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框架3.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3812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框架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多层框架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多层框架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层框架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框架3.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多层框架结构的内力分析可用力法、位移法等结构力学方法编制程序,利用计算机来完成。 如采用手算,一般采用近似计算方法。如分层法及弯矩二次分配法。 由于用两种方法采用的假定不同,其计算结果的近似程度也有差别,但一般均能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2.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2.3.1 分层法 力法和位移法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当多层框架梁的线刚度大于柱的线刚度,且结构基本对称,荷载较为均匀的情况下,框架侧移很小,侧移对其内力的影响亦小;另外,框架各层横梁上的荷载对本层横梁及与之相连的上、下柱的弯矩影响较大,而对

2、其它层横梁及柱的弯矩影响较小。 计算假定 框架的侧移忽略不计,即不考虑框架侧移对内力的影响; 每层梁上的荷载对其它层梁、柱内力的影响忽略不计,仅考虑对本层梁、柱内力的影响。,2.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计算要点 按照上述假定,可将多层框架沿高度分成若干单层无侧移的敞口框架,框架梁上作用的荷载、柱高及梁跨均与原结构相同。 计算时,将各层梁及其上、下柱所组成的敞口框架作为一个独立计算单元,用弯矩分配法分层计算各榀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由此求得的梁端弯矩即为其最后弯矩。 每一层柱的最终弯矩需由上、下两层计算所得的弯矩值叠加得到。上、下层柱的弯矩叠加后,节点弯矩一般不会平衡,如欲进一步修

3、正,可对不平衡弯矩再做一次弯矩分配。,2.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分层法的计算简图,2.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计算要点 除底层柱以外的其它各层柱的线刚度乘以修正系数0.9,据此来计算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 杆端分配弯矩向远瑞传递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仍按远端为固定支承取为1/2,其它各柱的传递系数考虑远端为弹性支承取为l/3; 逐层叠加敞口框架的弯矩图即得原框架的弯矩图。杆端弯矩求出后,再由静力平衡条件可计算梁跨中弯矩、梁端剪力及柱的轴力。,2.3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例题3.1】某三跨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各层框架梁所受竖向荷

4、载设计值(恒载)如图3.8a所示,各杆件相对线刚度示于图中。试用分层法计算各杆件的弯矩。,2.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解】求解步骤如下: (1)将原框架分为5个敞口框架,除底层外的各柱线刚度均乘以折减系数0.9,如图3.8括号内数值; (2)用弯矩分配法计算每一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利用对称性取半跨,底层柱弯矩传递系数仍取l/2,其余各柱弯矩传递系数取l/3具体计算过程见图3.9; (3)将分层法所得弯矩图叠加,并将A、D轴线各节点不平衡弯矩作一次分配,B、C轴线各节点不平衡弯矩相差不大,不再分配。框架最终弯矩图示于图3.10。,等截面直杆的劲度系数和传递系数,顶层,顶层,顶层

5、,四层,四层,四层,底层,弯矩图,2.3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的近似方法,2.3.2 弯矩二次分配法 计算要点 计算时,先对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并向远端传递(传递系数均取1/2); 再将因传递弯矩而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整个弯矩分配和传递过程即告结束,此即弯矩二次分配法。 计算例题 【例题3 2】某三跨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各层框架梁所受竖向荷载设计值(恒载)如图3.11所示,各杆件相对刚度示于图中,试用二次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杆件的弯矩。,解:计算步骤如下 因框架结构和作用荷载均对称,仅取半跨进行分析,这时中跨梁的相对线刚度应乘以修正系数2,根据各杆件的线刚度计算各节点杆端弯矩分配系数。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各跨梁的固端弯矩,并将各节点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一次分配。 将所有杆端的分配弯矩向远端传递,传递系数均取1/2。 将各节点因传递弯矩而产生的新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分配,使各节点处于平衡状态。 将各杆端的固端弯矩,分配弯矩和传递弯矩相加,即得各杆端弯矩。,下图所示为一个二层框架,用分层法和二次弯矩分配法作框架的弯矩图。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杆件的线刚度的相对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