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精选.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4232 上传时间:2019-04-09 格式:PPT 页数:322 大小:3.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精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2页
国际贸易精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2页
国际贸易精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精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精选.ppt(3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Dr. PENG Hongbin (BIT),1,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精选) 讲 授:彭红斌 博士 称 职:副 教 授 E-Mail: 电 话: 68918902,Dr. PENG Hongbin (BIT),2,本课程考评情况的说明,1.总成绩(100)=平时成绩(40分左右)+笔试成绩(60分左右)。 2.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课堂内的表现等。 3.笔试范围不超出讲课内容,考试方式为闭卷。 4.笔试题型:名词解释、判断、填空、选择、计算、简答、论述题等。,Dr. PENG Hongbin (BIT),3,第一章 国际贸易概述,Dr. PENG Hongbin

2、 (BIT),4,第一节 国际贸易概念与分类 一、国际贸易的概念 国际贸易 (International Trade )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商品)(goods)和服务(services) 的交换活动,是世界各国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由于国际贸易是一种世界性的货物和服务的交换,因此又称为世界贸易(World Trade)或全球贸易(Global Trade)。,Dr. PENG Hongbin (BIT),5,研究国际贸易要把握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一)国际货物贸易与国际服务贸易 1.国际货物贸易 由于国际货物贸易买卖的对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一定物理形态的商品,国

3、际货物贸易也称为有形贸易(Visible Trade)。 有形贸易的进出口必须办理通关手续,因而反映在海关统计中,构成一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重要内容。,Dr. PENG Hongbin (BIT),6,2.国际服务贸易 国际服务贸易,是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的重要组成部分。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es-GATS)将服务贸易界定为四类: (1)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它是指服务的提供者与消费者都不移动。如通过电讯、邮电、计算机网络实现的视听

4、、金融、信息等服务。,Dr. PENG Hongbin (BIT),7,(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它是指通过服务消费者的过境移动实现的。如接待外国游客,提供旅游服务,为国外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接受外国留学生等。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t)。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它是与市场准入和直接投资有关,即服务的提供者将自己的生产要素(人员、资金、服务工具)移动到一缔约国内,通过设立机构,并提供服务,取得收入。如外国公司到中国开办商店,设立金融机构,会计、律师事务所等。

5、,Dr. PENG Hongbin (BIT),8,(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提供服务。它是指服务提供者(自然人)的过境移动在其他缔约方境内提供服务而形成的贸易。如一国的医生、教授、艺术家到另一国从事个体服务。 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并为各国所接受。 注意:服务的消费方是服务的进口方,服务的提供者是服务的出口方。,Dr. PENG Hongbin (BIT),9,(二)对外贸易额(Value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额(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

6、e)和对外贸易量(Quantum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量(Quantu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它们都是衡量一国对外货物贸易和国际货物贸易规模的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额或对外贸易值:以货币表示的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一国一定时期的对外贸易总额,称为对外贸易额或对外贸易值。联合国及世界贸易组织编制和发表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资料,一般以美元表示。,Dr. PENG Hongbin (BIT),10,贸易差额: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相比的差额称为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当一国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称为贸易顺差(surplus o

7、f trade )或出超(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称为贸易逆差(deficit of trade)或入超(unfavorable balance of trade )。,Dr. PENG Hongbin (BIT),11,对外贸易量与国际贸易量:选择某一固定年份为基期,以基期计算的报告期出口或进口价格指数去除报告期的出口额或进口额,则得到按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口额或出口额。这种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已经排除了价格波动的影响,反映了对外贸易的实际规模,故称为对外贸易量。国际贸易量则是以一定时期的不变价格为标准计算的国际贸易额。,Dr. PEN

8、G Hongbin (BIT),12,(三)对外贸易与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l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国各类进出口货物的构成状况。它反映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主要由该国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状况、对外贸易政策等因素决定。 l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反映国际货物贸易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它是指各类货物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各类货物在国际贸易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通常分为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Dr. PENG Hongbin (BIT),13,(四)对外

9、贸易与国际贸易地理分布 l 对外贸易地理分布(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Foreign Trade)指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有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该国进出口总额或出口总额(进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它表明该国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贸易联系的程度。 l 国际贸易地理分布(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各个国家(地区)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的出口额(进口额)占世界出口额(进口额)的比重来表示。它是反映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商品流向的指标。,Dr. PENG Hongbin (BIT

10、),14,二、国际贸易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国际贸易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一)以货物移动方向为标准的分类 (二) 以货物运输方式为标准的分类,Dr. PENG Hongbin (BIT),15,(二) 以国境和关境为标准的分类 l 总贸易 (General Trade) 是指以国境为标准划分商品进出口的统计方法。 * 我国也采取总贸易统计方法。 l 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为标准划分商品进出口的统计方法。,Dr. PENG Hongbin (BIT),16,第二节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 一、国际贸易产生 产生的前提条件: 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 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进

11、行产品交换,Dr. PENG Hongbin (BIT),17,二、前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奴隶社会的国际贸易 (二)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Dr. PENG Hongbin (BIT),18,三、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地理大发现: 1486-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了好望角; 1492-1493年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由西班牙出发经大西洋发现了美洲; 1497-1498年西班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绕过非洲发现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葡萄牙人斐南多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Dr. PENG Hongbin (BIT),19

12、,地理大发现后: 美洲、非洲成为欧洲的殖民地,并卷入到国际贸易中。 进入世界贸易的商品种类和商品总量急剧增加。 世界商路不再经地中海而取道大西洋。 欧洲国家出现了垄断殖民地贸易的特权公司。,Dr. PENG Hongbin (BIT),20,(二)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三)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贸易,Dr. PENG Hongbin (BIT),21,第二章 国际贸易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是两个极为重要的内容。 一、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

13、劳动分工,是一国内部社会分工向国外的延伸和继续,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r. PENG Hongbin (BIT),22,(一)影响国际分工产生与发展的因素 国际分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生产力、自然条件、上层建筑、经济关系等多种因素。,Dr. PENG Hongbin (BIT),23,1.社会生产力 生产力的发展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自然条件 3.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4.上层建筑,Dr. PENG Hongbin (BIT),24,(二) 国际分工的性质和作用 1.国际分工的性质(具有两重性) 进步性 剥削、掠夺和不平等性。,

14、Dr. PENG Hongbin (BIT),25,(三)国际分工的作用 1.积极作用 (1)节约社会劳动。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推动科学技术的发明与运用。 2.消极作用 (1)发达国家通过国际分工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 (2)造成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性、脆弱性、依附性。 (3)对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可能带来严重危害。,Dr. PENG Hongbin (BIT),26,二、国际价值学说,Dr. PENG Hongbin (BIT),27,第二节 比较成本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创始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1790)英国古典经济学家。

15、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Inquiry into the Nature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简称国富论),Dr. PENG Hongbin (BIT),28,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和基本思想: 1交换是人类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而进行的活动。 2正是由于人类这种天然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 3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社会财富。 (利己心交换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社会财富) 4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Dr. PENG Hongbin (BIT),29,5各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资源优势或某种生产技术优势。

16、因为自然资源优势和某种生产技术优势,可以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成本绝对的低,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6每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去交换本国必须的但自己生产又处于绝对不利地位的产品,从而使本国的土地、劳动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社会财富。,Dr. PENG Hongbin (BIT),30,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 ,1772-1883)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17、 Taxation)一书中,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Dr. PENG Hongbin (BIT),31,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成本,而不是绝对成本。一国即使两种商品的生产成本都高于另一国,但只要按照“有利取重,不利择轻”的原则进行分工和交换,不仅可以增加社会财富,而且可以使贸易双方获得利益。 比较成本论的核心思想是:在国际分工中,如果两国生产力不等,甲国生产任何一种商品的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的劳动率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中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这时两国仍存在进行贸易的可能性。处于绝对优势,Dr. PENG Hongbin (B

18、IT),32,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商品,而应集中生产在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放弃所有商品的生产,而只应放弃生产本国处于最大劣势的商品。通过自由贸易,则可以增加世界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参与交换的国家也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消费。,Dr. PENG Hongbin (BIT),33,第四节 要素禀赋理论与新要素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创立者: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Heckscher,1879-1952)和俄林(BOhlin,1899-1979)的。 赫克歇尔,于1919年发表了对外贸易对国民收入之影响的著名论文,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观点。 俄林,接受了其师赫克歇

19、尔的观点,于1933年出版了域际和国际贸易(Interregional and International Trade)一书,并因此获197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要素禀赋理论也称为赫俄理论(H-0理论)。,Dr. PENG Hongbin (BIT),34,一、赫俄理论的假设条件,Dr. PENG Hongbin (BIT),35,二、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要素禀赋理论可以分为: 狭义的要素禀赋论也称为要素供给比例理论。 广义的要素禀赋理论不仅包括要素供给比例理论,还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要素供给比例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 所谓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

20、是指不同国家的同种商品用同一货币表示的价格是不同的。商品总是由价格低的国家向价格高的国家流动。当两国的价格差额大于运输成本时,国际贸易可以带来利益。,Dr. PENG Hongbin (BIT),36,(二)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 尽管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产生国际贸易的直接原因,但并非有商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就会发生国际贸易,还必须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赫俄理论认为,交易双方国内商品价格(成本)的比例不同(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商品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国际贸易才会发生。,Dr. PENG Hongbin (BIT),37,(三)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

21、定的 所谓要素价格,是指要素的报酬,即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所获得的相应工资、利息、地租的货币收入。假定各国的生产函数是相同的,但各国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由于商品价格等于生产要素价格乘以相同的生产函数,因此各国的商品价格比例则不同。,Dr. PENG Hongbin (BIT),38,(四)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 赫俄理论认为,在要素的供求决定要素价格的关系中,要素供给是主要的。在各国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各国的要素供给不同对要素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一般情况下,要素供给丰富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低廉,要素供给稀缺的国家,其价格就相对昂贵。 因此,一个国家应出口大量使用本国丰富

22、要素所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则是那些本国需要大量使用稀缺要素所生产的商品。,Dr. PENG Hongbin (BIT),39,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Dr. PENG Hongbin (BIT),40,四、里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Leontief Paradox)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出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丰富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的应是密集使用本国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商品。根据这一观点,一般认为,美国是资本相对丰富、劳动相对稀缺的国家,理所当然应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但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W Leontief,1906-) 运用投入产出方法,对美国经济统

23、计资料进行验证的结果却与H-O理论预测相悖。 里昂惕夫之迷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推动了战后国际贸易理论的迅速发展。关于对里昂惕夫之迷的解释,实际上是从不同侧面对要素禀赋理论假定前提的修正,并为以后一系列国际贸易新理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Dr. PENG Hongbin (BIT),41,五、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 以往的国际贸易理论仅仅把生产要素归结为土地、劳动和资本。而新要素理论赋予生产要素以新的含义,扩大了生产要素的范围,认为人力资本、研究与开发都是生产要素。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研究与开发(R&D)理论,Dr. PENG Hongbin (BIT),42,第五节

24、 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与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国际贸易的技术差距理论,Dr. PENG Hongbin (BIT),43,二、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指的是产品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时期。国际贸易的产品生命周期是将周期理论与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从动态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产生和国际贸易的利益。 美国学者弗农(Vernon)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这是对技术差距理论的总结与扩展。按照这一理论,从创新国和模仿国的角度,产品生命周期可以分为5个阶段。,Dr. PENG Hongbin (BIT),44,第一阶段新产品阶段。在创新国(如美国)生产和消费。 第二阶段产品成长阶段

25、。创新国在国内和国际市场拥有完全垄断地位。主要是面向与创新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如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出口。 第三阶段产品成熟阶段。新产品在创新国已经标准化,创新厂商开始授权外国厂商生产这种产品。其他发达国家的厂商的新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能与美国的产品相抗衡,故减少进口规模。,Dr. PENG Hongbin (BIT),45,第四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参与新产品的出口市场竞争。由于模仿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同创新国相比要低,其产品在第三国(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能够同美国产品相竞争。而美国的出口全面下降 。 第五阶段美国由出口国变成为进口国。新产品在美国的生命周期即告结束。美国又会致力于新的技术

26、革新以引入新产品。,Dr. PENG Hongbin (BIT),46,虽然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美国结束,但其他生产这一产品的发达国家可能处于周期的第三或第四阶段。同时,发展中国家很可能在国内开始生产这种产品,并逐渐向发达国家增加出口。这种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在生产国之间呈波浪式推进。当美国发明新产品并大量向欧洲出口时,正是欧洲大量进口之际;当美国出口下降时,正是欧洲开始生产以替代进口时期;当美国出口由高峰急剧下跌时,正是欧洲出口迅速增长时期;而欧洲出口明显下降,则是发展中国家扩大出口时期。,Dr. PENG Hongbin (BIT),47,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个动态理论。其动态含义表现为: 1

27、.生产要素的动态变化 工业制成品的生产要素随其生命周期不断变化。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制造新产品所投入的要素比例是变动的。在新产品阶段,产品属于技术密集型。到了成熟阶段,产品由技术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进入标准化阶段,价格竞争成为能否占领市场的关键(劳动密集型 )。,Dr. PENG Hongbin (BIT),48,2.贸易国比较利益的动态转移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要素密集型的特点,比较优势将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就不同类型的国家而言,在产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比较优势是不同的。美国在开发新产品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其他发达国家生产某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一方面可以把处于生命周期早期阶段

28、的产品出口到欠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处于后期阶段的产品出口到比他们发达的国家。发展中国家半熟练劳动资源丰富,在生产标准化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一种产品在它的生命周期的运动过程中,比较优势是从一种类型的国家转向另一种类型的国家 。,Dr. PENG Hongbin (BIT),49,第六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 是指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与出口。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一是产品中使用的生产要素相近或相似; 二是消费具有相互替代性。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渐成

29、为影响整个国际贸易发展格局的重要贸易形式。,Dr. PENG Hongbin (BIT),50,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可用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衡量。 其中X和M 分别表示对一种特定产业或某一类商品的出口额和进口额。T的取值范围为0到1。当一个国家只有进口或只有出口(即不存在产业内贸易)时,T=0;当对某一商品的进口等于出口时(即产业内贸易达到最大),T=1。,Dr. PENG Hongbin (BIT),51,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解释,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偏好相似理论 1961年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Linder) 在 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Pref

30、erence Similarity Theory)。同以往理论不同,它从需求的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林德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 林德认为,一种新产品首先是为满足本国的需求而生产。只有当新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国内市场有限时才出口到国外。,Dr. PENG Hongbin (BIT),52,2.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贸易量就越大 林德认为,两个国家需求结构越相似,它们之间的工业品贸易的可能性越大。需求结构相似的两国的贸易量要大于需求结构有较大差别的两国的贸易量。如果两国之间的需求结构一致,两国的消费者就会要求同等质量的商品。,Dr. PEN

31、G Hongbin (BIT),53,林德认为,平均收入水平是影响需求结构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有关国家平均收入是否相近可以用来反映需求结构是否相似。 人均收入水平相近的工业发达国家,相似的高档消费品和高技术的资本货物的贸易量很大。这些国家相互出口的往往是种类相同但商标不同的产品。而高收入国家与低收入国家之间的工业制成品贸易取决于两国需求的重叠部分。因为高收入国家中有低收入消费者,低收入国家中也有高收入消费者,这两部分人存在共同需求。,Dr. PENG Hongbin (BIT),54,(二)产品的异质性 产品的异质性是指同一类产品的商标、款式、包装、规格、销售服务等方面存在差异。产品的异质性可

32、以使不同生产者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消费偏好的需求,从而形成不同生产者的优势地位,在此基础上产生产业内贸易。,Dr. PENG Hongbin (BIT),55,(三)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单位成本最低时的产量规模。规模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等良好的环境,可以提高厂房、机器设备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规模经济促进了各国产业内部发展专业化生产,使建立在产业内专业化分工基础上的产业内贸易得以迅速发展。,Dr. PENG Hongbin (BIT),56,第七节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波特(Porter) 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波特认

33、为,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只能对国际贸易模式作出部分解释,但不能说明为什么一个国家能在某一行业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 一、钻石模型,Dr. PENG Hongbin (BIT),57,波特认为国内4种基本变量影响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这4个变量是: 生产要素;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构成波特所谓的国家“钻石”(diamond)。“钻石”是一个互相增强的系统。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产生互相增强的利益(图29)。,Dr. PENG Hongbin (BIT),58,图2-9 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Dr. PENG Hongbi

34、n (BIT),59,此外,机遇和政府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即附加变量。企业控制之外的偶然事件会造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优势的变化。具有最有利“钻石”的国家很可能把偶然事件转变成竞争力优势。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政府的实际作用是正面或负面地影响每个基本变量。国家虽不能成功地分离产业但通过水平和垂直关系能把产业联成产业群。,Dr. PENG Hongbin (BIT),60,(一)生产要素 1.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 基础要素是指自然资源、气候、简单劳动力等一国天然拥有的,其产生需要较少或简单的私人投资和社会投资。 高级要素则指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等依靠后天的长期积累和投资才

35、能获得的要素 。 高级要素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国即便初级要素不足,但如果高级要素在世界上具备优势,仍然有可能成为具有竞争优势的国家。但如果是高级要素极端稀缺,则很难形成长久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初级要素稀缺的国家并不意味着没有国际竞争力。,Dr. PENG Hongbin (BIT),61,2.一般要素 和专门要素 一般要素指公路系统、受过学历教育的劳动力等适用范围广泛的要素,提供基本类型的竞争优势。 专门要素则指专业领域的专业人才、特殊的基础设施、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如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等。 一般来说越是高级的要素越可能是专门要素,专门要素比一般要素更能为国家提供持

36、久的竞争优势。 波特对要素进行详细区分的目的在于强调一国比较优势的基础并不拘泥于先天拥有的要素数量,高级要素和专门要素都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的积累获取。,Dr. PENG Hongbin (BIT),62,(二) 需求条件 波特强调需求在提高竞争优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较大的国内需求有利于促进国内市场竞争,提高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服务水平,以及产生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形成巨大的市场竞争力。,Dr. PENG Hongbin (BIT),63,国内需求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可能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国内需求结构和全球性需求的吻合程度。如果一国国内市场的主要需求和全球性需求相一致,就有可能获得竞争优势

37、。 第二,国内买主的特征。如果国内买主对产品和服务比较挑剔,就会加剧该行业的国内竞争,使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提高,容易形成世界竞争力。,Dr. PENG Hongbin (BIT),64,第三,买方需求的前瞻性。如果一国的买方需求比其他国家领先,将会推动该国企业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新产品的研发。 此外,国内独立的买主数量、需求的增长速度、需求的规模以及市场饱和的时间也会对一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产生影响。,Dr. PENG Hongbin (BIT),65,(三)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 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发达与否关系着主导产业能否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交流产品信息,从而建立起自己的优势。 支持产业是

38、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品的产业,如先进的汽车工业需要有先进的发动机制造行业、橡胶轮胎生产行业等的支撑。 相关产业指因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如照相机、录像带都属于摄像机的相关行业。,Dr. PENG Hongbin (BIT),66,波特在研究中发现一种普遍现象,即一国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成功产业一般是由很多相关产业组成的一个产业群。德国的纺织服装就是这样一个产业群。它包括高质量的棉花业、合成纤维业,纺织机针制造业和一系列纺织机械制造业。,Dr. PENG Hongbin (BIT),67,(四)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不同国家有差异程度

39、不同的企业战略和结构。当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与该行业发展的特征相适应时,该产业容易获得成功。如: 德国企业有等级森严的组织和管理惯例,高级经理通常都有技术背景、具有产业技术和工程背景是企业巨大成功的特征。 意大利中小企业注重战略,在具有自己特色的很小细分市场经营生产目标顾客的特色产品,避免标准化产品的生产。,Dr. PENG Hongbin (BIT),68,国内的竞争环境是一国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激烈的国内竞争将迫使企业不断更新产品、提高生产效率,以取得一种持久的、独特的优势地位。具体而言,对一国竞争优势的影响体现在: 第一,减少了外国竞争者的渗透。 第二,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 第三,促使竞

40、争升级。 第四,强化竞争程度。 第五,迫使企业走向海外。,Dr. PENG Hongbin (BIT),69,(五)机会,机会主要表现为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发生变化、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剧增、战争等偶然性事件。 机会可以打破原本的竞争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它可以使原来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丧失优势,落后国家的企业可以借此获得竞争优势。,Dr. PENG Hongbin (BIT),70,(六)政府的作用 政府在增强国家竞争中起着个别企业做不到的作用,能为企业创造有利环境。政府政策在间接影响宏观经济格局时不应限制市场直接配置资源的作用,应鼓励

41、企业间竞争,而不是去障碍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经济生机和企业创新的市场竞争。 为增强国家的竞争优势,政府应当:,Dr. PENG Hongbin (BIT),71, 关注特殊要素创造,加强教育、科研文化以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避免干预要素和货币市场由市场引导资源流动。 实施严格的产品、安全和环境标准,迫使企业改善质量、升级技术。 鼓励持续投资于人力技能、创新和物质资本的目标。 放松管制,限制垄断,鼓励竞争,实施反垄断法。 拒绝管理贸易政策和手段,开放市场,鼓励内外竞争,促进企业创新。,Dr. PENG Hongbin (BIT),72,二、竞争优势的发展阶段论 波特认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一国竞

42、争优势的驱动力不同,先后将经历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和财富驱动阶段。 (一)要素驱动阶段 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是自然资源和劳动力数量等基本生产要素的优势,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在这一阶段,产业技术层次较低,产业的成功主要通过价格竞争实现。,Dr. PENG Hongbin (BIT),73,(二)投资驱动阶段 在投资驱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资本要素。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在新兴工业国家主要处于这一阶段。 (三)创新推动阶段 在创新推动阶段,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研究与开发,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一般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日本处于创新驱动阶段。,Dr.

43、 PENG Hongbin (BIT),74,(四)财富推动阶段 在财富推动阶段,企业创新、竞争意识明显下降,它们回避竞争,更注重保持地位而不是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实业投资下降,有实力的企业试图通过影响政府政策来保护自己。经济发展缺少强有力的推动,产业竞争力逐渐衰退。波特认为德国和美国处于创新驱动与财富驱动之间,而英国则处于财富驱动阶段。,Dr. PENG Hongbin (BIT),75,三、企业群落论 90年代以来,波特将钻石模型与区位理论(经济地理)结合起来,提出了企业群落的概念,进一步发展了其竞争优势理论,即“新竞争经济学”。 企业群落指经营同一产业、在业务上有密切关联的一群公司和相

44、关机构集聚在一个较小的地理范围内。 企业群集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Dr. PENG Hongbin (BIT),76,企业群落作为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从四个方面加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第一,外部经济效应。 第二,空间交易成本的节约。 第三,学习与创新效应 第四,品牌与广告效应。,Dr. PENG Hongbin (BIT),77,第三章 世界市场 第一节 当代世界市场的发展 一、世界市场的含义与分类 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是由国际分工联系起来的各个国家商品流通的总和。,Dr. PENG Hongbin (BIT),78,二、当代世界市场的基本

45、特征 (一)世界市场容量不断扩大 (二)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四)跨国公司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五)世界市场竞争日趋加剧,Dr. PENG Hongbin (BIT),79,第二节 世界市场价格 一、影响世界市场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 (一)国际价值 (二)供求关系 (三)垄断因素 (四)竞争因素 (五)通货膨胀 (六)汇率 (七)经济周期性波动,Dr. PENG Hongbin (BIT),80,此外,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自然灾害、政治动乱、战争、投机、季节性等因素也在不同的程度上影响世界市场价格的变动。,Dr. PENG Hongbin (BIT

46、),81,二、世界市场价格的类型 (一)世界封闭市场价格 调拨价格 垄断价格 国家垄断价格或管理价格 区域经济集团内的价格 国际商品协定下协定价格 (二)世界“自由市场”价格,Dr. PENG Hongbin (BIT),82,第四章 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一节 对外贸易政策 一、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及类型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针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一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 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 保护本国市场; 扩大出口市场,扩大本国对外开放的规模与范围; 改善本国产业结构,通过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前提下,协调与各国的

47、经济贸易关系。,Dr. PENG Hongbin (BIT),83,从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内容、结果、实施情况看,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可以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Free Trade Policy)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涉和限制,也不给予补贴和优惠,允许货物和服务自由输出和输入,使其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Protective Trade Policy)是指为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同时对本国出口商给予各种补贴和优惠以鼓励出口。,Dr. PENG Hongbin (BIT),84,四、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 一)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是

48、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货币的唯一形态。根据对待金银的态度和获取金银的手段不同,重商主义可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Dr. PENG Hongbin (BIT),85,早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塔福德(Stafford 1554-1612)和法国的孟克列钦(Montchretien 1575-1622)。他们认为,积累财富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外贸易顺差,因此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必须使每笔交易和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以使金银流入本国,并将其储藏起来,不再投入对外贸易。同时,为了增强国力,应阻止本国金银货币外流,禁止金银输出。,Dr. PENG Hongbin (BIT),86,晚期的重商主义也称为贸易差额论,其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 1571-1641)。他批评了早期的重商主义禁止货币流出,将货币储藏起来的不明智作法,主张将货币投入有利可图的对外贸易,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只有保持贸易顺差,才可能增加货币并使国家富足。但一国追求贸易顺差的办法应是保持本国对外贸易总额的顺差,而不必使对每个国家的每笔交易都保持顺差。为了实现对外贸易顺差,托马斯孟提出发展英国工场手工业、航运业、殖民扩张以及保护贸易等政策主张。,Dr. PENG Hongb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