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2904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7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ppt(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8章汽油机点火系统,8.1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8.2传统点火系统,8.1对点火系统的要求,电火花点火是通过一整套电器设备的机件,在相匀_配合下,将汽车的低压电变为高压电,利用装在汽缸燃烧室内的火花塞间隙放电,产生电火花,将可燃混合气点燃作功,并能按发动机工作的要求而自动调节点火时间,使点火可靠、准确。 点火系统按结构类型分为触点式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三种类型。 触点式点火系统是在1908年由美国人凯特林(Cartline)研制开发,首先于1910年用在凯迪拉克(Cadillac)汽车上。长期以来,汽车上一直采用触点式点火系统,因此又称为传统点火系统或蓄电池点火系统。1990

2、年以前,我国生产的汽车上广泛应用的还是传统点火系统,日前传统点火系统己经淘汰,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下一页,返回,8.1对点火系统的要求,点火系统应在发动机各种不同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均能保证可靠而准确地点燃混合气体。为此,点火装置必须满足以下三个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 (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能量 (3)点火时间应与发动机的工作情况相适应,上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8.2.1传统点火系统主要零部件构造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分电器、火花塞等组成,如图8-1所示。 电源:电源为蓄电池和发电机,供给点火系统所需电

3、能,标称电压一般是12 V 点火开关:点火开关的作用是接通或断开点火系统初级电路。 点火线圈:点火线圈即变压器,其功用是将蓄电池12 V的低压电变为15 20 kV的高压电。 分电器:分电器的功用是接通和切断低压电路,使点火线圈及时产生高压电,按发动机各汽缸的点火顺序送至火花塞;同时可调整点火时间。,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电容器:减小断电器触点的火花,防止触点烧蚀,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加速点火线圈中磁通的变化速率,提高点火高电压。 火花塞:其功用是将高压电引入燃烧室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 高压导线:用以连接点火线圈至分电器中心电极和分电器旁电极至各缸火花塞。 1.点火线圈 (1)

4、传统点火线圈 点火线圈是利用电磁匀互感原理制成的。其结构主要由硅钢片叠成的铁芯及铁芯上的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壳体及其外的附加电阻等组成。点火线圈有两接线柱式和三接线柱式之分,其内部结构分别如图8-2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2)闭磁路点火线圈 闭磁路点火线圈早在1973年就在国外投入试用,现正在推广之中。它与开磁路点火线圈不同,其结构如图8-4所示。 2.分电器 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机构等组成,如图8-7所示。分电器是点火系统中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多的一个设备。它的壳体9由铸铁制成,下部压有石墨青铜衬套,分电器轴装在机油泵的顶端,利用速比为1:1的螺

5、旋齿轮由凸轮轴经机油泵轴驱动。轴在衬套内旋转,用油杯7进行润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3.火花塞 火花塞的构造如图8-13所示。中心电极用镍铬合金制成,具有良好的耐高温、耐腐蚀性能。导体玻璃起密封作用。火花塞的间隙多为0.60.8 mm,但当采用电子点火时,间隙可增大至1.01.2 mm 火花塞的热特性是指火花塞瓷绝缘管的炽热端将热传导至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能力。实践证明,火花塞绝缘体裙部保持在500-600时,落在绝缘体上的油滴能立即烧去。这个不形成积炭的温度,称为火花塞的自净温度。低于这个温度时,火花塞因积炭而漏电,导致不点火;高于这个温度时,又容易产生炽热点火引起爆燃,

6、甚至在进气行程中燃烧,产生化油器回火现象。因此火花塞的热特性必须与发动机相适应。,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火花塞还可按结构特点分类,有标准型(即普通型)、短座型、半导体型、测温型、电阻型、防干扰型、多极型、空气滑动型、屏蔽型、电极缩入型、防水型、绝缘体突出型、细电极型、锥座型和沿面跳火型等。图8-17为其中的几种结构类型。 8.2.2传统点火系统工作原理 传统点火系统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来自蓄电池或发电机的12 V低压电转变为15 20 kV的高压电,并按一不定期规律送入各缸火花塞,击穿其电极间隙点燃混合气。其工作原理如图8-18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

7、系统,发动机工作时,断电器凸轮在配气凸轮轴的驱动下而旋转交替将触点闭合或打开。接通点火开关后,在触点闭合时初级线圈内有电流流过,并在线圈铁芯中形成磁场。触点打开时,初极电流被切断,使磁场迅速消失。此时,在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中均产生感应电动热。由于次极圈匝数多,因而可感应出高达1520 kV的高电压。该高电压击穿火花塞间隙,形成火花放电,点燃混合气的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断电器触点闭合,初级电流按指数规律增长 2.断电器触点打开 3.火花塞电极间隙被击穿,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8.2.3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特性与影响次级电压的因素 1.传统点火系

8、统的工作特性 点火系统发生的最大电压随发动机转速变化的关系称为它的工作特性。 根据推导可知,点火线圈次级电压的最大值可表示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2.影响次级电压的因素 (1)发动机转速与汽缸数的影响 次级电压的最大值将随发动机转速n的升高、汽缸数Z的增多而降低。因发动机的汽缸数增多,凸轮每转一周触点闭合与打开的次数越多,于是触点的闭合时间缩短,导致初级断电电流IP明显减小,如图8-21所示。 (2)火花塞积炭的影响 次级电压在火花塞积炭时将显著下降。积炭层的存在,相当于给火花塞电极间并联一个分路电阻;如图8-23所示,次级电路闭合,在次级电压还未上升到火花塞击穿电压时,

9、就通过积炭层漏电,使次级电压下降,造成点火困难。,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3)电容器及线路分布电容的影响 U2max随电容器的电容量C1和点火线路的分布电容量C2的减小而增高。实际上不可能减小很多。 (4)触点间隙的影响 触点间隙的大小是否合适,将影响次级电压,如图8-26所示。 断电器触点间隙过大,触点将被凸轮过早顶开,使闭合时间明显缩短,即闭合角变小,触点闭合时间b也减小,因此IP减小,所以U2max降低。 若断电器触点间隙过小,触点则会延迟顶开,使闭合时间长,闭合角变大。虽说对增大断电电流有利,但由于触点不能明显分离,容易产生火花,而目持续时间也长。这样既损耗了大部分

10、的电磁能,又造成磁通变化率减小,同样使次级电压降低。,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5)其他因素的影响 影响次级电压的因素还有N1的电感、绕组的匝数比N2/N1次级电路搭铁极性、点火线圈工作时混合气的温度、混合气成分、汽缸进气压力以及空气温度、湿度等。 8.2.4点火提前角及其影响因素 1.最佳点火和点火提前角 发动机汽缸内的混合气必须在最有利的时刻进行点火,才能使发动机输出最大的功率和获得最好的经济性。混合气在汽缸内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大约为几毫秒,要求在活塞未到上止点以前的某一有利时刻点火,待混合气充分燃烧产生出最大爆发压力时,正好全力推动活塞下行做功,这个有利的提前点火时刻

11、称为最佳点火。,上一页,下一页,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通常把发动机发出功率最大和油耗最小时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从图8-28可知,偏离最佳点火提前角的任何一侧,都使发动机的动力性(Ne)和经济性(ge)下降。 2.影响最佳点火提前角的因素 (1)发动机转速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发动机的转速越高,最佳点火提前角越大。这是因为转速越高,在同一时间内活塞移动的距离越大,曲轴转角也就加大。如果混合气的燃烧速率不变,则最佳点火提前角应按线性增加。但当转速升高时,混合气的压力温度增高,扰流也增强,使燃烧速度随之加快,因此,最佳点火提前角应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但不是线性的。,上一页,下一页,

12、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为使最佳点火提前角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由分电器中的离心点火提前机构进行点火提前角的自动调节。 离心点火提前机构的自动调节工作如图8-29所示。 (2)发动机负荷变化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在同转速下,随着发动机负荷的增大,最佳点火提前角将随之减小。这是由于发动机负荷大即节气门开度大时,吸入汽缸的混合气量增多,压缩行程终了时的压力和温度增高,使燃烧速度加快,这就必须相应减小点火提前角,发动机才不致产生爆震。反之,当发动机负荷减小时,点火提前角就应适当增大。装在分电器上的真空提前机构就是按此原理自动调节点火提前角的。真空提前机构工作原理图如图8-31所示。,上一页,下一页

13、,返回,8.2传统点火系统,(3)燃油品质改变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由内燃机原理知,爆震使发动机功率下降,油耗增加,发动机过热等对发动机极为有害。汽油的抗爆能力,用辛烷值表示。辛烷值高的汽油不易产生爆燃,其点火提前角可增大些,在燃用低辛烷值的汽油时,应适当减小点火提前角。 (4)其他因素对点火提前角的影响 除上述几种因素外,混合气成分、残余废气、进气压力和压缩比等因素均对最佳点火提前角有影响。,上一页,返回,图8-1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返回,图8-2点火线圈,返回,图8-4闭磁路点火线圈结构,返回,图8-7 FD632分电器,返回,图8-13火花塞的构造,返回,图8-17几种按结构分类的火花塞,返回,图8-18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返回,图8-21发动机转速对IP的影响,返回,图8-23火花塞积炭的分路作用,返回,图8-26断电器触点闭合角 与高电压关系,返回,图8-28节气门部分打开时,发动机功率和 单位燃料一消耗量与点火提前角的关系,返回,图8-29离心提前机构的工作,返回,图8-31真空提前机构工作原理图,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