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社会组织.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898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34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9章社会组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第9章社会组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第9章社会组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9章社会组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9章社会组织.ppt(5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社会组织,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特征 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石门茶叶产业协会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环境,主攻“有机茶、名优茶”,以品牌赢得市场,使茶叶产业成为石门县农村经济中效益最高、潜力最大、前景最好的支柱产业之一。 1990年,石门县茶园还不足4万亩,茶企业不到30家,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竞争加剧。 2003年,县内50多家茶叶企业发起成立县茶叶产业协会。7年多来,茶叶产业协会坚持带领茶农走新型的互助合作之路,调整产业结构,推行“公司(厂)+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推动石门县茶叶产业的持续

2、发展。 茶叶产业协会作为涉及茶农、茶企业和产、供、销多环节的民间组织,是以“民办、民管、民选、民受益”为经营宗旨的非盈利性团体。协会发挥人才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和技术服务。为了提高石门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的旺盛需求,协会把茶叶生产锁定在安全食品的顶极层“有机茶叶”上,先后组织3位高级农艺师、18名农艺师、60名评茶师严格按照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和有机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指导茶农茶叶生产,并从茶叶品种的选择到种植、培管、加工、包装、销售,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化学肥料以及化学除草剂、生长调节剂,广泛施用枯饼、人畜粪便等有机肥料,采用鸟类

3、、蜘蛛等生物链条治虫、电子频振灯诱虫、人工捉虫等一系列生态举措防治茶园病虫害,保护了石门茶园的生态环境,减少了石门茶叶的病虫害污染,确保了石门茶叶的品质。 到2008年底,石门县10万亩茶园已有8万亩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其中1.1万亩获得欧盟、美国、日本和国家农业部等多家有机食品机构的有机茶认证,有机茶园转换面积达到3万多亩,成为“湖南有机茶第一县”。有16家企业通过QS认证和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有3家茶叶企业分别被评定为中华全国合作总社和湖南省、常德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茶叶公司(厂)被评定为县级龙头企业。,石门县茶叶产业协会发展侧记,石门茶叶产业协会成

4、立伊始,就把打造、推介石门县的主导品牌“石门银峰”作为神圣使命,为打造了茶叶名牌不懈努力。组织名茶研制攻关小组,深入茶区,茶园、茶厂,专心加工名茶样品,积极向省、市技术监督、工商局、农业厅、民政厅等相关部门申报地理证明商标。 2007年,“石门银峰”取得国家注册商标。为保证品牌品质,茶叶产业协会组织会员开展技术现场交流,网络交流,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难题;采用园地培训、茶厂培训、外出培训、引进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全县60多家企业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利用“石门茶叶信息”平台,推广“石门银峰” 机制工艺、茶叶机械采摘、良种茶、有机茶等科技知识,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利用率。为推介石门茶叶品牌,扩大品牌知名

5、度,协会自筹资金,组织会员参加北京国际茶叶博览会,扩大茶叶老板的视野,积极协助 6家茶叶企业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等地市场设立联营或窗口。 从2003年开始,石门茶叶协会联合中国茶叶学会、石门县政府先后在北京、杭州、长沙等城市连续年举办了“挑担茶叶上北京”、“请喝一碗石门茶”、“石门银峰品茗会”等一系列茶文化及茶叶品牌促销活动,并创作和制作了请喝一碗石门茶、白云山茶歌、夹山茶醉、酽酽绿绿石门茶等一批歌曲、影视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介石门品牌茶叶,石门茶叶品牌享誉国内海外。 2008年,石门县年产干茶近20万担,茶叶平均价格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20 %左右,年增收4000万元以上,一大批“

6、茶业大亨”、“茶叶大户”脱颖而出。石门县茶叶协会自身也发展壮大起来,入会企业和茶农、茶生产技术骨干不断增加,茶叶产业协会现已拥有企业(单位)会员188家,个人会员4170人。在茶叶产业协会的推动下,石门县民营茶叶企业不断发展,石门茶叶40多次获国际国内茶叶评比奖励,“石门银峰”、“东山秀峰”双双荣获湖南十大名茶、湖南省著名商标,“白云银毫”也多次获国际文化名茶金奖。石门先后被授予“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全国茶叶优势区域重点县”、“全国三绿工程茶业示范县”等称号。,问题: 1.石门茶叶产业协会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2.为达到目标石门茶叶产业协会采取了哪些主要策略? 3.石门茶叶

7、产业协会属于何种类型的社会组织? 4.概述石门茶叶产业协会的基本特征。 5.试分析石门茶叶产业协会的基本结构。,第一节 社会组织的涵义与特征,一、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 涵义: 社会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为了实现特定社会目标而将社会成员有意识聚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单位,并执行一定社会功能的社会群体。 特征: 目标特定而明确 内部结构相对稳定 组织成员关系理性化 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具有片面性和间接性 组织界限清晰 构成要素: 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 目标 成员 规范 权威 物质技术条件 环境,二、社会组织的类型,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两大标准): 以产业为标准分类: 第一产业组织

8、第二产业组织 第三产业组织 以机构编制为标准分类: 国家机关编制的组织 国家事业编制组织 国家企业编制组织,第二节 社会组织结构,“直线型”结构,图9.1 “直线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图9.2 “直线职能型”结构,“矩阵组织”结构,“矩阵型”结构,图9.4 “矩阵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图9.3 “事业部型”结构,一、组织结构 (一)什么是组织结构 社会组织结构,即社会组织内部的构造,指社会组织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构成方式。 具体而言,每个社会组织内部都进行了一定的分工,因而每个组织成员在社会组织中都有一定的地位和职务,并承担着相应的权力和责任。这些地位和职务间的关系的总和就

9、是社会组织结构(韦克难、沈光明,2003)。 (二)组织结构(宏观&微观)的内容 目标、方法/策略(分工协作)、责任与权力、沟通渠道等,(三)组织结构的作用: 设计适宜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清楚地界定每个部门及组织成员的权责角色,在此基础上进行恰当的协调和控制,能够推动部门及个人积极完成社会组织所布置的任务,提高社会组织的整体表现 良好的组织结构,能有效地运用社会组织各种资源,以最小的输入,获取最大的输出,从而实现社会组织效率的最大化。 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促进畅通而有效的组织沟通,有利于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充分流动和共享,有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有利于增强民主管理,促进组织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二、

10、组织的正式结构与非正式结构 (一)组织的正式结构 指的是社会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各个职位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关系形式(王思斌,2003)。 典型特征:成员间相互关系的明确性、正式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正式结构形式 “直线型” “直线职能型” “事业部型” “矩阵型”等形式,“直线型”结构:职权直接从高层开始向下“流动”(传递、分解),经过若干个管理层次达到社会组织最低层。,图9.1 “直线型”结构,“直线型”结构,组织中的职务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其特点是: 组织中每一位主管人员对其直接下属拥有直接职权,相应的,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只对他的直接上级负责或报告工作。 主管人员在其管辖范围内,拥有绝对

11、的职权或完全职权,即主管人员对所管辖的部门的所有业务活动行使决策权、指挥权和监督权。 优点: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沟通简捷,便于统一指挥,集中管理。 缺点:各级主管人员必须熟悉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各种活动(尤其是最高主管人员,必须是全能管理者),同时缺乏横向的协调关系,没有职能机构辅助主管人员,容易使主管人员产生忙乱现象,所以,一旦社会组织规模较大,或者管理工作较为复杂,主管人员可能由于经验、精力不及而顾此失彼,难以进行有效的管理。,“直线职能型”结构:也叫“直线参谋型”结构,它是在 “直线型”结构的基础上,在各级主管人员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图9.2 “直线职能型”结

12、构,“直线职能型”结构,“直线职能型”结构把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 ,一类是直线主管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 直线主管机构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所属下级的指挥权,并对自己部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而职能机构和人员,则是直线主管人员的参谋,不能对直接部门发号施令,只能进行业务指导(如图9.2所示)。 优点:各级主管人员没有专业分工,所以管理职能都集中于一人之手,既保持了“直线型”结构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可以在各级主管人员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使得社会组织有着较高的

13、稳定性和工作效率(郑杭生,2002;张家麟,1988)。 缺点: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信息交流困难,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级主管人员报告请示才能处理,这一方面加重了上级主管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办事效率低。,“事业部型”结构 :在集权的基础上,按业务活动或区域分类,分出若干事业部门,分别实行相互独立的管理和运行。主管部门负责政策方针、指挥、决策,职能部门参谋咨询,事业部门负责本部门的发展,图9.3 “事业部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优点: 使高层主管部门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进而成为坚强有力的决策机构,有利于提高社会组织的稳定性 事业部门具有较高的独立

14、性,同时各事业部门之间存在比较和竞争,有利于调动事业部门自身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有利于社会组织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组织成员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利于组织专业化和社会组织的内部协作的实现 各事业部门自负盈亏,有利于主管部门评价各事业部门的业绩 在同一事业部门内部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比完全采用职能部门管理更有弹性 事业部门管理人员要从事业部门整体来考虑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 容易适应社会组织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使组织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缺点: 职能机构重叠,造成了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事业部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

15、,影响事业部门之间的协作,“矩阵型”结构:把职能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职能部门是固定的组织,项目小组是临时性组织,图9.4 “矩阵型”结构,“矩阵型”结构,优点: 将社会组织中的纵向与横向关系、集权和分权很好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多方面的协作 针对特定的任务进行人员配置有利于发挥个体优势,集众家之长,提高项目完成的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各部门人员不定期的组合有利于信息交流,增加互相学习机会,提高业务能力 缺点: 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职能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部门,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使得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而且一旦两个管理系统发生矛盾时,项

16、目小组人员往往无所适从,容易导致职责不清 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部门,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对工作缺乏责任感。,(二)社会组织中的非正式结构 社会组织内未经组织机构正式规定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相互关系(高燕、孙其昂,2004)。 非正式群体形成的两个背景: 正式关系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的非人格化 成员经常接触,志趣相投 非正式群体的正负功能: 正(对成员本身):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情绪反映的充分表露;提供独立的机会。 正(对工作):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满意感 负:抵制变革;目标冲突;遵从行

17、为的问题;谣言问题,三、科层制 科层制(bureaucracy)是由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从理想类型的角度 提出的概念。所谓科层制是指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 层、各司其职的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特征: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权等级;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私人关系 和公共关系的分离;量才用人;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 个人。 优点: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任人唯才,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组织活 动的顺利开展 缺点:忽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强调照章办事,缺乏灵活性和应变 性,容易导致官僚主义。,在团体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技术和能力,为了充分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技能而出现了分工。由此,在完成组织目标

18、的基础上,为安排和协调各种不同的工作任务就必须达成某种协议。,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一、组织管理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 二、组织管理理论 (一)传统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三)现代组织理论,(一)传统组织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主要观点:以“经济人”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人们工作是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以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人们工作的经济利益,需要使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以追求组织的生产效率和合理化,因此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原则来指导和控制组织及成员的活动。 主要理论有: 弗里德里克泰罗的科

19、学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泰罗的观点: 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 管理要走向科学 泰罗期望通过上述的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和原理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以使工人与管理人员达到共同富裕。 法约尔的观点: 提出了管理过程的五个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提出了14项组织管理原则 他认为管理原则不应是死板的,不能固守这些原则的要求,而是以适应需要为目的进行灵活调整 。 韦伯的观点: 提出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的组织管理方式,能够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运行和目标的达成,因而适用于各种情形和背景。 为此,韦伯首推科层制(Bureaucracy),并且阐述了规章制度是组织

20、得以良性运作的基础和保证。,评价: 上述理论对提高社会组织的活动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它们都把人作为只有物质需要的“经济人”来看待,把人看作是制度、组织和机器的附属品,而看不到人还是有着其他社会需求的“社会人”,因而过多的关注组织和管理的科学性、精密性,重视操作方法、规章制度、管理原则的作用,而忽略了社会因素对调动组织成员积极性的影响。,(二)行为科学组织理论,始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研究所教授梅奥及其合作者于1927至1932年之间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进行的“霍桑实验” 。 一、照明实验。时间从1924年11月至1927年4月。 二、福利实验。时间是从1927年4月至1929年6

21、月。 三、访谈实验。 四、群体实验。 五、态度实验 梅奥在“霍桑实验”中得出的结论: 1、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社会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组织成员的满意度以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 积极性; 4、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主要观点: 以人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来说,主要是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 该理论认为,人是有多种需要的“社会人”,满足人的

22、多种需要,在组织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根本手段。 主要代表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马斯洛的观点: 提出了需要层次论 指出人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在动机决定因素的范围内,任何行为都往往由几个或者全部基本需要同时决定 组织主管人员都必须随机制宜地对待组织成员的各种需求 赫茨伯格的观点: 提出了双因素促动论 发现有两种决定行为的因素,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为了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更需要重视激励因素的作用 麦格雷戈的观点: 提出了 “X理论-Y理论” 对X理论强调管理要以管束和强制为主持批评态度,认

23、同Y理论,提出要注重诱导在管理中的作用,通过激励组织成员促进其潜力的发挥,以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需要的统一,评价: 行为科学理论把人的因素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由原来对“规章制度”的研究发展到对人的行为的研究。 但是,由于这种理论过分强调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忽略了工作本身、经济技术、组织结构和环境等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因而降低了专业化的优越性,使工作效率受到一定影响。,(三)现代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中叶 主要观点: 把组织看成一个系统,认为实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效率取决于组织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各因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因此,其研究越来越关注社会组织与

24、外在环境的关系,把社会组织视为一种开放型的系统,而不是封闭型的系统。 学派甚多,主要有: 以美国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论 以赫伯特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 以费里蒙特卡斯特和姆斯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与权变理论,组织系统论,巴纳德的观点: 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的系统,包含三种普遍的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的、信息沟通。 组织的存在取决于协作系统同其整个外界环境的平衡,包含两个条件:组织的有效性,涉及组织的目的同外界环境的关系;组织的能率,是组织同成员个人之间的交换。 一个组织要持续存在,既要有有效性,又要有能率。 西蒙的观点: 组织首先是个决策过程,组织的基本功能就是决策,管理实际上就是决策,因而组

25、织是一个复杂的决策系统。 有效的组织应以正确的决策为基础,而完整的决策过程则应当包括“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四个主要阶段。 区分了两种性质相反的决策,即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观点: 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相互联系的分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包括:目标与价值子系统;技术子系统;社会心理子系统;组织结构子系统;管理子系统。 每个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分系统都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因而不存在普遍适用于所有环境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法,应当了解组织在变化着的条件下和在特殊环境中运营的情况,提出最适宜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组织管理的

26、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各要素及内外因的变化而变化。,组织权变论:随机应变,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模式及其特殊性。 组织经济理论:包括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三、组织管理方式 (一)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二)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三)官僚主义问题,(一)家长制管理方式,家长制(Patriarchy)是指社会组织的权力集中于最高管理者手中,以人为管理主体的组织管理方式(宣兆凯,2000)。 特征: 组织管理权力高度集中 组织管理的随意性 分工不明,职责不清 任人唯亲 终身制,(二)科层制管理方式,科层制亦称官僚制(Bureaucracy),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中最普遍、最典型

27、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它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现一般认为是对权力依职能和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方式和组织体系。 对韦伯来说,他所论述的科层组织只是一种纯粹理想型的组织。,韦伯指出纯粹理想型的组织应具有以下八个特征: 组织成员活动有统一规则,需按规章办事,成员行为有章可循 组织内分成各个部门,每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任务的工具和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 组织机构按层设立,使组织的职位之间形成自上而下的权威体系,下层结构和下层职位的人受上级的监督和控制 合格的组织成员,须经专门训练,要有专业知识和技术 成员个人财产要与组织财产完全分开,公私分明,不混淆 避免组织成员个人将

28、组织资源据为己有,组织的资源必须根据组织的需要进行分配 一切活动、行为、决策和规章都要进行文字记录 组织成员的升迁根据年资或政绩,取决于上级的评价,陆学艺(1996)将上述特征概括为五点: 权威分层、职务分等 因公设职、专职专人 任人唯贤、赏罚分明 照章办事、公平无私 公文往来、空口无凭,优点: 科层制管理避免了传统人治管理中的随意性,完全实行规则化、理性化的管理。它根据组织目标合理地分解了组织权力,提供了组织内各方面有效合作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组织管理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助于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使科层制展现出传统家长制管理方式所不具有的优越性。 缺点: 由于科层制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组织成

29、员的个性特征,等级森严,任何行动都受到正式规则的严格束缚,使得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主动性受到压抑,容易滋生官僚主义,使组织沟通出现障碍,从而导致组织效率的降低。,一、单位组织及演变 (一)单位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二)单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 二、民间组织 (一)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二)民间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三)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第四节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一)单位组织的含义和特点 涵义: 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它是指那些以企事业单位组织为单元,承担政府社会分工目标,对其成员承担多种责任并对其进行全面管理的企事业组织,简称为单位。 特点: (1)集多种职能于一身; (2

30、)政治性强; (3)行政等级性; (4)组织内部资源的非流动性; (5)组织活动的高度计划性; (6)成员对组织的依赖性强。,一、单位组织及演变,(二)单位组织的改革和发展,党政分开 政企分开,二、民间组织 (一)民间组织的含义和特征 又称“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它一般是由民间设立的、从事社会公益和互益活动的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等。 特征:有组织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 (二)民间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三)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二)民间组织的分类和功能 按组织的性质和任务分: 行业性、专业性、学术性、联合性 从功能的角度分: 政治性社团

31、、经济性社团、文艺与体育社团、科学技术性社团 从组织成员之间的联系纽带来分: 以生理特质为纽带联系的社团(如妇女组织、老年组织) 社会特质不同的社团(如工会、个体劳动者协会) 社会特质不同的社团(如学术性团体) 功能:服务、社会发展、社会整合、经济、政治,(三)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状况 到2006年9月30日,全国共有社会团体174 84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 151 430个,基金会1 057个。 到2006年底,经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组织数量达到34.6万多 个。其中:社团18.6万个 ,民办非企业单位15.9万个 ,基金会1138家, 其中非公募基金会349家。 大量的民间组织是有官方背景的GONGO。它们的发展形态也各不 相同,大体可分为4种类型: 1、准政府型;2、强势型;3、软弱型; 4、创新型。 纯粹民办的民间组织有2类:1、草根型 ;2、支持型,1.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 2.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 4.简述科层制理论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思考问题,41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