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79404 上传时间:2019-04-1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鉴赏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鉴赏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鉴赏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鉴赏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鉴赏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鉴赏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鉴 赏 家,汪曾祺,教学目标 1、初读文本,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细读文本,能够从语言、动作、环境等方面把握叶三这一人物的独特形象并了解“鉴赏家”的真正含义; 3、了解汪曾祺小说的基本风格,鉴赏小说中蕴含的真、善、美。,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现、当代作家。江苏高邮人。高中时就读于江阴南菁中学,后考入西南联大,深受老师沈从文的影响。短篇受戒和大淖记事是他的获奖小说。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 鉴赏家写于1982年。,与人物同行:,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 为什么说叶三是个鉴赏家呢?,与人物同行:,为什么说叶

2、三是个鉴赏家呢? (1)能辨别画的真假 (2)能一句话说出画的妙处 (3)能中肯地评价画,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 (4)看画画,能与画家心灵相通 (5)真心爱画不卖画,不为功利 归纳叶三形象: 热爱艺术,有艺术鉴赏眼光,不慕钱财,与人物同行:,叶三实际上是个卖果子的,他卖果子有何特点? 专给大宅门送果子 定时上门,从不说价 他的果子个个都是好的 出外到处挑好果子,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别人下不了这样的功夫 卖果子外,也卖佛手、香椽 五十岁了,不听儿子劝,依然卖果子 哪怕只为季匋民一个人,也要卖果子,与人物同行:,归纳叶三形象 朴实能干,做事用心 诚实,守信用 ,重情义 见多识广,生活阅历丰

3、富 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赏析写法:,写叶三,为什么要写他的儿子呢?是否离题了? 以优秀的儿子来烘托叶三的形象,儿子如此优秀正是叶三教导有方、身当表率的结果 后面写名士又起什么作用呢? 以名士的假鉴赏真卖弄的虚伪行径对比反衬出叶三的真心热爱艺术,赏析写法:,小说标题是“鉴赏家”,却用了很大的篇幅写叶三卖果子,这是不是离题了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并不离题。 叶三卖的果子个个是好的,可见他不仅是艺术的鉴赏家,也是果子的鉴赏家;叶三热爱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他更是一个生活的鉴赏家,这都是紧扣题目而写的 卖果子的情节更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使人 物形象更加丰满, 叶三赏画的

4、见识和鉴赏力,正是在卖果子生活中逐渐获得和养成的,为下文评季陶民的画,能一语中的做铺垫(为他是个懂艺术的鉴赏家做铺垫); 新鲜的果子是他和季陶民交往的纽带,借此也可传达出他对季陶民的知己之情。 叶三作为“鉴赏家”的对美纯粹深沉、不涉功利的爱的品质,正是卖果子生活中乐观的、热情的、智慧的、诚实的人生 态度的反映。,理解主旨,通过对叶三这个鉴赏家的描述,赞美叶三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启示人们:要用本真的眼睛和心灵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用简单直接发自肺腑的语言去表达艺术中的美;用执著且不涉任何功利色彩的热情去追求美。,关于写作,汪曾祺曾说: “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 “我写的是美,是

5、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与作者同行:,这篇小说读起来和一般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散文化的小说 体现在哪些方面?,情节和结构设置淡而有味。 写的是平平淡淡的故事,但充满情致 读者很难在作品中找到一般小说中那种清晰的线索、强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甚至很难概括出一个故事梗概。它只是写了一个爱画的人,写了他的生活,有些和画有关,有些似乎只是闲笔。细细想来,作品其实只是写了一个字:“美”。而这颇合于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情节和结构设置淡而有味。 “它没有大起大落,大开大合,没有强烈的戏剧性,没有高峰,没有悬念,只是平平静静,慢慢地向前流着,就像流水一样。”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 “我

6、不善于讲故事,也不喜欢太像小说的 小说,即故事性很强的小说。故事性 太强了,我觉得就不太真实了。”,人物形象塑造淡而有味。 通过小人物、小事件表现丰厚的生活内蕴。 (生活情趣、人情美) “我的作品确实是比较淡的我没有经历过太高的波澜壮阔的生活,没有见过叱咤风云的人物,你叫我怎么写我只能写我所熟悉的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我只能用平平常常的思想感情去了解他们,用平平常常的方法去表现他们。这结果就是淡。”,语言使用淡而有味。 自然质朴的人物语言,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语言要准确,朴素和精炼。辞达而已矣” “我喜欢疏朗清淡的风格,不喜欢繁复浓重的风格,对画,对文学,都 如此。”,娓娓道来,平静、从容地叙述描写,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意味和民风民情。就如一幅风俗画。 读鉴赏家,故乡的风物如在眼前,而且成为人物活动不可缺少的背景。比如写叶三四处走,了解各地乡风;写一年四季、不同节令的鲜果;写布店种种看似和小说主题毫无关联的细节,都如风俗画一般,铺展开故乡风物的画卷,而人在其中,甚至可以 说处处有人。,汪曾祺以散文笔调写小说,写出了家乡的见闻和风物人情、乡风民俗,富于地方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在疏放中透出凝重,于平淡中显现奇崛,情韵灵动淡远,风致清逸秀异。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