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8846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39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谢超改革开四放后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存款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及预测.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院论文1绪论1.1研究背景以及意义1.1.1 我国人口政策变革下新的人口增长态势 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我国的人口政策慢慢发生改变。我国部分省份实行了“双独二胎”和“单独二孩”,以促进本身的生育率的提高;然而,时代在变迁,现在的中国早已不再是30年前的中国,“开放二胎”政策并没有在中国引起新的婴儿生育潮,人们并没有抓紧这一政策机会生育。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计划生育政策引起的“少生惯性”仍然在起着作用;当然,人们选择少生优生而非多生的原因也有人们观念的改变、社会保障的完善、经济收入的提高、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考虑到这一现实,又有多的专家认为:“开放二胎”政策只是我国计划生育

2、政策改革的开始,而非一个大步。他们提出这一理由的原因如下;首先,他们发现在浙江舟山市(总人口112万),在实行“单独二孩”的政策3个月之后,申请再生育的父母仅300对,加之政策的干预,实际通过则更少。而其他更大的特大型城市例如南昌市(500万人口)、合肥市(570万人口)分别只收到近300份、200份左右申请,只分别审批通过127张、20张准生证。1.1.2目前我国储蓄率高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储蓄对我国经济有非常大的影响目前的中国有点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和90年代的韩国,这个两个国家所处的阶段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储蓄占国家的GDP较高,这也使日本等过的国内和国外的投资较大;例如日本曾是美国国

3、债的最大持有者,日本民间的资本也兴起了一阵收购美国公司的风潮;观察我国现在的状况,我国目前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地铁、新农村、高铁等)非常大;同时,我国目前也有许多的资本流向欧洲和美国以寻得新的获利增值机会;以上现象反映了我国目前储蓄率较高的现实。1.1.3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和金融储蓄的问题的代表性(1)经济意义上海市在我国最先进入人口老龄化,我国其他地区则相对要慢的多;同时上海市的金融系统在我国来说最完善,居民的储蓄实力也较为雄厚,储蓄能力高于我国其他的地区。因此,研究上海市的人口变动与居民储蓄率的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的其他地区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学术意义本论文运用目前比较流

4、行的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电脑信息技术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更加特彻的分析。此外本论文另一亮点为跨学科方式的研究,跨过的学科包括人口学和金融学,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研究仍然仅仅局限在本学科的一个领域,这不利于客观的解释研究过程中遇到一些特殊的问题,此外学科之间的完全独立也不符合现实生活相互联系的事实。1.2国内外的研究现状1.2.1国内的研究现状 在我国的,研究人口与储蓄的问题大多数集中在研究我国人口结构和居民储蓄率的关系上,他们主要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等其他的储蓄理论作为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假设,其中研究过程中大多数都涉及实证分析。复旦大学的郭大昊在他的论文储蓄率、人口结构与收入增长率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实证研究

5、中,基于生命周期理论,运用了Eviews软件对VAR模型等方法研究了储蓄率与人口结构、收入增长率的关系。我国研究人口与储蓄问题的文章基本上大同小异,人口结构几乎在每篇论文和期刊中都有涉及。1.2.2国外研究的现状在国外的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他们研究涉及的面较广,它提供给我们更广的视角。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农业经济研究的D_盖尔_约翰逊在其论文人口增长与经济财富对我国人口与经济的发展相互关系做了一个研究,他的研究结果为:人口增长没有导致人均收入的直接增长,在他的论文中,他分析了我国影响生育率的原因,以及养育孩子的成本由谁承担的等问题;这些都对研究人口增长和居民储蓄的相互关系有一个间接的解释作用。美来

6、自美国国的Kelly,A.C在她的论文“Population Pressure,Savings,and Investment in the Third World: Some puzzl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则直接地提到了第三世界国家人口增长压力和储蓄、投资相互关系,他的论文中也提到了文化对以上问题的影响。2 相关理论及概念接下来,我将简要介绍本次论文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 2.1 储蓄及居民储蓄率的概述在本论文中,储蓄在概念均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去居民消费支出。在此基础上,我们得出储蓄率的算法。居民储蓄率计算方法: 一年内的居民

7、可支配收入 该年内的消费支出 一年内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我国统计局的计算方法(参考):居民储蓄率=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 其中,住户部门总储蓄=住户部门可支配收入 住户部门最终消费。2.2 人口因素及人口增长率概述2.2.1 人口增长率一个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则是反应一段时期内人口变动情况。人口增长率包括两个部分:自然人口增长率+机械人口增长率其中,自然人口增长率=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机械人口增长率=人口迁入率- 人口迁出率2.2.2 人口结构人口结构反应的是人口总量中不同年龄段人口占人口总数,或者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的相互比较。通过阅读国际上对人口结构的标准规定;1、老年系数、少

8、年儿童系数、老少比、年龄中位数 老龄系数= 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地区常住人口数量 少年儿童系数= 地区1-14岁人口数量/地区常住人口数量 老少比= 地区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地区1-14岁人口数量 年龄中位数,社会年龄按人口数量从大到小的排列,处于中间的年龄数表1.9联合国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结构类型的标准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老年系数4%以下4%-7%7%以上少年儿童系数40%以上30%-40%30%以下老少比15%以下15%-30%30%以上年龄中位数20岁以下20-30岁30岁以上资料来源:黄小花: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第148页2、 社会人口抚养比、少儿人口抚

9、养比、老年人口抚养比 社会人口抚养比= 社会未参加工作人口数量/社会中参加工作人口数量 少儿人口抚养比= 社会中少儿人口数量/社会中参加工作人口数量 老年人口抚养比= 社会中老年人口数量/社会中参加工作人口数量2.3 生命周期理论2.3.1 生命周期理论对储蓄的定义简单地来说,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2.3.2 生命周期假说要了解生命周期理论,我们必须对其建立的假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生命周期假说假说主要由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和布伦贝格等人于20世纪50、60年代,弗兰科莫迪利安尼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许多经济学家也称其也被称为“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可见生命周期假说离不开短期内的储

10、蓄和长期内的消费的依据。首先,生命周期理论假设人为理性的消费者,目的是追求个人一生的收入和财富的最大化,而其约束就是其一生中全部的消费和支出相等,即经济学意义上的“平衡”。所以个人或者家庭根据其一生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其消费储蓄活动,其在每一时点的消费和储蓄决策都反映了该这个人或者家庭为达到一生效用最大化所做的努力。因此,在收入高于其一生的平均收入时储蓄以收入较低时的消费,在收入低于其终生的平均收入时进行消费或者还贷(或者成为“反储蓄”)。就大多数人而言,未成年人和老人的收入较低,消费大于储蓄;成年人的收入高于其一生的平均收入,储蓄多于消费。更加直白的说,典型的理性消费者会把某一特定的消费行为、

11、消费项目进行合理的安排并最终达到其生命周期内一生效用的最大化,但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先对其终生的收入进行约束,因为生命周期假说认为人们一生的支出和消费是相等的。2.3.3 生命周期理论的数学模型与其说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假设,我更倾向与把生命周期理论看作一种对人一生储蓄消费模式的指导原则,这种指导有两大主要原则:1、人一生的任何时期的消费和储蓄应该着眼于人一生,2、人的消费和储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长期过程的效用不被满足或者缺乏,人的一生效用才能够达到最大化生命周期理论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定在内容上极为相似,两者都是对未来的收入进行分析,只不过生命周期假说更多的关注储蓄的动机,把财富和收入都纳

12、入消费函数,持久收入假说更多的关注个人一生的预期收入,因此持久收入假说实质上你弥补了生命周期理论的以下不足:1、生命周期假说因为将一半注意力放在消费上面,会弱化其对收入预测的能力 ,持久收入理论弥补了生命周期假说在预测未来收入上的不足2、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收入在老年时会下降,其会隐含年老人不能创造收入的假设,但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并且是不符合事实的。而预期收入理论,则没有这一层含义。两者结合得到以下的数学公式:C= aWR + b ryd + b(1-r)YD-1 C为消费, YD为来自劳动的可支配收入,YD-1是前期来自劳动的可支配收入,WR是总财富。a b 以及 r 基于生命周期假说

13、的一个数学推论便是:国民储蓄率(S/Y)与人均收入无关,而取决于长期收入增长率g.为了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一数学推论,现将这个公式的推算过程在此列出:从经典的费雪定理开始,假定一个个人会为了实现效用的最大化,将在当今和未来的消费之间最优地配置生活资源,因此,将生命周期资源而非当前的收入作为预算的约束。继续的思考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假设:1、人会比较稳定的配置资源的偏好,这种偏好不会因为生命周期的收入高低而改变;2、人们收入和资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因此储蓄对收入、财富对收入的比率是稳定可得的。首先,我们将视角放到人群整体而非一个人的一生,假设总收入的增加是由人口增长引起的,因此人均收入会保持不变。

14、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年龄组的人口规模以及总消费和总收入都将以年增长率g增长。但是消费相对于收入、储存相对于收入和财富相对于收入的比率是不变的。因此,对于任何的人口增长率g,国名财富与收入成正比或者W=wY在以上等式中,w不变并且与收入不相关(可能与g相关)。由于储蓄是财富的因变量,我们可以得到: S/Y = W/Y = wY/Y = wg其中g=Y/Y,为收入增长率。这也就是说,储蓄率与收入不相关而与收入增长率相关。如果收入增长率g是稳定的,则S/Y应该是常量wg。特别的,如果收入恒定,则不论人均收入水平如何,财富恒定不变,储蓄则为零。当经济增长是生产力增长(人均收入)的结果时,相似的结论仍

15、然成立。而且,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不受经济增长的原因的影响。即对于一个既定的g,不论经济增长是基于稳定的人口或生产力的提高或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w的值不会因此而不同。由此可以认为,如果收入稳定增长,生命周期假设所隐含的储蓄方程为:S/Y=s=s0 + s + e其中,是s0近视为零,是sg显著为正,e随机误差项。在此省略这个过程的数学推导。生命周期假说认为储蓄方程表明总储蓄是收入和财富的一阶线性函数,即如果收入以不变的速度g增长,则储蓄与收入之比及储蓄将近似为一个不变的值。2.4人力资本理论2.4.1 西奥多舒尔茨与人力投资、人口资本理论 西奥多舒尔茨是一九七九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一

16、九零二年四月十日出生在美国的南科大他州阿灵顿郡。一九二八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两年之后获得这所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从一九三零至一九四三年,舒尔茨在衣阿华州立农学院任教,一九三四年始任该校经济、社会学习主任。一九三四他离开衣阿华州立农学院,此后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职位。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六七年,他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经济系的主任。一九七二年,舒尔茨退休,并获得芝加哥大学的名誉教授称号。西奥多早年研究美国的农业经济问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他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经济发展。其理论体系的核心是“人力资本”的概念。他本人是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之一,人力资本理论在六十年代风靡一时,至今仍然经久不衰

17、,舒尔茨由此获得世界性的荣誉。 西奥多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定义,其要点主要有:(一)人力资本体现在人的身上,表现为人的知识、技能、资历、经验和娴熟程度等,总之表现为人的素质和能力。(二)在人的素质既定后,人力资本理论可表现为从事工作的总人数以及劳动市场上的总的工作时间。(三)人的能力和素质是通过人力投资而获得的,因此人力资本又可理解为对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资本,从货币形态来看,它表现为提高人力的各项开支,主要有保健支出、学校教育和在职教育支出、劳动力迁徙等等。(四)既然人力是一种资本,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对其的投资必然会有收益。从这个意义讲: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的时间价值,收入提高的最主要源泉。因此人力

18、资本大小、高低也可表现为劳动着的收入上。2.4.2与人口资本理论有关的数学模型总人口投资又可分为人口数量投资和人口质量投资;前者是指在社会的平均水平条件下,花在人口数量变动的上的费用,例如节制生育、防止生育所花的费用。后者则是指提高人口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知识素质所花的医疗费用、教育和培训费用支出。 阿尔弗雷索维在其著作人口理论中计算了人口投资占国民收入比率。他用F表示国民资本存量,R表示国民收入,a表示资本存量等于国民收入的倍数,y%表示人口增长率, I 表示投资,它写出如下公式:I= F y%,即I= R a y%, 所以人口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率为:I/R=a y%通过以上两个公式,索维指出:

19、虽然它们并不精确,但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人口投资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如果已经知道国民收入和资本存量的数值,又知道当年的人口增长率,则可以粗率的估算一年的人口投资的总数值。2.4.3 本论文中人口投资概念在本论文中,人口投资的概念直接来自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在本论文研究中,人口投资指主要指对少儿的教育投资以及社会劳动人口的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投资的支出。 之所以如此定义人口投资,主要是基于我国当前的现实。我国目前的教育发展两大块:公立教育和私立教育。目前公立教育中的高等教育的没有实行免费,且费用对于我国大多数居民家庭的收入来说较高,因此会对我国居民家庭的储蓄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我国的大中城市里,

20、由于中小学的教育难问题,居民仍需要花一笔不小数目的钱将自己的子女送公立学校,这其中既包括我们经常听到的“建校费”也包括给老师的“红包”以等各种形式。可见,我国居民逐渐对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在私立教育费用中,则是展现出更丰富多彩的形式,既有面向小儿的各种培训班,培养音乐、绘画、舞蹈等学校不能培养好的素养,也有面向大学生的四六级、公务员、职业资格等,当然,还有面向已经工作人员各种在职培训例如 EMBA等。通过过对我国的分析,我国教育正向产业化的转化,其形式也有课堂面授增加到了在线的电子学习。3上海市人口增长对居民存款影响的理论分析3.1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假说的分析接下来的分析中,我遵循

21、的分析思路为,首先我会运用数据分析上海市1980年以来人口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动相互关系;然后,运用生命周期假说分析改革开放后上海市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关系。3.1.1、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与人口结构变动的相互关系人口增长在本论文中并非指人口数量在一段时间的上升趋势;更广义的来说,人口增长,其实是人口变动。正如我们描述人口增长率时,无论人口增长率是正或者负,我们都用“人口增长率”这一指标来衡量衡量人口的变动。 人口结构变动的根本原因并非人口增长。我院黄小花教授在其著作中国人口与社会保障中写到:人口的年龄结构是长期以来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人口迁移变动的结果。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的人口增长产生非常

22、大的作用与效果,所以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最根本的动因应该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但我们知道,看待人口结构一个比较的好的方式即是通过将人口结构这个指标进行量化成为社会老年系数、少儿系数等指标。同样的,我们如果要量化我国人口政策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我们可用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或减少)来衡量。人口变动影响最终都是通过人口数量的变动来体现。因此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率实际上解释了一段时间内的人口综合变动情况,通过观察人口增长率,我们可以免去过度繁杂的定性分析,比较本质抓住人口增长与居民储蓄问题的核心。 在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的过程中,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有了一个较大的改变,可以说

23、,在1990年前,我国各个地区的人口结构相差仍然不大;根据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至1990年,这个阶段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成年型转化且逐步老化的过程。在2002年的人口抽样调查的过程中,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当地区人口比重,上海市的老龄人口比重在我国最大,大13.4%。表2-1是上海市四次人口普查的社会人口负担情况。 通过运用表2-1,我们能够推算出我国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初的各个年龄段的人口系数。例如:令劳动人口数量为L,少儿人口数量为C,老龄人口数量为O, 则在1982年有O/L=16.4% C/L= 25.8;考虑到总人口数= O +C +L 那么,1980

24、年代老龄人口系数= O/( O +C +L)=16.4%L / (16.4%L+25.8%L+L) =11.5% 1980年代少儿人口系数= C/( O +C +L)=25.8%L / (16.4%L+25.8%L+L) =18.5%同理,我们可以得到1990年代的、2000年代、2010年代的老龄和少儿人口抚养系数分别为: 14.1%,18.2%;15.0%,12.2%;15.1%,8%通过上面的推算,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得出的1990年-2010年的人口结构变动水平,1980年代少儿老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到2010年代都在不断的上升,11.5%增加到15.1%,这30年间增长的速度为0.91%

25、;1980年代到2010年代的少儿人口数占人口总数比重在不断的下降,从18.5%下降到8%,这30年间下降的速度为2.75%。表2.1上海1982年、90年、00年、10年社会抚养比 年份少儿抚养比老年抚养比总抚养比198225.816.442.2199027.021.048.0200016.820.637.4201011.319.831.1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局网站 2011年表2.2 上海市2004年至2012年人口年龄结构年份17及以下人口所占比重18至59岁人口所占比重60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200412.57%68.15%19.28%200511.84%68.58%19.58%20061

26、1.26%68.59%20.15%2007不详不详20.28%200810.58%67.81%21.61%2009不详不详22.54%201010.35%66.21%23.44%201110.37%65.13%24.50%201210.43%67.03%22.54%表2-2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至2012年通过观察上表,我们知道上海地区的老龄人口数占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比率超过8%大约发生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而8%的老龄人口比被认为是社会老龄化的开始。我们回顾开始衡量人口结构的指标。人口结构的是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总人口或者劳动人口数量比。根据定义:老龄人口系数=老龄

27、人口数/社会总人口数分析以上公式,我们可以发现社会老龄人口系数上升要么取决与老龄人口数量的上升,要么取决于社会总人口数量的下降。但是我们综合两者会发现,在一个无战争、无巨大罕见传染疾病的社会,老龄人口数量的上升与社会总人口数量下降相互之间的逻辑是矛盾的。也就是说,假设一段时期内一个社会老龄人口数量上升,那么背后的原因即是医疗条件的改善导致的老龄人平均寿命的升高,那么在这一段时间,由中年人变成老年人的“新老龄人群体”会在一段时间会使社会段老龄人口数量变大,此外,由于医疗条件改善也会延长老人寿命,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内原来已有的老人并没有迅速的死亡,社会保持着一个比较低的死亡率,这为社会老龄人口系数的

28、增加创造一个基本的条件,即:中年人不断的进入老龄人口范围增加老龄人口数量,而原有的老龄人口有保持着一个相对较低的死亡率,在此我们认为年龄较轻老年人口群体死亡率小于年龄较大的老年人口。改革开放后的上海,上海市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制度均处于全国的前列水平,这为高龄老人的寿命的延长创造了一个条件。然而,仅仅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还不能判定上海的人口结构处于一个高老龄人口系数的人结构,因为观察表2-3我们会发现其实上海市的人口死亡率从1980年至2012年过程中有上升的趋势。我们还要分析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在以上背景下的变动,我们发现1990年至1995年间上海市人口增长率变为负,即一年的死亡人口超过了出生人

29、口,那么人口数量处于一种净减少的状态,人口总数在不断的下降。所以我们考虑到公式:即作为分子的老龄人人口数越来越大,作为分母人口总数越来越小,整个分式的值越来越大,那么老龄人口系数越来越大。当然,我们不能忽略一个逻辑便是,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那么不仅仅是总人口数在减少,还有老龄人口数也在减少;我认为,有两点可以让我们能够知道老龄人口数减少的速度大大小于总人口数减少的数量,从而整个老龄人口系数在变大:1、老龄人口数的减少是总人口减少数的一部分,总人口减少数包括老龄人死亡数、少儿人口死亡以及中年人的人口死亡数2、而老龄人口数一直有新的人群进入,即时间会让一些中年人进入老年人的行列,同时医疗使老人的

30、寿命延长,从而一段时间内的老人数量在变大综上所诉,我们能够发现上海市特有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特征,导致了其老龄人口系数会变得越来越大。因此根据上海市的1980年至2012年人口增长率为负,我们能够理解上海人口结构在2002年到2012年老龄人口系数越来越高的现象。那么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为负对其少儿人口系数有什么影响呢? 在此,我们不能立即做判断少儿人口系数会在一段时间变大,即使每年的人口出生率为正,而总人口数量在减少。观察2004年至2012年的上海市人口出生率,我们发现整体上每年出生的婴儿数量在不断的上升,而2004年至2012年人口增长率为仍为负,人口净减少数量却在不断下降,按照常理理应少

31、儿人口系数比应该上升,但我们看到2004年至2012年少儿抚养比,我们发现其却在不断的下降。这与事实并不矛盾,我们知道,社会医疗可以通过延长老人的寿命提高一段时期的老龄人口系数,但社会医疗却不能阻止少儿进入成人,所以,即使每年仍有大批新生儿出生,但由于每年同时会有一大批少儿会“不可避免”进入成年人阶段。考虑到这一点,每年少儿人口数量总数(17岁以及以下人群)的其实是在减少,且其减少的数量速度快于总人口数量减少的速度,因而近年来的少儿人口系数在不断地下降,假设每年由少儿变成成人的占少儿的比重为1/17,那么少儿人数每年增长率净增长率为:少儿的出生率 - 少儿死亡率 - 1/17 (约为5.8%)

32、 我们再观察总人口的净减少的减少速度,我们发现它的减少速度比少儿出生率的减少速度要满。长期以来,少儿人口系数必然会下降。表2.3上海市1980-2012年人口增长情况年份出生死亡自然增长人数(万人)出生率()人数(万人)死亡率()人数(万人)出生率()198014.3112.67.396.56.926.1198515.4312.78.106.77.336.0198617.7514.57.936.59.818.0198719.0215.38.276.710.758.6198816.5313.28.476.88.066.4198915.9112.58.436.67.485.9199013.1210

33、.258.636.744.493.5119957.115.479.797.53-2.68-2.0619966.795.219.777.50-2.98-2.2919976.424.929.577.33-3.15-2.4119986.174.7310.137.75-3.96-3.0319996.565.019.547.28-2.98-2.2720006.955.279.457.17-2.50-1.9020015.764.349.347.05-3.58-2.7120026.204.669.677.27-3.47-2.6120035.734.2810.077.52-4.34-3.2420048.096

34、.009.657.16-1.56-1.1620058.256.0810.237.54-1.98-1.4620068.125.959.807.19-1.68-1.24200710.087.3410.227.44-0.14-0.1020089.676.9810.707.73-1.03-0.7520099.236.6210.677.64-1.44-1.02201010.027.1310.877.73-0.84-0.60201110.157.1711.117.85-0.96-0.68201212.118.5111.748.2537.180.26资料来源 上海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上表为

35、上海改革开放后主要年份的人口出生人数、出生率、死亡人数、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以及人口自然增长率。总体来说,我们发现上海市的抚养比在1980年-2000年有上升趋势,在2000年至今则有一定下降趋势;其中少儿抚养比在不断的下降,老龄人人口抚养比在不断的上升。3.1.2、上海市人口结构变动与人口储蓄率的相互关系-基于生命周期理论1、生命周期理论建立背景与上海地区实际情况的相符性之所以要在分析之前论述上海地区这一背景与生命周期理论建立的背景,我目的在于让教授、老师以及可能的读者知道,运用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上海人口结构储蓄率的问题,并非是强行地将这个理论套入上海人口结构与上海市的人口储蓄率的问题之中,而

36、是因为上海的实际情况基本接近生命周期理论的建立背景。同时,我们应该清楚仅凭一种理论来描述一个经济问题是极其天真的一种做法,所以我还要强调:即使我在此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并不代表生命周期理论就一定能够非常合理的解释我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必须考虑到另一种可能性,即:生命周期理论可能完全无法解释我要研究的上海市人口增长与居民储蓄率的问题。生命周期理论建立有其特殊的背景,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社会福利制度逐渐的完善,社会没有重大的战争,人们工作也教的稳定。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任何人在分配其一生的财富时,目标以其一生的效用最大化为目的,更加直白的说,即在一生的收入约束下,一个人没有经济收入的时

37、要么借钱满足自己所需的效用,要么用自己以前收入很多时存下来的积蓄(老年人会用其在其年轻赚钱很多的时候存一部分钱);那种“钱多多用,钱少少用”的情况显然与生命周期理论对消费模型的假设相悖。正是由于这种个人的消费模型假设,使得储蓄人成为一生必要的活动。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生命周期模型假设一个人暂时的收入不能满足达到个人效用的所需的支出时,个人能够借款消费,因此这要求具有社会完善的信用体系以满足公民在收入不足时的借贷需求。那么上海市在哪些方面满足生命周期理论的背景假设? 首先,我国上海地区的信用借贷无论在消费者意识和设施建设方面都处于我国比较先进的地位,甚至与欧美达到同一水平。完善的借贷体系,允许了

38、许多消费者将多余现金存入银行,也使得居民能够借款消费以实现一生效用均衡与最大化。上海市工商业发达,大多数居民受聘于公司,领取固定工资,因此公民能够大致估计出其一生的收入总额现值,并且在此约束下,进行借贷消费。因此考虑到上海这些背景,我开始试着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理解上海市的人口结构与上海市近年的居民储蓄率变动的相互关系。2、上海市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的分析(1)1980年至2000年的人口抚养比增长和居民储蓄率增长原因表2.4 1980年至2012年上海市农村和城市居民储蓄率的情况上海市主要年份农村和城市居民储蓄率年份农村居民储蓄率城市居民储蓄率1980不详13.19%1985不详7.72%199

39、024.20%11.27%199520.68%18.18%1996不详17.11%1997不详19.18%1998不详21.74%1999不详24.55%200025.64%24.32%200118.75%27.53%200214.50%21.03%200314.84%25.74%200413.74%24.29%200512.91%26.13%200613.10%28.64%200713.47%26.96%200819.94%27.28%200920.45%27.21%201025.61%27.13%201127.95%30.71%201230.49%34.67%表2-4,资料来源:上海统计年

40、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3年观察表2-4,我们发现上海市农村居民储蓄率2000年前储蓄率有一个比较波动的过程1990年至1995年的居民储蓄率下降,1995年至2000年的居民储蓄率有不断的上升,整体来说,处于一种相对平稳的增长态势;而上海城市的2000年前的城市居民储蓄率则是在1980年至1990年处于一个比较波动的状态,从1990年至2000年则处于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水平。那么综合两者,可知上海市的居民储蓄率在1980年至1990年年间非常波动,而在1990年间至2000年间则处于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根据从上海市统计局官网,我了解到在上海市第五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全市人口的比重为

41、12.2,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下降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占76.3,比1990年上升3.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的人口占11.5,比1990 年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15.9,比1990年上升2.2个百分点。我们又来观察表2-3,我们可以发现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在1980年至1990年(包括1990年)年鉴,上海人处于人口净增长状态,但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得越来越小;而1990年至2000年则是处于一种负人口增长率的状态,且人口的负增长率变得越来越大;那么,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在人一生的收入总约束的条件下,人会根据自我的效用进行消费,而且消费数额独立当期的收

42、入;对于收入超过消费的人群,会产生储蓄;对于收入低于消费的人群,人口会消耗储蓄。所以整体上,若社会的人口比重中非劳动人口比重较大,那么社会的储蓄率在一定时间内会下降;反之,则升高。上海市人口增长率。综合我们在1对表2-1的分析,那么上海市1980年至1990年社会储蓄率波动原因可能与当时的人口增长率仍然保持升高导致的社会非劳动人口比重的提高有关;当然,我们必须知道,1980年至1990年的上海储蓄率波动绝非仅仅人口增长导致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在此期间,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上海市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浦东新区的成立,在此期间,必然会有一部分居民流向投资,因为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

43、的上海市居民储蓄率波动更多的是当时社会经济环境所致。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我们发现,此时上海市人口增长率为负,而上海市的居民储蓄率整体上处于一种非常的稳定增长态势。整体上,负的人口增长率是低生育与相对高死亡率所致。因此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基本,我们基本能够理解上海市90年代人口结构与居民储蓄率相对变动趋势。但我们仍然应该知道,人口增长率与人口结构变动绝不是上海市在此期间决定性因素。在我国的20世纪60年代左右,我国出现了一次“婴儿生育潮”,当然上海市也不例外,这批巨大人口到了20世纪90年代已经成为了我国主要的劳动力人口,加之上海市出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此时相对较少人口生育率为社会造成了一

44、种“人口红利”效应,即每个人能够分享的社会平产出成果越来越多,那么这个时期的储蓄率增长成为一种必然,这种增长可以远远的超越当时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所带来的对居民储蓄率的负面,这也解释了生命周期理论不能解释的关于20世纪90年代老龄化的趋势加强与储蓄率仍然升高的现实。(2)2000年至2012年的人口抚养比与居民储蓄率相关性分析在分析改革开放后30年上海市的人口增长率与居民储蓄率的整体趋势之后,我们来继续观察根据以上的表格,我总结出一张21世纪初上海市被非劳动人口所占总人口数量比重和农村城市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表格;观察表2-5表2.5 2004年-2012年非劳动人口比重与居民储蓄率 年份非劳动人口

45、系数农村居民储蓄率城市居民储蓄率人口增长率200431.85%13.74%24.29%-1.16%200531.42%12.91%26.13%-1.46%200631.41%13.10%28.64%-1.24%200731.67%(估计)13.47%26.96%-0.10&200832.19%19.94%27.28%-0.75%200932.99%(估计)20.45%27.21%-1.02%201033.79%25.61%27.13%-0.60%201134.87%27.95%30.71%-0.68%201232.97%30.49%34.67%0.26% 资料来源:上海市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整体上观察这八年,我们发现17岁及以下人口和60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非劳动人口系数)处于一个上升的趋势(2007年有一个波动),从2004年到2011年一直都在上升;整体上来说,而上海农村和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变化为2004年至2012年上升,此时社会人口增长率仍为负增长,但慢慢地这种状态在2012年结束了。那么如何解释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