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1759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89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第一节 目的和任务 为满足图木舒克市地区工农业发展的需要,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 责任公司拟在图木舒克市新建一座日产3200吨的水泥生产线。为解决石灰 质原料问题,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甲方) ,特委托新疆中 通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乙方) ,对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开展详 查地质工作,要求基本查明该石灰岩矿的矿石质量和资源储量。 本次详查工作的任务是:采用地形地质测量、地表探槽揭露及连续刻 槽取样,深部钻探控制、样品测试等方法和手段,基本查明矿体的形态、 规模、产状、矿石类型、矿石质量、有益、有害化学组分的含量和变化, 基本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矿床

2、开采技术条件,对矿石的加工选矿 性能进行类比研究,探求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为矿山开采提供 地质、矿产依据。 本次工作的主要依据 1、 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设计 ; 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32002) ; 3、地质勘查工作合同书; 4、探矿权证书。 本次工作设计主要实物工作量为:1:2000地形地质测量 0.66km2;1:1000勘探线剖面测量800m/3条;钻探(斜孔)355m/2孔;刻槽取 样600m/150件;各类岩矿及物理样品测试390件。 新疆中通矿业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组织施工,项目组于2012年3月至201

3、2 年4月对该矿开展了详查野外地质工作,同时收集了相应的技术资料。 2012年5月至2012年8月进行内业整理, 2013年1月提交了新疆图木舒克 市永安坝(水泥用)石灰岩矿详查报告送审稿。 第二节 位置与交通 矿区位于图木舒克市西南方 220,直线距离约 5km,运距约 16km, 有柏油公路相通;距最近的巴楚火车站约 71.7km,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 十分方便。生产及生活资料主要由图木舒克市供给。详见交通位置图(插 图 1) 矿区中心地理坐标(80 坐标): 东经 790155,北纬 394830 本次勘查区范围与探矿权范围一致,东西向出露宽约 714 米,南北平均 长约 925 米的矩

4、形区块,面积 0.66 km2。 第三节 自然地理及经济状况 本区位于天山西段南麓,总体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1425米,最低 处1098米,最大比高327米,矿区属低中山区。 矿区内第四系覆盖较少,基岩大部分裸露地表,尤其是矿体,基本裸 露地表。该地区没有(或很少有)树木和灌木分布,植被稀疏。矿区为大 陆性气候,矿区附近年均气温 11.6,最热期七至八月,气温可达 34, 冬季一至二月最冷,气温降至11.4,十一月底降雪,次年三月底融化。 雨季多在七月,降雨为主。年平均气温 11,最高气温 37,最低气温- 20,年平均降雨量 38.3 毫米,年平均蒸发量 2030.8 毫米,无霜期 225

5、 天。矿区常年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 1.8m/ 秒,8 级以上大风日数平 均为 10 天。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大,最多可达 30 天,最小近 2 天,最 大风速 12-28m/ 秒,多发生在 3-9 月份。矿区内水系不发育,生产、生 活用水需从位于矿区东北方 40的图木舒克市拉运,运距约 16Km。矿区 西部有达坂山 110 变电所 1 万伏 3 号线穿过,距矿区约 1km,能够满足矿区 用电。生产、生活物资需从图木舒克市购进。 该地区没有(或很少有)树木和灌木分布,植被稀疏。矿区范围内第 四系覆盖厚度较小,同时基岩出露也较好,未见大的断裂构造。故矿区内 滑坡和泥石流不易发生。该区地震动峰值加

6、速度约 0.15g,对应地震烈度 为度。 第四节 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本区工作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先后有一些地质队伍和科研机构在此 区域做过一些基础地质及矿产普查工作,现分述如下: 一、以往基础地质工作 1952年,新疆地矿局和田地质大队对叶尔盖河喀什一带进行了 1:100万地质测量、部分航测及地面磁测工作,积累了大量基础地质资料。 1、1965年新疆地矿局区测大队在西昆仑地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及区 域矿产地质调查工作,但面积很小。 2、1980 年-1985 年喀什地质二大队对西昆仑和喀拉昆仑西部地区开展了 1:50 万地质和矿产图的编图和总结工作。 3、1980 年-1985 年,和田

7、地质十大队对西昆仑和喀拉昆仑东部地区开展 了 1:50 万地质图和矿产图的编制和总结工作,从而使西昆仑地 区地质和矿产资源的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达到 1:50 万的水平。 二、以往以往地质工作质量评述 本区的地质、科研工作程度总体较浅,对本次工作的指导性较差。 第五节第五节 矿业权设置矿业权设置情况情况 一、探矿权的取得 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于 2012 年 3 月 22 日获得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颁发的探矿权证: 证号:T65420100303039747 探矿权人: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探矿权人地址:图木舒克市永安坝镇 勘查项目名称:(招牌挂)新疆图木舒克市永安坝石

8、灰岩矿详查 地理位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图木舒克市 有效期限:2012 年 3 月 22 日2013 年 3 月 22 日 勘查单位:新疆中通矿业技术有限公司 图幅号:J44E002005 工作区距图木舒克市约 16 千米处,有柏油公路相通,交通十分方便。 工作区面积 0.66km2。 探矿权有效期限:2012 年 3 月 22 日至 2013 年 3 月 22 日 区内无生产矿井及老窑,无探矿权设置,无矿权纠纷。 探矿权范围拐点坐标表 表 11 直 角 坐 标 (米) 1980 西安坐标系1954 北京坐标系拐 点 编 号 XYXY J14409209.334265879

9、94.911 4410647.19414331234.641 J24409217.57526588708.488 4410631.50414331948.288 J34408292.29226588719.216 4409706.13114331927.987 J44408284.05126588005.553 4409721.82014331214.255 地 理 坐 标 1980 西安坐标系1954 北京坐标系 拐 点 编 号 东经北纬东经北纬 J1790140394845 790145 394845 J2790210394845 790215 394845 J3790210394815

10、790215 394815 J4790140394815 790145 394815 二、拟申请划定采矿区范围 拟申请划定的采矿区范围与探矿权范围一致,东西向出露长约 714 米, 南北平均宽约 925 米的矩形区块,面积 0.66 km2。拟申请划定的采矿区范 围四角拐点直角坐标见插图 2 及表 11。资源量估算范围在探矿权范围内, 两者相互关系见叠合图(见插图 2) 。 第六节 本次详查地质工作情况 本次详查工作是由新疆中通矿业技术有限公司具体组织实施的。新疆 中通矿业技术有限公司按图木舒克市前海建材有限责任公司的要求,派出 技术人员对本矿床开展了详查地质工作,先后投入人员 24人,其中项

11、目 负责1人,地质人员3人,测量3人,钻探8人,后勤3人,临时工6人。设备: 钻机一台,大、小汽车各两辆,南方NTS-362RL全站仪一台,GPS卫星接收 机(Ashtech proMARK 2)4台套,手持GPS卫星定位仪2台。 2012年3月18日,地质、测量技术人员抵达工地开展工作;3月19日钻 探人员进驻工地。外业工作于2012年4月16日结束,历时30天。外业工作 结束时,新疆中通矿业技术有限公司会同甲方代表,共同对野外工作进行 了检查验收,认为详查工作野外资料收集齐全,各项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了 设计和规范要求,同意收队转入室内报告编写。完成主要工作量:1:2000 地形正测0.81k

12、m2;1:2000地质正测0.66km21:1000勘探线剖面正测 839.35m/3条;岩心钻探(70斜孔)357.83m/2孔;刻槽取样136件计 544m;钻探取样85件;各类化学分析334件,全分析2件;岩矿鉴定5件; 矿石物理性能测试9件,小体重40件。详见完成工作量总表(表1-2) 。 外业工作结束后,经室内综合整理,于2013年1月提交了新疆图木舒 克市永安坝石灰岩矿详查报告送审稿。 通过详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体的分布、规模、形态、产状及矿石 质量情况,基本了解了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并求得矿体总矿石资 源量(332)+(333)为1290.85万吨,其中: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

13、量 (332)为837.96万吨,占资源量的64.9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 (333)为452.89万吨,占资源量的35.08%。 完 成 工 作 量 一 览 表 表12 工作项目单位规 格完成工作量备 注 地形测量 Km 12000 正测0.81 地质测量 Km 12000 正测0.66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测绘 Km 12000 正测0.66 勘探线剖面测量m/条11000 正测839.35/3 钻 探m/孔75mm357.83/2斜孔 刻 槽 取 样m/件53cm544/136 矿 心 取 样m/件半心法338.84/85 基 本 分 析件CaO、MgO221 组 合 分 析件八项48

14、 基本分析内、外检件CaO、MgO51 化学分析 组合分析内、外检件八项14 全分析件十三项2 岩 矿 鉴 定件55 抗 压 样件/组505050mm9/3 小 体 重 样件202020mm40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地质区域地质 矿区位于塔里木区,塔克拉玛干分区巴楚小区。 第一节 地层 一、奥陶系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O1ql) 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出露面积较大。为巴楚小区出露最老的地层, 亦是区内分布最广的地表露头。丘里塔格群在本区底界未出露,其露头下 部为黑灰色粒状白云岩,向上变为灰岩与白云岩互层,上部则以灰岩为主 夹层状辉绿岩,含海绵、腕足类、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等化石。厚约 1300 米

15、,与上伏奥陶系中奥陶统萨尔干塔格群(O2sr)呈不整合接触。 二、奥陶系中奥陶统萨尔干塔格群(O2sr) 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和东部,出露面积较小。萨尔干塔格群以灰绿色 团块状(疙瘩状)泥质灰岩为主,夹少许红色团块状泥质灰岩、白色红 色块状灰岩及灰色灰岩,含沉积赤铁矿及丰富的生物化石。厚度一般 40 100 米,与上伏志留系柯坪塔格组(Sk)呈不整合接触。 三、志留系柯坪塔格组(Sk) 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和东部,出露面积较小。柯坪塔格组下部为绿色 粉砂岩夹泥岩和细砂岩,上部为红色砂岩和泥岩互层。厚约 150170 米, 与下伏奥陶系中奥陶统萨尔干塔格群(O2sr)和上伏上石炭统康克林群 (C3k

16、k)呈不整合接触。 四、上石炭统康克林群(C3kk) 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与西部,其主要岩性为浅灰色灰色中薄层细晶 灰岩,夹砂岩、泥岩;底部夹砾岩。厚约 11601400 米,与下伏志留系 柯坪塔格组(Sk)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五、上第三系阿图什组(N2a) 主要分布于区域北部与西部,其主要岩性为褐色的砂岩和泥岩。厚约 2800-3500 米,与下伏上石炭统康克林群(C3kk)呈不整合接触。 六、第四系(4): 主要分布于区域的东北部 全新统上更新统上部冲洪积层:为砾石层、砾石、砂、亚砂土。 第二节 岩浆岩 本区未见岩浆岩出露。 第三节 构造 区内构造主要表现为较大的褶皱,断裂构造较发育,以逆断

17、层为主, 共有 3 条。北东向一条、近南北向一条、北西-南东向一条。 勘查区属简单构造区,本次详查的主要工作手段为地形地质测量、地 表地质填图、钻探工程等,填图过程中未发现断裂构造。 第四节 区域矿产 区域内除分布有石灰岩资源外,未发现其它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第三章第三章 矿区地质矿区地质 第一节 矿区地质特征 一、地层 矿区中仅分布有奥陶系丘里塔格群(O1ql)和第四系全新统 (4apl)。 分述如下: 1、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O1ql) 分布于矿区大部分地区,除了矿区东部分布有第四系残坡积物外,其 余地段均分布着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O1ql)地层。该地层岩性为:以灰 岩、白云质灰岩、白云岩

18、为主。地层中的石灰岩层沿走向变化不大,呈层 状分布。矿体东部为第四系,矿体西部的底板岩性分为两层:下奥陶统丘 里塔格群第一层(O1ql1)白云岩和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二层(O1ql2)白 云质灰岩,现分述如下: (1) 、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一层(O1ql1)白云岩:分布于矿区西部, 岩性为细晶中晶白云岩与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二层(O1ql2)灰白色中 晶白云质灰岩呈整合接触。灰色,细晶中晶结构,块状构造,中薄层 状,主要矿物由白云石组成。在矿区范围内厚度表现为西厚东薄,主要出 露在矿体底部,厚度大于 300 米。 (2) 、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二层(O1ql2)白云质灰岩:分布于矿区 中部,

19、由灰白色白云质灰岩夹少量薄层白云岩组成与奥陶系下奥陶统丘里 塔格群第三层(O1ql3)石灰岩呈整合接触。白云质灰岩呈灰白色,中晶结 构,块状构造,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组成,方解石含量约 60 70%,白 云石含量约为 35%。主要出露在矿体底部,厚度平均约 10 米。 (3) 、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三层(O1ql3)石灰岩:分布于矿区中部, 矿石呈灰色、浅灰色,砂屑结构,块状构造。由生物碎屑、砂屑、砾屑及 胶结物组成,矿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稳定。南北向出露长约 870 米,东西平 均宽约 150 米。石灰岩沿走向岩一直向南延伸,出露长度约 8km,矿区矿 体位于第三层(O1ql3)石灰岩的最北端。

20、矿体产于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 三层(O1ql3)石灰岩层中。 2、第四系全新统(4apl) 岩性主要为全新统的冲洪积物,由砂、碎石及黄色亚砂土组成,其上 常有稀疏的杂草生长。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及北部。在矿区较为低洼的部 位,也分布有残坡积物,其上植被(杂草)较发育。根据钻探工程的控制 及现场实际观察,第四系覆盖层总体表现为东厚西薄,厚约8-20米,厚度 变化不大。 二、构造 矿体呈单斜层状赋存于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O1ql)地层的上部。矿体 走向近南北向,总体产状 54624853。岩层产状基本稳定,构造 形态较简单。 三、岩浆岩 矿区内无岩浆活动,也未见岩浆岩出露。 第二节 矿产分布 矿区内

21、除分布有石灰岩资源外,未发现其它有价值的矿产资源。 第四章第四章 矿床地质矿床地质 第一节 矿体形态.规模与产状 矿体产于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三层(O1ql3)石灰岩层中,呈单斜薄 中厚层状产出,总体走向近南北向,矿区范围内矿体出露南北长 870 米, 东西平均宽为 150 米,最大比高 327 米。总体产状在 54624853 之间,地形呈西部高、东部低,山势较陡峭,矿体内部有少量夹层。矿石 自然类型为灰色微晶砂屑灰岩。矿石呈灰色、浅灰色,砂屑结构,块状构 造。由生物碎屑、砂屑、砾屑及胶结物组成,矿石矿物及化学成分稳定。 在矿区范围内厚度表现为中部厚,向东西两侧变薄的趋势,厚度变化系数 为

22、5.19%,具体见表 41。 石灰岩矿体厚度一览表 表 41 工程号1 线2 线3 线 厚度(米)838778.4 第二节 矿石质量 一、矿石的自然类型及岩性特征 矿区内矿石自然类型单一,为灰色微晶砂屑灰岩,灰色浅灰色,砂 屑结构,块状构造。矿石由砂屑、砾屑及胶结物组成。生物碎屑:较破碎, 粒径在2.40.6mm,成分为方解石,种属不清,含量约占2%;砂屑、砾屑: 呈次棱角状次圆状,粒径多为1.00.05mm的砂屑,7.22.0mm的砾屑 约10%,成分为泥晶灰岩、球粒灰岩、砂屑灰岩,含量约占83%;胶结物: 主要粒径在0.030.004mm的微晶方解石,少量粒径含量0.060.03mm的 粉

23、晶方解石,含量约占15%。 二、矿石的化学组分 根据基本分析和组合分析成果,矿石的化学组分平均值为: CaO52.65%、MgO 2.07%、SiO2 1.30%、Al2O3 0.44%、Fe2O3 0.30%、K2O 0.04%、Na2O 0.03%、SO3 0.06%、Cl- 0.012%、烧失量 43.20%。各工程的 化学组分平均含量见表4-2。 矿体单工程矿石化学组分含量一览表 表4-2 加 权 平 均 值 (%) 工 程 号 CaOMgOSiO2Al2O3Fe2O3K2ONa2OSO3Cl- 烧失量 最高 55.904.472.560.830.400.080.050.080.014

24、43.79 最低 48.780.180.450.080.250.020.010.010.01042.93 1线 平均 52.342.331.510.460.330.050.030.050.01243.36 变化系数 0.03 0.990.730.590.170.480.610.540.200.01 2线最高 55.98 4.131.291.020.400.040.040.100.01443.79 最低 51.480.210.460.040.200.020.020.010.00942.83 平均 53.732.170.880.530.300.030.030.060.01243.31 变化系数0.

25、010.790.320.570.270.150.390.670.180.01 最高 55.203.873.900.390.400.020.080.080.01343.48 最低 48.870.371.030.120.200.020.020.020.01042.35 3线 平均 52.042.122.470.260.300.020.050.050.01242.92 变化系数0.040.490.380.430.2500.530.400.140.01 最高 55.673.041.110.620.350.080.030.100.01443.85 最低 50.790.440.750.290.200.02

26、0.010.030.01042.88 ZK 1-1 平均 53.231.740.930.460.280.050.020.070.01243.37 变化系数0.020.320.150.270.220.480.510.580.220.01 最高 55.843.560.880.660.350.050.050.100.01443.87 最低 48.020.440.490.300.200.020.010.020.01042.19 ZK 2-1 平均 51.932.000.690.480.280.040.030.060.01243.03 变化系数0.040.700.210.290.250.340.620.

27、620.230.01 矿体 平均 52.652.071.300.440.300.040.030.060.01243.20 变化系数0.020.660.550.230.070.250.330.5500.01 从基本分析、组合分析的平均化学组分看,矿石中各项化学组分基本 满足规范中水泥用石灰岩矿石一般工业指标中级品的质量要求。 三、主要有益、有害组分的变化规律 矿石主要化学组分沿走向、倾向上的变化情况见表4-1。由表中可以看 出: CaO:从全矿区的化学分析结果看,最低48.02%,最高55.98%,平均 52.65%,其变化系数为0.02。沿走向北部略高于南部;沿倾向方向地表与 深部基本相同,沿

28、厚度方向近底板部位CaO含量略低。总体看,矿体CaO 含量比较稳定。 MgO:从化学分析结果看,MgO最低0.18%,最高4.47%,平均 2.07%,其变化系数为0.66。在走向、倾向上相对稳定;与其它化学组分 的相关性不明显。 SiO2:在走向上基本稳定;沿倾向深部含量略高于地表,在厚度方向 在矿体与白云质灰岩接触处及近底板部位SiO2含量略高于其它地段。 Al2O3、Fe2O3:两者为正相关关系,变化特征基本一致。沿走向、倾 向相对稳定,在厚度方向在矿体与白云质灰岩上部接触处及近底板部位 Al2O3、 Fe2O3含量高于其它地段。 K2O+Na2O:在矿体顶部含量略高,其它地段无明显变化

29、规律。从分析 结果来看:K2O变化区间在0.020.08% 之间,Na2O变化区间为0.010.05% 。 SO3:分布比较均匀,变化区间在0.010.08%,根据化学组分统计结 果看,SO3与其它化学组分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Cl- :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全矿平均值为0.012%,根据全矿区化验 结果的统计表明,Cl-与其它化学组份关系不明显。 烧失量的变化区间在42.1943.87%,与CaO呈正相关,表现特征与 CaO基本一致。 从上述化学组分的变化情况看,矿体底部与白云质灰岩接触处及近底 板部位的矿石质量相对较差,其它地段矿石质量较好,矿石各项化学成分 基本达到规范中一般工业指标中级品

30、的要求,且变化区间较小,故矿体 的矿石质量较稳定。 第三节 矿石品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132002) 冶金、化 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水泥原料矿一般工业 指标,矿体中的矿石基本达到级品的要求。 第四节 矿体围岩及夹层 一、矿体围岩 从整个矿区来看,矿体的顶板上覆为矿体第四系(4apl),矿体的底板岩 性为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一层(O1ql1)白云岩:灰色,细晶中晶结构, 块状构造,中薄层状,主要矿物由白云石组成。主要化学成分 CaO 约 48%,MgO 约 9%;下奥陶统丘里塔格群第二层(O1ql2)白云质灰岩:灰 白色,中晶结构,块状构造

31、,主要由方解石、白云石组成,方解石含量约 60 70%,白云石含量约为 35%。主要化学成分 CaO 约 31%,MgO 约 21 % 由于其 MgO 含量较高而不能作为水泥用矿石使用。 二、矿体夹层 矿区矿体中含有少量不连续的小夹层,均为 MgO 超标的(O1ql3)石灰 岩。矿石呈灰色、浅灰色,砂屑结构,块状构造。由生物碎屑、砂屑、砾 屑及胶结物组成,MgO 含量 3.74%4.47%。 第五章第五章 矿石加工技术性能矿石加工技术性能 石灰岩矿石的加工技术性能较简单,其矿石的平均抗压强度为 84.85Mpa。 由于石灰岩矿不需选矿,直接破碎加工即可利用。而本矿床的矿石质 量均一,无硅质结核

32、,故硬度不大,说明其矿石易碎性和易磨性较好。 第六章第六章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第一节 水文地质 一、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位于天山西段南麓,最高海拔1425米,最低处1098米,相对最大 切割深度327米,总体地势西高东低,矿区属低中山区。 矿区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气候干燥,降雨稀少,蒸发强 烈,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11.6,最高气温34,最低气温11.4, 年平均降雨量38.3毫米,一日最大降雨量30.6mm,年平均蒸发量2030.8毫 米,无霜期225天。春秋两季多风,风力一般为35级,最高达6级以上。 矿区常年风向为东北风,平均风速为1.8m/秒,8级以上大风

33、日数平均为10 天。大风日数年际变化大,最多可达30天,最小近2天,最大风速12-28m/ 秒,多发生在3-9月份。 由于详查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雨量,仅有少部分降水渗入地下补给地 下水。根据矿区深部地质钻探(标高从923.61112.5m) ,均未揭露含水 层,矿区内也未见有地表水和地下水露头。矿山预设最低开采标高 1070m,矿区最低地形标高为1098m,矿区最低开采标高位于地下水位以下。 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将矿区内的地下水划分为第四系松 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赋存介质为全新统冲洪积 物,由砂、砾石及亚砂土等组成,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及北部,面积较大, 该层固结

34、性差,结构疏松,孔隙比较大,胶结松散,透水性好。基岩裂隙 水的赋存介质为区内的基岩,分布于矿区中部,岩性为白云岩、白云质灰 岩及灰岩,岩体完整、坚硬、节理裂隙弱发育。 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矿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也是区内最主要的矿床 充水因素。大气降水直接垂直入渗补给基岩地下水,或经第四系地层间 接入渗补给基岩地下水。由于详查区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 且降水多集中在夏季高温季节,故大部分降水被蒸发,仅有少部分降水 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基岩裂隙水径流受地形及地质构造控制,主要由 西向东,以侧向径流为主,其次向裂隙发育较佳部位径流,最后以大气 蒸发为主要排泄方式。

35、三、矿坑涌水量预测 根据矿区深部地质钻探(标高从 923.61112.5m) ,均未揭露含水层, 故地下水对矿床侧向补给微弱。由于本矿山矿床涌水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 故本矿山露天采矿场涌水量只计算大气降水直接降入采坑内的水量,计算 方法按“降雨量”法计算。 根据上述条件,正常降雨时,矿坑涌水量计算选用公式为:Q正 =FA(m3/日) 日最大降雨量时,矿坑涌水量计算选用公式为:Q暴= FA暴(m3/日) 其中:F为采矿场露天开采最终圈定境界范围,露天采场最终范 围长平均约为:870m,宽 187m,面积 162690m2。 A为多年日平均降雨量,单位为 0.0001m/日 A暴为一日最大降雨量,

36、单位为 0.0306m/日 按 1 计算 计算过程为:Q正=FA=1626900.00011=16.27m3/日 Q暴= FA暴=1626900.03061=4978.31m3/日 通过计算得出正常降水时矿坑涌水量为 16.27m3/日,暴雨时矿坑涌水 量达到 4978.31m3/日,矿坑涌水量不大,因此在矿山开采期间发生强降雨 时,建议停止开采或及时采取水泵抽水将采坑内的积水引流至矿区外围地 形平缓处,避免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三、供水水源 根据现场调查了解,矿区附近无地表水系,仅位于详查区外围西侧 2.5km处的水库可供选择,附近的水泥厂及其周边居民生活用水均由此供 应,可见其可以满足生活

37、用水需求;且其容量较大,可满足矿山生产用水。 四、水文地质类型 综上所述,主要矿体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矿区内无地表水体。 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露天采场正常涌水量16.27 m3/ 日,最大常涌水量4978.31m3/日。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第二节 工程地质 一、工程地质岩组的划分 详查区内工程地质岩组主要有土体和岩体两大类。根据地层出露情况, 现将土体和岩体分别叙述如下: 1、土体 第四系全新统(4apl)碎石、砂及黄色亚砂土 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岩性主要由岩石碎屑、砂及少量黄色亚砂土构 成,呈胶结状,厚约 811 米。碎石石成分复杂,直径一般为 0.52.0

38、米,分选性极差,多呈半菱角状半浑圆状,密实度属中密,根据相关规 范及经验,区内第四系地层地基承载力基本值约 350Kpa,可作为一般建筑 地基土。 2、岩体 奥陶系丘里塔格群(O1ql)为巴楚小区出露最老的地层,亦是区内分 布最广的地表露头。丘里塔格群在本区底界未出露,其露头下部为灰色粒 状白云岩,向上变为白云质灰岩,上部则以灰岩为主,含海绵、腕足类、 腹足类、头足类、三叶虫等化石。 依据详查阶段的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根据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岩石做 物理力学性质实验成果表明(详见矿体及其围岩岩石物力力学性质实验成 果表61):矿体及底板岩石均属于坚硬岩石,强度较高。区内矿体底板 岩石及矿体呈微晶细

39、晶到中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完整,区内构造 简单,地层岩性变化也较为简单,矿体底板岩石较为稳固,故将矿区内工 程地质条件划分为:块状岩类简单型。 矿体及其围岩岩石物力力学性质实验成果表矿体及其围岩岩石物力力学性质实验成果表 表61 抗压强度(Mpa) 取样位置样品编号岩性规格尺寸(mm) 单值平均值 51.051.5102.05 51.051.587.58KY01 50.551.593.81 94.48 52.052.560.07 51.552.061.23 矿体 KY02 石灰岩 51.051.5104.34 75.20 52.052.5124.54 52.051.5 120.98 底板

40、KY03 白云质灰岩及白 云岩 52.052.5 150.14 131.89 二、露天边坡稳定性评价 石灰岩矿体的抗压强度较大,平均值为84.85Mpa,矿体底板抗压强度 平均值为131.89Mpa。矿体完整性较好,其力学稳固性较好,适宜于露天 开采。 石灰岩矿体产状为:54624853,矿体基本完全裸露,矿体 底板围岩由白云质灰岩与白云岩组成,底板围岩与矿体均呈整合接触。区 内顶底板岩石呈厚层状,较完整,块状结构岩石整体完整性好,岩石力学 稳固性较好,边坡稳定性较高。 矿体在开采过程中,西部的露采边坡主要组成岩性为石灰岩岩体,岩 体平均抗压值为84.85Mpa,岩体本身完整,节理裂隙弱发育,

41、边坡稳定性 较好,边坡和岩性均一、完整并具一定强度边坡的稳定性,根据上述条件, 再与附近石灰岩矿山露天开采方式及设计最终边坡角进行类比,从而确定 本矿山西部开采最终边坡角小于55是可行的;但在矿区的东北部有第四 系松散覆盖层,主要由砂、砾石及亚砂土等组成,根据工程地质规范,第 四系松散覆盖层的边坡角预设为不大于30,所以本次根据规范及附近石 灰岩矿山露天开采方式及设计最终边坡角进行类比从而确定本矿山东北部 开采预设边坡角为30。 但由于本矿山在以后开采中,采深较大,且由于放炮或偶尔地震原因, 所以边坡上易出现崩塌、垮塌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因此在露采过程中按 照合理的边坡角开采,随时观察和注意清

42、除因节理面截割而形成的坡上危 石,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开采。 综上所述,矿区地形不利于自然排水,地形地貌复杂,构造不发育, 矿体围岩多为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多为坚硬岩,边坡稳固性较好,建议 最终边坡角小于 55。主要问题是可能产生掉块和崩塌等工程地质问题, 要加强边坡管理。矿床属块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简单。 第三节 环境地质 一、地震及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根据搜集当地的地震资料统计,自解放以来至今,在矿区周边共发生 5级以上地震18次,其他地震较小,震级均在5级以下,其震源与本矿区相 距较远,故地震对本矿山影响较小。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

43、加 速度为0.15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结合地壳稳定性等级和判 别指标一览表 (见表6-2)进行地壳稳定性划分,将矿区区域地壳稳定性 划分为基本稳定区。 表 6-2 地壳稳定性等级和判别指标一览表 稳 定 性 地壳结构 新生代地壳变形火 山、地热 迭加断裂 角 布格异常梯 度值 B5(105ms.km 2) 最大 震级 基本 烈度 地震动 峰值加 速度 工程建 设 条件 稳 定 区 块状结构, 缺乏深烧 断裂或仅 有基底断 裂,地壳完 整性好 缺乏第四系断裂,大 面积上升,第四纪地 壳沉降速率 6 级地震, 第四纪地壳沉降速 率大于 0.4mm/a,存 在第四纪火山,温泉 带 25-60

44、 区域异常梯 度带 BS3.0 M7.5I100.4不适宜 二、环境地质现状 矿区属低中山区,最高海拔1425米,最低处1098米,相对最大切割深 度327米, 矿区内第四系覆盖较少,基岩大部分裸露地表,尤其是矿体, 基本裸露地表,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该地区没有(或很少有)树木和灌木 分布,植被稀疏。矿区地表水体不发育,常年干旱少雨,根据矿区地形地 貌特征,通过本次调查未发现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痕迹。 二、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矿山采用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采矿方法将会采用浅眼爆破,首期开 采基本为削山夷平开采,后期开采形成的采坑将会存在高陡边坡,造成地 表变形。在后期开采过程中可能存

45、在松散岩块坠落现象,发生崩塌地质灾 害,对矿山生产人员及机械设备构成威胁。其次矿区地形起伏较大,需警 防夏季暴雨引发泥石流地质灾害。 矿山开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废石,废石须按设计要求合理堆放于规划 的废石场内,并采取摊平压实堆放。矿山采用露天台阶式开采方式,无地 下采空区,也无大量抽取地下水及抽气活动,故矿山开采不会引发地面塌 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石灰岩矿石不含放射性及有毒、有害物质,开采时扬尘也很少,对矿 区生产人员身体健康影响较小。因此,矿床开发不会释放有毒有害物质污 染大气和地下水。开采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矿山有限的粉尘、 露采对地表边坡、植被的破坏和剥土堆放对地表

46、的影响;坑采过程中废石 堆放对边坡的影响;针对以上可能出现或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应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 1、矿权范围内无常驻居民、学校,但矿区办公及生活设施在矿区内。 本区没有工业污染源,人口密度小,地下水不受污染。 2、矿山采矿所采出的废土石方的堆放,应科学选择回填堆放地、堆放 方式。堆放地的选择应做到地基坚实,汇水面积小,无地表径流。堆放形 式上应做到堆放一层夯实一层,并留有适当的安全坡度或砌有挡土墙或坝, 堆场四周要修建截洪沟及排水沟。以防止人工边坡滑坡并形成泥石流,威 胁矿山的生产、矿山设施的安全。由于地形坡度较陡,因此要严格注意山 坡上滚石、浮石脱落后伤人、损物的事故发生,严格按照

47、开采设计,做好 防范措施。 3、在矿山采矿过程中,应注意对矿区边坡的保护,严禁人为破坏导致 边坡塌陷、滚石现象以维护矿区边坡的稳定。 综上所述:矿区属基本稳定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采矿将产生地 表变形,对地质环境有一定破坏。矿区未发现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及放射 性危害。根据矿区环境地质现状及将来矿山开采可能引发的变化,将矿区 环境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二类环境地质质量中等类型。 第七章第七章 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详查工作及质量评述 第一节 详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本次详查工作采用1:2000地形地质测量、地表探槽揭露及1:1000勘探 线剖面测量和钻探施工,基本控制了矿体形态、规模、产状,采用地表刻 槽取

48、样及矿心取样,对矿石质量及其变化情况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详查工 作的目的。 该石灰岩矿规模属小型矿山,矿石质量稳定,矿体形态简单,内部含 有少量夹层,构造简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冶金、 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0213-2002) , 将本矿床确定为过渡勘探类型。 依据所确定的勘探类型,并结合矿体的实际情况,垂直矿体走向布设 勘探线,方位70,基本勘探线距定为300米,自北向南依次布置了 1、2、3、三条勘探线,并在1、2线上分别施工了70的斜孔,用于控制 矿体深部的形态、规模和矿石质量。 第二节 地形和工程测量 一、1/2000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由新疆新地物探测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承担,坐标起算点由 在测绘局收集国家控制点 KE67(等)、达坂山(等)通过测绘局转换为 1980 西安坐标系作为起算依据。转成 80 西安坐标系的成果列表,采用 As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