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69947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寡人之于国也.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ppt(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孟子所提倡的“仁政”思想; (2)掌握本文涉及到的古汉语知识。 2、能力目标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文意,能够体会孟子的行文特色。 3、情感目标 (1)从孟子的言行之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 (2)认识孟子思想的现代意义。,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课时,孟子生平及孟子思想简介 1、学生结合注释及课后关于孟子的介绍了解孟子。 2、教师适当补充: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

2、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中,去深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和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吧。,【易读错字音】 好ho战:喜好征战。 数罟cg:密网。 弃甲曳y兵:丢弃铠甲,倒拖兵器逃跑。 洿w池:池塘。 鸡豚tn狗彘zh:豚,小猪;彘,猪。 畜x:畜养。 孝悌t:尊敬父母礼敬兄长。 庠xi

3、ng序:学校,殷时叫序,周时叫庠。,颁bn白:(头发)斑白。 饿莩pio:饿死的人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y,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wng,为王,称霸) 不可胜(shng)食也:(胜,旧读shng,意为尽。做“胜利”讲的时候,读“shng”),【语法知识】 1、一词多义: 时,季节。(不违农时、勿夺其时、斧斤以时入山林)时机、机会(无失其时) 王,名词,音wng,大王、君王、王侯。 (王如知此、王无罪岁)动词,音(wng)称王,统一天下,王道。(然而不王者) 食,动词,吃(谷不可胜食,七十者衣帛食肉)名词,食物,吃的东西(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2、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4、 。鸡豚狗彘(zh)之畜,【无】失其时。【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 “斑”,花白。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 。 (4)【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3、古今异义 (1)【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古义: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词。今义:指形单影只之人) (2)【河】内【凶】。 【河】:(古义:专指黄河。今义:泛指河 流。)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今河南济源一带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今 义: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 2.不行的,不吉祥的。),(3)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古义:副词,

5、更。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增加 (4)弃甲曳兵而【走】。 【走】:(古义:逃跑。今义:行走) (5)【或】百步而后止。 【或】:(古义:有的人。今义: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6)是亦【走】也。 【走】:(古义:跑,逃跑。今义:行走) (7)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谷】:(古义:粮食的统称。今义:谷子) (8)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shng】:(古义:尽。今义:胜利) (9)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古义:斧头。今义:重量单位。) (10)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11)非我也,【兵】也。 【兵

6、】:(古义:兵器。今义:军队中最基层人员),(12)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古义:年成。今义:年) (13)【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古义:那么。今义:这;于是) (14)【填】然鼓之。 【填】:(古意:拟声词。今译:填充,.),4、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 : 一般“鼓”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打鼓,击鼓进军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一般“衣”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一般“王”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以仁德使天下百姓归顺,【王无罪岁】 : 一般“罪”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归罪、归咎

7、 【树之以桑】: 树:一般“树”是树木(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种树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一般“食”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吃,(2)动词作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 一般“生”是活着(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 一般“死”是死去(动词),在此活用为名词:死去的人 丧,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3)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 : 一般“谨”是谨慎(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认真从事,(4)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 一般“移”是移动,在此是使动用法:使迁移 5、常用虚词 然 代词,这样。(河内凶亦然、然而不王者) 助词,的样子。(填然鼓之)

8、连词,然而,但是。(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形容词,对。(太后曰:“然”。),则 连词,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 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以 介词,用、拿、把请以战喻(用)树之以桑(拿)申之以孝悌之义(把) 介词,凭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介词,按斧斤以时入山林 动词,认为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然而,相当于“而”,以卫王宫,6、特殊句式 【判断句】 是亦走也 这也是逃跑。 非我也,岁也 这不是我的过错,这是年成不好。(否定判断肯定判断) 非我也,兵也 这不是我杀的,这是兵器杀的。(同上)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这就是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养生丧死

9、无憾,王道之始也 生养死葬没什么不满,就是王道的开端。 【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 (1)申之以孝悌之义 反复进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教育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头顶着或背负重物行走在路上,【宾语前置句】 (1)未之有也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未有之也。 (2)鸡豚狗彘之畜。 畜鸡豚狗彘 【介词结构后置句】 (1)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固定句式】 (1)直不百步耳(“直耳”相当于“只是罢了”),(2)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相当于“有的人有的人”) (3)是亦走也(“是也“相当于“这也是啊”),(五)、理清文章思路 1、引导学生对文章层次

10、进行划分 第一部分:(1)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分:(2-4)孟子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分:(5-7)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课堂小结:,1.文言实虚词。 2.文言句式。 3.重点句子翻译。,布置作业: 1.巩固作业:三维练习“积累基础巩固”。,寡人之于国也 第二课时,师生共同分析课文,1、分析第一部分,提问: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 矣。”梁惠王觉得自己对国家政务尽心尽力了。 他的具体做法有哪些?,明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提问:通过与邻国相比,梁惠王感觉如何?,明确: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提

11、问:梁惠王面临怎样的困惑?,明确: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2、分析第二部分,提问:孟子对梁惠王的疑问是如何思考的?,明确:他充分利用梁惠王想争夺人力的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提问:孟子是怎样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 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悉的“战”设喻,这样便于启发对 方。,提问:对“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如何理解?,教师明确:孟子通过设喻设圈套,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这正好走进“圈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梁惠王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治国不

12、尽心实质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或数量上不同而已,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3、分析第三部分,怎样才能使民加多呢?孟子自然而然引出自己的“仁政”主张。那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包括几个方面?,明确:两方面:一是“王道之始”的道理,一是“王道之成”的道理。,提问:怎样才能做到“王道之始”?,明确:“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提问:当采取了这些合理发展生产的措施后, 产生的效果是什么?,明确:“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提问:要想“王道之成”还需采取哪些措施?,明确:孟

13、子用了四组排比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提问:孟子从“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但这还不够。君王对此还应有什么态度呢?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呢?,明确:孟子采用对比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是对梁惠王自认为“于国尽心”的驳斥。此外,孟子还用了比喻,否定了梁惠王的自我辩护,劝勉梁惠王施仁政,除虐政。,请学生归纳孟子的“仁政”思想。,一是保民,使民无衣食之患;二是教民,用儒家的思想教育人民。,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课堂小结:,千年前的孟子的政治言论在我们今天仍然适用,而且光芒四射。怪不得几千年来,孟都受到众人的膜拜,我们还尊称其为“亚圣”。让我们怀着对孟子的崇拜之情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刻体会其思想内涵。,布置作业:,思考:孟子关于治国的言论,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何启示?与我们当今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观”有何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