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部分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2855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5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部分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二部分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二部分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部分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部分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ppt(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新课程历史选修内容教学策略,从三维目标看选修教材的特色,从三维目标看选修教材的特色,2007新课程山东文综卷,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参考答案:C,诗歌、图像都是鲜活的历史,它们生动地向我们讲述着社会的变迁。 1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重视农业的观念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安土重

2、迁的思想 A. B. C. D. ,2007新课程山东文综卷,参考答案:B,14.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民族团结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党和政府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 B. C. D. ,2007新课程山东文综卷,参考答案:D,在人类历史由分散到整体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 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 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 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2007新课程

3、山东文综卷,参考答案:A,19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 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2007新课程广东单科卷,参考答案:C,2007新课程广东单科卷,参考答案:A,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

4、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 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2007新课程宁夏文综卷,参考答案:C,我思考选修内容教学策略的三原则:,求新:体现新课程的特点,重课堂教学的创新性 求稳:立足现实,稳步前进,平稳过渡,不过于激进,重必修选修之间的自然衔接 求实:重基础知识落实,重基本能力培养,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2人),策略一:适度回归单元,做好知识整合, 形成较为完整的时空框架,历史学科知识掌握的学科规律决定的。 初中历史基础缺失,不能满足新教材高中历史专题学习的要求。 知识学习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同化说,即

5、新知识只有牢固地依附在人们熟悉的知识上,才能被人们牢固地掌握。 高考评价的需要。,习题举例:,央视二套热播的大国崛起的序言中说: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请回答:,影响英国从19世纪中期“世界工厂”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的因素主要是什么?由此可以得出哪些启示? 日本的经济腾飞主要有两次,

6、请问是哪两次?第一次经济腾飞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经济腾飞的的影响是什么? 德法两国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最为明显。拿破仑、希特勒两人曾以武力谋求欧洲统一,但都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共同原因何在?当今欧洲一体化进程呈现出的特点是什么? 在美国崛起的过程中,许多著名的总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的华盛顿、林肯、富兰克林罗斯福三人备受美国人民爱戴,试述其原因。 纵观各个大国兴误的过程,你可以得出哪些认识?,参考答案:,科技因素积极利用则兴,不积极利用则衰;殖民地因素殖民地多、市场广阔,利于经济发展,而殖民地多,也成了后来英国不愿意更新技术设备的原因。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优势的东西在一定情况下也

7、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包袱:一个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民之林,一定要时刻保持一种忧患意识。 明治维新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二战后五十年代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第一次经济腾飞原因:明治维新为日本经济腾飞创造了条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明治政府的扶植;通过对中国等国的掠夺获得大量的资金与资源。第二次经济腾飞的影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阵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在外交上要求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同时也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失败共同原因:长期战争消耗,引起国内资产阶级与人民的不满;被侵略地区人民的不断反抗。特点:自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一体化;通过和平方式实现一体化。

8、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林肯击败南方种植园主的叛知己,废除了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富兰克林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并领导美国人民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大国崛起的道路,如果只靠单一的因素,一定是错误的,但有一些共同的因素却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后发国家在国家力量主导下加快现代化步伐等。历史上的大国依靠掠夺殖民地和武力争霸崛起,已被证明结局并不美;妄图依靠战争打破和重建世界格局,已被证明结果事与愿违。历史一再证明:没有永远的霸权国家,大国的兴衰交替,是不可避免

9、的历史法则。,操作举例,例一: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述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一课中的孔子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知识整合 (一)新课程体系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教学内容,知识整合 (二)整合以上知识,形成以下单元知识,1、春秋战国的时代演进,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动,百家争鸣,例二、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述,专题3 欧美资产阶级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以克伦威尔为例,第二、整合知识,补充单元背景,将克伦威尔放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背景下讲述,第一、17世纪开始世

10、界历史开始向资本主义迈进,第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第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策略二:认真梳理知识结构,打牢知识基础,1、学习是知识积累到能力培养的过程。,2、只有系统的知识,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操作举例:例1、孔子,1、从纵向看,可将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列表如下:,2、从横向看:可以将孔子概括成以下几个方面,例2、唐太宗,纵 向,横 向,例3、克伦威尔,策略三、扣准重点、解析难点, 实现知识掌握的螺旋上升,1、选修内容是对必修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和加深,是某一内容的全面、系统的深化和挖掘,是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出挑战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促使学生学习方

11、式发生转变的主要载体。,2、从选修一和选修四这两部分内容来看,形成了知识面扩大,知识点加深,知识重点难点发生变化,数量增多,知识掌握层次要求提高等四个特点,这就进一步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把握重点和难点,在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切实提升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实现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转变。,3、关于突破重点难点,重在课堂互动:大难大动,小难小动,不难不动,决不乱动。有思就动,无思不动,动与不动,重在思维。,例一、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重点难点内容简析,1、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的比较,2、列宁对革命的理论指导,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

12、索,4、列宁的重要理论成果和文献,1、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的比较,2、 列宁对革命的理论指导,1905年革命后: 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第一次阐明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特点、动力、道路和前途,论证了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和工农联盟问题,提出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目标。 同修正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号召交战国的无产阶级打倒本国统治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从研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入手,研究唯物辨证法,撰写哲学笔记。 研究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现实问题,撰写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分析

13、帝国主义时代的各种矛盾,揭示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 列宁对革命的理论指导,1917年二月革命后: 撰写远方来信,指示布尔什维克党要把革命从第一阶段的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作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四月提纲,明确提出从资产阶级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计划和策略;根据形势,估计到革命和平发展的可能性;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以真理报为阵地,宣传党的策略方针,揭露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本质,提醒人们不要对资产阶级政府抱任何幻想。 完成国家与革命,深刻论证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

14、无产阶级专政的原理,阐明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重要思想。,3、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考,4、列宁的重要理论成果和文献,列宁的建党理论,列宁的革命理论,列宁的建设理论,例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二),策略四:注重知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 发展学生能力。,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能力目标 1、阅读能力 2、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 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关于在知识运用中发展能力,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第一、从教师说:知识传授的过程,就是能力培养的过程。从学生说: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能力形

15、成的过程。从教与学来说,教应以能力立意为指导,教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围绕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为中心。,第二、从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来说,掌握知识的过程就是能力形成的过程。从知识入手,从能力着眼。二者应是水乳交融,二位一体的过程。反对为知识而知识,为能力而能力的两个极端。,能力目标,1、阅读能力:从阅读中获取信息。,2、从多种途径中获取历史信息 从文字史料中,获取信息。 从图片、遗迹、文物、影视作品中,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鉴别信息,寻找证据、持之有据,论从史出。 对信息进行分析、概括,提升并用历史语言将其表达出来,构成历史画图;或将信息与一定的问题情景相结合,解决相关

16、问题。,3、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养成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运用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关于在知识运用中发展能力,1、在战斗中学会战斗,在训练中发展能力。 2、以课堂为中心,以训练为主线, 精讲精练,以练促教,以练促学。 3、训练中的“四有四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批, 有错必纠,有批必评。,D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

17、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 摘自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2007年新课程宁夏文综卷,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

18、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参考答案: (1)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2)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2(9分)在创立新土耳其后,凯末尔转而致力于创造新土耳其人这一同样艰巨的任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新土耳其”的国家性质是什么?(2分) (2)凯末尔为“创立新土耳其”和“创造新土耳其人”采取了哪些措施?(7分),2007年新课程广东、海南卷,参考答案: (1)资产阶级共和国。 (2)领导土耳其人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废除哈里发制度;实行政教分离;颁布宪法和制定其他各项法律;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文化和教育;废除陈规陋习;提高妇女地位。,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