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黄金峰.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4112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257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黄金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7页
国际经济学黄金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7页
国际经济学黄金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7页
亲,该文档总共2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黄金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黄金峰.ppt(2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国际经济学,第一讲 黄金峰,第一章 绪论,一、国际经济学的重要性 1.国际经济学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2.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 3.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会对其他国家产生波及效应。,第一章 绪论,二、国际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问题 1.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贸易的基础与所得。 2.国际贸易政策:主要是考察贸易限制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和效果。 3.外汇市场:主要是描述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交换的框架。 4.国际收支平衡表:主要是测度一国与完部世界交易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的情况。 5.宏观开放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国际收支失衡时的调整机制和在不同货币制度下,国家间宏观经济互相依存性的影响以及它们对国

2、家福利的影响。,第一章 绪论,三、国际经济学的微观与宏观的划分 1.微观部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这部分的研究是以单个国家为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价格。 2.宏观部分:是指国际金融部分。因为国际收支平衡表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调整政策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的总指数,所以将其称为宏观部分。也称宏观开放经济学。,第一章 绪论,四、经济理论的目的: 一般地讲,经济理论在于预测和解释,就是说经济理论是具体经济事件与活动的抽象概括,是从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找出少量的对预测和解释经济事件至关重要的变量和关系。按照这样的思路,国际经济学经常假设2*2*2的世界模型,并进一步假设初始时没有贸易限制,存在充分的国

3、内要素流动而无国际流动,所有商品和要素市场处于完全竞争状态,无运输成本。正是从这些严密的假设条件入手,伙计经济学理论论证了贸易的基础与所得,贸易限制的原因和影响,直接约束国际收付流动的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对一过福利的影响。,第一章 绪论,五、当前国际经济问题 1.发达国家不断增强的贸易保护主义 2.汇率的剧烈波动与严重失衡 3.欧洲的高水平与结构性失业 4.转型国家的经济重组 5.最贫困发展中国家的深度贫困,国际经济学,第二讲 黄金峰,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2.1本章的重点:1.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2.贸易模式 难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之上的,而后来劳动价值理论被推翻了

4、。在20世纪上半叶,戈特弗里得*哈伯勒(Gottfried Haberler)应用反映在生产可能性曲线或转换曲线上的机会成本理论来解释它,使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获得了新生。 2.2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在17、18世纪期间,一批写了许多有关国际贸易的文章和小册子,推崇一种被称为重商主义的经济哲学。其代表人物是托马斯*曼。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而出超的结果就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一个国家拥有金银的数量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在政策上应该竭尽全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的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同时出超,并且,在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一定的,

5、一个国家的获利总是基于其它国家的损失,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观点评述 1.积极意义:1.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拥有更多的黄金货币,统治者就会有更大、更强的军队,加强其对国内的统治;更强的军队又可以占据更多的殖民地。2.更多的黄金意味着有更多的货币存在于流通领域,这也可以活跃商业,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政府可以刺激国民产出,增加就业。 2.缺陷:重商主义将稀有金属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唯一标准;认为国际贸易的获利是建立在他国损失的基础之上的一种“零和博弈”。 事实上,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国家完全摆脱重商主义者的观点。,2.3 亚当斯密

6、的绝对利益说,亚当斯密在他的国富论中提出,当一个国家的某种商品相对于另一个国家在该商品的生产上有更高效率(有绝对优势),但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效率更低(绝对劣势),那么两国就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专门生产各自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其中的一部分来交换其有绝对劣势的商品。这样,资源可以被最有效地使用,而且两种商品的产出也会有很大的增加。这种增长可以用来测度两国专门化生产所产生大收益,这种收益通过国际贸易在两国间进行分配。 绝对优势理论的分析 现假设,有A、B两个国家;两国都可以生产小麦和葡萄酒两种商品;两种商品都只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专业化分工前后的比较,专业化分工前,A、B两国各耗费30小时劳动

7、,均可同时生产出一单位的小麦和一单位葡萄酒。从整个世界来看,生产4个单位的小麦和葡萄酒共耗费了60小时劳动。但由于A、B两国在小麦和葡萄酒的生产上的劳动生产率是不同的,A国小麦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而B国在葡萄酒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按绝对利益原则,A国应该专业化生产小麦,B国则专业化生产葡萄酒。当A国将全部生产要素(30)用于小麦生产上时,可生产小麦3个单位;当B国将全部生产要素(30)用于生产葡萄酒时,可以生产葡萄酒3个单位。 假设交换比价为1:1时,A国拿1个单位的小麦从B国换回1个单位的葡萄酒,则A国有0.5单位葡萄酒的获利或节约了10个劳动小时(因为在A国内部,1单位小麦只能换0.5单

8、位的葡萄酒),同样B国也在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分工中获利。这种贸易得益反映在国内消费上,即为两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从而整个经济福利水平增进。 绝对利益说简评 1.绝对利益说证明了国际贸易是一种双赢交易,而非如重商主义所称的零和博弈。由此,亚当斯密倡导实行自由贸易。 2.亚当斯密认为只有存在绝对优势时,才能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但事实上,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拥有一种生产上的绝对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该国就没有理由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这也正是绝对利益说的不足之处。,2.4a 李嘉图的基于比较优势的贸易,一、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生产上较之另一个国家均处于劣势(无绝对优势),仍有可能有互惠

9、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它的绝对劣势相对小一些的商品(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同时进口其绝对劣势相对大的商品(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2.4b 贸易所得,1.贸易所得:一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所获得的收益。 2.参与贸易的基本条件:能够通过国际贸易获利。故,根据前面的事例可知互惠贸易的比率范围是:4C6W12C。 2.4C 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外 当一国在两种商品上的绝对劣势与另一国的相同。如,在前面表中,英国1小时劳动生产3单位小麦,则英国相对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均是1/2的生产率,那么,英国和美国均无比较优势,因而两国之间不会有互惠贸易发生。 2.4D考虑货币的

10、比较优势,注:英国与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如表2-2;英国的工资率处于美国工资率的1/61/2之间。,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2.5A: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 2.5B.比较成本原理1936年哈伯勒(Haberler)运用机会成本理论结实了比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的比较优势原理,常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2.5C固定成本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美国、英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0,30,60,90,120,150,180,20,40,60,80,100,120,布匹,美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小麦,0,20,40,60,20,40,60,80,100

11、,120,英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布匹,小麦,2.6固定成本下的贸易基础与贸易所得,2.6A 贸易所得的分析,0,90,110,180,60,70,120,布匹,小麦,A,B,E,美国的贸易所得,A:没有国际贸易时的生产组合 B:完全分工后的生产组合 E:国际贸易后的国内消费组合,2.6B 有贸易时的相对商品价格,0,180,240,2/3,1,2,世界总供给曲线,世界总需求曲线,E,小麦,Pw/Pc,B,B*,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3.2 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0,20,40,60,80,100,120,X,Y,A国,0,40,80,120,Y,X,B国,3.2B 边际转换率:增

12、加1单位X商品,而减少的Y商品的数量,所以,边际转换率可以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A,B,A*,B*,3.4孤立均衡,X,Y,A,A国,B,Pa=1/4,I,0,0,X,Pa*=4,A*,I,B*,B国,Y,3.5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基础与所得,0,50,70,130,X,20,60,80,Y,A,B,Pb=1,I,III,E,图3.4A国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国际比价线,图3-5 B国在成本递增条件下的贸易所得,0,40,80,100,X,60,20,120,A*,I*,E*,III*,C,B*,Y,3.5B 、C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相对价格与不完全分工,一、1.贸易均衡的相

13、对商品价格就是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格。 2.相对均衡价格的确定 3.相对均衡价格具有变动性 二、不完全分工 1.固定成本条件下的模型与成本递增条件下的基本差异前者是完全分工,而后者是不完全分工。 2.不完全分工产生的基本原因,3.5E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0,10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170,100 80 60 40 20,Pw=1,Pb=Pw=1,A,B,II,III,T,E,X,Y,图3-5 交易与分工所得,注 1.A点是在没有国际贸易时的生产消费均衡点 2.T点是在有国际贸易,但没有国际分工时的国内消费组合 3.B点是该国参与国际分工后的生产组合

14、4.E点是A国参与国际分工后的国内消费组合,3.6 不同偏好下的国际贸易,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0,Pb,Pa*,I*,III*,A,E*,B*,B,C,C*,A,III,E,I,Pa,假设:A、B两国有相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但消费偏好不同。,4.2 贸易均衡相对商品价格的局部均衡分析,P3,P2,P1,0,A,B,Dx,Sx,E,B*,E*,S,D,B,E,A,Sx,Dx,A图,B图,C图,Px/Py,Px/Py,Px/Py,X,X,X,A国X商品的国内市场,X商品的国际

15、市场,B国X商品的国内市场,4.3 提供曲线,4.3A 提供曲线的起源与定义 一、提供曲线是由20世纪初的两名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埃奇沃思共同提出的。 二、提供曲线反映的是一个国家为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商品数量。提供曲线包括了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的因素,所以提供曲线也可以认为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进口和出口的商品数量。 4.3B A国提供曲线的推导与形状(见板书) 1.利用生产可能性曲线推导A、B两国的提供曲线,10 30 50 70 90 110 130,100 80 60 40 20,0,F,A,B,H,E,Pf=1/2,Pb=1,20 40 60

16、,60 40 20,0,H,E,II,III,Pa=1/4,Pf=1/2,Pb=1,X,Y,Y,X,4.4 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与贸易的一般均衡分析,均衡相对商品价格两个国家提供曲线的交点确定的价格。,10 20 30 40 50 60,60 50 40 30 20 10,0,Pa=1/4,Pf=1/2,Pa*=4,Pf*=2,E*,E,B国,A国,H,H*,Pb=Pb*=1,4.5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关系,0 20 40 60 80 100 120,3/2 1 ,0,S,D,A,H,E,R,R,H,过度需求,过度供给,Px/Py,X商品的出口,4.6 贸易条件,1.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出口商品价

17、格和该国进口商品价格的比值。在两个国家的世界中,一国的出口正是其贸易伙伴的进口,所以,在两国条件下,一国的贸易条件等于另一国贸易条件的倒数。在多种贸易商品的世界中,贸易条件定义为一国出口商品价格指数与该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的比值。 2.贸易条件的表示:以A国为例,A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所以A国的贸易条件表示为Px/Py。(Px=Py=Pb=1)如果A国出口与进口许多种商品时,Px就应该是其出口价格指数,Py应该是其进口价格指数。B国是A国的倒数。 3.贸易条件的意义:贸易条件是变化的,当Px/Py1(100)时,说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改善;当Px/Py1(100)时,说明该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当

18、Px/Py=时,说明该国的贸易条件达到均衡。如,假设某国的贸易条件从100上升到120,意味着该国的贸易条件上升了20%(120-100)/100X100 ,而B国的贸易条件从100恶化到100/120X100=83。由此可见,我们可以将一国的基期贸易条件设为100,则贸易条件的变化可以用百分比来表示。 注:贸易条件的变化,是许多对该国和世界其余国家有影响的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并不能单凭一个国家的贸易条件的变化来确定这些力量对该国福利的影响。,案例研究4.3 七国集团的贸易条件,案例4-4 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A、 H-O理论的假设 1

19、.贸易中有两个国家(A国、B国),两种商品(X、Y),两种生产要素(L、K),即2-2-2模型。 2.两国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 3.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都是规模报酬不变。 5.两个国家在生产中均不完全分工。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都是完全竞争的。 8.在一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9.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和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 10.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 11.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5.3A 要素密集度,1.要素密集度:在生产商品时

20、,某一要素相对于其他要素的使用比例。在双要素模型中,就是两种要素的比值。而不是两种要素使用的绝对数量。 2.资本密集型商品:在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的世界里,一种商品X的资本/劳动比率大于另一种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就可以说这种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3.劳动密集型商品:与2相反。,2 4 6 8,8 6 4 2,0,K,L,商品Y的K/L=1,商品X的K/L=1/4,1Y,2Y,1X,2X,A国,1 2 3 4 5 6,8 6 4 2,0,1Y,2Y,2X,1X,商品Y的K/L=4,商品X的K/L=1,B国,Y,X,5.3B 要素丰裕度,要素丰裕度是H-O模型的核心概念。设有两个国家A、B我们可

21、以从两个角度来定义他们的要素丰裕程度。 数量定义法,如果两个国家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分别A(K/L)、B(K/L),当B(K/L)A(K/L)时,我们就可以说,相对于A国而言,B国是资本丰裕型国家。相对于B国而言,A国是劳动丰裕型国家。 价格定义法,如果B国的资本租用价格用利率(r)来表示,劳动时间价格用工资率(w)来表示,当B国的 r/w小于A国的r/w时,说明B国是资本丰裕国家,而A国是劳动丰裕国家。,5.3C 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形状,20 40 60 80 100 120 140,140 120 100 80 60 40 20,0,X,Y,B国,A国,案例研究5.1 不同国家和

22、地区的相对资源禀赋状况,案例研究5.2 1997年部分国家的资本/劳动比率,5.4 要素禀赋和H-O理论,5.4A H-O理论 H-O定理:一国应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简言之,一国的劳动丰裕,就应该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反之就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5.4B H-O理论的一般均衡框架,技术,要素供给,偏好,生产要素的分配,商品的最终需求,要素的派生需求,要素价格,商品价格,5.4C 对H-O理论的说明,20 60 80 100 120,140 80 20,0,120 70,0,10 40 80

23、 130,X,Y,I,II,Pa,Pa,A,A,E=E,B,C,C,B,A国,B国,H-O 模 型,II,X,Y,B国,A国,Pb,案例研究5.3 不同国家的比较优势,5.5要素价格均等与收入分配,5.5A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要素价格均等是H-O定理的一个推论。因保罗-萨缪尔森进行了严格的证明,故要素价格均等定理又被称为H-O-S定理。 含义: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生产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或绝对收入。即同质劳动获得相同的工资,同质资本获得均等的收益。 要素价格均等定理的意义:它丰富了自由贸易理论,对通过国际贸易减少国与国之间的差距奠定了理论基础。,5.5B相对和绝对要素价格均等,A,B,A,0,左

24、图证明国际贸易使相对要素价格均等 Px/Py:X商品的相对价格 w/r:劳动的相对价格 A:贸易前的A国 A:贸易前的B国,绝对几个均等意味着:自由贸易会使贸易双方同类劳动的实际工资率相等,使两国同类型资本的实际利率相等。 注意:在贸易对其要素价格影响作用方面,实际上是替代了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W/r)1 (w/r)* (w/r)2,Pa Pb=Pb Pa,Px/Py,w/r,5.5D 特定要素模型,D D,A国的劳动总供给,0,O,VMPLy,VMPLx,VMPLx,E,F,E,W,W,假设:劳动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资本要素不能流动。 结论:贸易对各国流动要素有一种模糊的效果,对出口部门

25、的非流动要素有利,而对进口竞争部门的非流动要素不利。,案例研究5.4 国际贸易是否加大了美国的工资差距,1.认为国际贸易加大了发达国家的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的工资差距。代表人物:伍德(1994、1995、1998);博杰斯和拉迈(1994)、萨克斯和沙兹(1994、1996、2001)罗德里克(1997年) 2.认为国际贸易对发达国家工资差距的影响甚微。代表人物:克鲁格曼和劳伦斯(1994);巴格维西和克斯特斯(1994);斯劳夫特和魏格尔(1997)经济合作组织(1998);芬斯特拉和汉森(1999);克鲁格曼(1995、2000),案例研究5.5 发达国家真实工资的接近,5.6对H-O模型

26、的检验,1.里昂西夫的经验检验 里昂西夫 的第一次检验是1951年,他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进行的,检验预期结果是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 检验过程:利用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计算1947年美国每100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中的劳动与资本的数量。 检验结果: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度高出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度的30%。从而说明美国是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预测完全相反,这就是著名的里昂西夫之谜。 里昂西夫对这一结果的解释:他认为,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是外国工人的3倍,如果将美国的劳动数量乘以3,我们会发现美国是一个劳动丰裕的的国家。但这只是在美国

27、出口商品比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度更高时才正确。所以他的解释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后来他自己也否定了这一解释。 另一种解释是美国的需求偏好更倾向于资本密集型商品。但这种解释后来也没有行得通。,案例研究5.6美国贸易的资本和劳动需求,5.6B 对里昂西夫之谜的解释,1.自然资源说。里昂西夫将自然资源要素考虑进去,试图解释悖论。 2.贸易保护说。克拉维斯在1954年的研究中发现,美国受贸易保护最严密的产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就影响了美国的贸易模式,降低了美国进口替代品的劳动密集程度。对解释里昂西夫之谜有一定的帮助。 3.人力资本差异说。人力资本差异说流行于舒尔茨(1961年)和贝克尔(1964年)

28、的工作之后。代表人物有克拉维斯、基辛、肯恩和鲍德温。克拉维斯在1956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指出,1947年和1951年美国出口产业工资水平要比美国进口竞争产业的工资水平高15%。说明美国出口行业的比进口替代行业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比较高的人力资本。,案例研究5.7H-O模型与技术和土地,更多的 制成品 出口,更多的 初级产 品出口,土地充裕 技术工人稀缺,土地稀缺 技术工人充裕,非洲南部国家 拉美和加勒比海地区南亚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5.6C要素密集度的颠倒,要素密集度的颠倒:是指某一产品在资本丰裕国家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在劳动丰裕的国家却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称要素密集度逆转

29、,Y,X,A,B,C,D,L,K,0,X、Y是两种商品的等产量线 直线AB代表A国(劳动丰裕)的等成本线;直线CD代表B国(资本丰裕)的等成本线。,要素密集度逆转,A5.5对要素密集度的逆转的说明,0 6 9 12 18,18 12 9 6,A,D,B,C,2,1/2,假设:两个国家采用相同的技术。则,一条X的等产量线和一条Y等产量线可以表示两国的生产。,X,Y,L,K,A5.6替代弹性与要素密集度逆转,1.替代弹性:在生产中一种要素对另一种要素的替代程度。,替代弹性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K/L)/(K/L) E = (1) (斜率)/(斜率) 根据前面的坐标图所给的数据,可求D点和A点

30、之间的X商品、C点与B点之间的Y商品的劳动对资 本替代弹性。已知D点的K/L=18/6=3,A点的K/L=6/18=1/3。因此,沿着等产量线从D点移动到A点 的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就是3-1/3=8/3。则(K/L)/(K/L)=(8/3)/3=8/9 。 X的等产量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在D点是2,在A点是1/2,因此(斜率)=2-1/2=3/2。所以, (斜率)/(斜率)=(3/2)/2=3/4。把这些数值代入式(1),则 (K/L)/(K/L) 8/9 32 E = = = = 11.19 (斜率)/(斜率) 3/4 27 同样,沿着Y等产量线,从C点移动到B点 时劳动对资本的替代弹性为:

31、(K/L)/(K/L) (4/3)-(3/4)/(4/3) 86 E = = = = 0.58 (斜率)/(斜率) (2-1/2)/2 144 由计算结果可知,X等产量线相对于Y等产量线来说,曲率较小,替代弹性较大。正是由于X等产 量线和Y等产量线的曲率和替代弹性不同,导致了要素密集度的逆转。等产量线曲率和替代弹性 的差异是引起要素密集度逆转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要素密集度逆转要想发生,替代弹 性必须足够大。,第六章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1.放松H-O理论的假设所产生的效果 2.考察规模基于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 3.说明大部分国际贸易基础是不完全竞争的重要性。 4.建立动态技术基

32、础上的国际贸易模型和综合贸易理论 5.考察运输成本和环境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6.外部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6.2H-O 模型与新贸易理论,H-O模型假设的放松 1.-两国-两种要素-两种商品。放松这一个假设基本上不会影响H-O理论的正确性,只是增加了分析难度,是模型更复杂。 2.(两国都使用相同的生产技术)该假设本身不现实,需要技术差距和生命周期模型来补充。 3.(在两个国家中,商品X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商品Y都是资本密集型)该假设的不足在于要素密集度逆转,尽管发生率较低。 4.(在两个国家中,两种商品都是规模报酬不变)实际上,国际贸易可以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基础上进行。 5.两个国家在生产中均

33、不完全分工。 6.两国的需求偏好相同。 7.两种商品和两种要素都是完全竞争的。该假设放松后会很麻烦,因为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多数是基于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的。 8.放松要素可以自由流动,但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只是对H-O 模型的修改而不是对理论的否定。 9.放松(没有运输成本、没有关税和其他影响国际贸易自由进行的其他壁垒),只会减少贸易量和两国的利益,从而修正了H-O定理和要素价格均等定理。 10.(放松两国的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会使H-O理论错误地预测贸易模式。 11.放松(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会导致具有逆差的国家进口了一些自己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6.2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规模报

34、酬递增:是指产出水平的增长比例高于要素投入增长的比例的生产状况。(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量的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不断下降的生产状况),C,0,Q,A,B,C,D,平均成本线,具有规模经济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X,Y,0,规模经济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A-B是规模报酬递增 B-C是规模报酬不变 C-D是规模报酬递减,图6-1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 - - - - - -, ,20 40 60 80 100 120,120 100 80 60 40 20,0,X,Y,A,B,B,E,I,II,Pa,一、假设两个国家的需求偏好和要素禀赋完全相同。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红色的曲线表示在孤立状态下的两

35、国生产可能性曲线,A(40,40)点是孤立状态下的两国生产、消费的均衡点,其均衡价格为Px/Py=Pa,此时不会发生国际贸易。 二、当A国因某种原因扩大了X商品的生产时,内在的规模经济就将使A国在X商品的相对价格下降,于是就会产生国际贸易。直至两国完全分工为止,则新的消费组合移至E点(60,60) 三、从贸易前后的 比较可知,贸易后,A、B的社会福利都得到了提高。,补充说明:一、规模经济的存在使两国的孤立均衡点成为不稳定的均衡点;二、A国分工生产X商品和B国分工生产Y商品并不是必然;三-在规模报酬递增的情况下,两国进行互利贸易并不需要两国在各个方面完全一致。,6.3a外部经济,1.概念:关于外

36、部经济的分析可以追溯到一个世纪前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论述。马歇尔把厂商的集中所导致的行业规模扩大而产生的外在经济归结为三个主要原因:1)厂商的集中能促进专业化供应队伍的形成;2)厂商的地理集中分布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共享;3)厂商的地理集中有助于知识外溢、技术扩散。这种通过一定数量的企业在地理上的集中,因同一行业内竞争对手产出的扩大会有“外溢效应”,从而使该厂商的自身成本下降。,6.3b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P1=AC1,P2=AC2,0,Q1,Q2,Q,P,AC,D2,D1,B,A,S1,S2,C,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AC代表整个行业的平均成本曲线,S1是贸易前所有厂商的总供给线(表明单个厂商

37、是机会成本递增的),A点是贸易前的产销均衡点,B点是贸易后的产销均衡点,6.3C外部经济对贸易模式的影响,0,Q,P,C。,P1=AC1,P2=AC2,Q1,Q2,Dw,AC2,AC1,E1,E2,以瑞士钟表业的持续优势为例,Dw:代表世界钟表的总需求,AC1:代表瑞士钟表业的平均成本,AC2:代表中国钟表也的平均成本,C。:中国钟表业的初始成本,6.4A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1.差别产品 2.产业内贸易,案例研究6.2美国汽车产品的产业内贸易,6.4B产业内贸易的测度,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 X-M T= 1- (6.1) X-M,X、M分别表示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和进口额,分子取绝对

38、值。故,T的取值范围为0到1。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时,T值为0,当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T=1。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模型缺陷:由于T指数是衡量某一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所以产业定义范围将直接影响其指数的大小,一般定义范围越大,差异也越大。 所以运用时必须注意,6.4C产业内贸易的正规模型, , ,1 2 3 4 5 6,6 5 4 3 2 1,0,Q,P,MR,MC,D,AC,A,E,D:某一厂商销售某一产品所面临的需求曲线,MR是与需求曲线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C边际成本曲线,A点是厂商的保本点,AC是厂商的平均成本曲线,垄断竞争下的生产与定价,6.4C垄断竞争下的

39、国际贸易,Ds,AC,Dl,MC,Dd,MRs,MRl,MRd,Es,El,E*,P*=AC,Ps,Pl=ACl,ACs,P,Q,Q*,Ql,Qs,一、短期分析,二、长期分析,案例研究6.3产业内贸易的增长,6.4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区别,导致产业内贸易的国民经济模型和导致产业间贸易的要素禀赋说的最大区别在于二者所决定的贸易模式的不同。前者的背景是一个由众多生产差别产品的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行业,这为产业内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基础;而后者是以各国要素禀赋差别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为贸易基础的,因而两国的专业分工必然导致产业间贸易。,A国 (资本丰裕),汽车 小麦 ,B国 (劳动丰裕),H-O理论的贸易

40、模型,A国 (资本丰裕),B国 (劳动丰裕),汽车 小麦 ,产业内贸易,产业间贸易,结论:第一,产业间贸易反映两国的比较优势,或者说是两国基于要素禀赋差异上的比较优势。第二,彻夜内贸易具有不确定性,而产业间贸易可以根据其要素禀赋差异进行确定。,规模经济下的贸易模式,6.5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贸易与贸易理论的综合,技术差距模型:技术差距模型是1961年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提出的。其基本思想 是:当一国通过技术创新研究开发出新产品后,它可能凭借这种技术差距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向其他国家出口该新产品,这种技术差距将持续到外国通过进口此新产品或技术合作等方式逐渐掌握了该技术,能够模仿生产从而减少进口后才逐渐

41、消失。而创新国由于技术优势所获得的垄断利润的消失会促进其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开发出新产品,创造出新一轮的技术差距。,需求滞后:是指外国消费者对新产品从不了解到了解或从无需求到有需求的时间间隔。 模仿滞后:是指新产品问世到外国生产者对新产品开始模仿生产之间的时间间隔。,产品的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于1966年在其产品周期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一文中首次提出的,它是对技术差距模型的扩展和一般化。,6.5B对产品生命周期模型的说明,时间,数量,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O,A,B,C,D,出口,消费,生产,创新国,生产,消费,模仿国,进口,出口,进口,第五阶段

42、,案例6.4美国是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2005年:芬兰第一,美国第二、中国第49位,排在印度与巴西的前面。,6.6A 运输成本和非贸易品,一、运输成本:是指把货物从一处运到另一处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运费、装卸费、保险费及货物在运输期间的利息费用。 二、考察运输成本的意义:在于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和服务并没有参与国际贸易。,案例6.5对运输成本的局部均衡分析,0,50,100,100,E,Sx,Dx,出口,A国,Sx,Dx,进口,E,B国,5,10,8,7,9,X,X,Px,50,6.6B 运输成本与产业选址,资源定向型产业:指那些倾向于靠近其生产所需原料产地的产业。

43、 市场定向型产业:是指那些靠近该产品的市场的产业。 流动型产业:指那些生产中既没有大量损失又没有大量重量的产业。,6.6C环保标准与国际贸易,产业的选址和国际贸易也会受到不同国家的不同环保标准的影响。,第七章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7.1 引言 7.2 生产要素的增长 7.3技术进步 7.4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小国案例) 7.5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大国情况) 7.6增长改变片好与国际贸易,7.2 雷布津斯基定理,雷布津斯基定理:假定商品的价格不变,如果一种生产要素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这种生产要素的产品的产量增加,同时另一种商品的产量减少。,0,L1,L,Y,Y,X,X,E,E,K1,K,K2,假定

44、:X是资本密集型商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资本要素增加了K1-K2;劳动要素不变。,雷布津斯基定理的证明,7.3技术进步,一、技术进步的分类 1.中性技术进步 2.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 3.资本节约型技术进步,7.3B 技术进步与一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0,140,280,X,260,70,140,60,50,100,A,A,B,B,20,Y,图7.3中性技术进步,该图是A国技术进步前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红线是技术进步仅在X商品生产发生;绿线是技术进步仅在Y商品生产上发生。 *如果A国把所有的资源用在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效率倍增的商品生产上,则该商品的产量也增加一倍。另一方面,如果A国把所有的资源用

45、于无技术进步的商品生产上,则产量保持不变,案例研究7.1国家和地区在要素禀赋上的相对变化,案例研究7.2一些国家资本/劳动比率的变化,7.4A 增长对贸易的效应,1.产生贸易: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国可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高于可进口商品的增长速度,则增长会扩大贸易规模。故,称之为产生贸易。反之,称之为反贸易或中性贸易。 2.产生贸易的生产:对于一个国家的生产来说,如果它使可出口的商品增加比例大于可进口商品增加的比例,就是产生贸易的生产 3.产生贸易的消费:对于消费来说,如果可进口商品的消费增加比例超过可出口商品增加的比例,则是产生贸易的消费。 4.贸易量的实际增长过程:因生产和消费可以是产生贸易的,所以贸易量的扩大取决于生产和消费影响的纯效应。,7.4B 要素增长、贸易与福利,0,70,120,220,270,M,X,70,80,160,210,Y,E,III,VII,E”,E,Pb=1,B,Z,图7.4要素增长与贸易:小国的情况,Pm=Pb=1,0,60,150,60,150,E,Z,X,Y,A国,A国*,P=1,7.4C 技术进步、贸易与福利,中性技术进步使两种商品在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