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0306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7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ppt(9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英雄神话传说到阴阳易变说的观念梳理,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自己特有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中诞生,因此而带有明显的特征、特质。即使有相同或相近的自然环境、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但由于历史演变的差异与历史传统的不同,也会在文化方面留下各自明显的特色。然而所有文化的特色、特征与特质,都可以在他们的萌芽状态与早期成长中找到基因解码。,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当我们从客观方面对形成文化的环境条件有了一些探讨之后,有必要进入文化之中,从它的萌发状态、成长过程作进一步的摸索。 一:从灵魂观念产生到英雄神话传说看先民早期的价值取向,第三讲:思想文化

2、的萌芽,如果从时间的一维性看,我国境内人类历史有如下几个数字需要我们了解:约250万年前安徽繁昌孙村猿人就生存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大地上,历史经过了220万年进化,马坝人、丁村人时期标志着我们的祖先由猿人进入到了古人时代,历史又跨过了至少26万多年的进化到了山顶洞人、柳江人时期,我们的祖先进化到了新人时代。,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而距今1万年时他们大都会使用新的更为复杂的打砸石器,祖先们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氏族社会生活。我们民族真正有文字以来的历史不过5千年,那已经是华夏的文明时代了。,话说到此,有几个标志性的数字:250万年前、30万年前、3万年前、1万年前和5000年前(另一种说法:直

3、立人即猿人自25010万年前孙村、元谋、蓝田、北京人,早期智人即古人104万年前丁村与马坝人,晚期智人即新人41万年前山顶洞、柳江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我们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时间的阶段性跨度越来越小,但所跨越的台阶高度却越来越大:智慧推进文明,文明加速跨越。人类凭着智慧把自己的文明进化速度提得越来越快。这种提速不是成倍,而是成几十倍或几百倍。,这样的发展速度,很容易让人类自己丢失自己,而传统是使人类不会丢失根的重要纽带。 我们要想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与文化,只有两条途径:一是凭借被确证了的考古发掘,二是梳理真假难辨、假中有真的远古传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我们从山顶洞人的遗址发现

4、,人死后要被掩埋,葬墓里还有陪葬的生活用品、装饰品,以及生产工具。而且在尸体的四周撒有红色的“赤铁粉”。这已经是一套完整的埋葬习俗,或者是埋葬仪式。,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那就是说,至少在新石器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意识到,人死了并不是一切的结束,只是当时活着的人看不到了,但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需要生活用品,还需要生产工具,还需要被保护、防止被意外袭击。这就是最早的活人表达的对生死两个世界的理解,这里的核心观念已经蕴含着对生命有身体与灵魂两部分内容的理解。,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而反映母系氏族社会的半坡遗址呈献给我们的就更为具体生动了:活人有自己的生活社区,死去的人也有固定而集中的墓地、墓群,

5、也就是死人自己的社区。入葬的人在墓穴中姿势相同,头脚的方向与面部的朝向都一致。,这暗示着一种组织观念与向往意愿。而且夭折了的孩子,则是埋在活人生活的社区内,并且用来敛尸的陶棺还留有一个小孔,以便幼小灵魂的出入和得到活着的大人们的庇护。认真的对待死去的人,这就是我们民族“慎终孝思”、“老老,幼幼”的根。,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灵魂观念是个体面对死亡,在思索生命的走向与归宿时所产生的想象,它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必然要产生的一个观念现象,是人类精神的需要,也是人类情感的释放。这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但随着氏族社会的发展,家庭与婚姻关系的相对稳定,血缘脉络衍生的清晰,便出现了个体对生命来源

6、的探讨,这样就有了认祖归宗的意识,形成了祖先崇拜观念。,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每一个氏族、每一个部落都有自己的祖先,他不仅是本氏族或本部落的生命之源,而且还是永久的保护神。所以他的后代对他充满了感激、敬畏和崇拜之情,于是族人们便经常的聚集在一个地方,怀着肃穆的心情举行活动,这里有怀念、有感恩、有敬畏、有崇拜(人类学称之为“图腾”TOTEM现象)。这个地方就是中国早期社会人类活动的神圣净土“社”。,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人们在这里赞颂祖先,抒发情感,吐露心愿,表达理想,于是留下了大量的英雄神话传说。通过这些传说,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文化在它的萌芽状态的观念特点与价值取向。 “神话”是近代引入的

7、概念,源于希腊文“MYTHOS”,也就是我们传统的“传说”、“传奇”和“志怪”等。,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但一经引进便被学界广泛接受和运用,尤其在文化、文学、历史、哲学、民俗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很受欢迎。 神话在人类处于蒙昧的后期与文明的早期为展示人类的理想与愿望、观念与信仰、精神与思想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神话是诗,有激情、有感慨、有神韵、有形象;神话是梦,有想象、有幻想、有理想、有超越。神话是民族之魂,神话是文化之本。神话是民族童年的纯朴,神话是童心无猜的浪漫。这里充满了率真的魅力,这里洋溢着青春的旋律,这里闪烁着生命的活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成书于

8、战国末期的山海经(18篇:山经5篇,海经13篇)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山海为依托的系统介绍远古神话的书,所以有中华“神怪之渊薮”的美称。关于本书作者,有的说是大禹与伯益合作,实际不可信,因为此二人在书中也是神。简言之,它类似诗经非一人一时之作,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女娲其实是中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古神女而帝者”山海经大荒西经。但我们常说“女娲抟黄土作人”风俗通义,“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淮南子览冥篇。在战国与秦汉时期女娲的形象仍然是“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那是众神之神。,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但到三国时徐整在三五历纪中提出盘古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

9、说法。从此女娲就只有“造人”、“补天”的神功了。而以父系血缘家长制为宗法的社会当然要把这种开天辟地、化生万物的贪天之功归于盘古这样的大男人身上。这就像农业耕作本来是妇女们开发的,但一定要归功于黄帝或后稷这样的男性神一样。强权篡改历史。,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山海经中还有:后羿射日、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嫦娥奔月、共工触山、番禹作舟、仓颉造字、吉光为车等等。从这些神话里面我们感受到的是,这些英雄们之所以被敬仰、被称颂、被崇拜,不是因为他们力大无比、威猛超凡,而是因为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一心造福大众,惠泽世众。,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他们没有希腊神话里那些神的浪漫情爱、力量拼夺,但却充满了为社会大

10、众美好生活的奉献精神与高尚情操。比如说鲧禹治水这个故事。人类在早期都有与洪水斗争的经历,如圣经中诺亚方舟的故事。鲧在与洪水的斗争中献出了生命,但没能制服了洪水,儿子大禹承父志,十几年如一日,三经家门而不入,忙得“股无胈,胫无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他吸取父亲的教训,改堵为疏,最终制服了洪水。他们成为民族的英雄、历史的神圣,是因为他们为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这个故事同时透出了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有安土重迁、情衷故乡、爱恋家园的情结。当亚当与夏娃的后代面对洪水时,他们的选择是赶快乘船离开,找一个更好的地方居住。而他们所面对的洪水期总共不够一年。,第三讲:思想文

11、化的萌芽,可我们的祖先,是两代人几十年面对洪水,选择的做法是坚持到底,绝不迁徙。其实后来的寓言愚公移山也是反映了这样一种劲头:故乡是根的乡土观念。 不仅山海经如此,在其他书籍的记载里,绝大部分的神话英雄都是因为他们奉献“惠民”、功著于世而名垂千古。如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伏羲氏“田渔取牲,以充庖厨”。神农氏“农作纺织。各得其行”。还有嫘祖养蚕、发明纺织等等。从这些关于神话英雄的传说中,我们感觉到他们虽然各式各样,男女不同、老少有别,但他们共同具有高尚的品德、过人的本事与坚强的意志。这些为后来我们民族的人伦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第三讲

12、:思想文化的萌芽,二:汉字里程碑与商周价值观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讲,我国最早的文字是出现在商朝,甲骨文与金文是标志。当然文字学专家肯定,从甲骨文与金文的成熟程度看,此前一定已有文字存在,只是到目前找不到证据。,据说主要是此前的书写工具是植物皮或树叶等容易腐朽而无法保留下来(如果象楔形字、圣书字那样写在石料上,那绝不会比别的民族晚壹两千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人类演变发展的历史看,语言的产生是决定性的里程碑。语言使人们之间可以交流思想、激发智慧、沟通感情、促进思维的活动更方便,更深入,更广阔,更有效,使人类单个个体的大脑活动变成人类群体的智慧。我们从圣经“巴比塔”的故事里可以感觉到,人类

13、有了语言,而且是大家共说一种语言时,方便有效的交流所产生的类群智慧让耶和华上帝都害怕。,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同样,从人类文化的演变发展看,文字的出现也是决定性的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语言突破了只能在相对的空间或一定的时间内进行交流的局限,从而把由于个体生命的生死与具体事件的始终而被零碎分割了的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并超越过去。而汉字作为人类文字领域具有独特体系的存在,它不仅产生时间最早,生存时间最长,而且生命力最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有的汉字学专家讲,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与标志,独立创造、独立发展、自成音形意结合的符号体系的汉字才是中国文化绵延不断的真正原因。 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籀文

14、、篆书、隶书再到草书(起于西汉末、源于隶书)、行书(起于东汉末),乃至楷书(萌芽于魏晋、,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流行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我们知道,与汉字同时,或许甚至稍早一点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和古埃及的圣书字早已销声匿迹,而汉字却是例外。汉字出现之后结束了口耳相传的传说时代的零散无序,从此中国历史与文化就进入了一个时间相对连续、空间相对完整的时代(历史学诞生:文字与历法纪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汉字起源是个说不清的问题。有“结绳”说,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另有“八卦”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

15、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古王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 .”,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尚书伪孔传)还有一种“仓颉造字”说,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者谓之公。”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其实像汉字这种音意结合、形声兼顾的复杂而独特的文字体系,绝不可能是一两人甚至是几个人十几个人在几年、十几年或几十年里能完成的事业。,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包牺氏也好、伏牺氏也好、仓颉(谐声“创契”,契即契刻,甲骨文是也)也好,本质上讲,只是一个符号,它释放给我们的信息是,汉字在商朝以前是存在的(

16、因为这些造字的人物都是传说中的英雄)。,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据说世界文字大致可分为两类,绝大部分都是表音文字,也有一部分是表意文字,但汉字则是以表意符号为主兼表音符号的意音字(如“婚姻”,右边表音,左边表意)。正因为如此,汉字这棵常青树它不仅承载着语言,他还蕴含了语言之外的大量信息。汉字学本身就是一门大学问。,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汉字“六书”。 我们既然谈汉字的文化意义,就有必要介绍“六书”。“六书”说最早见于周礼保氏,到东汉郑众注周礼解“六书”为:“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汉书艺文志以“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解“六书”。,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唯许慎说文

17、解字叙详解“六书”而成定论:“指事”“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会意”“比类相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假借”“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古人“六书”理论是对汉字结构的分析研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我们看到,每一个汉字的结构都可以用前四书的任何一书加以分析。而后两书“转注”与“假借”则与单个汉字的形体无关,重点涉及的是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所以后人依据古人的“六书”理论作进一步的分析,提出“四体二用”说,即把前四书视为造字法,而以后

18、二书为用字法。当然后人的研究还在继续,但古人的启迪是重要基础。,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到目前为止,我们谈汉字就只能从甲骨文与金文(铭文、钟鼎文、彝文、吉金文、钟鼎款识)说起,所以我们对商周的价值观也就从这里进行梳理。 商朝人的神权观 禹之前“天下为公,选贤举能,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外不闭户。是谓大同”(礼记礼运篇)。 禹之后“天下为家”,“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世袭制),城郭沟池以为固(分封制),是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是谓小康”(同上)。 大禹以勇敢无畏的精神、无私奉献

19、的品德和超越前辈的能力感动了大家,因此能联合不同的氏族、部落共同面对洪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在治水过程中,他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同时构建起了公共权力的组织,展示了公共权力的威力。所以当大禹率领先民治服洪水的时候,也就是中华民族关闭蒙昧的大门向文明社会迈进的时代。当夏启杀死伯益凭武力续接了他父亲的权威时,不知持续了多少代的“禅让”制度宣告退出历史舞台,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谁拥有了权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谁就是统治阶级;谁是统治阶级,谁就是社会的主人、家长;谁想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家长,那就需要付出血的代价的时代。可惜关于夏启以来直至夏桀亡国由于缺乏资料,我们对这个历时几百年的夏后

20、王朝没有多少可讲。 关于商朝的情况:商汤虽然有“焚身桑林”祈雨抗旱的壮举,但昏庸的夏桀绝不会因为汤为百姓无私无畏的奉献而让出王位。,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仁慈”的汤圣只能联合东夷等部落通过“鸣条血战”拿到政权。当然上帝派火神祝融的帮忙,那是商代夏以行天命的决定性因素。所以商王一方面痛改夏桀弊政,另一方面高唱“帝立子生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说明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是上帝的血脉在人间的延续,传递出了一个不容置疑的信念:君权神授,天命永恒。,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整个商朝,从现已发现的甲骨文的记载看,充满了神鬼帝命的气息。“帝其令风”,“帝其令雨”,“帝其降堇”,“王封邑

21、,帝若”等等。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经济问题、军事问题等等,商王一切重大事件都要占卜。商王既是最高的统治者, 又是最高的祭司。“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军事征讨、平叛戡乱放在第二位,祭祀天地祖宗、祭祀鬼魂神灵、祭祀山川河湖,甚至风雨雷电,那才是商王和他的巫师、祝史们的第一大事。,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我们可以讲,商朝文化是具有强烈神本特色的文化。(据说商有“六德”:知、仁、圣、义、忠、和。实际这是西周的观念。孔子在“仁”下有孝悌忠信,管子牧民有“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董仲舒把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改造成“三纲”,把孟子的四德(仁义礼智)与五伦(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别、长幼之序

22、、朋友之信)改造成“五常”。宋元“八德”就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由于名目繁多、内容复杂、场面宏大而又级别甚高的祭祀活动需要经常的举行,“社稷”是举行这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把这些活动组织的有序而有效,如何把这些场面安排的肃穆而敬畏,就变成了当时的一大批高级脑力劳动者展示智慧与才能的大拼比。智慧与能力投向那里,那里便有文化与文明的回报。所以在这种崇神拜祖的活动中产生了系统的礼仪文化与辉煌的青铜文明。当然这些文化与文明的真正成熟是在西周。,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应天命,顺民意”,“八百诸侯会孟津”,学着四百年前商汤的样子,武装革命,“牧野一战

23、”推翻纣王统治,建立了周朝。昔日商汤借着“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的民怨浪潮起而灭夏。而今武王与周公在除暴灭纣的过程中深深感觉到“民心可畏”、“小民难保”(书经康诰)。作为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的周公为了稳固政权,下了大工夫对商朝遗留下的统治思想、礼乐制度进行了调整与修改,给后世留下了“殷鉴”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在统治思想方面,首先继承并强化“君权神授”观念。文王之所以“受天有大命”,那是因为“惟乃丕显文王,克明德慎罚”(书经康诰)。现在“皇天上帝改厥元子”(书经召诰),那就是说上帝换了在人间作主的太子了(如从传说的血缘讲,商与周的始祖确实是同父异母兄弟:帝喾之妃姜媛踏巨人足印迹受孕生弃为

24、周始祖,帝喾之妃简狄食玄鸟蛋受孕生契为商始祖。,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他们曾共同协助大禹治水),武王是顺应天命践祚登基。其次,周公重点强调的是“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天命不是永恒的,是会变化的。“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左传哀公三十一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尚书蔡仲之命)这是一个重大修改,增加了时代的呼声:,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民意就是天命、皇天上帝认德不偏亲、惠利百姓就能得到民心!所以统治者要想稳固统治,那就要“敬天而保民”,“以德配天。”所谓“德”是专门针对当时社会的强势群体统治者提出的要求标准,它包含了“敬天、孝祖、保民”的

25、内容。这样我们看,西周统治思想,虽然继承了商朝的君权神授论,但是它做了重大修改,否定了天命永恒的旧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同时也否定了商人祖神一元论,改变了君王只对上帝天命负责而不在乎百姓的甜酸苦辣,突出了要想获得天命,必须顺从民意,必须要保民,必须要修德。神本观念开始向重民思想倾斜(“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夏书),占卜决事的神鬼文化开始向“孝祖、保民”、修德敬天的人伦文化转向。,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有思想观念方面的大调整,必然引发礼乐制度方面的大改革、大调整和大发展。“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见体系之大,内容之多。所以历史上才有“周公制礼作乐”的定论。其实礼乐制度在西周之前就有

26、,,但之所以功归于周公,是因为他第一使礼乐回归到它的原位礼乐是关于社会人类生活的规范、规则,而不单单是对神的歌功颂德;第二是因为他使礼乐的内容更具体化、全面化和人文化,从而使礼乐走下“社稷”的神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官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记曲礼上)“礼”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行政、法律、宗教、伦理、习俗等社会各个方面的观念与行为的体系。,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君臣有礼、父子有亲、兄弟有义、夫

27、妻有别、朋友有信、长幼有序,社会的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中华礼仪之邦”就从此开始了;第三在完善的礼乐制度滋润下使“有嫡立贵”、“无嫡立长”,“大宗”“小宗”递层分封的宗法分封制走向成熟,使闻名世界的铸造精湛、款式多样、既有实用价值又具备符号象征意义的青铜文明走向鼎盛。也正因为如此,圣人孔子一辈子最敬仰或崇拜的人只有周公“三梦周公”啊!,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与商朝相比,西周虽然“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对平民或自由民以下的“庶人”也就是奴隶实行刑法统治,但是还是明显的张扬了人文精神。从统治者的层面讲,他们不再像从前总把头抬得高高的关注上帝天命的喜怒,而是转向从民意、民欲中感受天命,转向内在的

28、道德修持、放弃了传统的依赖所谓上天之子的血亲观念。,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社会群体讲,由于礼乐制度的逐渐落实,至少社会中自由民以上的大部分人感受到了一种有序文明的生活。从全社会来说,这自然就淡化了人们对神的依赖、盲从,而启发了他们对自己的自信。这种趋势经日历久,便出现了人类对自己命运进行探讨的努力,进而在西周还孕育出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阴阳易变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三:阴阳易学与早起民族精神 我们这里讲阴阳易变说,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阴阳五行说, 二是周易变易说。 我们先谈阴阳五行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甲骨文看,阴阳观念在商朝已经萌芽,晴天为“阳日”,阴天为“晦

29、日”;日出为阳,日覆为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逐渐的由描述具体经验现象的积累上升到对一般属性的抽象,如“阳”代表天、日、昼、暑、刚、强、男、牡等的属性,“阴”代表地、夜、月、寒、柔、弱、女、牝等的属性。到西周时这些观念已经很成熟,周礼曲礼“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这已经显示了成熟的阴阳观念。而国语周语记载,西周末幽王二年大臣伯阳父论三川地震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蒸),于是有地震。近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失而在阴,川源必塞。”伯阳父根据经验已经认识到大自然变化是某些内在物质能量冲击(所谓“阳伏”与

30、“阴迫”)的结果。,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三川地震便是“阴”与“阳”两种不同的物质能量作用的结果。这个认识不仅抽象而概括,更有方法论的意义。而系统展示阴阳辩证思想则在易传中。 “五行”一词,从目前资料看,最早出现在尚书甘誓夏启讨伐有扈氏在甘决战前向将士们发布誓词“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虽然现在我们不知道夏初的“五行”是指什么,但可以肯定在商以前就已经有“五行”(尚书大禹谟有“禹曰:于帝念哉,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维修。”这里的五行以相克顺序排列,再加上“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句子,多疑此篇出在战国中期之后) 。,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当然历史到公

31、元前1122年商遗箕子在回答周武王问天道时第一次系统谈了“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仅说明了五行的内容,还指出了五行的属性。,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国语鲁语“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国语郑语史伯讲“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以五行作为万物生成的最基本因素。,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将阴阳五行合在一起讲,那是春秋末战国时期的事了,据说最有代表性的是邹衍,汉书艺文志诸子略说邹衍著邹子49篇、著邹子终始

32、56篇。其实董仲舒“天人感应”论一出,邹子的阴阳说也就因为被董子吸纳而淡出了思想观念领域。,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阴阳五行说是我国思想界早期主流观念,是先民们仰观天、俯察地、远取物、近省身所获得的关于宇宙生成的朴素思想。无论是道家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是儒家周易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都是说世界在本原上是由阴阳之气开始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化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内径阴阳应象大论)。,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天地变化、万物长消,都是阴阳交感流行的结果。而这种变化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四时顺布,五行流

33、焉”,也就是春夏秋冬的时间流转与金木水火土基本物质要素的出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同时强调多元一体、单体灭种的生化观。,所以可以肯定,阴阳五行说在我国早期自然宇宙观方面是有意义的,阴阳说突出了宇宙间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五行说展示了世界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而这些体现了民族的理性精神,实际上否定了神造世界的迷信旧说。,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主张人与自然的密切而和谐的关系,先民在用阴阳五行说解释宇宙自然的同时,也用此理论研究人体生命现象,得出了生命也是阴阳五行合理配置、平衡协作的体现,因而产生了中医学。人分男女,阴阳平衡。“外为阳,内为阴”,生命的存在要保证与环境的平衡。“背

34、为阳,腹为阴”,“脏者为阴,腑者为阳”,体内要平衡。,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五脏:肝归木,心归火,肺归金,脾归土,肾归水;而六腑中除了三焦,胆归木,小肠归火,大肠归金,胃归土,膀胱归水(详见素问金匮真言论)。五脏六腑紧密相连,但又各属不同。五行有相生相克的规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详见难经十八难。,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既然知道了脏腑的归属并了解了五行的生克,那就要协调平衡、固本扶正。“金木水火土,更当相平。木欲实,金当平之;火欲实,水当平之;,土欲实,木当平之;金欲实,火当平之;水欲实,土当平之”(难经七十五难)。喜伤心,怒伤肝

35、,忧伤肺,恐伤肾,思伤脾。,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了解阴阳五行与人体的基本关系,便获得了保健养生的方法,内径上古天真论讲“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变百岁乃去。”这些养生理论至今仍然有用。所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阴阳五行说在我国中医药学中是很有价值的理论,体现了民族的智慧。,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故中医理论界有这样的观点:易经是内径之体,内径是易经之用。内径使易经的哲学理论变成了中医理论。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阴阳五行说在社会政治领域的泛滥,尤其是汉武帝董仲舒以来,以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造成了社会主流意识的愚昧统治。,第三讲:思

36、想文化的萌芽,从现存资料看,源起于邹衍的“五德终始”说,首见于吕氏春秋应同篇“凡帝王之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螾大蝼。黄帝曰土气胜。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及禹之时,天先见草木,秋冬不杀。禹曰木气胜。木气胜,故其色尚青,其事则木。及汤之时,天先见金刃于水,汤曰金气胜。,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金气胜,故其色尚白,其事则金。及文王之时,天先见火,赤鸟衔丹书,集于周社。文王曰火气胜。火气胜,故其色尚赤,其事则火。代火者必将水,天且先见水气胜。水气胜,故其色尚黑,其事则水。”神秘主义色彩的天人感应说已经很浓。当然在中庸中我们可以找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的

37、说法,,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可见商周以来“天命”之说根深蒂固。这种用阴阳五行解释社会政治的天人感应思想虽然在宋朝以后理学兴起受到了批判,但作为传统仍需要彻底清理。 “六经易为首”,可见易之地位之重要。有“三易”之说,传统认为,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只是传说而已(连山以艮卦为首,禹启时期夏人崇拜山,归藏以坤卦为首,汤商以来人们崇拜地,周易以乾卦为首、坤卦居次,说明周人既敬天又尊地),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但1993年湖北荆州王家台秦墓出土264支归藏竹简,共计有4000余字,涉及不重复卦名53个,与马王堆帛书周易及流传本周易的卦名大多相同。这样出现了两个问题:1是文王演经卦为复卦难成立,2是归

38、藏不是传说,那么在记载中与之经常联名并提的连山也不能断然认为是传说,只是目前还无实证)。,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现在我们讲易仅指周易(“周”有周遍、普遍和西周之意,“易”有简易与变易之意,而简易是因为占卜用50根筮草比商朝时烧灼甲骨要简易方便得多)。而周易实际包含了易经与易传两部分。易经主要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辞(文王为64卦制卦辞)、爻辞(周公制384条爻辞)等“辞”,六十四卦的卦“象”排列,以及六十四卦的卦“数”组合。,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这就是常说的易经三要素:象、数、辞(卦是先有象后有辞,“以言明象,以象尽意”,“得象忘言,得意忘象”,象、数、辞都是手段,易的目的是“得意”,即了解把

39、握事物的原理规律)。而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孔子为彖辞、象辞、系辞、文言、序卦、说卦、杂卦,谓之十翼”(文献通考经籍考总序马端临)。故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汉书艺文志)。,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所以我们说“易学”思想,实际上主要是在易传中(借助“彖传”上下理解卦辞,借助“象传”上下理解爻辞,“系辞传”上下是对易经哲理的通论,“文言”只是对乾、坤两卦卦、爻辞的通贯解释,“说卦传”主要是解释易经中的隐语以及每卦所象征的事或物,“序卦传”是解释卦序的,“杂卦传”则是对易经其他一些相关问题的解释)。,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这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传统的学问实际就是“解经”学。所谓经、传、注、

40、疏,就是对经典的一解、再解、三解甚至更多,从而组成了学术的脉流,构成了思想的传承,而先秦诸子的原创是后来学术的源泉。,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我们谈周易,必须得从八卦说起。八卦的诞生据说是伏羲长期仰观天、俯察地、远取诸物、近取之身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周易系辞“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生物也好,变化也好,吉凶也好,所有这些都是“圣人”观察、研究,甚至获得启示的对象,是了解、把握规律的途径。,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这种传说只是一种符号象征的信息承载,但是它确实告诉我们,至少在文字出现以前,先民们已经在用自己的智慧理性摸索自然、

41、社会以及人自身的某些必然性,他们想通过简单的数字组合、图像排列,把宇宙间天地、山泽、水火、风雷等现象的秘密揭示出来,从而使自己成为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应用规律的主人。从这点讲,周易至少在开始时不仅是算卦卜命的迷信,也是人类试图自己掌握命运的一种理性努力。,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卦象方面反映对宇宙间天、地、人为主要因素的三架构排列,卦数方面体现了对世界存在高度抽象的奇偶数组合,都不全是迷信的产物,而同时包含着理性探索的努力。这种对自己智慧的信心、对人类主体的张扬,不仅淡化了上帝天命观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进步,到了东周末年出现了怀疑天命的思想。,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西周内史叔兴提出

42、“吉凶由人”,随国大夫季梁讲“夫民,神之主也”,郑国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邇,非所及也”。中国传统文化由商周的“神至上”到春秋之后的“圣至上”,由重天命到重人事,探讨这种转变的中间环节不可忽视阴阳易变思想的重要作用。,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乾坤 艮(山 初六六二上九)兑(泽 初九九二上六)坎(水 初六九二上六)离(火 初九六二上九)巽(XUN 风 初六九二上九)震(雷 初九六二上六)。另有父母长子次子少子长女次女少女之说。 传统讲,文王被囚羑里,一是闲无事,二是他对自己的未来心中没底,于是在原来八经卦的基础上叠卦推理而演绎出六十四复卦,完成了易卦体系。,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当然荆州王家台

43、出土的264支归藏秦简推翻了文王叠卦的说法,但无论如何,“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系辞上)。圣人们六画成卦是以天地人、阴阳刚柔仁义三才六项为依据而成的。,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六十四卦易经体系的建立,以及与之相应的易传解释构成了易学思想。其实春秋以来人们日渐淡化了对周易占筮程序的兴趣,而越来越多的倾向于直接援引卦辞或爻辞作为决疑解难的指导参考。如荀子就讲“善为易者不占”。“占”是一种技术,“得意而忘象”,把握义理是最高境界。,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这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而魏晋玄学以来,象数之易

44、让位于义理之易,易学思想的地位明显突出。到理学时期可以说易学真正获得了地位回归。 今天我们就易学思想简言之,可作如下把握:,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第一:“生生之谓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系辞上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咸卦)。“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说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系辞上传)。世界在本原上是阴阳之气自生自化的结果,“道”即“太极”,是阴阳氤氲、万物化生的过程与规则,所以它属于“形而上”的存在。,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而“神”就是对阴阳万物中“道”的作用与功能的表述,它有“妙万物”而“不测”的特点,使万物在微妙中

45、成为这样或那样。这个“神”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个超越人的力量而高高在上的创造世界并掌控世界的天神。所以,易学生化观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宇宙本原问题上的非宗教模式。,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第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象传)。“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大畜卦彖传)。“其德刚健而文明,应乎天而时行”(大有卦彖传)。刚健进取、自强不息、日新其德、应天顺时而天人协调,这些易学的主要观点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精神中的主要信条。,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当代哲学大师张岱年先生在玄儒评林中把刚健有为、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以及和与中概括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5 P22

46、7)。所以,易学突出刚健自强、崇德厚生、调和持中的理念构建了中华民族精神中人生观的基本框架。,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第三:综观周易,从始至终揭示了:世界到处都存满了矛盾运动,而这种运动是在阴阳交感中转化前进,同时,这种交感转化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比如乾卦对应的是坤卦,泰卦对应的是否卦,既济对应的是未济,总之六十四卦就是三十二对矛盾的组合。从卦体看,世界无处无矛盾。而矛盾有两种结果,或吉或凶,,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周易强调的交感化吉,如泰卦就是水在上,火在下,上水润下,下火炎上,上下交感,大顺大吉。而与之相对的否卦正好相反。实际这里强调的是避免矛盾的破裂,争取矛盾在统一体内的交流转

47、化。我国在外交上一向倡导要对话、不要对抗,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当我们踩着霜的时候,要想到(实际上就意味着)坚冰不久就到了。,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从天气降温到严冬会来,这就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另如乾卦的六条爻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整个过程:潜龙田龙渊龙飞龙亢龙,乃至群龙无首。详尽展示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而且就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指出事物的变化除了量的积累引发质

48、的飞跃外,还有满则溢、盈则亏,“否极泰来”,物极必反的走势。这种突出整体把握、强调阴阳辩证、偏爱直觉体悟的思维模式,有人把它叫做易学辩证思维,它对我国中医临床的辨证施治的方法有直接影响。当然它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思维方式(思维结构、思维定势、思维特征)的形成发生过决定性作用。,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第四:周易把世界简单化为封闭的32对矛盾体系,认为世界变化的力量就是“阴”与“阳”两股,而与结局就是“吉”与“凶”两种,重直觉与体悟的思维方式,使判断易入模糊性与直观性,再加上忽视了概念的清晰性,习惯于通过悟性直觉去做整体把握,而缺乏逻辑推理,从而使思维跳不出经验型的模式(直到近代,我们民族的思维方

49、式在超经验理性方面严重缺陷),这都是易学带来的不足。把智慧集中在生命对生活的体悟直觉,却忽视了理性对自然存在的实证与探索。,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关于“中国哲学”一章里这样评价孔子:“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那里都找得到,在那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有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第三讲:思想文化的萌芽,同时他也对周易做了这样的评价:“中国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