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6523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307 大小:6.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7页
犯罪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7页
犯罪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7页
亲,该文档总共3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犯罪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ppt(30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犯 罪 学 criminology,中南民大法学院 张忠国 13627228322,教学目的与要求,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以及预防犯罪的方法与途径的科学。在法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犯罪学是法学主干课程学习后的专业拓展课程。通过犯罪学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能系统地掌握犯罪学学科体系和犯罪学基础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犯罪现象及产生的原因,并能结合我国治安现状,探讨预防犯罪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关于各种刑事犯罪的构成以及我国刑事政策的创制有着重要意义。 学习犯罪学,应理解和掌握法理学、刑法学有关犯罪与法的关系、刑法中的犯罪与刑罚等理论以及社会学、心理学等科学知识,并以唯物

2、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研究犯罪现象和犯罪原因。,教 学 参 考书 目,1、犯罪学,康树华、张小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犯罪学,许章润,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犯罪学通论,康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4、犯罪学概论,莫洪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5、犯罪学教科书(第二版),魏平雄、赵宝成、王顺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6、论犯罪与刑罚,意贝卡里亚著,黄风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7、犯罪人论,意龙勃罗梭,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8、犯罪学意加罗法洛,耿伟、王新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版 9、犯罪社会学,意菲利著,

3、郭建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一章 犯罪学概述,第一节 犯罪学研究对象 内容包括: 犯罪学的概念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犯罪学的一般概念 (一)狭义犯罪学:指对犯罪现象和犯罪人进行综合研究,探索犯罪发生的规律及其原因的科学。 (二)广义犯罪学: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而且包括对控制和预防犯罪对策的研究。,犯罪学两个关键词犯罪;科学,犯罪是什么? 科 学 研究犯罪是科学吗?,犯 罪,广义犯罪学分支学科体系,二、犯罪学研究对象,1、犯罪现象的研究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犯罪属性。二是犯罪表现形式。三是犯罪特点。四是犯罪规律。 2、犯罪原因是指直接或间接引起和

4、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3、犯罪预防是指为预防、控制和减少犯罪发生而采取的社会化和专门化的综合治理措施。,第二节 犯罪学及其与相邻关系学科的关系,一、犯罪学学科性质 1、法学观点 2、生物学观点 3、社会学观点 4、社会法学观点 5、综合学科观点,二、犯罪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犯罪学和刑法学的区别 1、二者研究的“犯罪”外延不同。 2、二者研究的具体对象和目的不同。 3、研究方法不同。,犯罪学和刑法学的联系 1、犯罪学推动刑法学的发展。 2、犯罪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也需以刑法规范和刑法学研究为基础。,犯罪学与刑法学关系,内涵:刑法学研究犯罪是对法定犯罪构成 要件刑事

5、责任的规范研究;犯罪学研究犯罪 以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为基础,决定了犯罪 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但不局限于法定犯罪. 外延:就犯罪人而言,刑法学意义上的 犯罪人是刑法规定应当达到刑事责任 年龄和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而犯罪 学意义上的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 主体资格限制. 功用:犯罪学研究获得犯罪认识,指导刑事 立法与刑事司法,指引刑事政策方向.,问: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学研究范畴?哪些行为属于刑法学研究范畴?,1.婚内强奸 2.吸食毒品 3.同性恋 4.安乐死,(二)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 1、犯罪学和社会学的联系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 2、犯罪学和社会学在研究内容上有交

6、叉。 3、犯罪学与社会学在研究方法上有相同之处。,犯罪学和社会学的区别: 1、社会学研究对象和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 2、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的研究深度大于社会学。,(三)犯罪学与心理学,犯罪学与心理学是具有亲缘关系的独立学科。 犯罪学研究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 犯罪的心理学研究支撑了犯罪学理论的体系。,(四)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1、二者研究的对象犯罪的概念是一致的。 2、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是制定和实施刑事政策及刑事政策学研究的基础 3、从预防犯罪对策的角度来看,犯罪学研究内容较刑事政策学广泛。,第三节 犯罪学研究方法,内容包括: 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 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论 犯

7、罪学研究方法的程序,一、犯罪学研究方法概述,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 (一)方法论 (二)研究方式 (三)具体方法和技术,(一)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和研究的哲学基础,包括基本的理论假设、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二)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是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一般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三)具体方法和技术,具体方法和技术指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资料搜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各种特定的操作系统和技术。,二、犯罪学具体研究方法,三种具体的研究方法: (一)思辨的研究方法 (二)实证的研究方法 (三)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融合,三、犯罪学研究的程序,具

8、体研究程序经过如下阶段: (一)选题阶段 (二)研究设计阶段 (三)资料收集阶段 (四)资料总结阶段,小结(Summary),本章介绍犯罪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及研究方法。这是初步认识和了解犯罪学的基本点。,第四节 犯罪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一、犯罪学的创立 (一)古典犯罪学派犯罪学的渊源 1、古典犯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贝卡里亚,(17381794) 意大利法学家,被称为近代 刑法学之父。 论犯罪与刑罚(1764年) 及其法学思想简介,纯理论的犯罪学家边沁,(1)犯罪原因观 (2)犯罪预防观,2、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学思想,古典学派关于犯罪的思想总结,1、认为自由意志决

9、定行为。 2、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 3、认为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二)实证犯罪学派 犯罪学的创立,1、实证犯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龙勃罗梭(18351909) 意大利精神病学者、法医学者、 犯罪学家,被称为犯罪学 鼻祖,犯罪学之父。 犯罪人论(1876年)及其犯罪学思想。,天生犯罪人特征: 1、生理特征:扁平的额头,头脑突出,眉骨隆起,眼窝深陷,巨大的颌骨,颊骨同耸;齿列不齐,非常大或非常小的耳朵,头骨及脸左右不均,斜眼,指头多畸形,体毛不足等。 2、精神特征:痛觉缺失,视觉敏锐;性别特征不明显;极度懒惰,没有羞耻感和怜悯心,病态的虚荣心和易被激怒;迷信,喜欢纹身,惯于用手势表达

10、意思等。,意大利“犯罪学三驾马车”,菲利犯罪社会学 (1884年)及其犯罪学思想 加罗法洛犯罪学 (1885年)及其犯罪学 思想,2、实证犯罪学派 的犯罪学思想 (1)龙勃罗梭犯罪 原因观和犯罪预防观:“天生犯罪人”和“社会防卫”的观点(土耳其猿人家族) (2)菲利犯罪原因观和犯罪预防观:菲利否认古典学派的“自由意志论”,提出了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和“犯罪饱和法则”,认为预防犯罪在于改革刑法和社会防卫。,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在总量上都是继续增加的,但每年的变化有时增多,有时减少,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会

11、积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由此可见,它与某些化学定律的法则相一致,我称之为犯罪饱和法则。就像一定量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而且不多也不少那样,在有一定的个人和自然条件的特定社会环境中,也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这一法则的典型表现是犯罪的周期性波动和犯罪的周期性增长。,(3)德国犯罪学家李斯特,李斯特:提出了犯罪原因二元论,即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并特别重视社会因素,李斯特指出:“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也是遗传素质所以质变的培养液。改善劳动阶级景况是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刑事政策。”,(4)加罗法洛犯罪原因观和犯罪预防观 加罗法洛赞成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

12、提出了“自然犯罪”的概念。,背景资料,20世纪2030年代,美国几个大城市同时遭受灾难性的经济大萧条的打击,其结果是欧洲移民和南部黑人蜂拥而至,犯罪和违法行为的比率迅速增长,因而犯罪问题成为社会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犯罪的严重性引起人们对犯罪问题研究的极大重视。尤其是北美芝加哥地区的集团性暴力犯罪十分猖狂,盗窃、杀人、抢劫等恶性案件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芝加哥大学的一批社会学家开始研究城市社区的犯罪问题。他们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研究城市和社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与犯罪的关系,以及职业性犯罪问题与犯罪预测和假释等问题,提出了“犯罪生态论”、“犯罪同心圆论”和“社会解体论”,从而形成了芝加哥学派。,(三)现

13、代犯罪学流派与犯罪学家美国现代犯罪学,1、芝加哥学派及其犯罪学理论 (1)犯罪生态学论 (2)犯罪同心圆论 (下图是委内瑞拉市民抗议暴力犯罪) (3)社会解体论,犯罪生态学,犯罪生态学是生态学理论和实践在犯罪学方面的运用,它着重从社会生态、群体生态和个体生态之间的社会关系来解释犯罪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并努力遵循其生态关联规律来对犯罪现象进行生态调控,以便提高社会、群体和个体自身犯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犯罪同心圆,居中的圆形区域是中心商务区,这是整个城市的中心,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心。 第二环是过渡区,是中心商务区的外围地区,是衰败了的居住区。过去,

14、这里主要居住的是城市中比较富裕或有一定权威的家庭,由于商业、工业等设施的侵入,降低了这类家庭在此居住的愿望而向外搬迁,这里就逐渐成为贫民窟或一些较低档的商业服务设施基地,如仓库、典当行、二手店商店、简便的旅馆或饭店等。这个地区也就成为城市中贫困、堕落、犯罪等状况最严重的地区。 第三环是工人居住区,主要是由产业工人(蓝领工人)和低收入的白领工人居住的集合式楼房、单户住宅或较便宜的公寓组成,这些住户主要是从过渡区中迁移而来,以使他们能够较容易地接近不断外迁的就业地点。 第四环是良好住宅区,这里主要居住的是中产阶级,他们通常是小商业主、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等,有独门独院的住宅和高级公寓和

15、旅馆等,以公寓住宅为主。 第五环是通勤区,主要是一些富裕的、高质量的居住区,上层社会和中上层社会的郊外住宅坐落在这里,还有一些小型的卫星城,居住在这里的人大多在中心商务区中心,上下班往返于两地之间。 这一理论特别关键的一点是,这些环并不是固定的和静止的,在正常的城市增长的条件下,每一个环通过向外面一个环的侵入而扩展自己的范围,从而揭示了城市扩张的内在机制和过程。,社会解体论,“社会解体论”是美国犯罪社会学家克利福德肖和亨利麦凯等人,以大量经验主义的数据为基础,在经济急剧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人们相互关系形式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的规律,认为社会“城市化、工业化会引起社会形态人际关系的急剧变化,这种急

16、剧的变化成为引发犯罪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从而提出了当代犯罪特别是青少年犯罪成因的一系列理论。美国社会学家路易丝谢利更指出,“社会解体论”对于“那些直到现在才经历经济发展过程的地区,已经显示出它的正确性”。,2、萨瑟兰美国犯罪学之父,埃德温萨瑟兰(18831950),美国著名犯罪学家 (1)差异交往论(解释青少年和白领犯罪) (2)白领犯罪 (3)文化冲突论(塞林),白领犯罪,由受人尊敬并且有很高社会地位的人在其职业活动中进行的犯罪“商业上的白领犯罪通常多表现为以下形式:法人在财务报告中的虚假陈述、操纵证券交易、商业贿赂、直接或间接贿赂政府官员以获取对己有利的契约及立法、虚假广告和推销、挪用或滥

17、用资金、制造劣质商品、骗税、滥用破产清算资金等等。,3、美国犯罪社会学理论,(1)社会失范论 (2)相对剥夺论 (3)社会标签论 (4)社会控制理论 (5)亚文化理论,社会失范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的行动要受到社会规范的调节。而这种规范体系又体现了一定的价值观和文化信仰。因此,一旦人们把这种社会规范内化了、就会变为人格系统,影响人们的需要结构,使行动者服从社会规范并产生最低限度的社会责任感。但是,如果社会秩序遭到破坏,社会规范失调,就会诱发各种越轨行为,从而产生犯罪现象。,相对剥夺论,相对剥夺:个人或群体在以他人或群体为参照系进行比较时,

18、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后所产生的消极社会心理。 相对剥夺论认为,这种社会心理是导致犯罪的重要原因。 一个人或群体如果认为用合法手段不能克服自己所处的困境时,就容易倾向用犯罪手段达到目的。 相对剥夺论在解释上层犯罪时有较强的解释力。,社会标签论,社会标签论认为,越轨、违法和犯罪行为都是社会贴标签的结果。正是社会组织通过制定规则来创造越轨行为,违反规则就构成越轨行为,通过这些规则可以给某些社会成员贴上标签,标明他们是为社会所不容的人。违法犯罪行为就是被人们贴上违法犯罪标签的行为,违法犯罪者就是已被成功地贴上犯罪标签的人。 社会标签论基本观点: 犯罪是政治现象 犯罪是刑事司法制度制造出来的 要改造的不是犯

19、罪,而是社会关系,社会控制论:大多数人为什么不犯罪,人们的社会行为总是要受到各种社会控制。当这些控制加强时,个人就不会冒险从事非法行为而疏远和失去意义重大的社会关系、职业和安全;当社会控制减弱时,他们就会“自由”地实施犯罪行为。因此,导致犯罪率上升的根源在于社会控制的减弱,特别是在青少年时期,这种情况更为突出。 阻碍犯罪的途径: 外部途径:强化社会约束或联系 内部途径:健康人格、自我、人生目标 在美国这种多元社会里,外部控制很难,只能依靠个人的自我控制。同时加强家庭、学校教育,强化社区和社会督促,吸引青少年参加合法的社会活动。,亚文化理论,1、 “下层社会成员”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亚文化群”,

20、其成员由于没有社会地位,被以“中层阶层”为代表的主流社会所排斥,于是寻求一种与“社会正统价值观”不同但能够使自己感到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包括参加犯罪团伙和从事犯罪行为。 2、在亚文化群中,犯罪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值得赞赏的; 3、亚文化群类型 A、犯罪团伙(主要从事有组织有预谋的财产犯罪和经济犯罪); B、殴斗团伙(专门从事伤害人身或破坏财产的犯罪活动); C、颓废团伙(远离正常社会,专门从事酗酒、吸毒和异常性行为如同性恋)。,都说年少容易轻狂,但轻狂到残害无辜路人,则未免叫人愤慨。近日,南京玄武警方快速出击,仅用24个小时便将“暴打路人甲”的15名团伙成员抓获。这些嫌疑人都是90后,年龄从16

21、-18岁不等。他们为寻求好玩刺激,发明了这样一个“暴打路人甲”的游戏,随机选择路人,突然围住别人就是一顿暴打。从2月17日深夜10点至第二天凌晨6点多,他们连续殴打了三名无辜路人,导致被害人受伤。 经查,15名嫌疑人都是90后,年纪都在十七八岁,最小的仅16岁。这些人都是技校、职校的学生,平时混迹于酒吧、发廊等处。 而令民警气愤的是,他们交代作案动机时称,他们这样做没有什么特别的动机,纯粹把这当游戏玩,而且,他们还给这游戏起了个名字,叫“暴打路人甲”。从去年开始,他们就玩上了这种暴力游戏,没有固定目标,没有固定地点,没有固定时间。聚在一起后,只要有人提议去“暴打路人甲”,大家就开始上街寻觅目标

22、。目标的选择很随机,如果他们决定殴打第十个经过眼前的人,那第十个就倒霉了。每次游戏前,这些人还要猜拳,以确定谁打第一拳,二、犯罪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犯罪学在旧中国的传播 著名社会学家、犯罪 学家严景耀先生及其 著作中国的犯罪问题 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右图为严景耀与雷洁琼合影),(二)犯罪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犯罪学复苏(1979年) 犯罪学科研究 犯罪学人才培养,三、当代犯罪学研究现状,(一)犯罪社会学理论居于主导地位 (二)犯罪学早期研究思路复兴 (三)犯罪原因“多元论”的范围日益扩大 (四)犯罪预防成为犯罪学研究的一支主流 (五)犯罪被害人研究拓展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六)国际间

23、的合作与交流扩大了犯罪学研究的学术领域,训练与思考,1、广义犯罪学包括哪些内容? 2、如何理解犯罪学的学科性质? 3、怎样认识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4、犯罪学独特的研究方法主要体现在哪里? 5、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与主要思想有哪些? 6、美国犯罪社会学派的主要理论有哪些? 7、当代犯罪学研究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二章 犯罪现象,内容提要:犯罪现象及其表现形式、特征 犯罪现象的规律 中国犯罪现象的回顾 及现状,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及性质,一、犯罪现象的概念 犯罪现象是指一定历史阶段特定时空中社会上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具体犯罪及其总和。 二、犯罪现象的性质 1、历史性(阶级

24、性) 2、法律性 3、社会性,第二节 犯罪现象的反映形式及其特征,一、犯罪数量统计与特征 二、犯罪成员状况及特征 三、犯罪侵害对象与特征 四、犯罪组织形式、犯罪方式与特征 五、犯罪时空与特征 六、犯罪类型结构与特征 七、犯罪后果与特征 八、犯罪动态与特征,一、犯罪数量统计与特征,(一)犯罪数量 与犯罪率 犯罪数量:一定时间(通常按月、季、年统计)和一定地域发生的犯罪案件或犯罪人总和。通常指犯罪明数。 犯罪率:犯罪数量与同时期同地域人口总数之比。通常以万人为比率进行统计。犯罪率统计000927.pdf,立案侦查数,犯罪数量统计,有罪判决数,刑事起诉数,犯罪发生数,(二)犯罪黑数,所谓犯罪黑数,又

25、称犯罪暗数、刑事隐案,是指实际已经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尚未纳入警方记载的犯罪数量。又可以分为绝对黑数与相对黑数。绝对黑数是指未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相对黑数是指已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被举报或未予统计的犯罪数。,犯罪黑数存在,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德国学者曾于1975、1976、1987年做过三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犯罪黑数在一般盗窃案中的比例分别为115、16、18。在美国,全国犯罪调查组织对被害人调查的结果显示,公民向执法机关报告的犯罪数量仅为他们调查发现的犯罪的13。 在我国,公安部课题组曾于1985年、1987年、1988年对15个省、市300余个派出所进行为期3年的刑事隐案调查,

26、结果显示我国犯罪明数最多只占实际发生的13,盗窃非机动车、扒窃等侵犯财产犯罪案件只占总数的10。,犯罪暗数形成原因,主要原因 立案不实 犯罪隐蔽 被害沉默 统计方法 权力保护,二、犯罪成员及特征,犯罪成员状况是指在一定的犯罪 数量、犯罪类型中犯罪行为人性 别、年龄、文化程度、气质、职 业等比例关系。 1、犯罪人性别男性与女性; 2、犯罪人年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59现象、39现象、 26现象; 3、犯罪人智力与体质文盲、法盲;高智能犯罪、残疾人犯罪、精神病人犯罪; 4、犯罪人职业身份犯罪、 职务犯罪、特殊职业人员。,三、犯罪对象及特征(犯罪被害),犯罪对象,又称犯罪被害目标,是指具体犯罪行为所侵

27、害的人、物。,四、犯罪组织形式与行为方式,犯罪组织形式是指一定的 犯罪类型中犯罪主体的构 成形态,又称犯罪组织形 态。包括单独犯罪、共同 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犯罪 (有组织犯罪)。 犯罪行为方式是指犯罪主体实施 犯罪行为的手段和方法,是犯罪 行为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 如暴力犯罪等。,五、犯罪时空及特征,犯罪时间状态:各种类型犯罪或者特殊类型犯罪在年度、季节、月份、时辰上呈现的明显规律性变化状况。 犯罪空间状态:包括犯罪 地点和犯罪地域。犯罪地 点是指犯罪主体实施具体 犯罪行为的特定场所。犯 罪地域是指犯罪主体实施 特定犯罪行为的一定区域。,1月警示: 一月本事绿色月, 外出乘车防扒盗; 节

28、日外出带好娃, 预防诈骗要警觉。 2月警示: 二月新春较平安, 年前早把欠债还; 庙会灯节少向前, 儿孙不叫离身边。,3月警示: 春暖花开三月三, 防止火灾记心间; 春雷一响害虫醒, 各类案件向上翻。,4月7月警示: 初夏外出保平安, 各类案件往上窜; 老板谨防抢与骗, 女孩警惕色与奸。 8月警示: 八月慎防性侵犯, 暴露衣裙应少穿; 盛夏之夜危险大, 观念预防记心间。,9月10月警示: 秋风刮起不平安, 侵财侵人双发案; 强暴风波才下去, 盗窃高峰又重现。 11月12月警示: 年底侵财到峰颠, 外出尽量少带钱; 手护提包防两抢, 与人交往防诈骗。,六、犯罪类型结构与特征,犯罪类型结构是按一定

29、的原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各种有机结合,是整体犯罪现象中不同犯罪类型的比例关系.,七、犯罪后果及特征,犯罪后果是指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造成侵害对象发生利益损害的实际结果。犯罪后果涉及物质和精神两大方面,具体表现为国家安全、公共秩序、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八、犯罪动态及特征,犯罪动态是指犯罪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一般是指犯罪数量、犯罪率、犯罪类型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节 当代中国犯罪现象,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 二、开始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犯罪状况(19561965)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19661976) 四、改革开放转型初期(19771987

30、) 五、改革开放转型深化期(1988至今),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犯罪状况(19501955),建国后的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1950年)刑事发案50万起,发案率93.02起/10万。这主要是由于新中国刚成立,旧有的政治势力不甘心失败,进行各种破坏。“1950年春天到秋天的半年多时间里,就有近4万干部和群众积极分子遭到反革命分子的杀害。”同时,“流氓、盗匪、兵痞、妓女到处活动”,扰乱社会秩序。对此,国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这一时期刑事立案率的峰巅很快退去。1952年,每10万人立案数降至4227件。,犯罪类型特点:1、暴力型犯罪成为多发型犯罪;2、反革命破坏案件多。3、经济领域犯罪突出。 犯罪人员特

31、点:1、敌对分子多。2、成年人犯罪多。3、惯犯、累犯多。,二、1955-1965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犯罪较之前一时期明显减少,犯罪数量低,年发案在18-42万起之间。平均发案率30起/10万,发案率最低的年份(1956)是万分之2.9,最高的年份(1959)也不过万分之9.3。 1961年刑事案件达43万起,比1960年增长1 倍以上,出现了新中国第二次犯罪高峰 。通常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前苏联政府背信弃义撕毁合同以及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造成了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全国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亡的人口增加,因而侵财犯罪特别是盗窃犯罪明显增多。,犯罪类型结构特点:反革命犯罪和危害严重

32、的犯罪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财产犯罪日渐上升。 犯罪成员特点:青少年犯罪不断增多,新生的刑事犯罪分子与人民内部蜕化变质分子逐渐增多;阶级敌人、反动分子和敌对势力作案的相对减少,中老年犯罪逐渐减少。,三、文革时期的犯罪状况,据统计,犯罪从1967年的16万起到了1972年上升为40万起,1973年又上升为53.5万起,1973年至1978年保持在54万起左右,出现了新中国的第三次犯罪高峰。 犯罪呈现出特殊态势: 第一,犯罪数量增多,发案率开始增高。 第二,财产犯罪多,侵犯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增多。 第三,青少年犯罪增多。有人称之为第一次青少年犯罪高峰。,四、转型初期的犯罪状况,在文革后遗症的作

33、用下,犯罪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大幅度上升,1981年犯罪出现了建国以来的第四次高峰,刑事案件达89万起,发案率8.9%.杀人、抢劫、强奸、盗窃、流氓滋扰等刑事犯罪严重。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 特点:1.青少年犯罪突出,比例高 2.打砸抢犯罪、流氓犯罪现象严重 3.经济领域犯罪猖獗,五、转型深化期犯罪状况,从1997年的133.98件/10万人增加到1998年的164.68件/10万人。 2009年1到10月,中国刑事案件立案数和治安案件发现受理数大幅增长,刑事案件数增幅在10%以上,治安案件数增幅达20%左右,全年刑事立案数达到530万件,治安案件数达到990万件。经济环境转差使得

34、犯罪分子性情更为暴烈。杀人、抢劫、强奸等严重暴力犯罪案件在2009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2001年以来,中国暴力犯罪的首次增长。此前近十年间,中国的暴力犯罪一直呈下降态势,且下降幅度较为明显。,特点: (一)犯罪数量剧增,重大案件比重明显增大,第五次高峰 (二)犯罪在各区域全面增长,呈现出新的分布态势 (三)严重暴力犯罪增加 (四)群体犯罪增多,犯罪集团突出,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开 始滋生蔓延 (五)腐败现象严重 (六)新型犯罪不断出现 (七)犯罪人员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职业犯罪比重 上升,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四大规律,1、犯罪的起伏律:无论犯罪的发展的总趋势如何,其在特定社

35、会发展阶段上会出现时起时伏、波浪式发展的变化。 2、犯罪的消长律:犯罪的升降主要取决于社会各种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彼此消长; 3、犯罪的辐射律:犯罪的诱因、手段、方式通过各种信息载体的传播而被扩散。 4 、犯罪的同步律:,犯罪类型变化规律,犯罪成员变化规律流动人口,犯罪成员变化规律流动人口,犯罪时空规律12个月中的犯罪分布,犯罪时空规律季节变化规律,犯罪时空规律24小时中的犯罪分布,犯罪时空规律24小时中的犯罪分布,训练与思考,1、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和属性 2、犯罪现象及其表现形式 3、我国现阶段犯罪的状况与特点 4、运用犯罪的一般规律论述我国改革开放 以来的犯罪现象,第三章 犯罪原因,第

36、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 一、犯罪原因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一)概念。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 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1)特定环境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文 化背景和具体环境与条件; (2)构成犯罪原因的因素可以分为促成犯罪产生的原发 因素和抑制犯罪产生的弱化因素 (如打击不力、防范失控); (3)两类因素形成的合力之差在犯罪中起 到决定作用。,(二)犯罪原因特征,1、系统性。犯罪原因包括社会原因、心理原因、生理原因、自然原因等多种因素。 2、层次性。引起和影响犯罪发生 的因素有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有 终极原因和直接原因、间接因素、 与之相联系的其他因素和条件。 3、多变性。犯罪发生的原因具有 动态、

37、多变特征。,(三)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从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犯罪现象,探寻其发展变化规律;建立科学的犯罪防控体系;为犯罪人的改造和矫治提供充分依据;促进犯罪学学科发展。,二、犯罪原因系统,(一)概念 犯罪原因系统,又称罪因结构,是指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动态系统。,(二)犯罪原因系统构成要素,1、犯罪根源 2、犯罪社会原因 3、犯罪个体原因 4、犯罪条件(诱因) 5、犯罪相关因素,第二节 犯罪根源,一、犯罪根源及其研究的意义 (一)犯罪根源,是指最能反映犯罪现象产生的的本质特征的客观因素,即犯罪原因背后的原因,又称犯罪的终极原因。(犯罪本源与起源问题) (二)

38、研究犯罪根源的意义 1、现实性;2、局限性,二、犯罪根源特征,1、犯罪根源具有终极性 2、犯罪根源具有相对性 3、犯罪根源具有间接性 4、犯罪根源具有双重性 5、犯罪根源具有现实性,三、犯罪根源理论,1、私有制决定论 2、个人所有制与私有制结合论 3、阶级斗争决定论 4、社会生产关系冲突决定论,马克思关于犯罪的定义解读,“犯罪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 的斗争,和法一样,也不是随心所 欲地产生的。相反的,犯罪和现行 的统治都产生于相同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79页) 孤立的个人既包括被统治阶级成员也包括统治阶级内部成员。 统治关系社会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相同的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39、:生活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第三节 犯罪的社会原因,一、概述 犯罪的社会因素是指引起犯罪发生的犯罪主体以外的社会现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道德、法制等因素。,德国著名的法学家李斯特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最好的社会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二、犯罪的政治原因 犯罪的政治原因是指在社会 变革过程中,由于政治动荡引 发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波 动,从而影响犯罪的产生。 1、政权动荡; 2、政体专制; 2、政策失误 (左图为台湾倒编行动),我国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换过程中,社会机制的相对混乱和弱化使黑社会性质犯罪有了生存的空间。黑社会是在国家权力出现空缺时产生的,其滋生和发展与国

40、家政治生活形式息息相关。在我国不存在绝对权力空缺,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社会出现政治弱化和社会控制乏力,为黑社会性质犯罪提供了生存空间。,二、犯罪的经济原因,犯罪的经济原因是指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 经济发展环境与条件、生产与作业方式、经济 价值观念等对犯罪的产生与变化起到一定的 影响作用。 1、经济发展(生产力发展) 2、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经济模式及其转型) 3、分配制度(贫富差距与社会分配不公) 4、制约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人口、教育、劳动与就业等),“违法行为通常是不以立法者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因素造成的。”马克思。 经济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方法。,(一)经济发展与

41、犯罪,1、经济发展与犯罪数量的关系 经济发展会引起犯罪数量和比例的增减变化: “代价论”认为:犯罪的增长是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在我国现代化过程的一定阶段上,犯罪率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的波动与增长是不可避免的。,有观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和管理制度上的缺陷,在一定时间、范围和一定条件下,某些犯罪现象可能会相对增长。 ,我国自7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同时犯罪率不断攀升。,与之相对,一种观点否认经济发展会导致犯罪增长。,加罗法洛即否定关于经济条件导致犯罪的命题。 我国建国初期(50-61年)经济发展与犯罪率的变化也说明这一点: 1950

42、年51万件 1952年24万件 1956年18万件,建国后,50年开始把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到了重要日程,到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基本上解决吃饭问题。期间犯罪率不断下降。而61年以后,经济形势恶化,自然灾害等,犯罪率上升,形成我国第二次犯罪高峰。,2、经济发展与犯罪结构,经济发展引起的犯罪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 (1)经济性犯罪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出现并增加。 (2)犯罪人的构成出现变化。,(二)具体经济因素与犯罪,1、经济制度与犯罪 我国存在多种经济成份,各种经济成份有着各自独立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各种经济成份内部各经济主体之间,也有各自的经济利益的区分,随着利益冲突的复杂化,社会矛盾便会

43、大大地增加,这些经济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就会发展成为违法犯罪。,2、经济发展不平衡 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出现极不平衡的状况。 3、新旧体制转换中的真空和漏洞 如:金融领域犯罪严重,假冒伪劣产品泛滥,伪造假发票倒卖活动严重。 4、分配不公(贫富差距),国家公务员由于收入不高,为了寻求某种心理补偿而实施贪污受贿犯罪行为; 农民负担过重、收入偏低,因而聚众冲击地方基层政府; 国有企业职工收入微薄、家庭经济困难,“主人翁”尊荣荡然无存,因而有的心理蕴藏不满情绪,遇有矛盾纠纷,往往采取过激行为,以致触犯刑律。,5、商品经济的负效应 (1)以经济利益为价值取向的经济活动使得相当一部分人产

44、生“拜金主义”的思想意识。 (2)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了市场,但同时也刺激了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攀比、超前消费等不良现象,诱发犯罪) (3)商品经济迫使各种市场主体为生存而竞争。 (4)商品经济的生产方式要求人口、货币、商品的频繁流动和疏通,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冲击。,三、犯罪的文化原因,犯罪的文化原因是指一定的历史阶段,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价值标准、道德风尚、民族风俗、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等对犯罪的产生与变化起到影响作用。 (一)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类型) (二)亚文化 (三)文化垃圾,(一)文化冲突,1、文化冲突形成 2、文化冲突表现 3、文化冲突下的犯罪,传统文化对犯罪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落

45、后的封建意识、旧的习惯势力等负面因素,对现代社会犯罪的发生也起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主要有:,1、忽视法治、强调人治,强调特权,并由此而发展为以言代法、以权代法、法制观念淡薄 2、封建宗族势力、宗法系统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 3、封建迷信,小生产者的落后意识等 4、封建“行帮”、“哥们义气”观念,西方文化对犯罪的影响,改革开放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冲击。不利的影响主要有:,1、极端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强烈冲击着中国几千年的社会本位传统; 2、个人金钱欲、物质欲。 3、西方大量文化产品中一些渲染凶杀、暴力、色情的东西。,我国现阶段的文化冲突与犯罪主要有三种形式: 1、现代文化与传统文

46、化的纵向冲突。 2、不同地域、民族、群体之间交往日益增多,不同文化之间产生了横向冲突。 3、中外文化冲突。,(二)亚文化,1、亚文化 2、犯罪亚文化 3、犯罪亚文化群,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指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文化相通的价值与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价值与观念,而这些价值观是散布在种种主导文化之间的,亚文化有各种分类方法,罗伯逊将亚文化分为人种的亚文化、年龄的亚文

47、化、生态学的亚文化等。如年龄亚文化可分为青年文化、老年文化;生态学的亚文化可分为城市文化、郊区文化和乡村文化等。由于亚文化是直接作用或影响人们生存的社会心理环境,其影响力往往比主文化更大,它能赋予人一种可以辨别的身份和属于某一群体或集体的特殊精神风貌和气质,亚文化典型,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于美国的一群松散结合在一起的年轻诗人和作家的集合体。这一名称最早是由作家杰克克鲁亚克于1948年前后提出的。在英语中,形容词“beat”一词有“疲惫”或“潦倒”之意,而克鲁亚克赋予其新的含义“欢腾”或“幸福”,和音乐中“节拍”的概念联结在一起。,之所

48、以将这样一小群潦倒的作家、学生、骗徒以及吸毒者当作“一代”,是因为这个人群对二战之后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西方文学领域,“垮掉的一代”被视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美国文学历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 “垮掉的一代”的成员们大多是玩世不恭的浪荡公子,他们笃信自由主义理念。他们的文学创作理念往往是自发的,有时甚至非常混乱。“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结构和形式上也往往杂乱无章,语言粗糙甚至粗鄙,同性恋亚文化 同性恋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社会学研究的理想课题。说它“理想“,是因为同性恋现象外延清晰,内涵独特;

49、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subculture),有它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因此,世界各国的社会学者都很喜欢这个题目,对它做过大量的研究 同性恋问题一直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广泛争论的现象。各种文化都曾斥责和反对过这种行为。西方社会也一度因为艾滋病对同性恋产生过恐慌。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理解,人们已经开始慢慢接受了这些人,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空间,也衍生出了自己的文化,单身亚文化 单身文化正通过单身俱乐部这种组织形式向主流文化扩散,单身者群体性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例如两性交往的开放性等-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主流社会。主流社会在对单身亚文化漠视的同时,也将这种变化悄悄地融入自己主流渠道中去,(三)文化垃圾,1、黄色文化 2、灰色文化,南京某高校副教授马尧海等22人涉嫌“聚众淫乱”一案,今天上午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宣判。法院以犯聚众淫乱罪判处第一被告人马尧海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18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一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