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0001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7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资金的流动机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宏观机制,概述 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观点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一、 概述 国际资金流动就持有金融工具的期限是否超过一年来分,可分为中长期资金流动与短期资金流动。 一般来说,影响国际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是各个金融市场上的收益率与风险状况。,二、资金流动下的开放经济平衡:流量观点,1. 流量理论中的BP曲线 K=K( I , I ) (,)()0 受资金流动性不同的影响,BP曲线的形状有三种:,图1 曲线的三种情况,资金完全流动时,曲线表现为水平线。 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曲线表现为斜率为正的曲线。 资金完全不流动时,曲线表现为垂直线。 2. 固定汇率制下的开放经济平衡

2、 资金完全流动时的宏观经济平衡与上一章中仅存在经常账户时的情况区别在 于: 第一,此时经济平衡的利率水平必然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相同。 第二,此时经济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是对资金流动进行调整的利率机制。 利率机制对开放经济的自动:,(2) 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这一平衡状态如图 4 - 3,图 4-3 固定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此时开放经济平衡状况的特点在于: 第一,经济平衡时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原有机制之间的结合。,3. 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平衡 (1) 资金完全流动时。,图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宏观经济平衡

3、表现出如下特征:,第一,利率水平必然与世界市场利率水平相等。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主要体现为利率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下,利率机制对开放经济的自动调节过程,在资金不完全流动时, 这一平衡状态:,图45 浮动汇率制下资金不完全流动时的经济平衡,第一,经济平衡时的利率水平与世界利率水平存在差异。 第二,此时的自动平衡机制体现为利率机制与货币价格机制的结合。 资金流动深刻地改变了原有平衡的性质,在此还需要指出的是: 第一,在国际资金流动的条件下,开放性给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表现得格 外显著。 第二,由于资金项目的交易已占国际间经济交易的绝大部分,因此资金流 动对国际收支与宏观经济平衡发挥了极为重要甚

4、至有时是决定性的 影响。 第三,我们在分析中没有具体考察国际收支的结构,只要求经常账户与资 本与金融账户总体上平衡就可以了。,三、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 货币论的假定前提 第一,价格在短期内也可以灵活调整,经济始终保持在充分就业均衡状态下。 第二,一国的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和利率等变量的稳定函数。 第三,商品的价格及利率是由世界市场决定的。 货币论的基本理论 d pf (y,) m (D+R) d 国际收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是货币供应量对货币需求的调整过程。 货币分析法对贬值的分析 dp f( y,) 贬值引起贬值国国内价格上升、实际货币余额减少,从而对经济具有紧缩作用。货币贬值若要改善国际收支

5、,则在贬值时,国内的名义货币供应不能增加。,. 对货币分析法的评价 货币分析法唤醒了被长期遗忘的货币因素在开放经济运行中所发挥的作 用, 另外,货币分析法本身是一个非常简洁精巧的分析工具。,第二节 国际资金流动的微观机理,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动因:国际资产组合管理 最优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的选取 小结,一、 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动因:国际资产组合管理,资产组合投资的基本原理 资产组合理论的核心观点是: 第一,投资者的投资愿望主要是追求高的预期收益,但他们一般都希望能承担 尽可能小的风险。 第二,资产组合的收益是其中各项金融资产收益的加权;但是资产组合的风险 除了和其中各项金融资产自身的风险(即方差)相

6、关外,还取决于这些金 融资产风险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即协方差)。 第三,最佳资产组合的确定取决于有效的资产组合边界以及市场的无风险利率 等因素。对某一种资产的需求与该种资产的预期收益率正相关,与该资 产的风险负相关。,2. 进行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的动因,从微观角度来说,就是这一跨国的金融投资活动能够较之国内的金融投资活动更为有效地实现风险与收益的最佳组合。,通过图 4 1反映出,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一国股票市场收益的方差,反映了 这一市场的风险情况,其他的数据表示相对应的两国间股票市场收益的协方差,处于对角线上的各个数据比相应国家与其他国家市场之间协方差要大。因为资产组合的风险是各种资产自身的方差及

7、彼此之间的协方差的加权平均,这就意味着,如果投资者的资产组合能够超越一个国家的范围,则这些不同市场之间较小的协方差,能够降低整个资产组合的风险。 我们可以用图-6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图46 国际与国内资产分散化的效应比较,从资产组合理论角度看,投资者的投资活动跨越国界的原因在于: 第一,为了降低风险。 第二,为了增加收益。,$,二、 最优国际资产组合投资的选取,两国间的最优国际资产组合投资选取问题 做出这一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其他国家与本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的相关性,这一协方差越小,则两国间资产组合的风险降低效果越明显。 2. 全球最优资产组合选取问题 ,图47 全球最优资产组合选取情况,三、小结,

8、第一,相对于单一资产,资产组合能够更有效地分散风险,资产组合中不同金融 工具之间收益情况越不相关,降低风险的效果越好。 第二,从微观角度看,国际资金流动的形成,就体现为投资者为实现风险与收益 的最佳组合,而在国际间选取全球最优资产组合。 第三,以上的分析结论是在理想状态下得出的,实际上国际资金流动还受很多其 他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在现实中,各国投资者一般都倾向于持有较多的本 国资产,这被称为本国偏差。,第三节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与债务危机,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一、 国际中长期资金流动对一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不考虑政府支出时,一国国内吸收主

9、要由投资与消费构成,将国外资金运用到这两个不同的项目,就分别形成了生产性贷款(productive loan)与消费性贷款(consumption loan)。,1. 生产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图 4 8 生产性贷款的经济影响,2. 消费性贷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 推迟消费,图 49 消费性贷款的经济影响:推迟消费时,(2) 提前消费,图 4-10 消费性贷款的经济影响:提前消费时,(3) 熨平消费,图410 消费性贷款的经济影响:提前消费时,使用生产性贷款会产生债务危机的原因 :,第一,资金借入时用的是浮动利率贷款,在贷款使用期间其利率大幅度上升 超过投资收益率水平。 第二,从资金使用

10、角度看,利用资金进行投资的实际收益率低于预期水平。 第三,资金市场运作中出现的低效率。 另外,如果贷款使用者是经济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那么它们在偿付贷款时还面临着一个特殊的问题贷款必须用外汇偿还。,二、 20世纪80年代国际债务危机的有关情况,发展中国家外债概况 第一,债务增长速度快,债务规模比较大。,图 412 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情况(单位:10亿美元),第二,债务以浮动利率负债为主。 第三,债务以向私人贷款者借款为主,主要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向商业银行借 款,官方贷款比重较小,这一特点在70年代中呈强化趋势。,2. 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的变化。 第二,外在冲击进一步恶

11、化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收支状况。 第三,发展中国家未能合理利用所借资金来促进出口的快速增长。 第四,商业银行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风险的措施。,3. 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第一,最初解决方案(1982198年)。这一解决方案的核心是将债务危机视为发 展中国家暂时出现的流动性困难,因此只是采取措施使它们克服这一资金 紧缺。 第二,贝克计划(19851988年)。是通过安排对债务的新增贷款,将原有债务的 期限延长等措施来促进债务国的经济增长,同时也要求债务国调整其国内 政策。 第三,布雷迪计划(1989年以后)。 1989年,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制定了新的债务 对策,承认现有的债务额还是大大超过了债务国的偿还

12、能力,因此要在自 愿的、市场导向的基础上,对原有债务采取各种形式的减免。,第四节 国际短期资金流动与货币危机,概述 货币危机问题,一、 概述,影响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短期内的投资收益与风险 : 第一,对经济的各种变动极为敏感 。,第二,受心理预期因素的影响非常突出。,就其性质来分 : (1) 套利性资金流动。 (2) 避险性资金流动。 (3) 投机性资金流动。,图414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的货币危机发生过程,() 主要由心理预期带来的投机性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理解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的关键是掌握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特殊地位,政府提高利率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投机者进行投机攻击的成本。,政府提高

13、利率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成本一般包括:,政府维持固定汇率制度的收益:,第一,如果政府债务存量很高,高利率会加大预算赤字,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还本 付息负担。 第二,高利率不利于银行稳定经营。 第三,最为重要的是,高利率一般意味着经济紧缩 。,第一,固定汇率制可以消除汇率自由浮动时可能出现的过度波动。 第二,政府可以在汇率的维持中获得政策一致性的声誉 。,政府面临投机冲击时,决定是否提高利率维持固定汇率制实际上是对这两种成本的权衡过程。,图 维持固定汇率制的成本与收益,这种类型的货币危机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在货币危机的成因上,这种货币危机的发生与国际短期资金流动独特的运 动规律有关,它主要是由于市

14、场投机者的贬值预期心理造成的。 第二,在货币危机的发生机制上,政府为抵御投机冲击而持续提高利率直至最终 放弃固定汇率制是这种货币危机发生的一般过程。,. 货币危机的传播 这种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货币危机被称为“蔓延型货币危机”(contagion currency crisis)。 货币危机最容易传播到以下三类国家: 第一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有较密切的贸易联系或者是出口上存在竞争关系 的国家。 第二类:是与货币危机发生国存在着较为相近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尤其是 存在潜在的经济问题的国家。 第三类:是过分依赖于国外资金流入的国家。 . 货币危机的影响 首先,对货币危机发生国而言,这一影响以不利影响为主,但也会有积极的成分。货币危机的不利影响体现在: 第一,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第二,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 第三,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看 。 之所以还有积极影响,是因为货币危机暴露了一国经济原来掩盖的许多问题,使之有可能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货币危机发生后,该国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一般有利于纠正该国原先存在的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该国国际收支的改善,当然这些有利影响本身也是在非常痛苦的过程中发挥出来的。 其次,对于国际金融体系而言,货币危机对之造成巨大冲击,同时也为之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