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7879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7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司马光(1019-1086):今山西夏县人,北宋杰出的史学家。宋仁宗时中进士. 他前后用了19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心血,主持编撰了一部我国古代最卓绝的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在政治上他是保守派,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宋哲宗继位后,任宰相,不久病死。,宋词兴起的原因,(1) 经济的繁荣:北宋初年,加强了集权制度, 抑制了地方势力, 国内局势较安定; 农业生产有所发展, 手工业和商业也随之兴起, 城市经济颇为繁荣.北宋前期, 中原地区百余年间没有受到兵祸, 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艺术文化也迅速地发展起来, 特别是以歌唱为特色的词, 如同盛

2、唐之诗, 得到了非常突出的发展. (2) 教坊与歌楼的设立:为了适应当时统治者的娱宾遣兴,歌舞升平的需要, 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坊, 大城市中都有歌楼, 贵族豪绅家中也多有歌女, 这都促使歌词更加普遍地发展. (3) 文学本身的发展:诗歌发展到唐末, 无论长篇短制,古体律绝, 都达到成熟的阶段, 作家再难有新的突破, 另一种文体代之而兴, 而词正是代诗而起的新形式,二、意境悠远的宋词,1 宋词,词是配乐歌唱的歌辞,所以它最初的名字叫曲子、曲子词、歌曲。南宋以后才把词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使用。,2、优秀词人: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四川眉山人

3、, 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1069年为判官告院。与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后期深入民间,了解到新法的好处,转而赞成新法),1101年卒于常州,葬于汝州郏城县,享年六十六岁,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苏轼对宋词的贡献,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开创人, 把词从表现男欢女爱的狭小格局里解放出来,扩大了词的

4、内容,提高了词的境界和格调,给原来只在歌楼酒馆中演唱的艳科词以新的生命。一句话苏拭打 破了词的狭小范围,把词引向了现实主义的康庄大道。这是苏词的伟大贡献。,苏轼豪放派词风形成原因,1.家庭因素:苏轼母亲程氏是一个有文化有政治头脑,关心国家大事的杰出女性。苏轼十岁时,程氏亲自执教,曾以豪壮精神激励苏轼,父亲苏洵是著名古文家,苏轼十二岁时,苏洵亲自执教,曾用豪迈气概教育苏轼,苏洵并曾两次领苏轼兄弟赴京,这与苏轼豪放词风有直接关系。在思想上,受到正统儒家理事济民思想影响,有雄心壮志,关心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性格旷达,乐与僧人交游,受佛道超然物外的影响。政治上,有雄才大略,二十一岁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

5、,毕生敬仰屈原、范仲淹、欧阳修等人杰。 2.社会背景:当时的宋代社会表面上太平繁荣,实际上豪强兼并,边备松弛,积贫积弱的局势已经形成,内外危机即将爆发。身处当世的苏轼,曾数次向朝廷上书陈述己见,但都被当政者拒纳,屡加贬斥。但旷达不羁的性情,开阔壮豪的胸襟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自然要以一吐为快的心情将这种矛盾在作品中反映出来。因此也可以说,是北宋让人勘忧的时局成就了一代豪放大师苏轼。 3.个人性格:苏轼的性格,是狂放不羁的性格。这种外露狂放的性格,使他常常不能忍受外界的束缚,这就是苏轼自己所说的“野性”。这种野性,使苏轼在文学创作方面,往往不堪忍受传统的重负,形成了豪放派词风。,明月

6、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最富创造力的女词人 _李清照,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李清照(1084-1151)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 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便文采 出众。李清照对诗、词、散文、书法、绘画、音乐,无不通晓,而 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她的词委婉、清新,感情真挚。其创作以北 宋、南宋生活的变化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7、前期的词反映了她 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如如梦令。 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 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选做题,从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中寻找她词风发生变化的原因,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南宋词人。1161年金完颜亮发动侵宋战争,金统治的华

8、北地区人民纷纷起事,辛弃疾时年二十二岁,加入了抗金军,任掌书记。次年,辛弃疾劝耿京归附宋朝,并受命去南宋接洽归附事。率反正士兵万人归宋。初任江阴军签判,向宋廷陈述抗金之策。1168年开始词的创作。1177年任知江陵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后历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代表作,菩萨蛮.书 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风格特点:,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zhegu)。,这首词为1176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 辛弃疾南归十余年,在江西任刑法狱颂方面的官吏,经常巡回往复

9、于湖南、江西等地。来到造口,俯瞰不舍昼夜流逝而去的江水,词人的思绪也似这江水般波澜起伏,绵延不绝,于是写下了这首词。,必做题,找出一首或两首辛弃疾反映历史事件的词,三 、元杂剧,1 元曲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2 关汉卿:窦娥冤,关汉卿(约12201300),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元初大都(现北京)人。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10、。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一 选择题 1 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纪传体断代史 D 编年体断代史,2.下列诗词中属于李清照的作品是 A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 B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D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二 连线题:把下面古代文学家和他的作品用线连起来。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辛弃疾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