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39384 上传时间:2019-04-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标准农田建发设田间道路.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43湖南省地方标准DB 43/ XXXXXXXXX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间道路Field road for well-facilitated farmland construction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14-4-222014 - XX - XX发布2014 - XX - XX实施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3/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建设目标35规划设计36技术要求36.1田间道路36.2机耕路46.3生产路56.4坡口56.5桥梁、涵洞57检验与评定57.1检验

2、57.2评定6附录A(规范性附录)田间道路建设工程体系表7前言高标准农田建设系列标准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 总则;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地平整;高标准农田建设 土壤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间道路;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输配电;高标准农田建设 科技服务;高标准农田建设 建后管护;高标准农田建设 评价规范。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农

3、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负责起草,湖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水利厅、湖南省林业厅、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湖南省标准化研究院、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湖南省土壤肥料工作站、湖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等参加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文科、曾文进、徐果毅、王志军、柳明华、盛立新、何宗旺、杨利民、彭福茂、李桂元、赵克金、方晓峰、邹望坤、张斌、王斌、刘振林、龚贺、徐启栋、李江辉、阳小民、陈超强、徐义军、方庆、李燕妮、易新枝、潘宁、钦松、吴慧、梁红梅、黎勇、胡帮、张利峰、邓广。8高标准农田建设 田间道路1 范围本标准

4、规定了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的术语和定义、建设目标、规划设计、技术要求、检验和评定。本标准适用于高标准农田田间道路的建设。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JTG D302004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F80/1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XXXX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田间道路 field road为农田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

5、业生产活动所修建的交通设施,包括机耕路和生产路。3.2机耕路 road of leading to field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连接乡村道路或其他公路,用于农业机械通往作业地块的主干田间道路。3.3生产路 field work road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连接机耕路或其他公路,用于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等农业生产活动的田间道路。3.4路面 pavement具有承受车辆荷载、抵抗车轮磨耗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作用的,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顶面供车辆直接在其表面行驶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路面由面层、基层和垫层等组成。按照路面建筑材料的

6、不同分为硬化路面和砂石路面等。3.5面层 surface course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自然因素的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的路面结构层。以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材料做面层的称之为硬化路面;以砂、石等为骨料,以土、水、灰为结合料,铺筑而成的称之为砂石路面。3.6基层 base course承受由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并将荷载分布到垫层或土基上的路面结构层。3.7路基 subgrade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3.8路肩 shoulder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为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3.9平曲

7、线 horizontal curve在平面线形中路线转向处曲线的总称,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3.10竖曲线 vertical curve在线路纵断面上,以变坡点为交点,连接两相邻坡段的曲线,包括凸形和凹形两种。3.11平曲线半径 radius of horizontal curve当道路在水平面上由一段直线转到另一段直线上去时,其转角的连接部分所采用的圆弧形曲线的半径。3.12纵坡 longitudinal gradient路线纵断面上同一坡段两点间的高差与其水平距离之比,以百分率表示。3.13最大纵坡 maximum longitudinal gradient根据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行车要求

8、及临街建筑等因素所限定的纵坡最大值。3.14合成坡度 synthetic gradient道路弯道超高的坡度与道路纵坡所组成的矢量和。3.15压实度 degree of compaction土或其他筑路材料压实后的干密度与标准最大干密度之比,以百分率表示。3.16边沟 side ditch为汇集和排除路面、路肩及边坡的流水,在路基两侧设置的水沟。3.17挡土墙 retaining wall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墙式构造物。3.18横坡 cross slope路幅和路侧带各组成部分的横向坡度,以百分率表示。3.19坡口 slope groove连接田间道路和作业地块,农

9、业机械下田或上路的扇形坡道。4 建设目标4.1 田间道路布局科学,路网密度合理,配套设施完善,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4.2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河网区达到100%,丘岗冲垅区、丘陵山地区达到90%以上。5 规划设计5.1 田间道路布置应与田、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路线宜直而短,应按作业区地形、水文地质及耕作方式进行布置,少占耕地,做到功能协调,密度合理,形成路网。5.2 道路设计应尽量利用原有路网,且方便土地权属调整。5.3 生产路的设置应尽量与机耕路平行或垂直。5.4 田间道路建设工程(见附录A)与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相结合。5.

10、5 机耕路设计行驶速度为20km/h,生产路设计行驶速度为10km/h。6 技术要求6.1 田间道路6.1.1 路线6.1.1.1 路线在平面和纵面上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在设计布置圆曲线及竖曲线时,应做到平面顺适、纵坡均衡、横面合理。平纵面线形均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6.1.1.2 平曲线半径应不小于30m,特殊困难地段应不小于15m。6.1.1.3 一般情况下,最大纵坡为9%,最大合成坡度为11%。6.1.1.4 在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宜采用圆曲线,圆曲线最小半径为200m,特殊地段为10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0m。6.1.1.5 田间道路之间或与其它公路交叉连

11、接的地方,一般采用平面交叉,交叉位置应选择在纵坡平缓、视距良好地段。平面交叉时应尽量正交;当必须斜交时,其交叉角不宜小于45。6.1.1.6 田间道路应避免与铁路平面交叉。6.1.1.7 平面交叉转弯路面内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不小于15m。6.1.2 路基6.1.2.1 路基高度应使路肩边缘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高度,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保证路基稳定。6.1.2.2 路基不宜用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填筑。6.1.2.3 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采取分层填筑、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6.1.2.4 路基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地表

12、排水、地下排水、路基边坡排水等设施,并与沿线桥涵合理配合。表1 路基压实度序号填挖类别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1零填及挖方00.30942填方00.80940.801.50931.50906.1.3 路面6.1.3.1 硬化路面抗弯拉强度不低于3.5MPa;砂石路面弯沉值不大于3mm,其表面应满足平整和排水的要求。6.1.3.2 路面必须设置基层和面层。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抗冲刷能力和一定的刚度,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表面抗滑。各结构层厚度根据材料类型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各种结构层压实最小厚度与适宜厚度单位为毫米结构层类型压实最小厚度适宜厚度沥青稳定类152025级配碎石801002

13、00水泥稳定类150180200石灰稳定类150180200石灰粉煤灰稳定类150180200贫混凝土150180240级配砾石80100200泥结砾石80100150填隙砾石1001001206.1.3.3 路拱横坡根据路面类型和当地自然条件设置,砂石路面应采用3%4%的横坡,硬化路面应采用1%2%的横坡。路肩横坡应比路面横坡大1%2%。6.1.4 其它设施6.1.4.1 排水设施与田间灌排沟渠兼用时,按高标准农田建设 灌溉排水标准执行。不能兼用的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边沟的深度和宽度应不小于0.3m,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应不小于0.5m,且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6.1

14、.4.2 挡土墙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冲刷深度、荷载作用情况、环境条件、施工条件、工程造价等因素,按JTG D302004中表5.4.1的规定选用。6.2 机耕路6.2.1 路面宽度宜为2.5m3.5m,路肩宽度宜为25cm40cm。6.2.2 错车道的间距可结合地形、视距等条件确定。平原河网区每1km内宜设置1处错车道,设置错车道路段的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15m。6.2.3 在陡坡、急弯、危险路段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指示牌和警告标志等。6.2.4 护路绿化按XXXX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标准执行,但应不妨碍农业机械的通行。6.2.5 断头路应设置末

15、端掉头场地。6.2.6 兼有交通功能的机耕路宜采用硬化路面。6.3 生产路6.3.1 路面宽度应为2m2.5m。6.3.2 道路表面应高于田面0.3m以上。6.3.3 一般不宜采用硬化路面。6.4 坡口6.4.1 田间道路应设置供农业机械下田和上路的坡口,确保农业机械能顺利通达所有丘块。坡口为扇形合成坡,坡口坡度应不大于18%,宽度应不小于3m。6.4.2 永久性坡口宜采用混凝土面层,坡面应作防滑处理。6.4.3 坡口位置宜设置在田角,并尽可能避免与边沟交叉或作暗沟处理,如遇沟、渠应埋设涵管等处理。6.5 桥梁、涵洞6.5.1 桥梁、涵洞的设计和建设应符合JTG D60中4级公路的要求。6.5

16、.2 涵洞的设计应满足农田灌溉及排水的需要。7 检验与评定7.1 检验7.1.1 田间道路建设工程按从属关系分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分项工程在检验和评定时应提供齐全的施工资料,若缺乏最基本的数据,或有伪造涂改者,不予检验和评定。施工资料包括:a) 所用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质量检验结果;b) 材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c) 地基处理、隐蔽工程施工记录资料;d) 各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试验记录和质量检验汇总图表;e)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非正常情况记录及其对工程质量影响分析;f)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事故,经处理补救后,达到设计要求的认可证明文件等。7.1.2 路基压实度检验采用灌沙

17、法,每300m至少测2处(每路段至少测一处),按JTG F80/12004中附录B的规定进行。7.1.3 路面结构层厚度每300m测1处(每路段至少测一处),按JTG F80/12004中附录H的规定进行。7.1.4 硬化路面抗弯拉强度检验采用小梁法,每500m测取1组(每路段至少测一组),按JTG F80/12004中附录C的规定进行。7.1.5 路面宽度、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边沟深度和宽度、截水沟深度和宽度、排水沟深度和宽度等每300m测2处(每路段至少测一处),按JTG F80/12004的规定进行。7.1.6 错车道、纵坡变更处竖曲线、道路平面交叉、路拱横坡、坡口坡度、坡口宽度、挡土墙

18、、桥头引道渐变率、安全设施、指示牌、警告标志等按田间道路情况进行100%的检验。7.2 评定7.2.1 工程质量检验评分以分项工程为单元。分项工程各检验项目应全部合格,有任何一项检验项目不合格评定为不合格。评为不合格的分项工程,经返工满足设计要求后,可评定为合格。7.2.2 分部工程所属各分项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项工程不合格,则该分部工程为不合格。7.2.3 单位工程所属各分部工程全部合格,则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所属任一分部工程不合格,则该单位工程为不合格。7.2.4 桥梁、涵洞的检验评定按照JTG F80/12004相关要求进行。AA附录A (规范性附录)田间道路建

19、设工程体系表表A.1 田间道路建设工程体系表一级(单位工程)二级(分部工程)三级(分项工程)说明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田间道路1.1机耕路连接乡村道路或其他公路,用于农业机械通往作业地块的主干田间道路。1.1.1路面机耕路中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轮磨耗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作用的,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顶面供车辆直接在其表面行驶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1.1.2路基机耕路中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1.1.3路肩机耕路中位于车行道外缘至路基边缘,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部分(包括硬路肩与土路肩),为保持车行道的功能和临时停车使用,并作为路面的横向支承。1.1.4灌排设

20、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1.1.5护路绿化1.1.6错车道在机耕路上,可通视的一定距离内,供农业机械交错避让用的一段加宽车道。1.1.7坡口机耕路中连接田间道路和作业地块,农业机械下田或上路的扇形坡道。1.1.8桥梁田间道路跨越河流、洼地、渠道、排水沟等障碍物而修建的过载建筑物。1.1.9涵洞田间道路跨越渠道、排水沟时埋在填土面以下的输水建筑物。1.1.10挡土墙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墙式构造物。1.1.11其它设施包括安全设施、指示牌、警告标志、路拱横坡等其它设施。1.2生产路连接机耕路或其他公路,用于农业机械进行田间作业的田间道路。1.2.1路面机耕路中具有承受车辆重量、抵抗车轮磨耗和保持道路表面平整作用的,用筑路材料铺在路基顶面供车辆直接在其表面行驶的一层或多层的道路结构层。1.2.2路基生产路中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作为路面基础的带状构造物。1.2.3灌排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1.2.4坡口生产路中连接田间道路和作业地块,农业机械下田或上路的扇形坡道。1.2.5涵洞田间道路跨越渠道、排水沟时埋在填土面以下的输水建筑物。1.2.6挡土墙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墙式构造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