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2210 上传时间:2019-04-10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3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工业化与城市化.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第十一章 工业化与城市化,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 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2,第一节 工业化与经济发展,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 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3,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 什么是工业化 2. 工业化模式,4,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 什么是工业化,工业化的定义有许多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窄的定义,认为工业化是指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撰写的辞条“工业化”就采用了类似的定义:“工业化是一种过程。下面是一种明确的工业化过程的一些基本特征。首先,一般说来,国民收入(或地区收入)中制造业活动和

2、第二产业所占比例提高了,或许因经济周期造成的中断除外。其次,在制造业和第二产业就业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一般也有增加的趋势。在这两种比例增加的同时,除了暂时的中断以外,整个人口的人均收入增加了。”,5,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 什么是工业化,另一类定义较为宽泛,中国经济学家 张培刚即持此种观点。张培刚把“工业化” 定义为“国民经济中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 数(或生产要素组合方式)连续发生由低级 到高级的突破性变化(或变革)的过程”。,6,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1. 什么是工业化,广义工业化的基本特征: 第一,工业化首要的和最本质的特征是机械化过程,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同时,它还包含着生产组织

3、和国民经济结构多层次的相应调整和变动。 第二,它包含了整个国民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工业化必然促成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和农业生产量的增多,但一般说来,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相对比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7,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 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 所谓“历史上的工业化模式”是指欧美发达国家历史上经历过的工业化模式。这些国家的工业化模式的共同特征是: 第一,这些国家的工业化都以建立在城市的大规模工业企业为载体。 第二,在这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是民间发动的。 第三,这些国家的工业化大多是消费品导向的 。,8,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 工业化模式,历史上的工业化

4、模式: 概括地说,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是 追随市场的模式,表现为自发的进化过程, 政府干预造成的扭曲较少,资源配置较为 合理,但这一过程往往十分漫长。,9,一、工业化的含义及其模式,2. 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 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模式更为多样化, 除了模仿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模式外,还出 现了其他一些模式。例如,政府发动的工 业化或民间与政府共同发动的工业化。再 如,投资品导向的工业化,如前苏联、改 革开放前的中国、印度。,10,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 工业化与经济增长 2.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11,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1. 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一般来说,工业化是推动整个国

5、家或者地区从 经济不发达到发达这样一个过程的最重要的动力。 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业化过程提供了现代生产方法,使生产率 大大提高,创造了比传统社会多得多的财富, 从而使人均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其次,工业化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最后,工业化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12,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在工业化过程中,经济结构的变化表 现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工业内 部结构的变化。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 各产业部门内部、各行业及企业间的构成 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产业结构实质是 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13,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

6、2.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 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 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 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 第三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为: 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将 增加。,14,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库兹涅茨收集和整理了20几个国家的数据,从 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这两个方面,研 究了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他认为,随着经济发展, 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入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 中的比重(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都趋于下降;工业部 门

7、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大致是上升的,但劳动力的 相对比重变动不大;服务部门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 上升趋势,但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变动不大。,15,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了 工业化的阶段和类型一书,根据近2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中 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的比例关系。消 费品工业净产值和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 即所谓“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的结论是: 在工业化过程中,霍夫曼系数是不断下降 的。,16,二、工业化与经济发展,2. 工业化与经济结构的变化,根据霍夫曼系数的数值范围,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第一阶段,霍夫曼系数为5(

8、1),表明消费品工业占优势;第二阶段,霍夫曼系数为25(1),说明资本品工业继续迅速发展,消费品工业优势地位渐趋下降;第三阶段,霍夫曼系数为1(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达到平衡;当霍夫曼系数下降到1以下时,工业化就进入了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要地位。按霍夫曼的分类,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巴西、智利、印度、新西兰等,处于第二阶段的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匈牙利、南非、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三阶段的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处于第四阶段的国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17,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1.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 2. 地区性差异 3. 发展中国家

9、制造业生产的结构,18,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1.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水平,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察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的水平。一方面,我们考察制造业 增加值(MVA)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 占的比重。 另一方面,我们考察发展中国家制造 业增加值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和发 展中国家制造业的贸易额占全球制造业贸 易额的比重。,19,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2. 地区性差异,第三世界国家数目众多,各国资源禀 赋条件不同,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一样, 拥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采取的公共政策也 不尽一致,种种这一切都造成了发展中国 家工业化水平的差异。,20,三、发展中国家的工业,3. 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生

10、产的结构,表11-6 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结构,21,第二节 城市化,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22,一、工业化与城市化,1. 城市化的含义 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23,1. 城市化的含义,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 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 中的过程。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率)通常以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计算,即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 数/全国总人口数,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4,2.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化是工业

11、化的结果。工业化 本身要求资本、人口和劳动力等资源集中 到一定程度,这种集中过程就表现为通常 所说的城市化。 另一方面,城市化又推动了工业化。 这是由城市化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5,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1) 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 (2) 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 (3) 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4) 磁场效应机制。,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6,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最低临界值原理(阈值效应原理): 最低临界值原理是指新建或扩建一个 工厂需要有一个最低销售额的支持。只有 达到这个临界值,才能给聚集区带来比较 利益,修建工厂才有利可图。这就

12、保证了 一定规模市场的发育。联合国区域发展中 心的一项研究指出,城市经济存在着一个 人口规模为25万30万的最低临界值。,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7,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初始利益棘轮效应原理: 该原则是指一个城市的居民对未来所 做出的决策,是以现在这个城市必须提供 什么为基础的。即过去形成的人口和经济 活动分布状况影响着现时的决策倾向。 一个工业实力雄厚、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 至少在其发展前期要比一个较为后进的城 市能为新工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这 就促进了城市经济规模的自我生长。,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8,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循环累积因果机制: 1957年,瑞典经济学

13、家缪尔达尔提出了循环累积因 果机制理论。他认为,工业的增长或城市的扩大是一个相 关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依赖于前一阶段。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力量在循环因果关系中相互作用。当新的工业在某 一地区建立起来时,该地区就业增加,总人口增多,消费 需求上升,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又会 加强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教育水平,改善 生活环境,这些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投资办厂,促进 该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循环中,发展的动力互为因 果,它不仅具有累积效应,而且常常带来加速度,从而使 城市和新工业不断得到发展。,一、工业化与城市化,29,3.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互动机制,磁场效应机制: 美

14、国城市理论家刘易斯芒福德和英国的埃比尼泽霍 华德用“磁力”理论来阐释城市的集聚与扩散功能。一座城 市就是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制造厂商、管理人才靠近 它,相关产业聚集于此。这些人、财、物一旦被吸引到城 市里来,就会被“磁化”,进而使城市发射出更强烈的磁 力。这些被磁化了的“磁化物”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 即使离开了城市,被抛到偏僻遥远的山乡,依然带着这个 城市明显的烙印,成为传播城市文明的重要媒介物。,一、工业化与城市化,30,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的几个特征: 第一,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不仅在增长速度上大大高于发 达国家,而且在绝对量上也超过了发达国家。 第二,城乡人口同时增

15、长。 第三,大城市特别是最大城市人口集中的情况日益突出。 由于上述几方面的原因,正在准备或已经进入现代经 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在尚未达到应有的发展目标之前就 已经形成了“过度城市化”,也有人称之为“城市膨胀”。,31,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1.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2. 托达罗模型,32,1.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发展中国家近些年来的经验表明劳动 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的速度一直快于城市 工作岗位创造的速度,也大大超过了工业 和城市社会服务的吸收能力。人口流动不 再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劳动力需求增长问题 的手段了,相反,这种流动被认为是处处 可见的、城市剩余劳动力现象存在的主要

16、原因,是加剧城市失业的重要因素。,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3,1.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影响人口流动的因素可分为两类,非经济因素和经 济因素。其中非经济因素包括: (1) 社会因素,某些迁移者要从传统社会组织的 束缚中挣脱出来。 (2)自然因素,气候、自然灾害,等等。 (3) 人口增长因素,如农村人口死亡率下降,出 生率上升。,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4,1.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4) 文化因素,城市生活的吸引力。 (5) 交通运输因素。 此外,以城市为取向的教育体制、大众传媒都对人口 流动有重要影响。,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5,1. 发展中国家人口流动的一般情况

17、,另一类是经济因素,这里既有传统农 业“推”的因素,也有城市相对较高工资“拉” 的因素,当然也有城市“往回推”的因素。,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6,2. 托达罗模型,托达罗认为,人口流动是人们对城乡 预期的收入差距的反应而不是对实际的收 入差距的反应。迁移者可以考虑城市、农 村劳动力市场上的各种就业机会,选择其 中能带来最大预期收益的迁移。预期收益 可用城乡工作实际收入的差距和迁移者在 城市获得工作的概率来计算。也就是说, 劳动者比较在城市的预期收入和农村的现 有收入,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他就可能选 择迁移。,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7,2. 托达罗模型,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要解决城市失

18、业问题,仅仅在城市创 造就业机会是不够的,还必须制定综合性 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 的不平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才是解决城 市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三、农村城市的人口流动,38,第三节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一、中国的工业化道路 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39,1949年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并相应 建立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以1979年农村改革为标志,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进程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国家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经济增 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趋于协调。 进入1990年以来,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入,也出现 了一些新的问题,如环境的污染、信息化的挑战等。,一、中国工业化道路,40,中国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动工业化的, 当时,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相当低下。 导致中国城市化滞后的原因有很多,有体 制和政策方面的,还有历史的原因。从理论层 面上来看,二元经济结构是主要原因。 滞后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严 重地阻碍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 长期滞后累积效应开始得到关注,并做出相应 的政策调整。,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