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复习纲要.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3150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68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概论复习纲要.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概论复习纲要.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概论复习纲要.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概论复习纲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概论复习纲要.ppt(1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考试题型: 一、简答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三、论述 四、材料分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其思想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是毛泽东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最先提出的,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是马

2、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概述:,(1)党在幼年时期,不善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走了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2)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还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3)以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4)以江泽民为首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5)以胡锦涛为首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思想,继续推进

3、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2、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以及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1)第一次飞跃: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2)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3)两大理论成果的区别联系 区别:形成于不同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联系:基本精神一致,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

4、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含义,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内容上将毛泽东思想分为六个方面,即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第四,关于政策和策略 第五,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实事求是,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独立自主,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

5、面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和现实根据 (1)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历史根据) (2)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现实根据),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1、邓小平理论的概念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 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三个

6、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三个代表”之间的辨证关系 第一、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条件 第二、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人民群众则是创造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的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三个代表”之间的相互关系,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根本,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供精神

7、动力和智力支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出发点、归宿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

8、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核心 实事

9、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二、解放思想的科学涵义,“ 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三、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毛泽东在1941年做的报告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第二章,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与

10、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四、与时俱进的科学涵义,第二章,五、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就是说,有了实事求是,才有了这些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即是说,实事求是是体现于、贯穿于、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活的灵魂,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1、内容: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

11、,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总路线的具体内容,(1)革命对象: “三座大山”,(2)革命动力:人民大众,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总结:,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动力-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性质-新式的资产阶

12、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社会主义,1、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的客观依据,必要性: (1)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 中国革命的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2)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3)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敌人力量统治薄弱环节,因此中国革命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先占农村,后取城市,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2、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正确处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

13、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要想成功,必须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中心内容; 武装斗争是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强有力的保证; 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可靠依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三大法宝),(1)统一战线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策略。,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2)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3)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2、三大法宝之间的关系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

14、锋陷阵的英勇战士。毛泽东,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一,经济上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第二,政治上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第三,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过渡时期总路线,“三改”,“一化”-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

15、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2)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3)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消灭富农的正确的阶级政策.,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三、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平赎买的概念: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

16、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中获取一部分利润。,1、改造的方法和平赎买,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2、改造的具体途径采用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队需要而存在,(1)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实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2)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进行改造的三个步骤,3、对人的改造与对企业的改造相结合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马分肥”(初

17、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后的利润分配方式),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社会主义改造目的就是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要求,实践证明,同时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双赢的效果。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避免了改造期间可能发生的剧烈的社会震荡和经济破坏。 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避免了暴力与流血冲突,从而使我国和平地实现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六、社会主义改革和改造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1、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改革则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

18、制度 2、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今后的进步与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基础; 3、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而是对社会主义改造所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同时是为了克服社会主义改造的缺点和偏差,一、199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断,1、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五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2、社会主义本质论主要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3、社会主义本质论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从生产力角度表达社会主义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

19、达到共同富裕 是从生产关系角度来表达社会主义本质的,1、发展才是硬道理,首先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倡导的一项基本原则。,二、 为什么发展是硬道理,(2)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在中国“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4、善于把握时机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一、社会主

20、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及科学内涵,1、概念: 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特殊性),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社会性质 (质),社会发展程度 (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原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 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具体原因 : 第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技术基础。,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第二、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第三、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现代化的水平和标准是不断提高的,第一,规定了党在社

21、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二,指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第三,指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全国各族人民) 第四,指出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具体含义,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3)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坚持两个基本点的目的和归宿;也只有坚持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有可靠的保证和条件。 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

22、、相互依存的,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反对两种倾向。一是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去讲改革开放,犯右倾错误;二是离开改革开放,去讲四项基本原则,犯“左”的错误。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的资产阶级自由化。,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五、“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内容,“大三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

23、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小三步” 从2000年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建党100周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建国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不全面:还主要是侧重于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六、总体小康 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低水平: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还属于中下国家水平。,不平衡: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的收入水平、

24、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活水平的差距。,七、全面小康与总体小康的区别,一、范围不一样,总体小康是一个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强调的是经济学上的指标;全面小康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 二、标准不一样,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三、均衡程度不同。全面小康发展更加均衡,就是使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

25、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八、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1、改革开放提出的国际国内背景 2、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2) 改革开放的目的决定了其革命性。,(3)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1)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2)改革的进程、广度和效果决定了其全面性 4、改革开放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5、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6、,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矛盾的新的标准 (2)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强调了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的一致性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第一次提出了改革动力论,二、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7、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多么好的规划、方案都将难以实现。,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一方面是基于历史的经验教训。 另一方面也是我国现实国情的必然要求。 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即使最发达的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外部世界; 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突破国界,最终形

28、成世界市场。,五、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1、对外开放积极开展与外国的经验交流,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设备和资金,学习外国的长处和好的经验,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2、独立自主,是指一个国家自主的决定处理本国事物,不受外国势力的控制和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进行现代化的建设。 3、“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更好地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者相辅相成。 4、反对两种思想倾向:一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一是崇洋媚外,一切依赖外国。,六、对外开放的

29、格局,(一)全方位,是指我国的对外开放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不仅对发达国家开放,也要对发展中国家开放;不仅对社会主义国家,也要对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二)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所形成的梯次展开的开放格局,(三)宽领域,是指在开放的范围、空间和形式上,有宽阔的活动领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 八 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

30、手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第二,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各有其优势,也各有其不足,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复杂的经济关系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效率;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即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发展生产力。,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

31、征,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三是在宏观调控上,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根据,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

32、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思考:1、当前,非公有制经济是否属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非公有制经济是否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不是因为它们具有社会主义性质,而是因为它们有着重要的作用,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1、公有制的含义,公有制是指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其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

33、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3、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1)公有制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3)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股份制 股份合作制 承包经营、租赁经营、委托经营、兼并、收购、出售等形式,股份制本身不具有

34、制度属性,它不等于公有制,也不等于私有制,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里。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三、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非公有制经济的类型,一是营造了一个多元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二是通过竞争,促进了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三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带来了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和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 四是拓宽了就业渠道; 五是增加了社会资本和国家的财政收入。,二、非公有制经济

35、的作用,(一)按劳分配涵义,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体现,一是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要作用。 二是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收入来源。,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按生产要素分配”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多少,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三种类型,一是,以劳

36、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被雇于非公有制经济的雇佣劳动者。,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1)所有制结构决定了分配结构 ; (2)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三、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四、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正确看待收入差距现象)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1、收入差距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其一,因为劳动者

37、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2、鼓励部分先富的手段与目的,一是允许部分人先富,社会主义不等于平均主义 二是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三是部分人先富的目的是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不谈“先富”

38、、只谈“共富”,不仅不可能为实现“共富”逐步创造物质基础,相反地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 如果不谈“共富”、只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3、反对两种倾向,1、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五、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就是要通过完善分配政策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收入差距保持在合法和适度的范围。 所谓合法,就是来自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而产生的收入差距。 所谓适度,就是使收入差距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不使因收入差距扩大而形成的社会矛盾发展到尖锐对立的地步。,2、规范

39、收入分配秩序,规范收入分配秩序,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是“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前提 。,GDP总量的大幅上升;买方市场的形成;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增加;消费结构的升级。,一、“又好又快发展”提出的主要原因,第四节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进一步发展是“又好又快” 提出的迫切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指导方针 :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2、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3、“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第一,“中国创造”更有利于增强中国技术。,第二,

40、“中国创造”有利于提升中国品牌。,第三,“中国创造”有利于增强中国利益,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涵义或总体要求,2、“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

41、会安。,3、如何建设新农村,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五、统筹区域发展,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区域发展思路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都要通过依法治国实现,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