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7227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三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三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柏格森的生命哲学.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一、柏格森其人及其代表作,柏格森(1858-1941) 论意识的直接材料 物质与记忆 笑 形而上学导论 创造进化论 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二、柏格森哲学的出发点,柏格森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和动力是要改造形而上学 什么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之后;超越自然科学而靠思辨把握的学科(哲学) 西方物质文明进展,但在精神方面没有跟上,我们今天面临的许多问题,大部分产生于这种灵肉比例失调。,旧形而上学的根本问题,是它不能正确地把握生命,这是因为旧形而上学往往纯粹用理智的手段来处理生命的问题。 柏格森从生命的本质现象时间着手。 牛顿物理学绝对时空观不是真正的时间,而只是科学的时间

2、 真正的生命的时间是“绵延”,它是生命本身异质性的延伸,而不是可以度量的。 绵延就像一段音乐,我们总体上把握它,而不是把它区分为一个个组成它的音符。,生命是宇宙的一个基本事实,它不仅指个人的生命或有机体的生命,更指宇宙内在的生命力。这个生命是永恒的生成,它永不中断,不可分割,因而叫它绵延十分恰当。 柏格森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根本特点是只用理性的方法来对待客观世界,而没有看到世界实际是一个永不停息的生成过称,三、直觉的意义,新的形而上学必须建立在直觉的基础上 直觉不是一种认识能力,不是神秘的内在审视,直觉更多的是一种方法,是认识的一个过程,也就是从发展过程中理解所有存在的东西 本能和理性同样重要,

3、本能并不是生命发展阶段上低于理性的一个阶段。 直觉是向我们揭示生命最深层的秘密的本能。它能够把我们引向生命的深处。,直觉并不是一刹那间灵光闪现式的洞见,而是一种在绵延中思维的方式,一种渐进的活动,它的范围就像生命一样可以无限拓宽和加深。,四、物质与记忆,传统形而上学在关于知觉和外部世界,及身心关系问题上,也都错了。 通常人们的看法:客体是客体,主体是主体,客体作用于主体。人们把客体称作物质,把大脑的运动叫做意识。 然而,作用于我们神经系统的客体总是具体的事物,而不是抽象的物质概念。“物质”只是理智发明的抽象概念,而不是具体的事物。,世界是影像的集合我们排除形而上学的概念和理论,在我们面前的只有

4、影像。 在众多的影像中,唯有我们的身体与众不同,我们无法凭知觉认识它,只能通过情感从内部认识它。并且,它能做选择,能储存它所发现的东西。,什么是影像?,容易引起误解。 通常将它理解为只是存在于我们的头脑或心灵里的东西,而不可能是外部世界的一部分。 柏格森认为于宙万物都是影像,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精神或物质的实体。影像并不是心灵产生的,体现的是身心的统一。 想用“影像”这一概念来超越近代以来心物对立的传统世界观,柏格森是从生命进化和人的活动,即实践的角度来讨论它的 知觉是生命的活动,而生命是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绵延,所以知觉必然有其历史的积淀,这就是记忆。记忆并不是一种心理过程,而首先是生命自我保存

5、的一种能力。,记忆的分类,机械的记忆:一种身体习惯,一有适当的刺激,就能自动开始运作。比如记单词或者背数学公式 它并不是过去生命经验的积累,不是生命中的一个事件,而只是一种半自然的天性或倾向。被记忆的东西也不是我们生命经验的一部分,而始终是外在于生命的东西 这种记忆只是一种表象,纯粹的记忆:是在时间中发生的我们日常生活一切事件的记录。是一种生命自发的行动 我们的历史经验以记忆影像的形式储存在心灵的下意识区,在每个特定的时间记忆只能调出一些影像给意识;如果我们所有的记忆在一个时候一涌而上,那么我们就什么都做不成,记忆也就失去了它们最重要的实践功能。大脑的功能就是不让所有记忆影像一下子都进入意识,

6、而是在不同的时候选择不同的记忆。,记忆的实质,是一种原始历史经验。它不是我们的心理行为或者大脑功能,而是我们的存在方式。它让时间成为存在本身,五、道德观,道德和宗教的两种起源是柏格森最后一部主要著作。 柏格森不像传统哲学家那样,从纯粹理论的角度来处理道德和宗教的问题,而是从人类社会生活出发来处理这两个问题。,道德的起源,道德的起源不在理性,而在下理性和超理性。道德的明显特征是人的义务感 人为什么会有义务感? 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 柏格森把社会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两种。,封闭社会:原始部落今天的文明社会 特征:社会成员抱团扎堆,对其他人漠然置之,防范着攻击或者进犯,警惕着疆界,事实上,处于永无

7、休止的斗争中。 封闭社会的形成,不是出于高尚的理想,而是出于人类自我保存的生存本能,所以它是封闭的,排他的。 封闭社会对它的每个成员有所规定和强制,所谓道德,就是这种规定与强制。久而久之,被迫成为习惯,有了义务感,因为这种道德起源的强制性,人们为了自己社会的名义,道德效力往往只及于自己社会的成员,而对“非我族类”则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封闭社会的道德是静态和专制的。,开放社会的道德:不是专属某一个封闭社会,而是属于全人类的理想社会。这种道德不是通过社会压力使人遵守,而是通过那些道德理想主义者的感召力。 开放的道德是出于对人类普遍的爱,这种爱归根结底是生命的冲动,可见,开放的道德是起源于超理性的东西。,封闭道德与开放道德的混合,实际生活中,两种道德是共存和混合的。理性在它们中间起到了沟通的作用。 它一方面把普遍性引进封闭的道德,使它不至于狭隘;另一方面又把义务感引进开放的道德,使它可以制度化。开放的道德只有得到理性的认可才会在社会中生效;而封闭的道德则要从开放的道德那里不断得到生活的源头活水。 因此,实际上道德包括了“一个由不受个人感情影响的社会要求命令的秩序体系,和由代表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的人们向我们每一个人所作的一组呼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