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导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6899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2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第1讲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第1讲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1讲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导论.ppt(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宏观经济学 Macroeconomics,任课教师:唐伟 2009年秋季,2,联系方式,Tel :15902793631 Email:,3,第一讲:导论Introduction,4,参考读物,高鸿业主编(200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2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1998)宏观经济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中译本,5,什么是宏观经济学,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无论是对还是错,实际上都有比一般人想象的更为有力。这个世界的确是由少数人统治的。那些相信自己在智力上不受影响的实干家往往只是那些已经过世的经济学家的奴隶。那些当权狂人信奉的其实也只是若

2、干年前某些末流文人狂妄思想的零碎而已。我确信,和思想的逐渐侵蚀相比,既得利益的力量是被过分夸大了。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凯恩斯(1936),6,什么是宏观经济学,运用总量分析方法,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机制,即国民经济的总产量、总收入、总就业量、总价格水平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引起它们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以便为政府干预经济提供理论依据,实现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增长。,7,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总产量(值)、总收入、总就业量、总物价水平,它们代表宏观经济运行的结果。,8,中间变量,总供给:在一定的资源条件、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和价格条件下,厂商愿意生产并销售的商品和劳务总产量。通常用总收入、

3、总产出表示。 总需求:在一定收入水平和价格水平下,经济当中的家庭、厂商、政府以及国外居民对本国商品和劳务的总支出(需求)量。,9,初始变量,总消费、总投资、政府总支出、政府总收入或税收、总出口、总进口、货币总供给量、货币总需求量、汇率水平、利率水平,10,宏微观经济学的关系,11,微观经济学通过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利润最大化以及一般均衡的方法论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有效性。 宏观经济学论证市场机制的缺陷或不足,市场失灵或失效导致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内容上的互补性,12,内容上的互补性,微观假定总量不变,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宏观假定资源配置不变或机制结构不变,研究资源充分利用问题。二者适

4、应现代市场经济两方面的需要,构成现代经济学的整体。,13,市场失灵,1. 非有效性(垄断、外部经济); 2. 不平等性(财产与能力差异带来的收入分配 差距); 3. 不稳定性(市场调节导致供需脱节造成周期性失业、通胀),14,政府的经济作用,1. 保护竞争和效率(反对垄断、建立国有企业、政 府管制和调剂); 2. 保持公平(累进所得税进行收入再分配、转移支付、社会福利开支); 3. 保持稳定(财政货币政策、总供给管理政策),15,分析方法上的异同,差别:微观坚持个量分析;宏观是总量分析 相同:实证分析;数量分析;供求均衡分析的方法,16,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经济学是一门科学:

5、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科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比高中毕业生高 假设:学校教育能够提高生产能力;生产能力越高的劳动者获得越高的报酬 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劳动生产率收入 验证:教育收益率,17,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模型:简化真实世界,认识事物本质 物理学:自由落体运动 经济学:两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经济人假设(理性选择假设;最大化行为)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一般均衡理论) 科斯定理,18,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推理中常见的错误 后此谬误:降低税率会增加政府收入 误把相关关系当作因果关系:1973年以后美国汽车市场日本车增多而美国车减少 未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加

6、政府支出会增加总需求 合成谬误:节约悖论 以偏概全个体观察与统计性规律:教育收益率与比尔盖茨,19,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实证经济学(positive economics):是什么? 开征遗产税和财产税将鼓励更多的富人捐资助学 规范经济学(normative economics):应该是什么? 富人应该捐资助学 思考:1小轿车进入家庭对经济有什么影响?比如进入后对居民收入、交通、能源等影响。请问是属于什么分析方法? 2人大议案女同志与男同志应该同年龄退休, 属于什么分析方法?,20,宏观经济的基本变量关系,21,政策变量,政府人为控制的变量,在西方国家一般由国会、政府、央行

7、加以控制。,22,外生变量,政府不能人为控制的一些客观变量,例如人口增加、地理环境、自然资源、政治体制、国际环境等,23,引致变量,经济活动结果的变量,如总产值、总物价水平、总失业率等。,24,基本变量关系,政策变量 宏观经济运行过程 引致变量 外生变量,25,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26,经济学简史,第一阶段:微、宏不分(17世纪中-19世纪中) 第二阶段:奠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三阶段:建立体系(20世纪30-60年代) 第四阶段:发展、演变(20世纪60年代以来),27,经济学简史,第一阶段 威廉配第(赋税论劳动价值论) 亚当斯密(国富论三种收入价值论)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

8、及赋税原理劳动价值论和分配论) 马尔萨斯、萨伊(生产费用价值论),28,经济学简史,第二阶段 边际革命(边际效用价值论) 杰文斯(W.S. Jevons, 1871) 门格尔(K. Menger, 1871) 瓦尔拉斯(L. Walras, 1874) 马歇尔(均衡价格论) 克拉克(边际生产力论),29,经济学简史,第三阶段 张伯伦 1933 垄断竞争理论 罗宾逊 1933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凯恩斯 1936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30,经济学简史,第四阶段 福利经济学(萨缪尔森、希克斯、阿罗) 货币主义(弗里德曼) 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 博弈论(古诺、冯.诺伊曼、摩根斯坦、纳什) 信息经济

9、学(阿克诺夫、斯蒂格利茨、斯宾塞) 新制度经济学(科斯、诺斯),31,前凯恩斯时期,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自由竞争占了主导地位,没有发生大的失业和危机。 在这一时期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坚信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32,前凯恩斯时期,四根理论支柱: 1. 尊奉萨伊定律,相信供给自行创造需求 2. 否认失业的长期性,认为只有自愿失业 3. 储蓄与投资的变动达致资本市场平衡 4. 物价总水平只与货币数量有关 概括为价格市场机制使供需自动均衡。,33,货币市场,MV=PY(费雪方程式): M为货币供给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二者之积

10、构成一年当中的货币总供给。 P为物价总水平;Y是GDP或国民收入,二者之积构成一年中的货币总需求量。 假定V在短期内是稳定的,Y在短期内是一定的。那么有P=MV/Y,即物价总水平与货币数量成正比。结论是只要稳定货币,就能稳定物价。,34,前凯恩斯时期,因此,新古典对于政府政策手段的看法是:稳定货币(即总物价水平)与市场调节已经足够,反对政府干预。,35,凯恩斯革命(20C.30y-40y),背景:1929-33年的“大萧条”,在深度上特别严重,生产贸易大幅度下降30%,失业大增,使资本主义生产倒退了30年。在广度上特别广泛,工业、农业、商业以至金融市场,货币制度等全面波及。在时间上特别持久,4

11、-5年。 新古典经济学的破产 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第一次全面实践。,3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承认失业、分配不公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两大缺陷,市场机制自发调节作用是有局限的,充分就业只是暂时的,凯恩斯把保证充分就业,消除分配不公,保证经济增长作为政府首要目标。,37,有效需求不足,在理论上,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原理,代替萨伊定律,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存在着供给大于需求,因而要创造有效需求。,38,凯恩斯革命,在分析方法上,用宏观分析方法代替微观分析方法;提出了非均衡的分析方法代替均衡分析方法。 在政策上,用政府干预论代替自由竞争论;用赤字财政政策代替平衡财政政策。,39,凯恩斯主义的兴盛

12、,新古典综合(二战以后到60y)即凯恩斯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综合 背景:战后重建,46年美国充分就业方案标志凯恩斯理论的实践。代表人物有萨缪尔森、莫迪利安尼、克莱因、索洛、托宾和希克斯。,40,凯恩斯主义的兴盛,理论上: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形成完整的经济学。 分析方法:把凯恩斯短期分析方法长期化,提出了经济增长理论;把经济学数理化。 政策上: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形成总需求管理;把单纯对付衰退和失业转而既对付衰退,又对付通胀。,41,凯恩斯主义的衰落(70-80y),背景:60年代日益上升的通胀在70年代发展成为滞胀,70年代中东石油涨价,资本主义国家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工厂倒闭、

13、失业大增。滞胀使得凯恩斯的总需求分析及总需求管理政策失灵。,42,新古典的复兴,现代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60年代后期)认为总需求管理刺激需求和赤字政策导致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通胀。因而货币主义认为治理通胀,必须减少货币供给量,则必须放弃凯恩斯的刺激需求的政策,也即放弃政府干预。,43,新古典的复兴,供给学派(70年代)认为凯恩斯主义只注重短期增加需求,忽视经济长期增长,即忽视了供给的增加,从而导致供给减少。主张政府减税,刺激个人的生产和劳动的积极性,从而刺激总供给的增加。 理性预期学派(80年代以后)以卢卡斯为代表,强调个人对政府政策行为进行合理的预期。,44,新古典的复兴,理论上,强调总需求

14、管理的无效。 政策上: 1. 里根经济学和撒切尔主义 2. 减少货币供给量,治理通胀 3. 减税,减少政府干预 4. 国有企业私有化,45,凯恩斯与新古典再次结合(90C),背景: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严重衰退,仅次于70年代滞胀,克林顿主张干预经济而取代信奉里根经济学的老布什。 国家干预的特点:以不加剧通胀为前提,追求低通胀下的尽可能高的经济增长。 政策特点:当经济衰退时,加强国家干预;当经济繁荣时,倾向于新古典主义,减少国家干预。,46,宏观经济的目标、问题和政策手段,47,主要目标,经济增长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国际收支平衡; 收入分配公平,48,主要问题,衰退或增长缓慢; 失业; 通胀; 国际收支逆差;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49,主要政策,财政政策(政府支出,税收) 货币金融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 供给管理政策(促进资本形成、科技进步等政策) 社会福利政策 对外经济政策(外贸、金融),50,宏观经济学鸟瞰,宏观经济的目标与测量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经济周期与增长理论 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