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9868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95 大小:4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人性与伦理.ppt(9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一、人性研究及其现实意义,1人性概念的界定 (1)“人性”就是指人的本性或“人的本质”。 人性论就是关于人类普遍具有的属性、特性、特征及本性、本质的理论。 (2)“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差异: 从外延上看,“人性”比“人的本质”更为宽泛; 从内涵上看,“人的本质”比“人性”更为深刻; 从层次上看,“人性”揭示了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所具有的与动物一般的区别,而“人的本质”则揭示了人与动物的最本质的区别。,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一、人性研究及其现实意义,2一般本性与变化的人的本性 马克思在批驳边沁时指出:“假如我们想知道什么东西对狗有用,我们

2、就必须探究狗的本性。这种本性本身是不能从效用原则中虚构出来的。如果我们想把这一原则运用到人身上来,想根据效用原则来评价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和关系等等,就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性。”,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一、人性研究及其现实意义,3人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1)人性论是科学研究和理论研究的依据。 (2)人的社会本质理论有利于人们正确解决人生矛盾和人生问题。 (3)人性论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4)人性研究是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前提。 (5)人性论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依据。,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1古

3、代人性论 (1)斯芬克斯之谜:狮身人面“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2)普罗泰戈拉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 (3)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一个有理性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是一个政治动物”。,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5)中国古代的人性论 A孔孟的“性善论”。 孔子说:“人者仁也,人而不仁非人也。”“克己复礼”。 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B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性恶写道:“人之性恶也,其善者伪(人为)也。” 人人具有“眼好

4、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的本性。 C有人提出“性无善无恶论”;也有人提出“性有善有恶论”。,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2中世纪人性论 (1)宗教神学主张人的本质是由神规定的。 (2)人的命运是预先注定的。 (3)鼓吹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基督教不仅极端蔑视人的感性欲望,而且宣扬信仰高于理性的观点。 马克思指出: “基督教的社会原则颂扬怯懦,自卑,自甘屈辱,顺从驯服,总之,颂扬愚民的各种特点。”,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3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论 (1)人文主义者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抗击神权,以人道取

5、代神道。 (2)强调人的本性就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性不是由神性规定的,而是由人的自然性决定的。 (3)强调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追求物质欲望和尘世幸福来反对禁欲主义和来世幸福,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4)歌颂人的伟大,赞扬人的价值,提倡尊重人的意志自由与个性发展。,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萨士比亚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赞美诗: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想是多么高贵!力量是多么无穷!仪表和举止是多么端正,多么出色!论行动,多么象天使!论了解,多么象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彼特拉克对爱情的歌颂; 薄伽丘对

6、宗教禁欲主义的批判; 爱拉斯谟对基督教幸福观的批判; 拉伯雷的“理想修道人生”;,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4近代人性论 (1)“感性主义”人性论 霍布斯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普遍的自私利己的自然本性,这种自然本性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人的社会生活。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物欲,满足物质的享乐。 “人与人像狼与狼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曼德威尔:“私利即公益”;“私利即美德”; 边沁在道德与立法原理中提出功利主义观点:“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是最高道德”。 穆勒提出社会情感是解决利他主义问题的关键。精神的快乐优于感官的快乐。,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

7、,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爱尔维修认为: 人天生就有自我保存、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性,这种“自爱”的本性是普遍存在的永恒不变的。自爱是人的本性,不可违背。,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费尔巴哈认为: “人的自爱利己的本性和追求感官的享受是道德的来源和基础。” 人的本质是人作为一个由血肉、欲望、精神而组成的自然物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就是把许多人纯粹自然联系起来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属性。,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伏尔泰对人的定义是: “人是善与恶、快乐与痛苦的混合物。”,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2)“理性主义”人性论

8、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的权利是人生来就有的。 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命题,强调人的本质不在于人的肉体欲望或某种感觉特性,而在于人的精神和思想。,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康德提出“人为自然立法”的命题,突出了人作为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提出了探求真理和正义的两大使命: “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时常、愈反复加以思维,它们就给人心灌注了时时在翻新、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黑格尔认为: “人的本质是精神”,而“精神的实体、本质是自由”。,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

9、,5现代人性论 (1)意志主义 (2)生命哲学 (3)精神分析 (4)存在主义 (5)法兰克福学派,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二、人性问题研究的历史考察,6点评: 近代思想家所说的人是一般的抽象的人,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平等、追求幸福,并认为这是天赋的,永远不变的。 其共同缺陷就是,脱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考察人,只是抓住人性的某一个方面,并将其绝对化、抽象化,因而不能科学地揭示人性及其发展的规律。,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1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劳动是确定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指出,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

10、),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2)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的本性,而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 “不是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品性,从根本上说,不取决于人的机体状况,而取决于人的社会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物质利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决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不仅有经济关系、物质关系、血缘关系,而且有文化关 系

11、、法律关系、伦理关系、思想关系等。 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实质是物质利益关系,它是其他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和基础。,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4)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随着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指出,人是什么样的,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本质,既和他们生产什么相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相一致。总之,不存在什么永恒不变的一般的人的本质。,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阐释的几个层次: 首先,马克思把人的需要看作人的活动的内在动力,揭示了人的本质的逻辑前提。他说:“在现实世

12、界中,个人有许多需要”,“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其次,马克思从人的需要的实现手段上揭示了人的本质。指出“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的特性”; 最后,马克思从实现人的需要的生产劳动的现实性上揭示了人的本质,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人的本质的异化理论 (1)含义及表现 异化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受自己的活动及其结果支配或反对的状况。 异化的表现: 经济上;政治上;思想上; 宗教上;生活上;,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2)劳动异化的具体表现: A劳动者同劳

13、动产品相异化。 劳动者创造的价值愈多,它自己的价值就愈低。 “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张俞 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B劳动者同劳动本身相异化,即劳动者不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而是被迫地强制地从事劳动。 劳动者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肉体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到损伤,精神遭到摧残”。,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C劳动者同

14、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 由于劳动者的劳动异化为外在的、强制的劳动,人的劳动变成单纯的谋生手段,因而劳动者就与人的本质相异化了。 D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3)异化劳动同私有制和分工是密切相关的。私有制既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又是实现劳动异化的手段。 (4)异化的克服和扬弃 马克思主张通过社会革命消灭私有制,扬弃异化劳动,实现全人类解放及人的解放。,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5)私有财产的运动(经济发展)是人类自身解放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指出,“自我异化的扬弃跟自我异化走着同一条道路”,这是因为要把

15、人的“类的本质力量”全部发挥出来并把它当作对象来对待,“这首先仍然只有通过异化这种形式才是可能的。”,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马克思指出: “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也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因此,它是人向作为社会的人即合乎人的本性的人的自身的复归。”,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1人性的自然属性 (1)人的生物属性: A、生命的同化和异化; B、基因的遗传和变异。( “人类基因组研究”。) C、 基因与人的行为研究。(憨傻痴呆愚。暴力倾向性测试。战争与男性荷尔蒙),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

16、析,(2)人的生理构造及其属性 A、结构决定功能 B、神经系统反应能力与条件反射 C、体质、体能、官能与生命力、本能、精力、活力。,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3)自我保存的本能 A饮食需要: 吃饭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吃喝饮食是人类的第一大需要;“民以食为天,地为万物之本”; 饮食的历史演变:天然、种植、生食、熟食、杂食、美食(色香味形)。 吃喝的道德问题:“什么都吃”。,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B穿戴需要: 穿戴的原因:劳动中防护身体;气候变化中保护身体;羞耻感的产生,满足心理上的需要;展示个性特色,满足审美需要; “时装秀”:面料、款式、色彩、造型。 穿

17、着问题:露、透、裸、人体彩绘。,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C居住需要: 休息场所,卫生环境,安全保障。 住房的历史演变:树居、山洞、茅屋、草房、平房、楼房、公寓、别墅、宫殿。 住房商品化、货币化改革,房地产市场发展,住房条件改善。,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D睡眠需要 睡眠休息需要,占生命三分之一; 闲暇时间增多,节假日生活和旅游; 休闲学研究(吃、喝、玩、乐),促进身心发展。,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4)性行为需要: 人类性行为的意义和目的: A、生儿育女; B、追求快乐; C、表达爱情。,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

18、(5)欲望 母爱;性爱;情欲; 私欲;物欲;占有欲; 贪欲;七情六欲; 对待欲望的态度及策略: 禁欲纵欲节欲,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禁欲主义态度: 克制情欲,自甘屈辱,怯懦驯服,拒绝物质享受,放弃一切欲望; 修行禁欲,六根清净,四大皆空;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享乐主义态度 : 爱拉斯谟说,人的情欲高于理性,人生的目的就是感官享乐,毫无顾忌地寻欢作乐。 列子杨朱说,人生就是“尽一生之欢,穷当年之乐”,放荡纵欲,及时行乐。 “恣耳之所欲听,恣目之所欲视,恣鼻之所欲向,恣口之所欲言,恣体之所欲安,恣意之所欲行”

19、。,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人的两性关系是衡量整个人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2人性的社会属性 (1)人的需要 马克思提出: 人的自然性需要和人的社会性需要 恩格斯提出: 生存需要、发展需要、享受需要,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劳动力的价值由两种要素所构成,一种是纯生理的要素,另一种是历史的或社会的要素。工人阶级为要保持和再生产自己

20、,为要延续自己肉体的生存,就必须获得自己生活和繁殖所绝对必需的生活资料除了这种纯粹生理的要素以外,劳动力的价值还取决于每个国家的传统生活水平。这种生活水平不仅包括满足生理上的需要,而且包括满足由人们赖以生息教养的那些社会条件所产生的一定需要。”,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恩格斯指出: “人类的生产在一定的阶段上会达到这样的高度:能够不仅生产生活必需品,而且生产奢侈品,即使最初只是为少数人生产。这样,生存斗争就变成为为享受而斗争,不再是单纯为生存资料斗争,而是也为发展资料,为社会地生产发展资料而斗争”,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论”: A、

21、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需要(爱的需要:母爱、博爱、泛爱); D、尊重需要(自尊、他尊); E、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最高需要),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2)自由自觉的活动生产劳动是人的根本特征 A生产劳动的基本特点; B制造并使用工具; C生产劳动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一当人们自己开始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的时候(这一点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他们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第二讲 人性与

22、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诚然,动物也进行生产,它也为自己构筑巢穴或居所,如蜜蜂、海狸、蚂蚁等所做的那样。但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则是全面的;动物只是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生产,而人则甚至摆脱肉体的需要进行生产,并且只有在他摆脱了这种需要时才真正地进行生产;动物只生产自己本身,而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与自己的产品相对立。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塑造,而人则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第

23、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3)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 A人是一种群居性的动物,“人是社会的存在物”。 B社会关系的内容(经济、文化、政治等)。 C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分工、交往、协作、竞争、分配)。 D人的社会组织性(群体)。,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人是最名符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象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义的。”,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生命的生产无论是自己生命的生产(通过劳动)

24、或他人生命的生产(通过生育)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个人的合作”。,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恩格斯说: “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实现自然界中的最伟大的进步,还需要一种因素:以群的联合力量和群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 早期人类及其个体之所以能够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不是因为人有牛之利角,虎之锐爪,龟之硬壳,鹿之捷足,而是因为人有群体的联合力量。,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在真实的集体

25、的条件下,各个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由。”,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4)文化规范性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标志 A人是文化动物; B人是符号动物; C道德规范与人性需要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文化是群体经验的凝结,是群体的共同观念体系 具体表现为: 风俗习惯、行为规则、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法律制度、伦理规范等。,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所产生的。”,第二讲 人性与

26、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3人性的精神属性 (1)理性(抽象思维能力); 思维与语言; 人类意识与动物心理的区别。,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包括: 声音语言、动作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如数学语言、数理逻辑语言以及独特的密码、标记、暗号、点字法等);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抒发感情、表达感受的手段; 语言产生于社会生产劳动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2)自我意识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实现(利益、权利、尊严;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幸福、快乐;)

27、,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指出: “凡是有某种关系存在的地方,这种关系都是为我而存在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说来,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而存在的。”,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3)人的主体性 人的复杂心理过程:知、情、意、行、个性、气质、性格、能力、智力。 主体性内涵: 自觉性、能动性;积极性、主动性;批判性、创造性、首创性;,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28、,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毛泽东指出: “一切事情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先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这种能动性,我们名之曰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马克思说: “自然界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没有制造出机车、铁路、电报、走锭精纺机等等。它们是人类劳动的产物

29、。” “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4)人是有感情的动物 恩情;爱情; 友情;乡情; 同情;旧情;,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每个女孩都怀有情愫,在青春期的时候,会对某个男孩产生好感; 同样,每个男孩也会遇到自己钟情的女孩。,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5)共同美感 A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B美感的差异性 C美感的共同性,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形式美: 色彩形状声音 形式美规律: 整齐一律,平衡对称; 差异统一,黄金分割律

30、; 和谐协调,多样统一,均衡、节奏,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自然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黄山、泰山、武夷山、峨眉山; 北京故宫、长城、颐和园;陕西秦陵及兵马俑;甘肃敦煌莫高窟;西藏布达拉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辽宁高句丽王城;云南丽江古城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江西庐山;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杭州西湖 ;桂林山水。,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人之美: 自然生理美:相貌、身材、皮肤、体质; 修饰打扮美:化妆、服饰、发型、整形; 风度精神美:知识、能力、个性、气质、思想、智慧、道德、情操、理想、信念。,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汉乐府:陌

31、上桑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中国四大美女: 西施、王昭君、貂婵、杨玉环; 沉鱼、落雁、 闭月、羞花; 中国古典美女标准: 柳叶眉,杏核眼,樱桃小口一点点,杨柳细腰塞笔管;,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现代女性完美三围的标准: 1、上、下身比例:以肚

32、脐为界,上下身比例应为5比8,符合“黄金分割”定律。 2、胸围:由腋下沿胸部的上方最丰满处测量胸围,应为身高的一半。 3、腰围:在正常情况下,量腰的最细部位。腰围较胸围小20厘米。 4、髋围:在体前耻骨平行于臀部最大部位。髋围较胸围大4厘米。 5、大腿围: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大腿围较腰围小10厘米。 6、小腿围:在小腿最丰满处。小腿围较大腿围小20厘米。 7、足颈围:在足颈的最细部位。足颈围较小腿围小10厘米。 8、上臂围:在肩关节与肘关节之间的中部。上臂围等于大腿围的一半。 9、颈围:在颈的中部最细处。颈围与小腿围相等。 10、肩宽:两肩峰之间的距离。肩宽等于胸围的一半减4厘米。,第

33、二讲 人性与伦理,四、人性结构的理论分析,艺术美: 音乐、舞蹈、文学、诗歌、建筑、雕塑、绘画、电影、书法等; 实用美学: 市容环境美;装饰装潢美; 工艺美;服饰美;摄影美。,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1、人性与道德规范 (1)道德规范源于人性需要 道德规范的产生既是人性需要的体现,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映;既是人们社会生活正常化有序化必需遵守的规则条件,又是社会历史和社会关系进一步发展的指南。 实然与应然,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2)道德规范的两重性 积极与消极 超性前与滞后性 (3)道德评价的标准及最终目标: 人性解放、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

34、五、人性与伦理评判,2、正确理解人性中的若干重要关系 (1)人性与兽性(动物性)的关系。 (2)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恩格斯说过: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人性或兽性的程度上的差异。”,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马克思说: “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男女之间的关系是人和人之间最自然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表明人的自然的行为在

35、何种程度上成了人的行为”。,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3)人性与阶级性及党性的问题。 (4)人性与个性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5)感性欲望与理性意志的关系。 (6)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关系。 (7)快感与美感的关系。 (8)抽象人性与具体人性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9)自私与无私的关系 (10)利己性与利他性的关系 (11) “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道德人”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荣获第2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金字塔奖”银奖和最佳女主角奖的红色恋人讲述了一段缠绵而悲怆,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在一次公众

36、聚会上,秋秋发现了父亲瓦解共产党地下组织的阴谋,亲手将父击毙,从此身陷囹圄。 在法庭上当被问及与被击毙的叛徒父亲的关系时,秋秋说:“我们的关系是一个革命者与一个叛徒的关系。” 思考:秋秋的父亲究竟爱不爱秋秋?如何理解阶级性和亲情人性的关系?,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了验证“笨狗熊”的说法,竟然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的身上或嘴里。 “硫酸泼熊”事件报道后,其母亲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时说道:“我对儿子的做法很痛心,他伤害了动物,更伤害了很多热爱动物的人们的心,我替孩子向大家谢罪或者道歉不管儿子做了什么,不

37、管他犯了多大的错,他永远是我的儿子。他犯的罪我要和他一起承担,并且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他,挽救他。我希望社会给他留一条学路。”,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3、人性发展的三种状态 (1)自然经济形态下“原始的丰富” (2)商品经济形态下“片面独立的人” (3)产品经济形态下“全面自由的发展”,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4、人性发展的目标 (1)人的潜能素质的充分开发; (2)人的自由自觉创造性活动的实现; (3)人的本质力量的普遍确证; (4)人和自然及社会融为一体和谐发展。,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人性全面发展的真谛就在于: “一切属人的感觉和特性的彻

38、底解放”, “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人同世界的任何一种属人的关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 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官能,正象那些在形式上直接作为社会的器官而存在的器官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对象性的关系,亦即通过自己同对象的关系,而对对象的占有。”,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五、人性与伦理评判,马克思恩格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参考资料,1从文艺复兴到十九世纪资产阶级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有关人道主义

39、人性论言论选辑,商务印书馆,1966年版 2休谟:人性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5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6夏甄涛:人是什么,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王海明:新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黎鸣:中国人性分析报告,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第二讲 思考题,1、“人的本性是自我保存、自私自利、趋利避害、趋乐避苦、好逸恶劳、喜新厌旧”的观点是否成立?为什么? 2、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人的欲望? 3、如何看待人性的善与恶?假设人性趋善或趋恶,哪一个更有利于社会进步发展?,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第二讲 思考题,4、为什么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如何理解“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 6、如何理解“人是一种文化动物”? 7、如何理解“人的主体性”概念? 8、如何理解人性的发展及完善?,第二讲 人性与伦理,第二讲 思考题,9、简述下列命题的含义: “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野兽)”; “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是万物的灵长”; “我思故我在”; “人为自然立法”;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