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自然的探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5328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5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自然的探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一自然的探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一自然的探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自然的探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自然的探索.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自然的探索,学习目标和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2、知道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3、了解自然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教学方法: 1、以自学为主,采取通读和重点阅读相结合 2、把教材和学习指导书相结合,教学重点: 1、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2、经典力学中牛顿最重要的成就 3、19世纪的三大发现 4、20世纪科技的特点 5、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 6、观察和实验的意义和作用 7、逻辑思维和科学假说,知识结构,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

2、重大成就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第一节内容分析,一、 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要求: 1、了解自然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2、了解古希腊的自然科学和我国古代四 大发展,古代,近代,现代,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文明时期开始,16世纪19世纪欧洲,20世纪 开始,诞生时期,三个阶段,古希腊的自然哲学 自然科学与哲学融为一体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义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马克思“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前提”,要求: 了解以下三件大事对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太阳中心说向神学的挑战 血液循环学说对神学的打击 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二、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太阳中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代表人 意

3、大利哲学家布鲁诺 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意义:改变了地球为中心的观点,看到了运动的相对 性,向被教会奉为天经地义的地球中心观点提出了 严重的挑战,核心内容:日心和地动的观点,血液循环学说,维萨里 1543年,塞尔维特1553年,哈维 1628年,心脏有四个房室,小循环 (肺循环),大循环 (体循环),人体构造,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宗教神学有关人体的荒谬说教,伽利略,1.用望远镜观 察天体,为太 阳中心学说提 供证据 2.发现了落体 定律和抛物体 的运动规律, 为经典力学奠 定了基础,科学成果方面,1.把实验方法 提高到真正科学 的水平,将实验 方法和数学方 法结合,创立 了近

4、代科学方法,科学研究方面,尊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其工作标志着自然科学成为独立的科学,三、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要求: 1、了解物理学、生物学、化学领域的重大成就 2、掌握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重点),物理学领域,(1)经典力学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界中一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这一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意义:这一定律的发现,把天体和地面上物 体的运动描述统一了起来,并深刻揭 示了其运动规律。,1、重要的成就,第一定律:惯性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 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运动三定律,第二定律

5、:质量 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外力的合力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 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2)光的波动理论,牛顿的微粒说 惠更斯的波动说,(3)热力学的建立和能量守恒原理的发现 (4)电磁学 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定律 麦克斯韦用数学语言概括了全部电磁现象,及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化学领域,(1)化学科学的确立 波义耳:提出元素的概念;强调化学是实验科学 (2)燃烧的氧化学说的确立 拉瓦锡氧化学说,创立了了化学元素命名方法及质量守恒定律,(3)科学原子论的确立 道尔顿建立了原

6、子论,提出了第一张原子图象表 (4)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俄国门捷列夫、德国迈尔提出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5)有机化学的建立 德国维勒用无机物氰和氨水全盛了有机物尿素,2、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重点),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热力学:由研究当时的蒸汽机的效率开始,进而描述 热和功的相互转化及其在数量上的关系的规律,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它揭示了热、力、电和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转化和统一性,使自然界的运动形式达到空前的综合和统一。这是继牛顿力学体系以来物理学的最大成就。,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是一切有机体 结构和发育的基

7、本 单位,有机体的发 育,就是细胞的分 化和形成的过程,胡克第一个 发现细胞 (小室),施莱登提出细 胞是一切植物 结构的基本单位,施旺把这一 学说扩大到 动物学界,1665年,1838年,1839年,意义:证明了有机体在结构和发育上的统一性,是生物科学史上的重大综合,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前提: 1819世纪的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和古生物学的发展,是生物进化论产生的科学前提。,核心思想:自然选择学说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重要意义: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生物科学史上的大事件,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及其发展的规律。这是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一次空前的综合,是生物科学的里程碑。恩格斯把它们与

8、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一起誉为19世纪三大发现。,四、现代科技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物理学领域:建立了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支柱 的现代物理学体系等 化学领域:对物质的化学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 识,建立起分子工程学这门新学科 生物学领域:揭示了DNA的结构和遗传密码, 遗传工程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将发 挥更巨大的作用,科学走向新的综合,人们的视野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扩大10万倍以上,对自然界有更深入的了解,使生物学与化学、物理学结合得更加密切,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重大科技成果,都将是综合研究的结果。,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进入20世纪后,科技对生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

9、对人类历史发展和国家兴衰起着决定作用。人类生活质量提高,寿命延长,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第二节内容分析,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 观察和实验方法 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一、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要求: 知道自然科学研究经历几个过程,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选择和确定 研究的课题,制订进行研 究的计划,选择观察 实验方法,将得到的结果 分析归纳 作出解释,这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题,调查研究,作开题报告,如何进行选题:,制定工作方案 和实验计划,制订实验计划的基本程序,确定实验目的,明确指导理论,选定实验方法、步骤,配备实验器材,实验记录,结果处理,二、观察和实验方法,要求: 1、了

10、解观察和实验的联系与区别 2、了解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的优点和缺点 3、了解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区别和联系,1、观察和实验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都是科学实践活动,是科学研究的基 本方法, 区别: 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有局限性;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 实验可以能够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而且具有可重复性。,观察,分类:根据获取观察对象的方式,直接观察 间接观察,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根据获取观察对象的要求,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从不同角度考察观察活动,加深对观察的理解,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概念:是考察自然界事物是否具有某种特性, 以及事物之间是否有某种联系,特点

11、:获得的有关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 是大致的、不确定的、粗略的,定 性 观 察,定 量 观 察,概念:是借助科学仪器来测量观察对象的 各种数量关系,刻划对象数量特征, 因而定量观察又称为观测或测量。,特点:获得的有关观察对象的性质、特征 是确定的、定量的,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 接 观 察,特点:是观察者用感觉器官对观察对象进 行观察,形成直接经验知识,,存在问题:存在局限性,有时还有错觉(受感 官的局限性影响),间 接 观 察,特点:使用观测仪器对进行观察,优越性: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提高观察速度、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存在问题:1.不如直接观察生动、简便易行 2.仪器发生问题,可

12、能导致观察失误 3.观察不能改变或控制对象,分类: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直 接 实 验,概念:实验者用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 现象或对象的实验。,基本程序:准备阶段(决定实验成败的一个关键),实施阶段,实验结果的处理阶段,实验,模 拟 实 验,概念:实验者的实验手段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 拟对象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作用:用于那些不能对其进行直接实验的对象,尝 试用与原来对象相似的某个对象(替代物) 作为实验的对象,模型的二重性: 一方面是实验者运用实验工具实行实际变革的对象; 另一方面它只是客观原型的替代物,是实验者用以认识原型的工具,分类:,自然模型是从自然界已有的事物中选择出

13、来的替 代物,如医学上、生物学上用的模型 人造模型按照原型先人为制造一个模型,用以 代替原型进行一些性能测试,程序: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结果处理阶段,特别注意:选择恰当的模型,且要求实验在与原型所处的条件基本相似的情况下进行,才能使实验获得的信息可靠,才能有效地类推到原型上去。,实验方法进行观察研究的特点:,可以纯化 研究对象,可以强化 实验对象,可以加速、 再现或模拟自 然过程,实验可将对象置于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排除各种偶然、次要、外界等因素的干扰,便于提示客观规律,为了揭示某些变化的规律或本质,要把某些条件强化,在强化的条件下研究对象,模拟实验可以缩短自然现象的周期,三、观察、实验结果的整

14、理和总结,要求: 1、了解科学抽象活动类型 2、了解假说及其检验方法 3、了解自然科学发展途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自然观察 实验,客观事物的本 质和运动规律,科学的抽象活动,逻辑思维 直觉、灵感,1、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1).逻辑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比较-分类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2).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3).直觉和灵感,4).数学方法,5).假说及其检验,假说既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基本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具有一定的猜测性,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假说,逻辑分析法,实验检验法,假说检验方法

15、,(科学理论),自然科学就是沿着以下发展途径,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 假说 理论 新假说 新理论,自然科学发展途径:,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的。,第三节内容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科学教育的内涵,一、科学、技术与社会(STS),要求: 了解STS的内涵、基本精神,1、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内涵 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 学教育构想,是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 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为指导思想而组 织实施的科学教育。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 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精神: 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培

16、养学生对自己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作出决策的能力。,二、科学、科学教育,科学活动三要素: 探索对人类生存的宇宙的探索; 解释对探索过程中各种事物所做的解释; 检验对所作解释的检验。,内涵:,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课 后 小 结,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教育,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 近代自然科学发展阶段的重大成就 现代科技发展趋势,自然科学研究的过程 观察和实验方法 观察、实验结果的整理和总结,科学、技术与社会(STS) 科学教育的内涵,课程体系,课 堂 自 测,1、十九世纪的三大发现是: 、 、 。 2、假说的基本特征: 、 。 3、科学活动三个基本要求是: 、 、 。 4、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 ) A。牛顿 B。伽利略 C。哥白尼 D。道尔顿 5、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是:( )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 C。结果处理阶段 D。提出假说阶段,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 生物进化论,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具有一定的猜测性,探索 解释 检验,B,D,预 习 提 纲,第一节 地球概况 为什么说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是十分渺小的? 恒星和行星的区别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名称和相对位置 地球的结构特点 地球的地表形态,作业: 中央电大自然科学基础作业 1 第1-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