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化市第三小学洪继玲.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562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敦化市第三小学洪继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敦化市第三小学洪继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敦化市第三小学洪继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敦化市第三小学洪继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敦化市第三小学洪继玲.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我的学习成果展示,敦化市第三小学 洪继玲,成果展示:,1.作品名称,2.展示内容,3.作品亮点,4.作品缺憾,我的作品的名字:,2.观潮演示文稿,1.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演示文稿,3. 学习日志,敦化市第三小学 洪继玲,我所理解的教育技术,什么是教育技术? AECT94的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特征 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目录,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在视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1970年由美国教育技术委员会向美国国会递交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后来经1972年、1977年和1994年三次修改后形成的一个完整概念。,教育技术的特征,教育技术不是一般

2、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它包含了三种概念(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综合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诸如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调、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都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促进个别化学习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员、材料(教学媒体软件)、设备(硬件)、技巧和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它们在学习中产生整体功能、发挥优良作用,就必须通过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优化组合。因此涉及到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有效

3、的教学过程设计。,新课程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经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老师们的自身努力,如今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老师们已能综合地考虑到教学因素的诸多方面,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讲解、演示、操练及练习、自主学习等方法综合运用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师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AECT94定义 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简称AECT)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目前我国普遍认可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其英文原文为:Instruction

4、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该定义将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表述为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改变了以往“教学过程”的提法,体现了现代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重大转变。学习过程是学习者通过与信息、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认知过程,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所要利用的各种信息和环境

5、条件。新的教学理论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能积极进行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者,而教师要提供能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信息资源和学习环境。从21世纪社会发展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出发,建造一个能支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大系统。,AECT94的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个别化教学,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这也正是新课程中所提倡的素质教育。 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自由的权利,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自己的能力掌握学习进度,甚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知识的呈现次数。但是,这种教学尝试还仅仅

6、局限于很小的范围内,长期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策略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还需要我们抓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更新观念、转变思想,真正实现由统一的规格化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敦化市第三小学 洪继玲,观潮,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记叙。 2、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体会当时人们的心情。 3、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钱塘江大潮简介,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

7、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壮观的涌潮呢?,首先,这与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的形状,以及它特殊的地形有关。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

8、而壮观的场面。,取之不竭的源泉,网上丰富翔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小学语文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如在学习观潮时,学生们凭借课文中精彩的语句,老师声情并茂的描述,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对潮来时的景象赞叹不已,恨不得能马上到钱塘江一睹为快。我见学生意犹未尽,便适时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作知识拓展。让学生一边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录像,一边听李廓的忆钱塘、苏轼的观浙江涛等诗歌的朗诵,使学生在录像和诗歌中对钱塘江大潮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孩子们的能力是绝对不能低估的,目前,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意识不能得以体现,究其原因,是教师放不开手脚,对学生不放心。总以为不讲得细致

9、一些、透彻一些,学生就不能理解。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教师细致、透彻的讲解养成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养成了学生怕动脑筋的习惯,难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更难以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不是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示范性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日后离开老师能自己学习。作为教师,一定要搞清楚教与学的关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看法。不能以为无论什么事情只有我老师能行,学生不行。老师一定要意识到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孩子们的能力是绝对不能低估的。,评估:,作品中的亮点:,1.能够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完成作品; 2.把作品做到自认为较好的状态。 3.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作品中的缺憾:,1.仍需加强学习信息技术,不断完善制作PPT 的水平: 2.深入挖掘教材、教参,使自己制作的PPT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3.利用课余时间多给自己“充充电”,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感谢国培之旅,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谢谢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