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0002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4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金融15章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章,长期价格水平和汇率,主要内容,一价定律 购买力平价(PPP) 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 PPP和一价定律的经验证明及不足 超越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的一般模型 国际利差与实际汇率 实际利率平价,一价定律,内容:在没有运输成本和官方贸易壁垒的自由竞争市场上,同样的货物在不同国家出售,按同一货币衡量的价格是一致的。否则商品套购活动就会发生,直到其价格差异的消除。 P = e P* 上式中:P 表示本国物价; P*表示外国物价 e 表示直接标价的汇率。 汇率可由两国的相对物价来表示,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是西方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该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G.卡塞尔在19

2、22年的一篇论文(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理论)中正式提出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分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买力平价两种理论。 理论基础:一价定律和货币数量论,购买力平价,基本思路: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但却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可以在货币发行国购买一定量的商品,但不同国家的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是不同的。 基本观点: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是两国纸币所代表的购买力。汇率是两国物价对比,即两国货币所代表的购买力之比。,购买力平价,假设PUS表示在美国销售的一个基准商品篮子的价格,用PE表示在欧洲销售的同一个基准商品篮子的价格,那么购买力平价所预测的美元汇率即是: E$/ = PUS/PE 或者P

3、US= E$/ *PE,等式左边表示一个商品篮子在美国的美元价格,右边表示在欧洲购买该商品篮子的美元价格,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 形式:E$/ = PUS/PEU 含义:以不同货币衡量的商品的价格之比 相对购买力平价 形式: (E$/,t - E$/, t 1)/E$/, t 1 = US, t - EU, t 含义:前后两个时期的汇率变化率与后一期两国间通货膨胀率之差相等 注意:谈及相对购买力平价时,要指明价格水平和汇率发生变化的那一段时间。,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之间的关系 联系:表达等式相似 区别:1.一价定律适用于单个商品 (比如商品i)的情况; 2.购买力平价理论适用于

4、普遍的价格水平,即商品篮子中所有基准商品的价格组合。 注意:若一价定律成立,则购买力平价就成立;反之,购买力平价的成立不要求一价定律成立。,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货币分析法 是一种从货币因素的角度来预测长期汇率变动的方法 该理论认为: 1.价格水平总是立即调整的 2.经济总是保持在充分就业水平 3.满足绝对购买力平价,即: E$/ = PUS/PEU,货币分析法(续),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方程式 由购买力平价知: E$/ = PUS/PEU 各国的价格水平是由各自国内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 由各国国内货币市场上供求平衡时: PUS = MsUS/L (R$, YUS) PEU = M

5、sEU/L (R, YEU),货币分析法(续),货币分析法的逻辑 由绝对购买力平价知:汇率的变动取决于各国物价水平的变动 由各国国内货币市场平衡知:各国物价水平的变动取决于各国货币的供求情况 从而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的相对供给量与相对实际需求量 利率和国内产出只能通过影响货币需求来影响汇率,货币分析法(续),货币供给、利率和产出的变化对汇率的长期影响: 货币供给:,美国货币供给量持续增加,美国物价水平上升,E$/上升,美元 贬值,利率: 美国资产利率上升,美国实际货币需求下降,美国长期价格水平上升,货币分析法(续),产出水平:,美国国内产出增长,美国实际货币需求增加,美国长期价格水平下降,E$/

6、下降,美元 升值,注意:汇率的货币分析法是假定价格水平和汇率都能及时调整。,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持续性通货膨胀、利率平价和购买力平价 货币供给量的变化会导致物价水平的变化 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持续性增加(通胀)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货币供给以一个固定比率增加会导致物价水平的持续性增加,从而引起一个同样比例的通货膨胀。 长期通胀率的变化既不会影响充分就业的产出,也不会影响各种商品和劳务之间的相对价格。,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长期来看,货币供给增长引起的通胀会影响利率水平(实际) 费雪效应(持续通胀对长期利率的影响) 利率平价条件: R$ - R = (

7、Ee$/ - E$/)/E$/ 相对购买力平价条件: (Ee$/ - E$/)/E$/ = eUS - eEU 结合以上两式: R$ - R = eUS - eEU,费雪效应(续),费雪效应形式: R$ - R = eUS - eEU 表明:1.两国利率差异与两国预期通胀率相等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一国的预期通胀率上升,最终会导致该国货币存款利率的同比例上升;同样,预期通胀率的下降会引起利率的同比例下降。 3.表示通货膨胀与利率的一种长期关系,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举例:假设在时点t0,美联储突然把美国货币供给的增长率从提高到 + ,为简单起见,假定欧洲的通货膨胀率为0

8、. 分析:根据PPP,在时点t0,美国货币供给突然加速,人们预期美元贬值速度将更快( + ) 根据利率平价:美国利率水平上升,反映美元加速贬值的预期 美国政策不会对欧元利率产生影响,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建立在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关于图形的分析和解释: 美元供给增长率永久性提高后,美元的贬值预期加剧,根据利率平价理论,会导致利率的上升,而利率的增加,又会引起价格水平的增加(货币市场平衡条件)。再根据PPP,美国价格水平的增加,导致美元贬值。 货币供给增长率提高 贬值预期 利率,价格水平,汇率,建立在

9、购买力平价之上的长期汇率模型,注意:在对价格调整速度的不同假设时,会产生不同的结论 价格黏性(价格不可以迅速调整) 利率上升与更低的通胀预期和长期货币升值相联系 货币分析法(价格可以迅速调整) 利率上升与更高的通胀预期和长期货币贬值相联系,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经验证明,美日汇率与物价水平关系的实例,购买力平价与一价定律的经验证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对实际的数据解释力度很弱 绝对购买力平价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 相对购买力平价在解释汇率的长期运动的情况下较符合实际,但作用依旧有限 如何解释购买力平价出现的问题 购买力平价的理论基础是一价定律 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品;非自由竞争;不同国家价格水平计量方面的区

10、别,超越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的一般 模型,模型意义 购买力平价理论与现实数据冲突,基于PPP的货币分析法因过于简单而无法对实际情形进行精确地预测 对货币分析法和购买力平价进行一般性地扩展有必要 注意:该模型忽略价格黏性,认为其可以灵活变动,超越购买力平价:长期汇率的一般 模型,实际汇率 定义: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的一个概括性度量。 PPP认为:实际汇率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动 意义:有助于定量分析购买力平价对现实的偏离程度和分析开放经济中的宏观供求条件 注意区分:名义汇率(两种货币);而实际汇率(两个商品篮子),实际汇率(续),形式:qUS/EU = (E$/ x PE

11、U)/PUS 其中:qUS/EU表示实际汇率 E$/表示名义汇率,PEU和PUS分别表示欧洲和美国的价格水平 注意:这里物价水平的衡量方法不要求两国的基准商品篮子相同。,实际汇率(续),qUS/EU = (E$/ x PEU)/PUS 分析和解释:当qUS/EU上升,表示美元对欧元的实际贬值,一美元在欧洲境内的购买力相对于在美国 的购买力下降了,美国商品和劳务相比欧洲更便宜了,在产出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名义贬值(升值)意味着实际贬值(升值),实际汇率(续),影响因素 1.需求:对某国的产品的相对需求增加会促使该国相对他国的实际汇率下降,该国的货币实际升值;反之产品相对需求减少的国家的货币实际贬值

12、 2.供给:产品相对供给增加的国家的货币实际贬值;反之则反,实际汇率(续),实际汇率的决定 长期,供给的变化是由 要素和技术决定的; 相对供需的变化是由各 国物价(实际汇率)决定 的; 当各国的相对供求平衡 时,均衡的实际汇率和物 价水平没有偏离的趋势,长期均衡中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目的:分析长期名义汇率的决定 实际汇率的形式知:E$/ = qUS/EU x PUS/PEU 长期名义汇率由两国实际汇率和价格水平共同决定 实际汇率是由实际的产出因素决定的,比如产品的相对需求和相对供给的变动 物价水平是由货币因素决定,比如货币供给水平和供给增长率的变动,长期均衡中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续),分析

13、(货币因素): 1.相对货币供给水平的变动(实际汇率不变) 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导致暂时性的通胀和通胀预期的改变。PUS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等比例上升, E$/ 上升,美元贬值。 2.相对货币增长率的变动(实际汇率不变) 相对货币供给量增长率的增加会提高美国长期通胀率,利率上升, E$/ 随PUS等比例上升,美元贬值,长期均衡中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续),分析(产出因素): 价格水平不受产出因素变动的影响 1.相对产品需求变动(实际汇率改变) 对美增加,美元长期实际升值( qUS/EU 变小),美元名义升值( E$/ 变小) 2.相对产品供给变动(实际汇率改变) 美增加,美元长期实际贬值( q

14、US/EU 变大),但是货币实际需求随着产出增大而增加,PUS减小, E$/ 不定(E$/ = qUS/EU x PUS/PEU),长期均衡中的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续),分析总结: 如果经济冲击是货币性的,那么长期名义汇率的变动符合PPP 如果经济冲击发生在产品市场,则需另外考虑,国际利差和实际汇率,背景和目的 1.由于PPP在现实世界中几乎不存在,之前建立在相对PPP和利率平价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费雪效应公式有不足,有待扩展 2.一般情况下,利率差异不仅取决于通胀率的差异,还取决于预期的实际汇率的变动,国际利差和实际汇率(续),建立利率差异、通胀率和预期实际汇率变动三者间的关系 实际汇率的变动是

15、对相对PPP的偏离 (qeUS/EU - qUS/EU)/qUS/EU = (Ee$/ - E$/)/E$/ (eUS - eEU) R$ - R = (Ee$/ - E$/)/E$/ (利率平价) R$ - R = (qeUS/EU - qUS/EU)/qUS/EU + (eUS - eEU),实际利率平价,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1.名义利率:以货币衡量的收益率 2.实际利率:以实际产出衡量的收益率,通常不定(预期的实际利率) 当名义利率平价条件使得货币间名义利率的差异与名义汇率的预期变化相等;那么实际利率平价条件也会使得实际利差与实际汇率的预期变化相等。,实际利率平价(续),预期实际利率:指该国居民预期的通过贷放本币所能获得的实际收益率。 re = R e re表示预期实际利率,R表示名义利率,e表示预期通胀率 美欧预期实际利差reUS reEU = (R$ - eUS) - (R - eEU) R$ - R = (qeUS/EU - qUS/EU)/qUS/EU + (eUS - eEU) reUS reEU = (qeUS/EU - qUS/EU)/qUS/EU 证明了上面的结论!,谢谢!,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