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导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8039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196 大小:2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导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6页
第一部分导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6页
第一部分导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6页
亲,该文档总共19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导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导论.ppt(1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政府经济 第二节 政府经济学学习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政府经济、政府经学的概念,理解政府经济活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以及政府经济与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本质区别。能够熟练掌握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学习方法,为本门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政府经济活动的特点,政府经济学概念,以及政府经济学学习方法。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

2、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其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第一节 政府经济,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其中,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居核心地位。追溯政府经济的历史,政府财政收支雏形,可从原始社会满足氏族部落公共需要的祭祀、防卫等活动算起,而正式的政府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国家,有了政府,便产生了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即狭义的政府,

3、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政府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主体,其行为与企业、个人相比,存在根本区别。企业、个人经济行为是追求私人利润的最大化,而政府经济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 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活动不同,政府经济是以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资源配置,履行政府职责,并以收支为基础开展宏观管理,即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进行有效调控。 4、政府经济的依据。与企业、个人等微观经济相比,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4、5、政府经济的目的。政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第二节 政府经济学学习方法,一、政府经济学 通过对政府经济活动的描述,我们就可以概括政府经济学的基本含义。即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任何一门学科,必须有其独立的研究对象,政府经济学也不例外。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就使政府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产生了明显的分野。如前所述,政府经济活动与政府出现一样久远,但政府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不过是几百年的时间。一般认为,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亚当斯密在其国富论的第五篇专门论述了政府财政收入、支出

5、问题。亚当斯密提出的有些思想,例如平等、确实、便利和最少征收费用等赋税原则,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力。因而,我们可大致认为,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以后,政府经济学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当代政府经济学,无论学科体系,还是研究方法,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除政府经济学外,与之相关的学科名称还有财政学、公共财政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实际上,目前在国内外,这些学科名称在同时使用。本书不想在这里具体讨论上述学科名称的异同,但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政府经济学,还是财政学、公共财政学、公共部门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其最核心的内容,仍是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大致上可以认为,政

6、府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是对传统财政学的发展。而政府经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政府经济学是从经济主体的角度构建学科体系,宏观经济学则是从经济运行的角度在整体上研究国民经济运行及其规律,其对立面是微观经济学。,二、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政府经济学属应用经济学范畴,既有对政府经济活动的理论概括,更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研究政府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为政府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而不同国家政府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一国政府在不同时期所承担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除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方法论以外,需要强调以下具体方法:,(

7、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就要求政府经济学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运用政府经学基本原理,分析政府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与方法,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如运用公共物品理论,可在一定程度上分析和解释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政府经济活动实践,进一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以校正和发展理论,实现理论创新,在更高层次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丰富生动的政府经济实践,为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二)、实证分析与

8、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是经济学研究和学习常用的方法。实证经济分析的任务,是回答经济运行中“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分析,是解决经济运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在政府经济学学习中,通过实证经济分析,准确把握我国政府经济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就有可能为之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应加强对政府经济的数量分析,提高对有关问题认识的精确性、科学性。在政府经济活中,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税率、财政支出效益等大量的问题,都需要较细致的数量分析。而通过规范经分析,解决政府经济活动的价值判断问题,如公平与效率的选择,能够理解政府经济决策中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把握政府经济与社会制度

9、、意识形态、文化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三)、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就要求在政府经济学的学习中有广阔的视野,能够从政府经济的过去、现在,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并进行相应的理论概括。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政府经济活动留下了浩瀚的典章制度和案例资料,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总结。在西方国家,从古典经济学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廉价政府“,到凯恩斯革命后政府全面干预经济,再到当前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崛起,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条件下的政府经济管理,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这样,政府经济学的学习,就能够做到融会贯通,理解深刻。同时,在政府经济学学习中,还

10、应注意各种政府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把握政府经济行为的前因后果,理解政府经济政策、法律制度制订和实施的理论依据,提高学习效果。,本章复习题,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2、什么是政府经济学? 3、如何学习政府经济学?,本章讨论题,1、如何看待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经济行为? 2、如何认识政府经济学的学科属性。,第二章 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 第二节 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重点掌握市场竟运行中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理解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各种表现,明确

11、政府经济职能,掌握政府经活动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其职能的探索,熟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与深化改革的趋势。,内容提要,本章介绍了市场失灵的各种表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活动的合理性提供依据。同时分析了政府失灵的问题,并阐述了政府收入分配、资源配置、经济稳定与发展三大经济职能。本章对政府经活动中的公平与效率关系进行了论述,既概括了一般原理,有分析了我国的现实选择。在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描述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经济及其能的艰难探索,分析了我国目前政府职能转变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第一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合理性,1、市场失灵。

12、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也就是达不到经济学所讲的“帕累托效率“。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 (1)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即存在垄断。在垄断条件下,无论具体程度如何,都会对市场机制形成扭曲,不能有效调节供给和需求,达不到资源合理配置目的。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提供,需要政府组织生产和提供。 (3)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体现为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对其它企业和个人产生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在有关商品和劳务的价格中得到反映,成本没有的补偿,利益没有得到回报。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必然出现过度生产或生产不足的问题,

13、形成资源量浪费或不能满足市场需要,,(4)信息的不对称性。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 (5)市场的不完整性。是指由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体系不完整,某些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甚至不健全,不能有效提供社会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6)收入公平分配。是指市场不能有效调节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阶层和各成员之间合理分配,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7)宏观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是指自发的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与结构的均衡,以达到经济增长的目的。特别是在解决通货膨胀、充分就业、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宏观经济问题方面

14、,市场本身无能为力。,2、政府失灵。政府并不完全可以解决市场失灵的现象。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是指政府在调节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由于所收集、掌握信息不足,影响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达不到预期效果。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指企业、个人等市场主体不一定能够及时对政府经济政策做出反应,或者其行为向政府希望的方向转变,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向等市场形势政府不能完全控制,致使政府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效。 (3)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是指在政府运用政策工具,干预经济运行过程中,受立法机关与政府关系、以及政府机构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

15、府关系、政府各部门关系的制约,政策效果未能如期实现,出现全部或部分失效的现象。 (4)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是指政府财政收支等重大决策,需要通过政治程序来解决,涉及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社会各阶层及其成员的切身利益,其结果往往是相互妥协以达成协议,政府部门的有关判断、政策主张不完全能够实现。,3、政府经济职能 (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 (2)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

16、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第二节 政府经济中的公平与效率,(1)公平。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阶级,以及不同的个人,都有不同的公平观。一般指人们从既定的概念出发对某种现象的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 (2)效率。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

17、所得的对比关系。能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的产出成果,就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高,反之,称之为效率低。 (3)公平与效率的选择。包括:公平与效率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中国政府经济及其职能,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其职能探索 (1)1978-1983年在“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指导原则下对政府经济及职能的认识。 (2)1984-1988年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指导下对政府经济及职能的认识。 (3)1989-1993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指导下对政府经济及职能的认识。 (4)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职能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8、。,2、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难点 (1)政企分开,各行其道。 (2)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 (3)国有产权管理职能与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分开。 (4)政府职责分工的规范化、法制化。 (5)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与有效运行,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 (1)规范政府行为,加快政企分开步伐。 (2)建立现代公共事业组织,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3)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职责,划分财政支出范围。 (4)建立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5)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6)推行电子政务,促进科技进步,提高政府经济管理效率,本章复习题,1、如何

19、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 2、政府失灵有哪些表现? 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5、理论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任务。,本章讨论题,1、 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政府经济及其职能探索的启示。,第三章 政府与公共物品供给,第一节 公共物品含义 第二节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公共物品的概念、特征、分类,以及供给方式,了解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条件和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理解政府在公共物品供给中的职责,进一步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

20、活动的合理性。本章的内容,是政府经济学的核心之一,要求重点掌握。,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物品的含义和供给问题。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 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混合物品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公共物品也可由私人供给。私人供给公共物品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第一节 公共物品含义,1、任何物品的消

21、费都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方面的特征,根据这两个方面的特征可以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以及混合品。 2、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消费的非排他性、效用的可分割性、消费的强制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3、混合物品或称准公共物品 是指处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中间的产品或服务,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性质。混合物品进一步又可以分成以下几类:(1)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2)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3)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第二节 公共物品供给方式选择,1、由于公共物

22、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免费搭车“现象。,2、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外部性。非排他性决定了人们在消费这类产品时,往往都会有不付费的动机,而倾向于成为免费搭乘者,这种情形不会影响他人消费这种产品,也不会受到他人的反对(由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特点所决定)。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只要有公共物品存在,“免费搭车者“就不可避免。这样,私人企业如果提供公共物品,就无法收回成本。同时,由于公共物品的个人消

23、费“量“是不确定的,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竞争市场上一般无法提供这类产品,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竞争性的市场不可能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无法满足社会对这类产品的需求,因此,需要公共经济部门介入-用税收手段来集资,提供这些产品。,3、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不言而喻,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混合物品的特征又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排他性;另一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4、所谓“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指的是没有政府介入和强制的个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的情形。然而,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某些公共物品,则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其一,私人供给的公

24、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其二,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其三,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其四,更为关键的是,私人若想成功地提供公共物品必须要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是产权。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三种,一是私人的完全供给,二是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三是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5、公共物品提供的组织形式。对公共物品提供和生产方式的分析,从技术与成本优势看,各类公共物品可以由多种可替代的组织形式或途径来提供,以保证公众福利的最大化。根据公共物品的属性,公共事务管理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制度安排来实现,这包括准商业化和内部市场化、签约外

25、包、服务购买契约、投标招标、特许经营、税收、规制激励、委托和民营化等。,本章复习题,1、 消费的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特征; 2、 公共物品、混合物品以及私人物品的分类及特征; 3、 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 4、 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方式及其可能性分析; 5、 公共物品的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本章讨论题,根据公共物品及其供给方式的有关理论,请对下列几种物品的性质及其供给方式进行讨论: (1) 教育, (2) 基础设施, (3) 医疗; (4) 环境保护。,第四章 外部效应与政府公共经济政策,第一节 外部效应 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政府经济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26、掌握外部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正确认识各类外部效应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理解政府治理外部效应的原因,能够熟练分析收税、财政补贴等手段解决外部效应的具体过程。理解科斯定理在解释和治理外部效应中的优点与不足。在本章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政府环境保护等政策的理论依据与意义。,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外部效应的概念及分类,以及政府对外部效应的治理。外部效应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

27、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非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行政)管制、法律措施等;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产权界定和保护、可交易的许可证、一体化等。在外部效应研究领域,庇古税和庇古补贴、科斯定理等观点具有重要影响。,第一节 外部效应,1、经济学中的外部效应(外部性)是指,在实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活动对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带来的非市场性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有益的影响(收益外部化)

28、称为外部经济性,或正外部性;有害的影响(成本的外部化)称为外部不经济性,或负的外部性 2、外部性是伴随着生产消费活动而产生的,带来的或是积极的影响,或是消极的影响。所以,可把外部性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性、消费的外部经济性、生产外部不经济性、消费的外部不经济性4种类型。 3、由于外部性的存在,成本收益不对称,这就会影响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市场均衡),带来效率损失。因为企业或个人进行决策的时候,只可能将其实际承担的成本和得到的收益进行比较,在无需对外溢成本进行补偿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实际承担的成本(内部成本或私人成本)会小于其活动的总成本(社会成本),因而会导致其产量“过剩“;相反,在外部收益得不到报

29、酬的情况下,经济主体实际得到的收益(内部收益或私人收益)会小于其活动的总收益(社会收益),因而其产出会趋向于减少。,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政府经济管理,政府对外部性问题的治理与管理可以采用非市场化方式,也可以采用市场化方式。非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罚款或收税、财政补贴、公共(行政)管制、法律措施等;市场化方式主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来克服和纠正外部性问题,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市场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其常用的措施或方法主要有产权界定和保护、可交易的许可证、一体化等。,1、在存在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政府向有关企业或个人课以相当于他造成的边际

30、外部成本的罚款或税收,外部成本就成了有关当事人的内部成本,他们在决策时就会考虑到这些成本,从而避免效率损失。由于这一纠正外部成本的方法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首先提出的,所以又叫做庇古税。 当存在外部收益时,为了扩大实际消费量,一方面政府可以直接提供准公共产品,收取较低的价格。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给私人企业提供补贴,降低私人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企业在一定的价格下扩大供给量,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这一补贴被称为庇古补贴。庇古税和庇古补贴方法在外部效应治理中应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环境保护领域,它是应用最广泛 、最典型的一种方法。,2、科斯定理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

31、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还可以解释为: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 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所谓产权是经济当事人对其财产(物品或资源)的法定权利,这一权利是排他的、可转让的和永久的。 “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

32、取的行动。“ 在市场体制中,一切经济活动都以明确的产权为前提。 国际上过去对于环境和生态问题一般都是采取“命令控制“的方式, 通过实践,发现在很多场合下收效甚微。因此,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转向积极地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3、管制手段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都是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环境管理手段。管制的前提是有一系列污染控制法律,然后根据这些法律对该工厂或消费者确定污染物的排放种类、数量、方式以及生产工艺中的相关指标。管制系统包括管制指令生成机构、执行机构以及制裁、监督机构。与收税、排污权交易手段相比,管制在消除外部不经济性方面有较大的局限性。,本章复习题,1. 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性)?它与公

33、共产品有何内在关联? 2. 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3. 外部效应(外部性)有哪几种类型?这些类型是依据什么标准划分的? 4. 外部效应(外部性)对市场效率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说它是市场失灵的一种主要表现? 5. 消除和解决外部负效应有哪些主要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更为优越? 6. 什么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环境管制? 7. 什么是一体化的方法?它有何局限性? 8. 请阐述庇古税、 庇古补贴的原理与方法。 9. 阐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 10. 什么是排污权交易?它与科斯定理有何内在关联? 11. 与收税、排污权交易手段相比,管制在消除外部不经济性方面有哪些局限性?,本章讨论

34、题,1、假设政府决定发行某种形式的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a.政府分配还是拍卖许可证对经济效率重要吗? b.如果政府选择分配污染许可证,许可证在各企业中的分配对效率重要吗?用其他任何方法重要吗?,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排入大气中,不同的国家排放的量不同。但在一年内平均分布在全球。在波士顿环球报(1990年7月3日)的一篇文章中,马丁(Martin)和卡瑟琳-费尔德斯坦(Kathleen Feldstein)认为,解决全球变暖的正确方法是“不要求个别国家把他们的排放量稳定在现在的水平上“,而是像有建议的,“在那些减少排放量成本最低的国家应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而这些国家承受的负担应该由世

35、界其他国家给予补偿。“ a. 为什么要达到有效率的结果必须有国际合作? b. 设计一种使所有国家都比同样减少排放量制度时变好的补偿计划可能吗?并解释之。,3、人们一般将问题视为甲给乙造成损害,因而所要决定的是,如何制止甲?但这是错误的。问题具有相互性,即避免对乙的损害将不可避免地使甲遭受损害。必须决定的真正问题是,是允许甲损害乙,还是允许乙损害甲?关键是避免较严重的损害。“科斯这句话正确吗?你如何理解它的理论意义?,第五章 政府经济行为与公共决策,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二节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 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36、掌握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理解政府经济活动不完全是政府自己决策,而是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把握政府经济决策在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根本区别。了解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政府经济决策的基本过程,分析我国政治民主制度建设对政府经济活动的要求,以及发展趋势。,内容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内容,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政府经济决策,以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政府的经济决策。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在直接民主制度下,公共选择涉及全体

37、一致原则、多数裁定原则、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中位选民等问题。在代议民主制度下,公共选择涉及政治家的行为、政府公务员的行为、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等问题。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政府经济决策包括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等内容。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政府的经济决策,涉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与批准、对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审查与批准、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经济立法与监督等内容。,1、公共选择。一般是指在政府经济活动中,如何通过政治程序决定公共物品生产、供给等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 2、直接

38、民主。是指社会成员以投票等形式,直接参加公共物品生产和供给决策,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其他事务管理。 全体一致原则。指由于所有的人都能从公共物品的提供中受益,社会成员可就公共物品供给与其所需要征收的税收达成一致。即所有成员一致同意征收一定数量的税收以提供相应数量和质量的公共物品。 所谓多数裁定原则。指要通过一个方案,必须有一半以上的人赞同。多数裁定原则还可具体分为简单多数原则、有条件多数原则。简单多数原则是指在投票表决时有超过1/2的票数即可。有条件多数原则是指投赞同票的票数超过了简单多数,如常见的要求达到2/3的多数。其中,简单多数原则运用最为普遍。 单峰偏好和多峰偏好。单峰偏好是指在可选择的

39、方案中,人们最理想的结果只有一个,如偏离这一点,无论方向如何,其效用都是下降的。而多峰偏好是指人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 中位选民。指其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一半人偏好大于其偏好,一半人偏好小于其偏好。,3、代议民主制度。即社会成员通过选举自己的代表,如我国的人大代表或其他国家的议员,代表自己的意愿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从事选举和任命政府负责人、审查和批准政府收支等决策活动。在代议民主制度下,通过公共选择来决定政府经济活动的机制和过程有其特点。 (1)、政治家的行为:追求选票数量的最大化。 (2)、政府公务员的行为:追求预算的最大化。 (3)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使公共选择的结果更有利于自

40、己的利益。,第三节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活动的调节、监督。(1)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与批准。(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审查与批准。(3)全国人大及地方人大经济立法与监督。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政府的经济决策。(1)政府在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中的职责。(2)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3)法律授权范围内的政府宏观经济决策。 3、中国政府重大经济决策中的政治民主协商。政治协商制度对政府经济影响的途径有:(1)政府就重大经济决策问题,通过政协组织与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进行

41、协商,听取意见。(2)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在视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政协组织,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政府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3)在每年人大、政协“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政府经济问题提出的议案,交由政府有关部门办理,对政府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4、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1)加强各级人大对政府经济的监督力度。(2)进一步提高政府经济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3)扩大基层民主,拓展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济决策的途径。(4)加强政治协商,提高公共选择水平。,本章复习题,1、什么是公共选择?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经济有何意义? 2、在直接民

42、主制度下,使分析全体一致原则和多数裁定原则的利弊。 3、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下,政治家、公务员和特殊利益集团的行为有何不同? 4、在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议会如何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批准和监督? 5、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各级人大如何对政府经济活动进行调节、监督? 、 试论完善与健全有中国特色政府经济公共选择制度。,本章讨论题,1、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的优势与不足。 2、试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下政府经济公共选择的异同。,第二节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的政府经济决策,西方国家议会党派斗争与政府经济政策 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43、)制定符合执政党利益集团的各项经济政策。(2)制定相应经济政策,取得选民支持,争取连选连任。(3)制定、实施某些适当顾及反对党和其它社会阶层利益的经济政策。 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是议会的重要职权,成为政党斗争的焦点之一。预算是政府年度财政收支的基本计划,是政府履行内外职能的经济基础,构成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在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和决算过程中,如何协调政府与议会的关系,有效处理政党之争,对整个政府经济活动具有决定性影响。 西方议会通过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在西方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下,作为立法机关,议会的基本职责是制定和实施法律,对政府各项经济活

44、动进行规范,成为国家市场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而政府必须在法律的授权的范围内组织财政收入、安排财政支出,开展宏观经济管理活动。(1)议会对政府经济立法的层次。(2)议会立法对政府经济活动的制约。,第六章 政府支出概述,第一节 政府支出规模 第二节 政府支出分类 第三节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政府财政支出的基本规律,以及对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掌握政府支出常用的分类方法、政府支出绩效衡量方法和政府采购的有关问题。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大致把握外国政府及有关国际组织对政府支出的分类。,内容提要,本章分析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

45、,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增长趋势。介绍了对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包括宏观理论方面和微观理论方面来解释。宏观增长模型主要包括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和怀斯曼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微观增长模型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本章还介绍了对财政支出分类的主要方法,以及政府支出绩效衡量的方法的,包括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定价法。此外,本章还论述了政府采购的有关问题。,第一节 政府支出规模,1、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政府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增长趋

46、势。一般来说,衡量财政支出规模相对增长主要从财政支出金额与GNP或GDP进行对比,同时也可以把财政支出分成若干项目(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等)与GNP或GDP进行对比。对财政支出的规模,不同国家或同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都不是相同的,并明显地呈现出增长趋势。,2、对于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主要有四种,包括宏观理论方面和微观理论方面来解释。宏观增长模型主要包括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皮考克(Peacock)和怀斯曼(Wiseman)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理论”、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微观增长模型主要有鲍莫尔的“财政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3、改革开放以来,我

47、国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出先下降后又逐步回升的现象。一段时期内,呈现财政支出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张,财政支出增长率也比较高,但财政支出比率却不断下降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处于转轨期,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同时税收限制政策也促使财政支出规模呈现如此现状。为此,在工作中要时刻关注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第二节 政府支出分类,财政支出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主要包括按政府职能分类;按住性质分类;按支出用途分类;按功能分类;按支出部门分类;按支出预算编制分类;按预算管理体制分类。,第三节 政府支出绩效评价,1、政府支出的绩效,是指各项政府支出所发生的“成本“与所得“收益“的对比关系。提高政府支

48、出绩效,实际上就是政府通过相应的经济活动,达到“低成本、高收益、高效率“这样一种最优效果。,2、政府支出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政府支出绩效衡量方法的多样化。一般来说,对政府支出项目的衡量有多种衡量方法,包括成本-收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和公共定价法。,成本-收益分析法,就是对政府面临的项目或服务等目标提出若干实现建设目标的备选方案,并进行成本-收益比较,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让政府决策者通过认真分析比较,确定一个项目或服务就总体而言是否有益,最终选择出最优的政府投资项目。其最终目标是,要使政府决策者面临项目或服务时能够作出有效率的支出决策。,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

49、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在所有备选方案中,哪一个方案消耗的成本最低,就成为政府支出项目方案的首选方案。,公共定价法是指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自身对市场也提供了大量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并且这些物品(和服务)也同样就涉及到与其他普通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种满足社会公共产品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公共定价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3、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对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支出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章复习题,1、 政府支出规模呈现一种什么样的趋势? 2、 关于政府支出增长的模型从宏观和微观方面主要有哪些?各自包含什么内容? 3、 如何认识政府支出增长的原因?请简要加以分析? 4、 怎样看待我国政府支出规模与结构特点。 5、 什么是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6、 什么是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主要程序包含哪些步骤,请简要加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