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讲个案研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1185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28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讲个案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九讲个案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九讲个案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讲个案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讲个案研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 个案研究,吕国光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自 我 介 绍 任课教师:吕国光 通讯地址:兰州市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74号信箱 Email lugg 答疑电话:09317971757,教学目的,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认识个案研究的价值,掌握个案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活动1 读案例,1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总结个案研究法的过程和要求。 时间:100分钟 材料:大白纸、彩笔、胶带,过程,阅读下列两个案例(20分钟) 讨论: 从以上两案例中可以看出个案研究法的意义是什么? 个案研究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个案研究有什么特点? 个案研究中资料是怎样收集的? 总结交流。 分析各组所确定的研

2、究课题中怎样采用个案研究法。 各组交流。 教师总结。,案例一 和学生一道面对家庭变故,(一)问题的发生:A赖学 A今天没来上课,不知是生病了,还是碰到什么意外?担心着上完两节课,马上与A的父亲电话联系,得知A既没有伤病,也没有碰到“意外”,好端端呆在家里,“又哭又闹,死命不肯上学”问题看来很严重。A是不是和同学发生了矛盾?是不是他家里出了什么事?这个学期开学以来,他情绪低落,上课常开小差,作业马虎,屡受任课老师的批评,昨天语文课上我还责备他不专心。A会不会因为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赖学在家呢?,(二)问题的症结:A担心什么 中午,A的父亲赶到学校,向我道明了原委。原来,最近一段时间,他们夫妻不和,吵

3、过几回架,影响了孩子。昨天,他们吵得特别凶,孩子给吓哭了今天早上,他怎么也不肯上学,谁劝都不听。说到这里,A父叹了一口气:“我的话,他是更加不听了。所有的人都只好顺着他”,听完这席话,我大致弄清了A不上学以及近来情绪低落、上课不专心、成绩退步的原因:第一,父母失和,使他担心失去父母的爱,思想负担重;第二,A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自小备受娇宠,学习自觉性较低,三四年级时虽有好转,也需在学校和家庭多方面的关注下才能按时完成作业。现在,A家夫妇因为自身问题,更加迁就孩子了;第三,我们教师工作不够细心,没能及早发现A在校表现失常的真实原因,简单的批评反而加重了A的思想负担。,(三)解决问题的尝试:解开

4、A的心结 1对策与方案 A所面临的显然不是学校和教师完全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我们依然可以做一些工作。例如:第一,帮助他尽快稳定情绪;第二,激发他的学习兴趣,设法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学校生活和学习上来;第三,以真情引导他感受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等各方面的关爱,消除他内心害怕被抛弃的担忧。第一条和第二条是治标之策,第三条是治本之策。因此,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组织教师、A的家庭和同学三方面帮助A走出困境。,处于家庭危机中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一种不被遗弃的安全感,这是我们做教师不能给予的,但我们可以提醒A的父母不要忽视孩子。如果需要和可能的话,还可以向A家夫妇提出一些如何对待孩子的建议做父母的让年幼的

5、孩子面对家庭失和的不幸事实,也应该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到父母一如既往爱他的事实,家庭不幸的孩子,往往对老师和同伴的关爱有一种特别的渴望。师爱和友爱虽不能代替父爱和母爱,但至少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生活的温情和暖意。这不只是一种爱的补偿,更是一种爱的启迪。一个感到人世间充满着爱的孩子,一定会走出心中的阴影,鼓起生活的勇气,乐观地面对现实。如果我和其他教师与全体学生一道,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鼓励他关心他,他一定会从学校和班级体中源源不断地汲取信心和力量。如果A更多地寄情于学校生活,他也许会淡化父母争吵的情绪反应,从学习进步及与同学的友好交往中得到快乐和安慰。,遭遇不幸的孩子,渴望真心实意的关心和帮助,

6、同时又对自己的不幸特别敏感,不能忍受别人的怜悯,更不能容忍别人歧视或取笑他的不幸,所以不愿意让自己不信赖的人知道自己的不幸。我吃不准A是不是信任我,愿不愿意让我知道他家中发生的事情,所以在A面前不能轻率从事。于是,我事先给A写好了一封信,陈述老师和同学这段时间里对他的牵挂和想念,希望他回到学校和班级。同时表示:“老师永远不会舍弃自己的学生,同学永远不会孤立自己的同伴,父母不会遗弃自己的孩子”我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交给A。,我担心的是,学生们年纪尚小,阅历不足,对类似于A那样的处境和心情体会不深,在关心和帮助A时大大咧咧,轻率地提及A的家庭争端以及由此而来发生的赖学事件,触痛A心灵的创伤。结果好心办

7、坏事。为了防止发生这种事,不能轻易把遇到的实际困难透露给全班学生。可以先组织班级开一个小型欢迎会,表达全体师生对A重返学校和班级的喜悦之情根据学生的表现和A的反应,再做定夺。,可是,终究得让学生们了解和感受到像A那样的处境和困难。否则,就不可能引导学生真正关心A唯有对同伴及人类的幸福与不幸富于细腻的敏感性,才可能真正懂得怎样关心人、帮助人。我希望每个学生通过关心和帮助A, 自己也受到教育,学会关心人,我还希望借助班级内发生的一些小事,或者结合课堂教育的某些内容,使学生逐渐懂得:乐于助人是不够的,还应当学会善于助人。,2方案实施及其结果 (1)小型欢迎会 A同学回来了。按事先的布置,全班组织了一

8、个小小的欢迎会。会上,我隐瞒实情,和同学们一道热烈欢迎他归来。整个班级的气氛一直很活跃,许多学生表达出对A的关切之情,以及他回到集体的喜悦。显然,这个小型欢迎会给了A意外的惊喜。上午的几堂课,他始终听得极认真,这是近年少见的。我觉得与A交谈的时机已基本成熟,(2)致A的信及与A谈心 中午,我将事先准备的那封信交给了A,然后等待他的反应。下午上课前,A来到办公室,悄悄走近我的身边,叫了一声“陈老师!”接着就哽咽了,但他那双泪光闪烁的眼睛告诉我,他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何不趁此机会好好和他谈谈,帮他驱逐心头的阴影,重新树立信心?于是,我用温和的口气和他交谈起来谈到了他今天的感受,谈到了大伙对他的关心,

9、谈到了他父母对他的爱心,还谈了身边的一些亲人。最后,A似乎明白了什么,对我说:“陈老师,我知道了,大家都很关心我,希望我好。我会振作起来的!可是,我的爸爸妈妈”说着说着又哽咽起来,大颗大颗的眼泪滚落下来。 欢迎会、信、私下的谈心,对A确实有所触动。但是,光凭学校给予的一份真情,弥补不了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我该再和他父母谈谈。,(3)给A父母的建议 几天后,A的母亲应邀来学校从她那里了解到:A与母亲感情很深,甚至达到了一种依恋的程度。但是,A的母亲工作很忙,几乎抽不开身陪儿子我建议她多抽时间陪伴儿子,与儿子多交流,让他多得到母爱的温暖这样的孩子是很怕被冷落被抛弃的,要让他知道自己始终在父母心中占有重

10、要的地位当他父亲来时,我建议他摆正为父位置,不要像过去那样动辄呵斥和打骂,也不能像现在这样过于迁就孩子,而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情感感化他,用理智说服他,我不清楚A的父母后来做了什么,对待孩子有什么改变。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此之后A在学校时的情绪稳定了许多,学习态度也变得认真了。这些难得的进步应该及时予以鼓励。,(4)思想品德课与A致全班同学的信 记得在思想品德课上,讲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的时候,我启发学生们侃侃而谈身边的人和事的变化,就有一个学生提出“A同学也在变化发展”,得到全班同学的赞同。于是,围绕这一点,我组织大家讨论:“怎样帮他变得更好?”不少同学发表了意见。有的还提出把座位调到他

11、的身边,帮助他一起学习。还有的学生当即热情洋溢地鼓励了A一番。课后,A找到我,告诉我他心理也有许多话想和同学们说,就是不好意思开口我建议他先把心理话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们听。 后来,A果然写了一封给全班同学的信。他写道: 以前,我学习上懒懒散散。同学们一直在帮我改我决心不负众望,努力学习,(四)问题的再思考 在家庭和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逐渐唤起了A心中被爱的意识。A在他本人的努力下,逐渐找回了学习和生活的信心,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暴露出的和隐含着的问题还不少。,首先,A的父母现已离婚,A判给父亲。在父亲和祖父、祖母面前,A显得脾气暴躁。一家人本来就十分疼爱他,娇惯他。

12、家庭破裂,更使一家人都觉得歉疚,就越加疼爱他,迁就他。但是,A本人并没有多少感动,他更多的想法足,大人们都欠了他,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家。我觉得,A的一家对待A的方式存在问题,使A在父母离异之后没有受到正确的引导,甚至受到了误导。由于这是家庭问题,我们做教师的不便插手过问,不过,我还是可以从侧面做一些疏导工作的。A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与他一起讨论父母离婚的合理性,不是没有可能。即使他还理解不了离婚对感情破裂的父母来说是一种正确的选择,这样的讨论至少可以给他一次设身处地替父母着想的机会。重要的是,帮助他勇敢地面对父母已经离婚的事实。同时,帮助他认识到父母离异并没有影响他们各自对他的爱。他失去了一个

13、完整的的家庭,却没有失去父母,也没有失去爱,相反得到7更多的爱,其次,A的家庭遭遇,已经开始影响到他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同学有几次好心帮他,结果招来他的奚落。造成这种令人痛心的尴尬局面,既有来自A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我们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A的处境和心情,容易使他误解别人的善意。如果不设身处地、格外防止触痛他内心的的创伤,帮助他就可能变成伤害他我们还想帮助和关心他的话,比以前难度更大了,但我觉得,这正好给了我们教师学会关心学生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同学的机会,对一个遭遇不幸、深受刺激的孩子,该怎样设身处地地关心他、帮助他、而不伤害他?这是摆在我和我的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案例二:爱与

14、被爱意识的互动,(一)现象与观察 现象一: 为了了解一下学生在关心自己、关心他人方面的认识,我曾作了一项调查。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们用一节队活动时间,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做法。题目是这样的:,(1)假如你自己生了病,你会怎么做?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生了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3)假如那天正好要用练习册,你的书包是你父母帮你整理的,正好忘了带练习册,这时候,你会怎么想? (4)这两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固疲劳过度,嗓子都哑了,看到这情景,你有什么想法?,下课后,我把同学们各自写的东西收上来,一张张看了起来,其中我班小宁同学写的一张纸条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只见他的纸条上写着: (1)我生病了,我

15、会躺在床上吃药或看电视。 (2)爸妈生了病,我会住到亲戚家去因为我怕爸妈的病会传染给我。 (3)我会骂爸妈,骂他们毛手毛脚。 (4)我没什么想法。,看到这,我不由一愣:这孩子的想法怎么会这样?是他的爸爸妈妈平时不关心他么?不,据我了解,小宁爸妈非常关心他,可以说是大关心他了吧!他母亲曾对我说,小宁一顿要吃三个鸡大腿,四个肉馅儿面筋;家里买了一只鸡,不允许父母先吃一口,要等自己吃够了,才肯让父母吃;文具盒中的铅笔都是几元钱一支的自动铅笔,用了些时间就喊用腻了,要父母帮他换新的他父母的想法是只要他学习好,吃就尽量让他吃吧,用也就尽量满足他吧,反正就只有他一个小孩。,但是他父母在生活上满足他后,他的

16、学习并没有如他父母的愿。他母亲曾几次向我诉苦:“在家里,我是一直盯着他学习的,可是他不想学,真是把我给累死了,好像现在我在上学。早上7点钟,我急着要去上班,喊他几遍,他无动于衷,我实在没有办法,把他从被窝里拖出来,帮他穿衣、穿鞋,照顾他吃好早饭,让他上学;下学回来,虽不用烧晚饭,我们一家去他奶奶家吃,可我也不轻松,忙着坐在他旁边,盯着他做作业,常常拖得很晚。如果我有事要忙一会儿,他就一个字也不写,干坐在那里,东摸摸,西看看,真是拿他没办法。”他母亲又说:“我也曾对小宁说,你就不要去上学了!他却对我说:干吗不上学?我对他说:你就留一级吧!他回答:反正我比别人小一岁,留一级也不要紧。好几次我都因辅

17、导他做功课,他不肯做而伤心地流泪。他看着我流泪满面,却嘿嘿地笑我,真是让我哭笑不得!”,现象二: 小宁在家里足这样,在学校里也同样是这样他只晓得调皮捣蛋,懒得做作业,常常是别人完成了作业已回家,而他作业还没写,照样玩得挺高兴。你看,数学老师又向我反映了:“数学课上,班级内一学生因身体不适而呕吐了,同学纷纷向他投去关切的目光,老师也对他问寒问暖,而小宁却学着同学 呕吐的样子用手捏着喉咙干呕着,引得同学笑,他还作出怪样。”,(二)诊断与分析 显然,这是一个爱心沉睡的孩于。他感受不到父母的辛劳,对父母的良心毫无敏感性,因而视父母为之所做的一切为理所当然,不懂得感激,更不用说关心、体贴父母;他也体会不

18、到身体不适的同学的心情,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麻木不仁因而不但不能对生病的同学表示关切,反而取笑她。,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心理是非常沉重的这么小的孩子本不该是这个样子的。小宁的表现之所以这样缺乏爱心,我想根本的原因足馋很少有被人爱的真切体验。家长不懂如何关心自己的孩子,一味宠爱,酿成苦果;孩子处在溺爱中,对父母对他的爱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所以对父母给予的爱麻木不仁他并不缺少别人的爱,但缺少被人爱的意识。正因为缺少被爱的意识,所以,才没有爱的意识。对于这孩子来说,要唤起他爱和关心的意识,首先要唤起他被爱和被关心的意识。要唤起他被爱和被关心的意识,不是给他更多的爱,而是要少给他一点爱,使他逐渐懂得

19、珍惜别人的爱。,(三)措施与效果 第一,找他父母进行一次谈话,指出问题的症结,晓之以真正关心孩子的正确方法,并商量对策,促其改掉缺点。这一方法是适当进行惩罚我向他们介绍班内另一家长采取了这一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借鉴。一方面是对其进行冷处理,让他从“宠爱”中跌落至“受人冷落”,使他尝到没人关心的滋味,从而珍惜受人关心的机会。,具体做法是对他的学习不闻不问,把他的学习任务完全还给他自己,父母不再陪读,让他亲身体验平时父母关心他学习的辛苦另一方面,对他的吃、用适当控制,发现有进步,可进行鼓励;如果没有进步,则让他少吃、少用 第二,多发现小宁身上表现出的关心他人的闪光点,进行激励,促其学会关心自己的学习

20、,关心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老师和同学,四年级时,我就发现小宁虽说调皮,但在学校组织的为“手拉手”学校捐款、为希望工程捐款等活动中表现较好,他积极参加,踊跃捐款,收集废品,能为希望工程做贡献。我想何不利用他这一闪光点对他进行表扬,从而促其树立目标呢?于是我仔细观察,寻找他的闪光点。,12月4日上午,机会来了。第三堂课是体育课。这节课一下课,我刚想到操场上去看学生排对情况,几位学生急急地边喊边向我跑来:“浦老师,浦老师,3-昏过去了!”我一听,忙问清她在哪里,就急着赶往医务室去看望她。这时正值学生吃午饭时间,许多同学正,忙着排队打饭。我来到医务室一看,咦,小宁怎么也在这?他也关心王文?我心中一喜

21、。待我看过王文,安排她父母来校带她去看病后,我就去教室吃午饭。在吃午饭时,我喊来小宁,问他怎么也在医务室。他回答我:“我去看看她究竟怎样了!”于是我趁势表扬了他:“看来,你还捉关心同学的么!但你就是不会关心自己的学习,包括关心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老师。希望你能学会关心自己的学习啊!”小宁听了我的话,脸上显出少有的一本正经的模样,向我点了点头,高兴地去吃饭了。,下午我又在课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小宁,其他同学听了,有人在下面发表了不同看法“不管小宁是到医务室里玩玩还是去看王丈的,他这一行动充分说明他还捉关心人的,我们要看到他这一进步。”我这么一说,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了。于是我就向大家提出了希望:“当一个同学有了一点进步,我们一定要看到他这一点进步,鼓励他,从而督促他改掉别的缺点,这也是关心他人的一种表现。小宁,你看,同学们都这样相信你,你应该不让同学失望啊!”小宁听了,整节课表现得都不错。那一天放学时,他的作业第一次全部做完,订正好。第三,经常给他树立一个小目标,鼓励他用实际行动达到目标,激发他继续努力。第四,多利用移情法,让他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让他讲:“假如你在上课时呕吐了,当你的同学学着你的样子干呕时,你会怎么想?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