调整电极位置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已变形的电极3、切除或矫直钢筋接头5.2.3 钢筋电弧焊应符下列规定:1、钢筋电弧焊包括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间隙焊和熔槽帮条焊五种接头型式。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型式和焊接位置,选择焊条、焊接工艺和焊接参数。2)焊接时,引弧应在垫板、帮条或形成

31、焊缝的部位进行,不得烧伤主筋。3)焊接地线与钢筋应接触紧密。4)焊接过程中应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应光滑,焊缝余高应平缓过渡,弧坑应填满2、帮条焊时,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帮条长度应符合表5.2.3-1的规定。当帮条级别与主筋相同时,帮条直径可与主筋相同或小一个规格;当帮条直径与主筋相同时,帮条级别可与主筋相同或低一个级别。表5.2.3-1 钢筋帮条长度钢筋种类焊缝型式帮条长度LHPB235(Q235)单面焊8d双面焊4dHRB335(20MnSiHRB400(20MnSv、20 MnSNb、20 Mn-Ti)单面焊10d双面焊5d3、搭接焊可用于HPB235、HRB33

32、5、HRB400级钢筋,焊接时宜采用双面焊,当不能进行双面焊时,可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与帮条长度相同,并应符合本规程表5.2.3-1规定。4、帮条焊接头或搭接焊接头的焊缝厚度S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3倍;焊缝宽度b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0.7倍。5、在装配式框架结构安装中,钢筋焊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柱间节点,采用坡口焊时,当主筋根数为14根及以下,钢筋从砼表面伸出长度不应小于250mm;当主筋为14根以上时,钢筋的伸出长度不应小于350mm,采用搭接焊时其伸出长度宜增加。2)两钢筋轴线偏移时,宜采用冷变矫正,但不得用锤敲打。当冷变矫正有困难时,可采用氧乙炔焰加热后矫正,钢筋加热部位的温度不应大于

33、850。3)焊接中应选择焊接顺序。对于柱间节点,可由两名焊工对称焊接。6、坡口焊的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坡口面应平顺,切口边缘不得有裂纹,纯边和缺棱2)坡口平焊时,V形坡口角度宜为5565,其中下钢筋宜为010,上钢筋宜为3545。3)钢垫板厚度宜4-6mm,长度宜为40-60mm。坡口平焊时,垫板宽度应为钢筋直径加10mm ,立焊时,垫板宽度宜等于钢筋直径。4)钢筋根部间隙,坡口平焊时宜为4-6mm,立焊时,宜为3-5mm。其最大间隙均不宜超过10mm。7、坡口焊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1)焊缝根部,坡口端面以及钢筋与钢板之间均应熔合。焊接过程中应经常清渣,钢筋与钢垫板之间,应加焊2-3层

34、侧面焊缝。2)宜采用几个接头轮流进行施焊。3)焊缝的宽度应大于V型坡口的边缘2-3mm,焊缝余高不得大于3mm,并宜平缓过渡至钢筋表面。4)当发现接头中有弧坑,气孔及咬边等缺陷时,应立即补焊,级钢筋接头冷却后补焊时应采用氧乙炔焰预热。8、电弧焊所采用的焊条,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5117或低合金焊条GB5118的规定,其型号应根据设计确定;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表5.2.3-2选用。表5.2.3-2 钢筋电弧焊焊条型号钢筋种类电弧焊接头型号帮条焊搭接焊坡口焊熔槽帮条焊预埋件穿孔塞焊窄间隙焊钢筋与钢板搭接焊预埋件T型钢焊HPB235E4303E4303E4316 E4315E4303

35、HRB335E4303E5003E5016 E5015E4303HRB400E5003E5503E6016 E6015-注:窄间隙焊不适用于余热处理级钢筋5.2.4 钢筋电渣压力焊应符合下列规定:1、现浇钢筋砼结构中竖向或斜向(倾斜度在4:1范围内)钢筋的连接,宜采用电渣压力焊。2、电渣压力焊可采用交流或直流焊接电源,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3、焊接夹具应具有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便利,焊剂简的直径应与所焊钢筋直径相适应,电压表、时间显示器应配备齐全。4、电渣压力焊工艺过程应符合下列下求:1)焊接夹具的上下钳口应夹紧于上、下钢筋上;钢筋一经夹紧,不得晃动。2)引弧宜采用

36、铁丝圈或焊条头引弧法,亦可采用直接引弧法。3)引燃电弧后,应先进行电弧过程,然后,加快上钢筋下送速度,使钢筋端面与液态渣池接触,转变为电渣过程,最后在断电的同时,迅速下压上钢筋,挤出熔化金属和溶渣。4)接头焊毕,应停歇后方可回收焊剂和卸下焊接夹具,应敲去渣壳,四周焊包应均匀,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应大于或等4mm。5、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应符合表5.2.4-1的规定。不同直径钢筋焊接时,应按较小直径钢筋选择参数,焊接通电时间可延长。6、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进行自检,当发现偏心、弯折、烧伤等焊接缺陷时,宜按表5.2.4-2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表5.2.4-1 电渣压力焊焊接参数钢筋直径(mm

37、)焊接电流(A)焊接电压(V)焊接通电时间(S)电弧过程电渣过程电弧过程电渣过程14200-22035-4522-2712316200-25014418250-30015520300-35017522350-40018625400-45021628500-55024632600-65027736700-75030840850-900339表5.2.4-2 电渣压力焊接头焊接缺陷焊接缺陷措施轴线偏移1、矫直钢筋端部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3、避免过大的顶压力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弯折1、矫直钢筋端部2、注意安装和扶持上钢筋3、避免焊后过快卸夹具4、修理或更换夹具咬边1、减少焊接电流2、缩短焊接时间

38、3、注意上钳口的起点和止点,确保上钢筋顶压到位未焊合1、增大焊接电流2、避免焊接时间过短3、检修夹具,确保上钢筋下送自如焊包不匀1、钢筋端面力求平整2、填装焊剂尽量均匀3、延长焊接时间,适当增加熔化量气孔1、按规定要求烘烙焊剂2、清除钢筋焊接部位的铁锈3、确保接缝在焊剂中合适埋入深度烧伤1、钢筋导电部位除净铁锈2、尽量夹紧钢筋焊包下淌1、彻底封堵焊剂简的漏孔2、避免焊后过快回收焊剂5.2.5 钢筋气压焊应符合下列规定:1、气压焊可用于钢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倾斜位置的对接焊接。当两钢筋直径之差不得大于7mm。2、气压焊设备应符合要求。3、气压焊施焊前,钢筋端面应切平,并宜与钢筋轴线相垂直,在

39、钢筋端部两倍直径长度范围内若有水泥等附着物。应予以清除,其钢筋边角毛刺及端面上铁锈、油污和氧化膜应清除干净,并经打磨,使其露出金属光泽,不得有氧化现象。4、安装焊接夹具和钢筋时,应将两根钢筋分别夹紧,并使两根钢筋的轴线在同一线上。钢筋安装后应加压顶紧,两根钢筋之间的局部缝隙不得大于3mm。5、气压焊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和焊接设备等具体条件选用等压法,二次加压法或三次加压法焊接工艺。在两钢筋缝隙密合和镦粗过程中,对钢筋施加的轴向压力,按钢筋横截面面积计算应为30-40MPa。6、气压焊的开始阶段应采用碳化焰,对准两钢筋接缝处集中加热,并使其内焰包住缝隙,防止钢筋端面产生氧化。在确认两根钢筋缝隙,防

40、止用中性焰,以压焊面为中心,在两侧各1倍钢筋直径长度范内往复宽幅加热。钢筋端面的加热温度应为1150-1250;钢筋端部表面的加热温度应稍高于该温度,并应随钢筋直径大小而产生的温度梯差确定。7、气压焊施焊中,通过最终的加热加压,应使接头的镦粗区形成规定的形状,然后,应停止加热,略为延时,卸除压力,拆下焊接夹具。8、在加热过程中,当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前发生灭火中断现象时,应将钢筋取下重新打磨、安装,然后点燃火焰进行焊接。当发生在钢筋端面缝隙完全密合之后,可继续加热加压。9、在焊接生产中,焊工应自检,当发现焊接缺陷时,宜按表5.2.5查找原因和采取措施,及时消除。表5.2.3 气压焊接头焊接

41、缺陷及消除措施焊接缺陷产生原因措施轴线偏移(偏心)1、焊接夹具变形,两夹头不同心或夹具刚度不够2、两钢筋安装不正3、钢筋接合端面倾斜4、钢筋未夹紧进行焊接。1、检查夹具,及时修理或更换2、重新安装夹紧3、切平钢筋端面4、夹紧钢筋再焊弯折1、焊接夹具变形,两夹头不同心2、焊接夹具拆卸过旱1、检查夹具,及时修理或更换2、熄火后半分中再拆夹具镦粗直径不够1、 焊接夹具动夹头有效行程不够2、 顶压油缸有效行程不够3、 加热温度不够4、 压力不够1、 检查夹具和顶压油缸,及时更换2、 采用适宜的加热温度及压力镦粗长度不够1、 加热幅度不够宽2、 顶压力过大过急1、 增大加热幅度2、 加压时应平稳压焊面偏

42、移1、 焊缝两侧加热温度不均2、 焊缝两侧加热长度不等1、同径钢筋焊接时两侧加热温度和加热长度基本一致2、异径钢筋焊接时对较大直径钢筋加热时间稍长钢筋表面严重烧伤1、 火焰功率过大2、 加热时间过长3、 加热器摆动不匀调整加热火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未焊合1、 加热温度不够或热量分布不均2、 顶压力过小3、 接合端面不洁4、 端面氧化5、 中途灭火或火焰不当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5.3 焊接接头试验(略)执行现行标准6 钢筋机械连接6.1 应用范围6.1.1用于机械连接的钢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及钢筋砼用余热处理钢筋GB13014-1991

43、的要求。6.1.2钢筋机械连接接头分为三个性能等级。A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抗拉强度标准值,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B级:接头抗拉强度达到或超过母材屈服强度标准值的1.35倍,具有一定的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C级:接头仅能承受压力6.1.3接头性能等级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A级接头适用范围基本不受限制。尤其适用于承受动荷载作用及各抗震等级砼的结构中的各个部位。2、B级接头应在结构中钢筋受力较小或对延性要求不高的部位应用,而不得在高应力区和要求高延性的部位应用。3、C级接头只能用于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柱中不产生拉应力区域中钢筋的连接。6.1.4常用的机械连接接头类型主要有带肋钢筋套

44、简挤压连接和钢筋锥螺纹接头,接头性能等级划分为A、B两个等级。6.2 机械连接规定6.2.1工程中应用钢筋机械连接时,应由该技术提供单位提交有效的型式检验报告。6.2.2钢筋连接工程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工艺检验,工艺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小于3根。2、对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3、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均应满足表6.2.2的强度要求;对于A级接头,试件抗拉强度尚应大于等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计算实际抗拉强度时,应采用钢筋的实际横截面面积。6.2.3现场检验应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和单向拉伸试验,对接头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在

45、设计图纸中另行注明相应的检验项目。6.2.4接头的现场检验按验收批进行。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的接头,以500个为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与验收,不足500个也作为一个验收批。6.2.5对接头的每一验收批,必须在工程结构中随机截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按设计要求的接头性能等级进行检验与评定当3个试件单向拉伸试验结果均符合表7.2.2的强度要求时,该验收批评为合格。如有1个试件的强度不符合要求,应再取6个试件进行复验。复检中如仍有1个试件试验结果不符合要求,则该验收批评为不合格。6.2.6在现场连续检验10个验收批,其全部单向拉伸试件一次抽样均合格时,验收批接头数量可扩大一倍,即按不大于1000个接头为一批。6.3 套筒挤压连接6.3.1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是将两根待接钢筋插入钢套筒,用挤压连接设备沿径向(或纵向)挤压钢套筒,使之产生塑性变形,依靠变形后的钢套筒与被连接钢筋纵、横肋产生的机械咬合成为整体的钢筋连接方法。6.3.2套筒应有出场合格证。套筒有运输和储藏中,应按照不同规格分别堆放整齐,不得露天堆放,防止锈蚀和污染。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