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49494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宣城市城区地名规划(2011-2020年) 一、 主城中心区块道路规划表主城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之A(东西横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与备注1水阳江大道水阳江南大道玉山路昭亭南路4517/60以水阳江命名2水阳江大道水阳江北大道梅溪路泰和路3900/60以水阳江命名3建材路建材路水阳江东大道龙川路1000/30为建材市场主干道,以建材市场命名4杜鹃路杜鹃路水阳江东大道龙川路560/40取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诗句之意命名5向阳路佟公路宛溪南路玉山路700/40取佟赋伟(人称佟公)名,佟赋伟,清康熙年出任宁国知府,自捐银粮,亲率民工修筑宣城首坝笪岳坝,人民为纪念其惠绩,改名“佟公坝

2、”至今。6新路二响潭街张果路-稻宝路360/20以响潭命名7新路三萱花巷响山路-友谊港240/14取宣城古萱花巷名8梅溪路梅溪路九连山路宛水桥4400/60此路沿途均有梅溪相伴,故名。9马王巷马王巷宛溪南路宛溪河埂50/10原为马王桥,废,改建闸门,故名。10友谊巷友谊巷状元南路响山路980/10俗成11梅溪公园东南边沿双羊路九同路梅园巷(一半南北向)570/14取梅尧臣“风雪双羊路、梅花溪上村”诗句12梅园路梅园路九同路宝城路4500/60毗邻梅园新村命名13鳌峰东路鳌峰东路鳌峰桥崇善路5400/60依宣城城区坐落陵阳山之鳌峰命名14鳌峰中路鳌峰中路状元中路鳌峰桥900/60依宣城城区坐落陵

3、阳山之鳌峰命名15鳌峰西路鳌峰西路梅溪路状元中路570/60依宣城城区坐落陵阳山之鳌峰命名16九大家巷九大家巷元宝街状元南路25/0.6巷内原有九户人家17阳德路延伸阳德东路青弋江东大道陵阳路(原318国道段)4982/60以宣城古城阳德门得名。18阳德路阳德中路东溪桥陵阳路(原318国道段)2490/60以宣城古城阳德门得名。19阳德路阳德西路宛溪南路东溪桥(原318国道段)2260/60以宣城古城阳德门得名。20明珠巷明珠巷宛溪南路张果路400/4取吉祥之意。21凤凰巷凤凰巷宛溪南路铁路250/5巷内为凤凰社区驻所,故名。22小东门巷小东门巷望溪巷叠嶂中路(一半南北向)360/2宣城古城偏

4、东出口泰和门,俗称小东门,故名。23叠嶂东路叠嶂东路凤凰桥张果路670/40唐御史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题名为“叠嶂楼”,故名。24叠嶂中路叠嶂中路状元中路凤凰桥1000/40唐御史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题名为“叠嶂楼”,故名。25叠嶂西路叠嶂西路陵西路状元中路350/40唐御史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此楼改建,题名为“叠嶂楼”,故名。26电大巷电大巷梅溪路陵西路(部分南北向)210/3巷内曾有“宣城电视大学”故名。27六中巷六中巷法制路状元中路50/4邻第六中学后门,故名。28十八达巷十八达巷豆腐巷法制路120/5此巷原在现宣城中学天桥处,移址命名。29三联巷三联巷状元中路法制路

5、50/20俗成。30高巷口高巷口豆腐巷法制路50/3昔日此巷高低落差较大,故名。31木直街木直街锦城南路澄江南路270/12为古街名。32春归街春归街陵西路状元中路342/12昔日春归台命名。33菜场路菜场街法制路豆腐巷60/6邻“宣州中心菜市场”故名。34护城坊支巷护城坊支巷状元中路护城坊150/5原名35交通路中山东路宛溪路-济川桥2510/30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36民族路中山中路济川桥状元路37中山路38西林路中山西路状元路-昭亭路39王家巷王家巷锦城北路交通巷60/5古街巷。40槐树巷槐树巷锦城北路状元北路100/2.5古街巷。41孝义巷孝义巷锦城北路朱衣巷210/2.2古街巷(即原

6、三友巷)42交通巷交通巷锦城北路中山后路150/3古街巷。43中山后路中山后路中山路交通巷120/6原为古萱花巷。44大坝塘路大坝塘路敬亭路状元北路420/12依“大坝塘公园”命名。45杏花村巷杏花村巷陵西路聚业小区300/2依巷内“杏花村酒家”命名。46新平巷新平巷西林路西林巷700/2俗成。47桃源新村桃源路澄江路西头湾204/5依古桃源桥命名。48西头湾西头湾澄江路状元北路360/6出拱极城门西拐,故名。49东头湾东头湾澄江路宛溪河102/30出拱极城门东拐,故名。50观音巷观音巷澄江路凤凰山100/3以观音寺庙得名。51别士桥巷别士桥巷澄江路倒岔河108/2李白送友人诗意,命名。52北

7、菜市巷北菜市巷澄江路倒岔河99/3解放初建有菜市场,故名。53半边街半边街澄江路花园东路90/2巷临河而建,故名。54三元巷三元巷澄江路凤凰山48/2此巷曾出过高官,民众有一美好愿望,故名。三元为状元、榜眼、探花总称。55文鼎路文鼎路昭亭中路敬亭路610/24取宣城籍著名数学家梅文鼎名。56宛陵路宛陵西路梅溪路宛溪北路2664/40-60依宣城古地名命名。57陶然路陶然路敬亭路拱极路400/2-6以附近陶然新村命名。58花园东路花园东路拱极路凤凰山258/2-5原属花园村范围,故名。59花园西路花园西路拱极路昭亭中路500/5原属花园村范围,故名。60西林巷西林巷中山西路税务局宿舍400/2依

8、原西林路命名。61敬亭巷敬亭巷敬亭路康乐街700/3依敬亭路命名。62文鼎巷文鼎巷康乐街联通公司后墙800/4依文鼎路命名。63明镜路天平路昭亭中路-敬亭路200/20取法院天平标志命名,意为公平公正。64双塔路双塔路梅溪路拱极路2920/40以全国重点文物“广教寺双塔”得名。65佳乐巷佳乐巷梅溪路佳佳乐小区400/15以佳佳乐小区得名。66文昌路文昌路梅溪路水阳江北大道1111/24取文风昌盛之意67广教路广教寺路梅溪路拱极路2650/30以广教寺得名。68石涛路石涛路水阳江北大道瞿山路1541/30以曾寓居宣城十五年清代著名画僧石涛命名。69集贤路集贤路有容路-昭亭中路570/38取广纳贤

9、士之意得名。70日照路海棠路昭亭北路皖赣铁路400/20以附近海滨湾得名71南漪路烟雨路龙川路宛溪北路1710/30此处为观赏“敬亭烟雨”之最佳地72春归巷春归巷春归街-春归街150/2以春归街得名。73中山巷 中山巷 中山后路中山路 200/4以中山路得名。 74水阳江东大道惠济路卜村路宛陵东路2650/24-30附近东溪桥又名惠济桥,以此得名。主城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之B(南北纵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与备注1水阳江大道水阳江东大道泰和路-玉山路4297/60以水阳江命名。2水阳江大道水阳江西大道昭亭南路梅溪路6196/60以水阳江命名。3卜村南路卜村南路阳德西路鳌峰

10、东路1546/60以附近卜村命名。4龙川路龙川路杜鹃路惠济路2730/40以绩溪著名景点命名。5向阳大道向阳大道水阳江南大道-向阳街道14000/60以向阳镇命名,此路直通向阳镇。6芋山路玉山路鳌峰东路华阳山路2540/40以附近玉山命名。7泥湾路泥河路佟公路-华阳山路400/30以附近泥河命名。8宣湖路张果路水阳江南大道叠嶂东路1800/40邻近有古墓,为宋建炎年间宣城知州张果墓,其时宣城遇大水,张果抱民籍入水而死,以祈民安,后封宁远侯,以示纪念。9铁道巷铁道巷叠嶂东路凤凰巷100/6沿铁道而成巷道。10宛溪路宛溪北路中山东路双塔路1200/50以宛溪河命名。11九洲大道宛溪南路宛水桥中山东

11、路1860/60以宛溪河命名。12华大路稻香路鳌峰东路稻香新村290/10以附近稻香新村小区命名。13花屋巷花屋巷城玉巷明珠巷150/2以城东花屋村命名。14城玉巷城玉巷叠嶂东路张果路400/5以城东至玉山行政村联词命名。15南市路南市路宛溪南路中山东路510/10凤凰桥曾一度为南惠桥,取其字关为路名,俗称南街。16天字巷天字巷中山东路宛溪南路150/2巷道似天字形,故名。17望溪巷望溪巷鳌峰中路叠嶂中路390/3望宛溪河之意,故名。18朱衣巷朱衣巷中山中路锦城北路182/6古地名。19新路一稻宝路水阳江南大道-宛溪南路1200/30原为稻宝圩堤埂。20龙首路龙首路梅溪路锦城南路660/3.5

12、以鳌峰龙首塔得名。21锦城南路锦城南路梅溪路中山中路1530/24古街名。22锦城北路锦城北路中山中路凤凰山公园500/24古街名。23元宝街元宝街鳌峰中路叠嶂中路264/5古街名。24状元南路状元南路水阳江南大道叠嶂中路1727/34-60以南宋状元吴潜府第旧址命名25状元中路状元中路叠嶂中路中山路460/4026状元北路状元北路中山路宛陵西路360/4027拱极路拱极路宛陵西路昭亭北路2300/4028豆腐巷豆腐巷叠嶂中路锦城南路360/6古街名。29法制路法制路叠嶂中路中山路450/3-6以原有司法机关在此办公得名。30外贸巷外贸巷春归街中山路120/6巷内原有外贸局,故名。31护城坊护

13、城坊春归街中山路164/6古街名。32青年路澄江南路鳌峰东路中山中路1003/24以宣城十景之一澄江夜月得名33江滨路澄江北路中山中路宛陵路1480/2434澄江路澄江北路宛陵路电力一村35敬亭路敬亭路中山西路双塔路2000/30以敬亭山命名。36凤凰山凤凰山巷拱极路花园东路225/2.5此地原名凤凰山,原建有兴国寺,后毁,又建小九华,凤凰不落无宝之地,意为宝寺,故名。37三小巷三小巷中山西路西林小区300/4此巷通向第三小学,故名。38教委巷教委巷叠嶂中路元宝街20/1.5宣州区教委驻地,故名。39梅园巷梅园巷状元南路梅溪公园360/5通向“梅溪公园”巷道,故名。40太阳石巷太阳石巷状元南路

14、居民区150/4巷口原有太阳石宾馆为新田煤矿所建,寓意煤炭为太阳石,此巷名借用。41九同碑巷九同碑巷梅溪路梅溪公园300/4古梅花溪上村,有九座梅氏墓碑,故名。42九同路九同路梅溪路水阳江南大道1000/40取梅氏九同碑命名。43薰化路薰化路青弋江南大道水阳江南大道5442/60以宣城古城薰化门命名。44一里桥巷一里桥巷中山西路文鼎巷700/2.5以自老十字街中心至此桥距离一里得名。45双坝巷双坝巷中山西路文鼎巷500/2.5以桥下双坝闸口得名。46陵西路陵西路梅溪路中山西路1030/30以古城名宛陵西边要道得名。47麻园路麻园路中山中路大坝塘路204/6以原地种麻得名。48响山路响山路青弋江

15、南大道梅溪路5430/60以李白九日登响山“筑土接响山”诗句得名。49宣宝巷宣宝巷梅溪路佳佳乐小区400/15意为宣城宝地。50卧龙巷卧龙巷梅溪路山边200/15开发之初,宣城较富之户,云集此处兴业,取藏龙卧虎之意。51昭亭南路昭亭南路薰化路梅溪路2180/60以敬亭山名亭“古昭亭”得名52昭亭北路昭亭中路梅溪路水阳江北大道2700/6053太白东路有容路水阳江北大道宛陵西路1762/40取第一位收复台湾的宣城人沈有容名。54太白西路瞿山路水阳江北大道宛陵西路1762/40取清代宣城山水画家、宣城画派领军人物梅清(号瞿山)名,以示纪念。55谢朓路谢公路水阳江北大道集贤路1458/30取李白秋登

16、宣城谢眺北楼“临风怀谢公”诗句得名,谢公即谢朓别称。56站前路彩螺路叠嶂路车站货场200/8地处宣城火车站彩螺广场,故名。57康乐山庄康乐街中山西路文鼎路300/8邻康乐山庄小区,故名。二、东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东部片区区块道路规划表之A(东西横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怀仁路怀仁路陵阳路麻姑山路663/8位于怀仁村范围,以其村名得名。2迎宾大道闰章路陵阳路麻姑山路940/31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宣城双桥施村人,取其名以纪念。3金阳路金阳路泥湾路-麻姑山路2000/12位于金阳村旁,“金阳”源于当时有“金塘村”与“杨庄村”合并后的“金阳村”。4纬一(东九)路粮台街陵

17、阳路崇善路/30清代时太平军在原钟家边囤粮驻守,改称粮台。该村1951年办起了全县乃至全省最早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带头人李有安被选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全国人大代表。5纬二(东八)鸿泰街南漪湖大道-崇善路/30取宣城老字号商店名6纬三(东七)宣大祥街南漪湖大道-崇善路/30取宣城老字号商店“宣大祥”名7泰和路宛陵东路宛溪北路-崇善路/60以宣城古城门命名。8纬四诚信街南猗湖大道-崇善路/30清红顶徽商胡雪岩经营理念,故名。(在建)9纬五景贤街南漪湖大道-崇善路/30敬仰圣贤之意,故名。(在建)10裕丰咱裕丰路双溪路陵阳路200/20取富裕丰收之意11沈湾路晓日路泥湾路陵阳路2000/20以宣城十景

18、“麻姑晓日”得名12裕平路裕平路双溪路-泥湾路200/20取富裕平安之意13东区北环线泰和路水阳江东大道青弋江东大道7600/40-60取古城泰和门命名14东片开发区北环线茶峡路泥湾路青弋江东大道5300/40取古城小东门街巷命名东部片区区块道路规划表之B(南北纵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敬亭山路麻姑山路怀仁路茶峡路1680/40因重名而更名,此路正对麻姑山,故名。2开元路开元路金阳路润章路724/12以宣城名胜古迹“开元塔”命名。3彩虹路彩虹路润章路怀仁路670/15取自李白“双桥落彩虹”诗句。4建林路建林路茶峡路润章路809/19以宣州工业园第一个入园企业建林机械厂

19、名称命名。5晨兴路晨兴路怀仁路茶峡路688/19以宣州区晨兴建设有限公司名称命名。6宣狸路南漪湖大道阳德东路-青弋江北大道9550/60取南漪湖名。 7经四(东五)火青街阳德东路-鳌峰东路/30取涌溪火青茶名,火青产于泾县,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历史五百载。8经四(东五)勤业街景贤街-鳌峰东路 /30取“义在必行,读书勤业”之意9经三(东四)瑞草魁街阳德东路鳌峰东路/40取瑞草魁茶名。瑞草魁产郎溪鸦山,历史越千年之久,唐代陆羽茶经中已有记载,北宋梅尧臣答宣城张主簿遗鸦山茶次其韵大加赞赏曰:“昔观唐人诗,茶韵鸦山嘉”。又据宣城县志载:“阳坡山下,旧产佳茶,明瑞草魁,一名横纹。”10经三(东四)金鑫

20、街泰和路阳德东路/40取商业兴盛之意11经二(东三)兰香街阳德东路-鳌峰东路/30取汀溪兰香茶名。兰香产于泾县,1989年由著名专家陈椽研制并题名,为安徽十大名茶,多次荣获金奖。12经二(东三)大有街泰和路阳德东路/30象征“盛大,富有”。大为亨通,取自易经十四大有卦,“大有,元亨”。13经一(东二)绿雪街阳德东路粮台街/30取敬亭绿雪茶名。绿雪茶产于敬亭山麓,初创于明代,盛于清代,后湮没,1972年研制成功,恢复生产,获评中国名茶之誉。14经一(东二)汇通街泰和路阳德东路/30汇聚通达之意。15经五(东六)里仁街鳌峰东路泰和路/30取宣城老街巷名16虹桥路双溪路阳德中路-鳌峰东路500/32

21、位于阳德中路南侧,双桥街道,曾以“双溪”命名。17芜屯路段陵阳路阳德东路青弋江南大道4648/60取陵阳山名18泥湾路泥湾路宛陵东路金阳路4200/40取当地村名19经六路人和路泰和路-鳌峰东路2250/40取宣城旧楹联“政通人和国富强”。20经七路崇善路泰和路茶峡路3300/40-60取宣城旧楹联“崇善乐施,积德为大”。三、西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西部片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之A(东西横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清溪路青溪路水阳江西大道-三棵树路2177/30以境内青溪河命名2景德路景德路梅溪路三棵树路2745/30以宋代古塔景德寺塔得名3创业西路清波路圣俞路-长桥路6

22、511/50以石涛诗“门临曲岸清波柔”得名4创业路创业路梅园路-圣俞路4977/50以投身开发区建设,创业争先得名。5玉荷路玉荷路水阳江西大道-三棵树路2480/30以境内莲花塘内多荷花得名6西一路关庙路奉公大道-长桥路6128/24以附近关庙村得名,原有关帝庙一座。7西二路松林路奉公大道-青弋江西大道5886/30以附近松林村得名,该地丘陵多松林。8沙河大道奉公大道创业路-青弋江西大道3580/50奉公街为老宣城九街之一。取廉洁奉公之意。9宝沙路乌沙铺路创新路-长桥路4580/24乌沙铺是宣城古代递铺之一,出西城后十里一铺,先后是莲塘铺、乌沙铺、高岭铺、寒亭铺、通济铺至南陵县。10宝城路宝城

23、路梅溪路-青弋江西大道4300/60以宣城古城宝城门得名11兴业路兴业路倪冲路-莲西路1040/30取振兴工业之意12莲塘路莲塘路倪冲路-水阳江西大道2608/24以所在地莲塘铺得名13宝日路通津路景临路-长桥路4200/24以城西寒亭乡境内通津桥得名。14日新路日新路水阳江大道-青弋江西大道7500/40-50以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得名15龟灵路龟灵路倪冲路-兴隆路800/30以境内龟灵岗得名16墩山路魏王路长桥路-创新路2844/30以文物保护单位徐知证墓得名,徐知证为南唐魏王,为彰显历史名人故名。17铁山路宣酒大道梅溪路-青弋江西大道4700/60以宣酒集团新厂区所在地得名18无天辰路水阳

24、江西大道-林海路719/14左传略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天上日月交会之意。19北环路奇秀路长桥路-清流路2800/24宁国府志记宣城“山水奇秀,冠于东南”以此得名。20环山北路风萃路长桥路-昭亭北路10600/50宁国府志记宣城“山环而风萃”以此得名。21新区路1春华路长桥路-景临路4000/40施润章诗句:“共采春华佩秋实”得名22新区路2秋实路长桥路-景临路4000/40施润章诗句:“共采春华佩秋实”得名西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之B(南北纵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兴隆路兴隆路梅溪路-昭亭南路2020/24取事业兴隆之意2林海路林海路梅溪路-昭亭南路4470

25、/24以过去这里林木繁盛得名3鸿越大道鸿越大道薰化路-梅溪路5127/48取鸿图跨越之意4莲西路莲西路梅溪路-青溪路680/9以所在地莲西社区得名5宣古路九连山路宣酒大道-青弋江北大道8322/60S104省道,宣城到古泉的公路,以九连山得名。6柏枧山路柏枧山路宣酒大道-薰化路4776/30以南乡名山柏枧山得名,此处在天气晴好时能清晰望见柏枧山。7三棵树路三棵树路宣酒大道-青溪路1600/24以所在地三棵古树得名8倪冲路倪冲路宣酒大道-兴业路1270/30以所在地倪冲村得名9茶厂路创新路宣酒大道-清波路取开拓创新之意。10景临路景临路奇秀路-清波路7500/50使用规划名。11望山东路彰教路魏

26、王路-清波路1900/24彰教禅院在城西二十里古驿道旁,一直到元代仍然存在,元尚书贡师泰、汪泽民都有游彰教寺诗12望山西路望山路日新路-清波路1700/24该路北通铜山,与之相望,故名13铜山路铜山路日新路-清波路860/40该路西靠铜山,以山得名。14创新路极盛路奇秀路-清波路7500/24-30取欧阳修感二子诗句“开元天宝物极胜”15长桥路长桥路奇秀路-清波路7500/24-30以附近长桥地名而得名16西城路清流路奇秀路-清波路7915/50清流乡是古宣城十五乡之一,范围在城西一带,早在宋代就已存在,并一直延续到清代。17科学路致和路奇秀路清波路7833/18-24纪念元代宣城人诗人梅致和

27、,取达到和谐之意。 18环城大道(西段)青弋江西大道九连山路清波路12464/60以境内青弋江命名四、南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南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A(东西横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环城大道青弋江南大道清波路-向阳大道15648/60以青弋江命名2科技二路文峰路志学路-墨香路5050/50取宣城历史上文峰书院名。3玉版路薰化路-桂花园路1450/20取宣纸名,明清后“玉版”为宣纸代称之一。4科技路文景路奉公大道-桐梓岗路7790/24寓意文化景观、文化产业的繁荣昌盛。取文景之治之意。5紫毫路桂花园路-墨香路420/40取宣笔名,白居易有赞诵宣笔的紫毫笔诗。6学府

28、路圣俞路清波路-向阳大道7560/50北宋宣城著名诗人梅尧臣,字圣俞,取其字以纪念。7华阳山路响山路-鳌峰东路3688/40以华阳山命名。8滨湖路滨湖路薰化路-响山路3350/48 邻宛陵湖南岸得名。南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B(南北纵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志学路厚德路-青弋江南大道1000/20取历史上宣城志学书院名2新城路厚德路圣俞路-青弋江南大道930/20取“厚德载物”之意3禹金路文景路-文峰路900/20取宣城籍明代著名戏剧家梅鼎祚字4桂花路桂花园路圣俞路-青弋江南大道570/40以附近桂花园得名5字汇路圣俞路-青弋江南大道3000/30明代宣城梅膺祚编撰

29、的字汇是康熙字典问世前我国唯一完备的大字典,它为中国字典体例的首创者。取其书名以纪念。6行知路圣俞路-文峰路2090/20 取陶行知之名和其名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寓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7墨香路滨湖路-青弋江南大道3150/40以墨的意境命名。8桐梓岗路桐梓岗路圣俞路-青弋江南大道2710/40以原地名桐梓岗得名。9祖晨路紫毫路-青弋江南大道以宣城籍革命烈士祖晨得名五、北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北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之A(东西横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义1北环城大道青弋江北大道九连山路水阳江12338/60市环城大道北段。2北一路常兴庵路乐义冈路惠泉路规划

30、道路以原常兴庵寓命名3百寿路百寿路乐义冈路崇德路2840/24以原百岁村命名4安国西路安国路梅子冈路守德路2650/38以原安国村命名。5麒麟大道麒麟大道马山路守德路7572/50以原麒麟山命名。6松泉西路松泉西路马山路梅子冈路2086/32取唐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7松泉东路松泉东路惠泉路守德路2500/328叠翠西路叠翠西路马山路惠泉路1950/38“山峦叠翠”以景命名。9叠翠东路叠翠东路惠泉路硖江大道3220/3810南环路昌言路乐义冈路硖江大道5850/50以宣城历史名人梅询(字昌言)得名。北部片区区块道路地名规划表之B(南北纵向)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起迄地点长/宽米来历含

31、义1马山路(西一) 马山路 青弋江北大道叠翠西路 2160/32以原马山命名。2 西二路 佛岭路松泉西路-青弋江北大道 规划道路以原佛子岭命名。3西环路乐义冈路青弋江北大道昌言路2949/40取原地名乐义冈命名。4安国南路新睛路梅子冈路昌言路1435/38取白居易诗:“碧爱新睛后,明宜反照中”5东山路梅子冈路青弋江北大道昌言路2689/24以原梅子冈命名。6北村路查山路松泉西路山北路1360/30地处敬亭山北,敬亭山又名查山。7奉公路惠泉路青弋江北大道昌言路3205/40取宣城古惠泉名8宣水路昭亭北路青弋江北大道水阳江北大道3383/50(建成部分)取古昭亭名,昭亭路的延伸段。9竹塘路竹塘路青

32、弋江北大道硖江大道3073/32以景物命名10莲湖路莲湖路青弋江北大道昌言路2220/50以景物命名11硖山路崇德路青弋江北大道昌言路2570/40取古城北崇德门名12东环路守德路青弋江北大道叠翠东路 规划次干道取宣城历史名人梅守德名13硖江大道硖江大道青弋江北大道水阳江北大道 规划道路 取古宣城十景“硖石吞舟”命名。六、宣城市城区桥梁地名规划表序号原有名称规划名称位置长/宽米来历含义与备注1鳌峰桥鳌峰桥鳌峰中路与宛溪河交汇处80/18以鳌峰路取名。2济川桥济川桥中山中路至宛溪河处83/9始建于隋开皇,明正统改石桥,取名济川桥,桥中孔门上有平底陡站刻名济川桥字样。3凤凰桥凤凰桥叠嶂东路至宛溪河

33、处270/40于济川桥同时建造,也同时改建,取名凤凰桥,李白诗句“双桥落彩虹”亦指此二桥。4南门桥宛水桥梅溪路跨宛溪河处51/8始建于唐垂拱元年,名“宛水桥”,今恢复古名。5梅溪河桥梅溪至宛溪河交汇处47.5/9鳄城花园北,跨梅溪河桥6晏公桥晏公桥状元南路跨梅溪河处12/60古桥。以晏公庙取名。7宛溪河大桥(双线)响山大桥(双线)水阳江南大道跨宛溪河处311/26以响山得名。8跨铁路桥揽胜桥鳌峰东路跨皖赣铁路处784/40登桥,江城风光尽收眼底,故名。9水阳江大桥1号桥水阳江大桥鳌峰东路跨水阳江处846/40跨水阳江,故名。10水阳江大桥2号桥973/4011东溪桥东溪桥(双线)阳德西路跨水阳

34、江处180/7.3以东溪河取名,原明代所建惠济桥亦成残桥。12双桥双桥(双线)阳德中路跨双桥河处89/7原集市东西各有一桥,为地名,桥依地取名。13一里桥一里桥敬亭路西侧7/3.5古桥。以距城中一里取名14三里桥三里桥20/40古桥。以距城中三里取名。15五里桥五里桥阳德西路跨原明镜湖处18/32古桥。以距城中五里取名。16芫水桥芫水桥明珠巷处10/6古桥。以原捐建者取名。17别士桥别士桥澄江路跨道岔河处20/40古桥。古人经水路相送之处,取名。18明镜湖桥龙川路跨原明镜湖心处14.5/40以明镜湖得名。19沁园桥沁园桥状元中路跨道岔河处40/10以附近沁园小区命名。20阮公桥阮公桥夏渡老街头

35、跨青溪河处48/6古桥。明阮氏三代所建,故名。21石板桥石板桥梅溪路石板桥村处12/60古桥。原为石板搭建成桥,故名。22桃源桥桃源桥桃源新村跨道岔河9/5.7古桥。黄金山桃花瓣随水而流,故名。23横板桥横板桥向阳镇夏渡村跨青溪上游古桥。清代康熙年间梅捐建。亦称横涧桥24长桥长桥318国道宣城至南陵313K+100米处45/24.4以长桥古地名得名。25乌沙铺桥乌沙铺桥318国道宣城至南陵312K+650米处43/14.4以乌沙铺古地名得名。26大山头桥大山头桥老宣水路跨皖赣铁路处58/以大山头地名得名。27宣泾路桥绿锦桥绿锦桥薰化路跨青溪河处(44K+23米)44/80以绿锦村地名得名过且过

36、。28科技路清溪河桥精英桥文景路跨青溪河处20/80安徽合工大校区在绿锦蔡庄处建新桥。“精英”意为学子为国家精英。29宣南跨线桥宝城匝道桥宝城路跨芜宣高速匝道桥78./22高速路桥。30A匝道跨线桥宣广高速西匝道桥宣广高速A匝道上跨,主线与匝道立交(宣城西收费处)78/22高速路桥。31拦路村桥拦路村桥高速与关庙村村道立交处43./26以当地地名得名。32蔡庄中桥蔡庄中桥高速与蔡庄立交处51.8/26邻蔡庄村而取名。高速路桥。33宣泾路分离立交跨线桥薰化路桥高速与薰化路立交处70./22以路名得名。34沙湾中桥沙湾中桥高速与沙湾村立交处64/26邻沙湾村而得名。35宣梅路分离立交桥桑墩桥高速与宣梅路(村道)立交处83.04/6以桑树墩村取名。36楼屋中桥楼屋中桥高速与楼屋村立交处64/26邻楼屋村而取名,高速路桥。37宣港路分离立交跨线桥夏渡桥高速与响山路立交处78.04/22以邻夏渡新街得名,跨高速桥。38宛溪河大桥宛溪河大桥高速跨宛溪河处105/22以宛溪河得名。39宣向路立交桥向阳大道立交桥高速与向阳大道立交处54.6/26高速路桥40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