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毛泽东的探索.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82142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1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毛泽东的探索.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毛泽东的探索.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毛泽东的探索.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二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毛泽东的探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毛泽东的探索.ppt(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中国社会主义的最初实践与 毛泽东的探索,一、社会主义改造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三、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一、社会主义改造与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没有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经济的发展,没有新民主主义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论联合政府 毛泽东的设想是,在落后的中国不可能一步到位实现社会主义,而必须经过一个过渡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中国一方面抓政权建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

2、,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和各地的匪患、抗美援朝;另一方面继续完成在解放区已开始的各项民主改革: 土地改革通过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到1953年春天,全国基本完成土改,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经济条件和农村的社会结构,消除了数千年中国社会动荡的重要根源。 二是没收官僚资本并将其改造成国营企业。到1952年底,共没收官僚资本企业5千多家。新政府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也奠定了自己的权力基础。,通过这些措施,短短几年时间,新中国面貌焕然一新。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19

3、5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此后,社会主义改造就在全国迅速开展起来。,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合作化把分散的、个体的农民和手工业者组织起来。 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过程。 到1956年底,全国96.3%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其中绝大部分是高级社,基本实现了农业的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则经历了从生产合作小组到供销合作

4、社,再到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91.7%的手工业者都参加了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两步走: 第一步通过国家采购订货、统购包销、公私联营等方式把私营工商业与国营经济在流通领域里联系起来。 第二步是实行公私合营,把私营工商业与国营经济的联系扩展到生产领域和企业内部。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公方代表居领导地位,企业利润先是实行“四马分肥”,后改为国家根据核定的私股股额,在一定时期内每年付给原工商业主5%的股息。 到1956年底,99%私营工业和82.2%私营商业都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色: 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努力实现平稳过渡;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和

5、平赎买”的方式; 对剥削阶级分子不采取人身消灭政策,立足于把他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 整个改造过程相对平稳,没有对生产力造成太大的冲击和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但也存在着过急、片面追求单一公有制的偏差,从而留下了所有制形式过于简单划一等缺憾 。,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我国也开展了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 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苏联的援助下集中主要力量进行156个项目的建设,建立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一五”计划明显带有“重工业优先增长”的理念。 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倍多;农业和农村副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

6、25%。 “一五”计划的实施,奠定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年,毛泽东提出要“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 在探索过程中形成了两部重要文献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尽管在今天看来,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还相当肤浅,但他那种探索的政治勇气和理论自觉的确展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实践的尝试。,毛泽东在上世纪50年代中叶曾尝试推动他称之为“虚君共和”的改革。 “虚君共和”主要是指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配置上不要过于集中。“中央集权太多了,是束缚生产力的”。 在毛泽东推

7、动下,1958年中央开始大规模向地方“放权”,原来中央管的企业大批下放给地方 。但由于放得太猛,又缺乏相关的配套措施,造成了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从1959年开始,已经下放的企业又陆续收归中央。 毛泽东的“虚君共和”改革,虽然比较粗糙,而且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它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间也很难说,但它毕竟是对传统模式那种高度集权的运行机制的一次冲击。,毛泽东搞人民公社有更深的战略思考: “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 “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

8、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 毛泽东设想的人民公社是“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社队企业”。,三、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失误,上世纪50年代中叶,在毛泽东带领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可惜,这次探索被1957年的反右斗争打断。探索中得到的一些有价值的思想未能坚持下来,更没有得到完全的贯彻,而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左的倾向后来还发展成严重的错误,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一条十分曲折的道路。,1、阶级斗争扩大化 反右斗争 “反右倾运动” “文化大革命”(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到了极致的产物 2、经济建设上不顾客观规律,急于求成。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上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 客观方面 苏联模式的影响。 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严峻的国际形势制约。 台湾问题的影响。 主观方面 中共还缺乏和平时代领导国家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难以全面把握社会主义的现实形态和发展规律。 主要领导人逐渐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听不进批评意见,任意夸大主观能动作用和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