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4168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魅力平安-专题呢片解说.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视专题片解说词魅 力 平 安如果说,总有一种地方值得我们留恋,总有一种情愫会在我们心中珍藏,那么,家乡往往就是我们最终留恋和珍藏的永恒记忆。如同每一个走出平安的游子,在他们眼里,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比这片769平方公里的土地更让人难忘,更让人眷恋。是的,青海高原,河湟谷地,古驿平安,就是每一个平安人最初和最终的情结所在,永生不灭。1949年9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平安地区。1979年5月,平安县成立,成为海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现全县共有5乡3镇111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12.3万人口。这片地处湟水流域中部的高天厚土,它从久远的历史中走来,它从南“丝绸之路”的繁华中走来,它从

2、“唐蕃古道”的浩浩车队走来,它从解放军进军西北的号角中走来。同样,它正从新时代平安儿女的奋斗中向前走去,从构建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向前迈进,从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春风中焕发新颜,也正用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谱写着新的辉煌的历史这块美丽肥沃、风光迷人的土地,与省外比,依然是青海高原的一块高地,与省内比,却是一片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这里海拔最低处2066米,最高处4167米,山川沟河形成的地貌,呈现山高谷深,沟河纵横的特征。它卧躺在横亘高原东部的拉脊山的怀抱,西沟、祁家川沟、白沈沟、巴藏沟和洪水泉岭、条子沟岭、大红岭及湟水川纵横交织,湟水河在脚下弯弯流过,共同构成一幅壮美的山河画卷。

3、这里,柳枝掩映着庄廓院,山川里飘飞着“花儿”与“少年”,春季麦苗青青杏花染霞,夏季天蓝云白、麦田碧绿、油菜花金黄,秋季遍山川五谷飘香,一幅壮观的丰收景象,冬季阳光温暖,银冰闪闪古人以诗赞美平安道:“不道平戎驿,风光隽可人。绿杨临水润,红叶染霜匀”还有古诗云:“郁郁复葱葱,山川爽气通。麦针全破雨,柳线半穿风。急濑驯鸥鹭,停云掩螮蝀。客游何太数,此景不多逢。”平安的峡群林区,是全省著名的旅游胜地。一位游人描述这里的风光道:“峡群松柏翠,风光惹人醉。游人画中行,白云 诗上飞。鸟歌随风荡,花香沁人肺”每年盛夏一到,峡群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休闲游览,尽享山林之乐。这里一年一度的“花儿”会,歌声如潮,一片欢

4、乐的海洋。林区深处的夏宗古寺香烟袅袅,钟声幽幽,拾阶而上,人心中顿生忘尘之感,顿悟沧海之人生。寺院后面的险要处,一棵古老的柏树虬劲的树枝直指苍穹,生命的激情令人感动。据说,这棵柏树由当年藏传佛教一代宗师宗喀巴的头发生成而来。传说归传说,但峡群与夏宗,自然与人文,不仅为这片森林增添了一份美丽,也为平安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平安的湟水岸绿树如海,登上湟水北岸的白马寺峰颠向县城南山望去,其景象蔚为壮观,让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这里也是一片平安人心仪的避暑胜地。每年夏天,人们都要来到这里,进入浓荫蔽日、凉爽宜人的林区,燃柴架锅,把酒言欢,欢歌起舞,享受着生活之乐。歌声伴着舞姿,把人们的心情放飞在湟水岸

5、畔绿荫之中,所表现出的,不正是平安人乐观豁达,热爱生活的性格吗?小峡以其雄险的地理位置而自古有名。这里山崖高悬,峰壁对峙,清风徐徐,曾为古西宁八景之一的“石峡清风”就指此地。湟水河从峡口冲出向东涌流而去,两岸的甘青铁路和公路,如线一脉,瘦瘦地挤过峡口,难怪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这里,历史留下了有关封神庙、弹子石等不少的神话传说,引人遐想无穷。也曾留下过渡河困难、强盗出没的苦涩往事。而那远近闻名的龙王庙,那波光幽静的龙王潭,不仅给这里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时代的发展变化中,也像在叙说着历史的变迁、岁月的沧桑,让人感慨万端。如今,火车、汽车穿梭于峡中,传说在人们的心中已然远去,牛车马车艰

6、难行走于此的记忆也随风飘逝,小峡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时代变迁带来的希望与欢喜,一如湟水欢快的歌唱,响彻在小峡上空。祁家川深处的冰岭山药水台,无疑也是平安一片名传四方的旅游胜地,吸引着远近客人和病患者前来旅游、喝药水治病。从祁家川北口沿一条小河向南行进十余公里,我们会看到公路西边一片绿树掩映的村庄,背山面河,平静安祥,是为汉藏群众杂居的冰岭山村。村西南的一块平地上,无数泉眼清流涌动,这就是人们称为“药水”的泉水。这些略带黄色的泉水,据说能医治百病,特别是对胃病有特殊疗效。每到冬天,人们还会大清早到泉水冻成的冰面上扫结成白色粉末的“药水石”,据说这更是上乘的“胃药”。多少年来,无数汉、藏、土族等群众

7、长途跋涉来到这里,并会住上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天喝着水,治着病,享受着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其乐陶陶。每年的“六月六”,远村近邻,男女老少,呼朋唤友,来到这里喝药水,唱拉伊,述旧情,论古今,再加上头脑灵活、勤快活泛的小商小贩的“助兴”,那情景那场面,是何等的热闹,又是何等的充满生活的情趣。也正是这种地貌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平安千百年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南有巍峨的拉脊山耸入云天,与化隆回族自治县为界,直通黄南藏族自治州和甘肃省临夏地区;北部湟水蜿蜒东流,与互助土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可达甘肃省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峰峦叠嶂,与湟中县毗邻,直通海南、果洛等地;西北小峡雄关自古有名,险峰悬立对

8、峙,与省会西宁相连;向东眺望,大峡之上,白云悠悠,与乐都县接壤,可达甘肃,走向全国。或者正是这种地理环境原因,才使得平安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版图,并为屯田驻兵、扼守把持重地,受到封建政权的高度重视。也正是这种地貌特征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不仅有充足的日照,宜人的气候,丰富的物产,更有汉、藏、回、土、蒙古等15个民族,世居于此,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和文明。从引起省内考古界震动的汉墓画像砖,到赵充国实行驻军屯田的遗迹,从北宋口角 厮啰政权的重要活动地带宗歌城,到元、明、清时期甘、青地区著名的驿站,从夏宗古寺悠远的传说,到田间优美的“花儿”,无不显示出这片热土所蕴育的文化之悠久绵长,民

9、族之团结和睦,社会发展之和谐进步。在这里,我们首先值得一提的,应该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糅和了本土文化原素,在青海扎根、发展,极富中原表演特色,唱词又具有青海风格的表演形式,是青海东部农业区每年春节狂欢的重要内容的社火。和青海农业区其它地方一样,平安也是从正月初三、四开始表演社火。村里从大清早就锣鼓喧天,吸引全村孩子们顾不得吃早饭,吆三喝四地赶去凑热闹。冷风中,人们筒着袖子,围在鼓手身边,看着鼓手忘情地擂鼓,人越多,擂的劲道就越大。这鼓声,催促着人们赶紧做饭、喂家畜,赶紧赶来“妆身子”。太阳暖暖地照耀大地的时候,鼓声更稠了,演社火的人、看社火的人就多了,也更加热闹了,化妆的、逗趣的、打闹的,整个村

10、子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劳累一年的庄稼人, 在那时开始尽情舒放。特别是那些有文艺表演才能的人,成了村里的明星,被人们在一段时间内谈论不休。“身子”妆好了,灯官也来了,锣鼓声又密密地响起来了,披红挂绿的“身子”,在社火头的带领下,翩翩起舞。大男人扮的女人,腰身软得像水蛇,年青人扮的尕老汉,躬腰驼背,把观看的人惹得哈哈大笑。就这样,在锣鼓声中,在如潮的人流中,阵容庞大的社火队串村走巷,浩浩荡荡地到一个旱场上进行集中表演。那里早有人准备好了酒菜、鞭炮。鞭炮声中,社火队先圆场,再由灯官慢条斯理地念一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之类的祈祷词,真正的社火表演就开始了。什么尕老汉、八洞神仙、拉花姐、跑旱船、狮子舞等,旱

11、场上一时又是锣鼓声和着歌声舞姿,伴着飞扬的尘土在村庄上空飘荡。一场演完,吃喝一顿,又到下一个演出地点。演出虽然还是同样的内容,但更好看。因为不少“演员”在酒精的作用下,精神愈加亢奋,越发演得收放自如。一路尾随、兴高采烈的孩子们,就从东到西地跟着社火队跑上一天,看得滋滋有味,连饭也忘记了吃。近年来,社火不断得到改革创新,富裕起来的农民不仅表演传统社火节目,也加进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表达对新生活热爱之情的内容。每年的农历正月十 ?,平安县城举行社火汇演。一时间,县城里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人们在尽情狂观的时候,也淋漓尽致地表达着自己对太平盛世的由衷赞誉和祝福。再值得一提的,是平安的宗教寺院

12、。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平安这片土地上,各族群众融洽相处,团结和睦的景象。位于峡群林区的夏宗寺,是藏传佛教西藏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三岁时受戒削发为僧的地方。该寺起始于东晋隆安三年,即公元399年。当时西行必经之路河西走廊战争频仍,战祸连连,来往求经拜佛的僧侣只好改道青海西行。幽静的峡群成为他们长途行程中极佳的落脚歇息、打坐修炼之地。僧人法显等高僧赴印度求经,就曾留居此处。元末,西藏噶玛噶举派四世活佛诺伟多杰游历四方,最终选择夏宗修行。正是在这里,年仅三岁的宗喀巴拜诺伟多杰为师,削发受戒于此地。正是这个原因,无数僧侣信徒都把这里当作圣地而拜,每年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明嘉靖年间,信徒们兴建塔尔寺之际

13、,也扩建了夏宗寺,规模一度达到空前。20世纪30年代,夏宗寺附近的红崖村转世了十四世达赖喇嘛灵童拉木登珠,使该寺更加声名远扬。据资料显示,原来的夏宗寺依山而建,峭壁悬崖,山有房,房依山,飞檐走壁,迂迴幽深,尉为壮观。后经天灾人祸,面目全非,止有残垣断墙。改革开放后,在党的宗教政策光芒的照耀下,夏宗寺又得以修复,寺后依山而行的一丝栈道,得到加固,上山的幽径铺以石条,经堂铺以红墙绿瓦,更有经帆飞挂,桑烟袅袅,俨然与红尘世俗截然不同的景象。站在夏宗寺内,梵铃声声,松涛阵阵,云雾飘飘,佛家净地带给人心灵的洗涤与净化,就如此清晰而深刻地印在灵魂深处。此时,如果远在海外流浪的十四世达赖喇嘛,看到这里的一切

14、,又将会做如何感想?白马寺,座落在湟水北岸的互助县境内,与平安县城隔河相望。所以,人们总会说平安的白马寺,似乎也不为过。相传藏传佛教后弘期大师喇勤贡巴饶赛逝世于此寺内,因此这座寺院被称为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之一,在青海及藏传佛教地区具有一定影响。漫步白马寺,红岩断壁,古刹临空,金刚端坐,看湟水谷地,烟云漠漠,高楼林立,汽车轰鸣,人心中不由会感叹,红尘世俗与佛家净地原来只是一步之遥。有古诗呤诵道:“红崖断处一溪流,高处谁携千佛楼。塔影不随湟水去,屯田遗迹今犹留。” 深藏在大山之中的洪水泉清真寺,是目前河湟地区中首次发现的伊斯兰教文化奇观。据传该寺建于清乾隆年间,由照壁、大门、邦克楼、配房、礼拜

15、殿组成。照壁位在大门前,砖作仿木结构,顶部出屋檐、斗拱、壁心砖雕葡萄、松树、百花图案。大门向南开,三加梁、双开门。邦克楼位居前后院正中,三层六角攒尖顶楼阁式,木结构,中部圆形六柱通天。礼拜殿由前殿与后窑殿组成,前殿面阔5间、进深5间,后窑殿面阔2 间、进深2间。其建筑艺术中含有佛教、道教的砖雕艺术和百花图案,成为清真寺建筑艺术的一绝,令人叹为观止。深山藏古寺,游人不知处,大约也可以形容洪水泉清真寺的现状。由于地处偏远,知者甚少,但这座寺院却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烽烟里,成为青海境内保存较完整,布局紧凑、小巧玲珑的一座古建筑。随着时代的发展,洪水泉清真寺得到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16、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窥一斑以见全豹”。从平安的社火和宗教建筑中,我们可以感知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的深厚。同样,我们也需要了解这片土地上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在这里,我们所要讲述的,正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一些变化。虽然数字显得枯燥,但数字背后,平安各族群众所付出的努力,将会被历史永远地记住。如同漫长而又短暂的30年,必将会成为五千年华夏文明中辉煌的一段历史,也必将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望平安30年的改革开放,留在我们记忆里的,不应仅仅是一行行激动人心的数字,也不应仅仅是庄严肃穆的大事记,更应该是一个个写满梦想与希望的人生,更应该是一段段镌刻着时代前进与开拓的故事。“民以食为天”。

17、作为青海东部农业区的一个重要农业县。平安县历来把农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来对待。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平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三农”的发展建设,使之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水、电、路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农用机械总动力建设等得到整体推进,农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年加大,农、林、牧等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变化,农业比重减少,畜牧业比重增大,畜牧业生产从88年的“畜牧业大合唱”到97年的“百万只细毛养工程”,再到2000年的“西繁东育”工程,使之生机勃勃,给农业发展带来巨大效应。尤其是“西繁东育”已成为平安、海东和全省农业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

18、发展点。粮食、油料、蔬菜、其他作物播种面积比重也发生很大变化,油料、蔬菜种植面积成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有了较大缩小。药材、花贲、苗木等作物从无到有,作物结构日益合理。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农村经济总收入由改革开放初的1042.34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1655.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改革开放初的80元增加到现在的2885元,分别增长20.8倍和36倍。农民生活水平因此而得到大幅度提高,现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18.91元,比改革开放初期增加24倍。平安县的工业经济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工业强县”、“工业富县”当作第一要务,适时调整工业结构,大办工业,使

19、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至目前,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就有12家,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3家。工业产值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57万元,上升到目前的16.8亿元,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71倍。“抓大工业、大抓工业”、“抓小工业增加农民收入”、“抓大工业增加财政收入”是县委、县政府的一个指导方针,平安县因此而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投资26亿元的平安高精铝业等项目落户平安,正在建设之中,昭示出平安工业经济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平安县的城市建设成效引人瞩目,使古驿新城光彩夺目,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在建设过程中,平安县委、县政府树立重要的战略思想,以把平安县城建设成为人居环境适宜、生态环境优美整洁安宁,成为省

20、会西宁有较强吸纳和辐射能力的卫星城、休闲地、后花园为目标,以实施“整洁、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为载体,做到了建设与管理并重。你看,宽敞整洁的道路,绿色满目,鲜花芬芳,充满文化气息的休闲绿地,鳞次栉比,富有现代风韵的高楼,日益改善的居民住房,灯火灿烂、亮如白昼的城市夜景,干净、清秀、文明的城市环境,展示出平安人多么宏伟的发展蓝图和求实创新,开拓奋进,实现平安展翅腾飞的愿望和精神风貌。平安的生态建设和退耕还林同样成效显著,近年来累计完成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454618亩。退耕还林(草)以来,其区域内实施“封山禁牧、舍饲圈养”,植被恢复、水土流失被扼制,生态环境和农牧业生产明显改善。平安县的商贸

21、、交通、水务、扶贫、就业等事业旧貌换新颜,胜景喜人。科技、教育、文化、计划生育、广播电视、卫生等事业日新月异,得到长足发展。繁荣的市场、四通八达的公路、优越的水利条件,不断加大的扶贫开发力度、大批农民和下岗职工的就业增收、各项科学技术在工农业生产及社会事业发展中的运用、培育下一代工作的累累硕果、百花竞艳,春色满园的文化事业的新面貌、计划生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产生的重要效应、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大量新信息的传播、人民健康的进一步保障等,都说明平安不但经济在蓬勃发展,社会事业也春色满园,不断进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齐头并进,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得到深入贯彻落实

22、。平安有许多事业敢为人先,为全区、全省创造了经验,发挥了“一花引来百花放”的作用。温棚养猪、“西繁东育”、“地膜洋芋”种植、歌舞文化增收等,都已推广到全区、全省。这说明平安的领导者、决策者是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务求实效的,平安人民是富有理想,勇于实践,充满智慧的。平安,一个人口小县、经济穷县,比起发达地区,还有待加快发展步伐,奋勇争先,急起直追。但平安也有着自己的巨大开发和发展潜力,这是一片魅力十足,充满希望的地方。正是基于这样的县情认识,平安已在加足马力,快速进发。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旗帜,在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引和鼓舞下,以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动力和契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有所作为。我们欢迎朋友四方来,到平安来发展事业,建功立业,和我们一起,为实现平安美好的蓝图而做出贡献。时代大潮,汹涌澎湃,我们的国家前景引人入胜,鹏程万里。青海高原,河湟大地,无处不是飞花点翠,生机勃发。如果让我们歌唱,我们就应唱一曲时代赞歌,在歌声中怀想平安30年的艰难跋涉和风雨磨砺,在歌声中感念平安30年的光荣梦想和辉煌成就,在歌声中坚守平安30年的不懈探索和勇往直前。同样,也在歌声中,让我们一起凝思祝福平安古驿,在未来的发展中,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撰稿 王选德 2008年9月24日)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