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59983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66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节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ppt(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 发达的手工业 商业的发展 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史篇,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技术日趋成熟的表现,石刀、石斧,耒耜和石锄石犁少量青铜农具,铁农具和牛耕,耦犁犁壁耧车,曲辕犁犁评,刀耕火种,排水、除草 培土、沤肥和治虫等,垄作法,代田法、一年一熟,耕耙耱技术,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翻车(马均),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车,水稻、粟,粟、稻、黍、稷、麦、桑、麻,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器锄耕

2、 (商周),铁犁牛耕 (春秋战国以后),耒耜,铁犁牛耕是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1、 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汉朝以后, 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 是我国古代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4、隋唐 的出现标志着我国犁耕的成熟; 5、春秋战国时已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精耕细作,铁犁牛耕,自然经济,曲辕犁,垄作法,二、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点,1、小农经济 (自然经济) 2、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1、形成原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根本)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封建政府的扶持(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

3、农经济),2、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以后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得到发展;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日益瓦解但仍占优势地位;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不复存在;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反映其仍有潜力。,4、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生产主要是为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3、地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5、性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6、评价: 作用:推动了精耕

4、细作农业的发展;是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它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局限: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小农经济阻碍着社会的进步。,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沉重的封建剥削,农民始终维持着简单小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然经济形态。 历代封建王朝后期统治腐朽,每遇灾荒瘟疫,多数农民家庭就会陷于贫困甚至破产。,小农经济的弱点: 分散性 是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 封闭性 相互之间缺少交往和合作; 落后性

5、 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小国寡民、保守、封闭、自我满足,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耜耕 C石器助耕 D铁犁牛耕 2、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出现的最主要条件是 A.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 B.牛耕逐步普及 C.铁制农具出现和逐步普及D.家庭观念加强,D,D,C,4.“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5、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有财不行商,有

6、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 A. B. C. D.,A,B,6、如果再现我国先民在原始农业发展中的突出贡献,最好选择 A.使用铁锄清除杂草 B.展示耒耜的发明过程 C.使用大镰收获粮食 D.用铁犁翻耕土地,7、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突出表现在 分封制的大力推行 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 井田制的逐步瓦解 新兴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产生 A. B. C. D.,8、春秋战国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的变法 B.井田制的瓦解

7、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新税法的推行,B,C,C,夏商周时期,手工业为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官府 垄断的局面被打破,逐步形成三种经营形态, 即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明朝中叶,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占据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并诞生了 “资本主义萌芽”。,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政府,私人,农户的副业,不在市场流通,在市场流通,剩余部分出售,冶铜技术,1:原始社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3:商周:繁荣 (代表作: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冶铁技术,1:西周 已能制造铁器,4: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2:东汉 杜诗 发明水排,3:魏晋

8、南北朝 灌钢法,我国制瓷业的发展过程:,1:商代 烧制出原始瓷器,2:东汉 技术成熟,青瓷, 3:北朝 白瓷,4:唐 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5:宋代 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7:明清 瓷都景德镇 青花瓷 彩瓷 珐琅彩,6:元代 制瓷中心景德镇,我国丝织业的发展过程,1、距今四五千年前:出现蚕茧和丝织品,2、西周: 斜纹提花织物,3、汉代 丝绸之路,6:明清进入鼎盛时期,1、丝织中心 :苏州、杭州、南京,2、民营丝织业兴盛,3、丝织品工艺精巧,缎(花耧机),4 、唐代 轻盈精湛,波斯织法,5 、宋代 种类多(织锦中的花鸟画写实风格),(元朝时,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2、资本主义萌芽,时

9、间:,原因:,地区:,部门:,性质:,明代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手工业部门,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根本条件,基础,手工业的进步是直接条件,标志:,出现机工出力,机户出资的机房(雇佣关系),评价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地位。,新事物,稀疏又微弱,受束缚,发展缓慢,直到鸦片战争前夕,就全国而言,农业和 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经济: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束缚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阻碍;重农抑商政策 3、思想上:明清思想文化专职束缚了人们思想; 4、对外:海禁和闭关锁国,阻碍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

10、碍,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从西汉开始,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丝国); 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洲、非洲;明清销量更大(瓷器大国),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领先世界的原因: 政治条件:中国较早建立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封建 制度,统一是历史主流,社会相对稳定; 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农业动力革 新的要求又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 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

11、才能。,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史论共享),1、历史悠久、素称发达。,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3、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相当比重。,4、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5、生产技术不断进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爱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2、下列史实发生在汉代的是 铁农具取代木、石和青铜农具成为主要农具 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炼钢 发明灌钢法 使用曲辕犁 A. B. C

12、. D.,3、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技术先进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 B C D,C,B,B,4、颜氏家训中有一句话,“至能守其业者,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说明了 A.官营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 B.民营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 C.家庭手工业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作用 D.家庭描写的弊端,5、下列说法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特点的是 A.分工细致,严格管理,技术先进,推动了我国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 B.缺乏市场竞争,对工匠强制劳动,易造成效益差 C.由于商品经济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对工匠的调用由征役制改为募役制 D.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