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1774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8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章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二章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二章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章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章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第一节 国外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一、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产生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原因借鉴与吸收现代科学研究方法 背景18世纪世纪中期以后,巴西多(德)、兰喀斯特(英)、 康德、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瑞士)提倡教育实验研究 19世纪普莱尔、比奈(法)、霍尔(美)提倡使用观察、调查、问卷、测量、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 标志1900年德国的梅依曼、拉伊提倡“实验教育学”研究,创办实验教育学杂志,出版了著作实验教育学,二、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繁荣 时间二战之前 信念建立教育科学 方法实验教育学方法发展、普及与完善 结果教育科学体系形成,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再度兴

2、盛 时间50年代后 原因美苏争霸 结果政府投资教育科研 6070年各国著名的教育改革的涌现,四、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走向成熟 70年代后的反思 和平发展合作国际化 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的看法 多元化,国内外教育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引 子:主 要 内 容,1、教育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教育研究的复杂程度受到重视 2、加强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 3、教育研究得到多学科研究的滋养 4、教育研究注重一般规律和本土资源 5、“大教育”和“大实验”的思路 6、校本的整体发展与校本研究 7、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 8、教育研究不是要割断历史,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和资源,实现改

3、革与创新 9、注重方法 10、跳出误区。,(一、教育研究受到普遍关注,教育 研究的复杂程度受到重视,1、政府,教育总统,分权国家对地方教育的制约 ,均权化趋势,民办教育和教育服务的问题,区域发展; 2、教育成为“第一需求”,“学会生存”,以人为本;对杜威的重新认识,推进课程、教材、考试、评价等,提出新的国民标准等 3、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依法治教,规范办学、收费、使用效率等,以及办学自主权、体制改革 4、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2061与2049,科学素质、技术素质、道德素养,以及新课改等纲要的出台;俄罗斯的教育改革依据1992年的教育法,以后的多项改革均以此为据,普京认为,俄罗斯今天的强

4、势发展依赖于俄罗斯历史上文化教育的积淀.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推进,“一个都不能少”,2006年的督促,义务教育均衡化,扶持弱势群体,着眼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教育的广阔领域和复杂性被充分认识 教育体制改革还不能解决教育问题,新课改需要依托的不只是教育方面的法律和政策。 教育科学出版社“哈佛教育名著译丛”推出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的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 教育研究是科学吗?技术、实践性问题,复杂背景和经验的有效性,(二)加强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政策注释,教育研究的独立性问题(韩国、俄罗斯、泰国等) 法律研究法律建设,立法、司法、监督的公平公

5、正问题,违宪、违法、行政许可法,政府违法和豁免等问题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美国),地方立法终身学习条例(福建、上海、四川等,为推进全国的相关立法作了先行尝试) 法律中的灰色地带的挑战,赢利院校(阿波罗集团等),中国的大学城和独立学院 法律的操作性问题(美国的案例法传统,日本的六法全书)不断修正,解决问题应对挑战(弱势群体) 我国的学校法、投入法、考试法等需要建设和完善 立法历史与背景文化问题,,(三)教育研究得到多学科研究成果的滋养,早年的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等推进了教育研究中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也推进了教育教学的综合化、跨学科等变化 脑科学:0-13岁的记忆力问题,左右脑的功能问题促进了对

6、汉语文学习的重新认识等;推进到利用脑电推进残疾人能力拓展训练 哲学:“对话”从外交、政治、深入到教育教学/语言分析(分析哲学或语言哲学):基础概念与逻辑:美前教育部长道德书梳理基本的道德概念,前两种是责任、诚信/中国的教育研究本土化及其价值,要在基础概念梳理后才会深入地发展 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的影响,教育法学、数量化研究,以至人力资本理论等,人才层次、规格、结构 伦理学、心理学、生理学渗透到教育教学方方面面,在德育方面探索 管理也催生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研究/教育中的管理与创新六字箴言:资源、经营、效率 社会学、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研究推进了质的研究、社会调查、访谈,行业及群体研究,如

7、少数民族、弱势群体,也包括行业规范和自律/美国一些大学校长抵制美国新闻:世界报道的排行榜,中国的大学评价如何走? 数学、统计学等的数量化分析、现状监控等 标准化研究与行业研究推进考试、人才标准 IT业和教育技术的发展:提高效率和民主化程度;“E-学习”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巨大潜力;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过度与不当运用的危险性和副作用 历史与信息学,挖掘传统及经验,,(四)教育研究注重一般规律和本土资源,多元智能:假设,中国效应(8种-10种,掀起崇拜)和中国传统(加德纳),一家之言的价值和局限性 现象学研究(回归想象和问题,类似“迷宗拳”) 乡村建设:洋土“殊途同归” 学界重新重视杜威、怀特

8、海、罗素等对中国的影响,如:罗认为学西方主要是技艺、不是道德或政治,改不改革不是为了西方,而是要看适合不适合中国社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尽管有“科学主义”烙印,也有用中国文化影响西方的愿望(象伏尔泰等),但研究的态度是认真的严谨的。 日韩进一步确定常用汉字2000字以上,中国有人要减扫盲标准到500字/争夺“端午祭”甚至汉字发明权/越南几十年前改用法语及注音,传统断,学者视为典型 语文教学近年热门概念是“母语”,在许多方面可以迁移,如民族语文 不少西部及民族地区的发展打民族牌、传统文化牌,教育起作用/河南某地学校与旅游结合开发专项旅游项目近20条 美国学者实验,汉字便于掌握,调动双脑:“山”等

9、象形字学生马上认得/“911”后美中小学生都要被一段独立宣言 职业教育的发展:“多元制”在中国实验的困惑,学校的积极性及其地区差异的背后原因(山东是否实验双元制) 办一流大学根本在有“大学精神”;书院传统可能是增长点 MBA的韩国化、日本化的启示,俄罗斯在加入欧盟时的本土特色维护;中国过多的“潜规则”文化带来的质疑,解决问题不只寄希望于体制,包括观念、法制、文化等,(五)“大教育”和“大实验”的思路,视野需要开阔,建立系统和联系的思路 分层次: 宏观(国家和地区,国家和行业标准):政策、法律、经费、差异等 中观(学校和地方,以往较弱):校本管理等,教育实验区等 微观(学科、学生、教师等具体问题

10、):新课改、教师培训、学法研究等 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和制约/美国的2061计划有30年实验的基础,俄罗斯的教学论实验,赞可夫的近80年,仍在进行,实验范围13%,平行的还有达维多夫的实验(9%-3%),他们是俄罗斯一纲多本3种主要教材的基础 整体系统地思考: 中医的方法和西医的方法的结合 历史和比较方法的普遍运用 整体改革和整体实验,许多教育问题是教育界无法独立解决的 如,横向和纵向的体制性障碍问题 又如,同样的体制为什么会有差异 再如,农村教育与乡村建设、乡村改造的关系,陶研会基地前元庄村长、 校长合一,是三教统筹思想与实践的继续。浙江湖州的经验:教育券、 社区成人学校改为“社区发展咨询服务机

11、构”(拥有百万以上资金)古今 中外,殊途同归 同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依靠教育的创新与改革推进教育资源的多方面效益,尤其是文化产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小学也能影响农村和城市社会(铜川农村学校、一中/苍溪中学梨研究所/等),(六)校本的整体发展与校本研究,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的泰国会议,“校本”概念得到拓展 “进入校本管理时代”,整体改革与发展 在美国、日本的许多学校,及其教室中,墙上贴的不是国家地图和世界地图,而是社区的地图与环境介绍 中国在90年代曾有一段发展地方教材,事隔10多年再次引起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总体概念:延伸地本、生本、师本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相应的问题,如行

12、业、技术的地方性与传统等 “校本化” 牵涉管理、教材、课程、评价、考试、文化等 北京海淀进校附属实验学校的“免监考试” 青岛二中运动会学生招标,师生参与学校管理 反例:语文课的改革遭遇学校不认可 学校成员的认同与”发展共同体”的形成,校长的关键作用与领导力问题,(七)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和教师的发展受到普遍重视,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中国教师爱;美国教师理解 为了在教学中对应学生的多元能力,其高中分科包括四种:数学(物理化学等)人文历史等经济生物等,将以往的发展学习实验和精英教育经验作为普及兼提高的主要理论支撑/代沟与差异 认识今天的学生,才能教育好他们学生文学与成人社会/德国拉甫鄂尔特儿童和少年能

13、做什么?能承担什么责任?(认知能力、思维水平分类叙述,如“自我认识和同情”的水平等;责任能力,如确正力、延迟满足需要等;以及道德判断的阶段性水平等)务实而有针对性 学生研究应该是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心理辅导、引导体验、家访等) 杜威思想:以儿童为中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1998年世界教育报告教师专集)/学生第二,教师第一/我解释:“没有教师的发展,难有学生的发展” 新教师问题和师范教育问题(4+1模式与1+3模式美等/微格教学泰国等/新教师手册等) 公务员与职业认证(教师证书制度) 教师职业能力与专业发展 学历教育与在职校本发展 校长的领导力研究校长行为研究 中国的”老带新”与教研室形式

14、受到美国教师教育机构的重视/80年代的教师间通信,关注专业学科前沿,(八)教育研究不是要割断历史,改变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而是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和资源,实现改革与创新,熔炉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一体化、国际化与本土化 现代教育百年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教育 母语教育/传统经验/中国化的教育经验和形式,如书院、私塾、复式教育、社会教育等,中国的“功能扫盲 ”有很好的经验 新课改的“新”是相对而言,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 回归经典,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西方要素主义、永恒主义教育曾提倡保卫古典教育 线性的思考不适应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反思科学主义的局限,难以量化、难以重复,人文研究的视角作了很好的补充。

15、例1:量子物理知识爆炸学习革命(科利华)-“爆破作文”(300万)泡沫/例2:哈佛女孩与“赏识教育”可能存在的误导与错位 人类的教育史是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要资源 教育研究不能和历史脱节,也不能与实际工作脱节,(九)注重方法,教学与研究普遍注重方法:一般方法和特殊方法/“道乐吉” 主要的研究方法: 历史和比较的方法(基础的、因坐标锁定的方法,文献调查的方法等) 假设、论证等逻辑学的分析研究方法 多元化思维的方法(演绎、直觉、发散和颠倒、系统和联系等) 实证和实验的方法(反复验证、仪器测试、多层次联动的“大实验”) 数量化和质的研究方法 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的方法(田野、访谈、问卷、案

16、例、专项统计等) 问题研究的方法,以及建构、模块的方法 政治学、法学等的方法(国家利益和公民权益等) IT业和信息业的方法(改变生活和学习方式,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社会,非正规学习和教育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 另外,学科教学及研究还应特别注重学科本身的方法/还应在深与博两方面交替发展,尤其面对复杂的教育教学问题,90年代提倡教师看些杂书,以间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 面对复杂的教育问题应该使用综合的方法,迷信科学并非科学的态度,有破有立才能不断创新,(十)跳出误区,有目标、有定力,不追风、不盲从 了解各种研究的特色与局限:高校偏重科学性、学科研究导向,追求研究的严密和逻辑性;基层的研究希望解决问题,

17、偏重实验、探索和尝试,讲求有效。所以不必迷信专家,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应努力使二者结合。 不迷信课题的级别,更应关注课题研究本身的价值和水平,科研评价的导向应有利于参与和资源共享,有利于营造探索创新的环境和文化(地区和学校的课题也许更有价值,不要为研究而研究,只做表面文章) 要有开放和务实的心态,要有可持续的耐心,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要盲目崇洋(言必称希腊、将一家之言当圣旨) 个体科研与团队科研需要结合,评价机制也须改变 改变线性思维和传统模式,开阔视野,寻找创新的切入点(只归罪考试和体制,主体的价值就自动丧失了高考压力是个幌子) 不乱造概念,表述朴实:杜威陶行知,白话传播更有效,中外皆同 说儿

18、歌的警察,养生儿歌(洪昭光) 不盲目追“高起点”,低起点才会有高落点、多落点冲程长,面向所有对象,在全民教育时代,教学研究尤如此(图片教学),小 结,在信息不断膨胀的今天,对教育研究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思路、新经验,也要向学生一样学会分析与选择,因为其中有精华,也有大量的垃圾;有适合别人的,但可能对自身就是陷阱。为了解决教育实际的问题,我们既要放眼世界,充分利用新信息技术掌握充分的资源,又要踏踏实实,求真务实,了解这些资源的价值和用途。,第二节 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一、 产生(20世纪前10年) 1862年同文馆 1903年新学制 各省成立教育研究所 1906年政府颁布教育会章程

19、 教育世界(1901) 教育杂志(1904)问世,二、发展(20世纪20年代、30年代) 中国现代教育家: 蔡元培、胡适、郭秉文高等教育 廖世承、舒新城中等教育 俞子夷小学教育 黄炎培职业教育 宴阳初、陶行知、梁漱铭社会教育 外国现代教育理论 教育家 教育著作,教育实验研究 20年代前:自习自学(1914)、暗示法(1915)、废止记分制、 分组教学(1917)、复式与二部制教学、五段法教学 20年代: 设计教学法、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葛雷制、 问题教学法、卡片教学 、学制实验 30年代: 中国化问题“小问题”实验(教材、阅读、识字、 习字、书写、算术教学、音乐教学、作文教学、 作业批改、测验、考试等等 教育科学著作 教育哲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 各科教学法、教育统计与测量、等等,三、特别时期(20世纪5070年代) 否定现代教育研究的历史 人物 事迹 否定教育科学 科系 课程 人才质量 教育研究实践(19581966):批判模仿实验改革,四、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 拨乱反正 科研开放 机制恢复 人才培养 评价 : 水平 问题,复习题 1. 简述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产生的时间与背景 2. 简述外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历程 3. 简述中国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历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