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国际金融危机.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8499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国际金融危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十章国际金融危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十章国际金融危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章国际金融危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国际金融危机.ppt(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国际货币危机,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危机理论 第三节 货币危机案例,第一节 货币危机概述,一、货币危机的含义 货币危机从广义上讲是一国货币的汇率变动在短期内超过一定的幅度;而狭义上的是指市场参与者对一国的固定汇率失去信心时通过外汇市场抛售等操作导致该国固定汇率制度崩溃、外汇市场持续动荡的事件。货币危机与金融危机存在着差别。,按照货币危机在狭义上的定义,货币危机可以按照原因分为一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由政府扩张性政策导致经济基础恶化,从而引发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导致的货币危机。 第二种是在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时,主要由心理预期作用而带来国际投机资金冲击所引起的货币危机。 第三种是

2、蔓延型货币危机,是指因其他国家爆发的货币危机的传播而发生的。,二、货币危机产生的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自由化高潮的到来,引发危机的主要原因已经出现变化,开放经济下内外目标的冲突和政策手段的不协调往往成为危机爆发的根源。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开始于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发展迅速,90年代异常迅猛。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经济、金融、政治、外交乃至文化的传统格局,也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2.经济金融化 经济金融化的进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继续发展,到了90年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经济金融化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1)经济关系日

3、益金融关系化 (2)社会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 (3)融资非中介化、证券化和金融倾斜逆转 3.金融的泡沫化 随着越来越多新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交易方式的出现,金融运行与实物经济出现了脱节,以“高杠杆率”为特征的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往往会形成一种虚假的繁荣。,4.金融主权的弱化 各国作为独立经济体金融主权的弱化,又产生了如何保持一体化趋势、维护一体化利益从而弱化金融主权同尊重民族国家主权独立完整之间的平衡问题。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各国金融决策的外部化,即各国的经济和金融决策日益受到外部因素的牵扯和制约。它主要表现为: (1)金融决策的背景与环境由原来的主要考虑内部因素转为内部与外部并重,

4、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主要考虑外部因素。 (2)金融政策的内容与传导机制的改变。 (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内容与侧重点的变化。,三、货币危机在开放经济下的特点,货币危机越来越多的和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投机性冲击联系在一起,投机性冲击的规模、策略手段、冲击区域和效果都有了新的变化。 1.引发货币危机的投机性冲击的规模和实力日益庞大。 2.投机性冲击的策略日益立体化。 如今的投机性冲击是利用各种金融工具,在各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间进行的联动方式全方位投机,即“立体投机”,环环相扣。,3.货币危机的传导和扩散日益广泛和迅速,贸易和金融逐渐成为了各种危机跨国传导的最便捷的渠道,90年代以来的货币危机传导有以下两个

5、特点: (1)危机传导的速度加快,呈现“区域化”特征 这些被传导国大多都与危机爆发国有着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构、政府导向、金融制度和相近的政治、文化背景,无论从地理上还是经济类型上划分,都可以构成一个“货币危机区域”。 (2)危机的辐射面日益广泛,冲击波及多个经济部门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危机已经不仅仅是货币汇率的波动,而且是涉及证券和信贷市场,影响到投资与消费领域,因此也愈发具有了综合性金融危机的特点。,4.货币危机的缓解更多的依赖国际间的政策协调。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危机无论从规模还是力度衡量,单靠一国的经济实力是难以与掌握了上千亿的国际炒家相抗衡的,只有依靠国际间的政策协调才可以化解危机的风险。

6、四、货币危机产生的危害 第一、货币危机发生过程中出现的对经济的不利影响。 第二、货币危机发生后经济条件会发生变化。,第三、从货币危机发生后相当长时期内政府被迫采取的补救性措施的影响看,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往往是普遍的。 从有利因素来讲,货币危机能够暴露一国经济隐藏着的诸多问题,同时,货币的大幅度贬值也将纠正货币高估现象,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但是,货币危机的危害性远远大于积极性。,第二节 货币危机理论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在短短的20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出现了所谓的“三代货币危机模型”:即以Krugman(1979),Flood and Garber(1984)为代表的第一代模型,以Obstfe

7、le(1994)为代表的第二代模型,以及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以Corsetti-Pesenti-Roubini(1998)、Chang-Velasco(1998)和Krugman(1999)为代表的第三代模型。,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一)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思路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着重强调的是宏观经济政策与固定汇率相矛盾的情况下,固定汇率遭遇投机攻击的必然性,强调一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对外价值的稳定与否,决定货币危机是否爆发、何时爆发。其在“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中进一步引入了投机冲击的影响。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表明,投机冲击和汇率崩溃是微观投资者在经济基本面和汇率制度间存在矛盾下的理性选择的

8、结果,并非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因而这类模型也被称为理性冲击模型(Rational Attack Model)。,(二)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的评述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开创了货币危机理论模型研究的先河,但是由于其理论上的缺陷以及现实经济状况的发展,都使得第一代模型的实际应用受到限制。 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 (一)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基本框架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代表奥布斯特菲尔德(Obstfeld)运用一个三要素分析过程,较为完整地阐述了第二代模型的思想:(1)肯定存在某种原因,使得政府愿意放弃固定汇率制;(2)肯定存在某种原因,使得政府愿意捍卫固定汇率制;(3)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会影响政府对成本和利

9、益的权衡,由此产生一个动态逻辑循环过程。(具体模型见书),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有着十分明显的特点: 1.政府的行为更为主动,政府的相机抉择行为成为整个分析过程的中心。 2.考虑到经济周期对于货币危机的影响,认为政府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承诺依赖于经济周期的状态。 3.在特定的区间内存在多重均衡和货币危机的自我实现机制。 4.事后证实投机性攻击的正确性。 5.引入博弈。,(二)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理论评述,与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相比,第二代模型更为完善,特别是更为合理的解释了固定汇率政策的不可维持性,其理论框架涵盖了前者。 首先,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的政策含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1992年和1993年欧洲汇率

10、机制危机。 其次,多重均衡区间的存在,实际上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 再者,从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结论推导,在特定的区间内,投机者的行为是不公正的。,三、第三代货币危机模型的形成及其演进,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东南亚货币危机进一步推动了货币危机理论研究的进展。这一模型的特点是,他从企业、银行、外国债权人等微观主体的行为来探讨危机的成因。目前大部分文献认为,第三代模型着眼于微观层次,主要有三种分析思路: (一)道德风险模型 根据道德风险模型,货币危机是危机发生国制度扭曲的必然结果,只能依靠危机国自身的结构调整;外界的援助只会使国际层面的道德风险问题更加严重。同时,危机的预防也只能通过取消

11、政府担保和加强金融监管来实现。,(二)流动性危机模型,这一模型的基本思想是,银行作为一种金融中介机构,其基本功能就是将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正是这种功能本身使得银行更容易遭受挤兑。而货币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投资者恐慌所导致的流动性危机。由于恐慌性的资本流出,大量长期投资项目被迫中途变现,从而使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 (三)企业净值变动与多重均衡模型 Krugman将Bernanke和Gertler等人对企业净值(资产减负债)与企业融资能力关系的研究应用到了开放经济环境中进而提出了一个新的多重均衡模型。,Krugman的理论模型分析所蕴含的政策含义有四个部分: 1.控制短

12、期债务和所有外币债务,因为这些债务都会在本币贬值时使企业的净值减少。 2.为了应对危机,存在两种可能性:一是实施紧急贷款,其额度必须足够大以加强投资者的信心;二是实施紧急资本管制,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最大限度的避免资本外逃。 3.正是从企业角度出发,在危机后重建经济的关键在于恢复企业和企业家的投资能力。 4.多重均衡模型实际上揭示了政府可能面临的一种更为艰难的政策选择。,四、货币危机模型的发展趋势 在货币危机领域,上述三代模型没有解决的问题至少包括六个方面: 1.这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对各种经济基本变量在货币危机积累、传导机制中的作用,对信息、新闻、政治等短期影响投资者交易心理预期因素的研究都有很

13、大的欠缺。 2.这三代货币危机理论对于资本管制下货币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传导渠道等均未涉及,只有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认为紧急资本管制是应付货币危机的手段。,3.早期的货币危机往往以单个国家为立足点,近期研究重点应当侧重于分析一国危机的形成如何受国外因素的影响。 4.推进货币危机的分类研究。 5.推进宏观政策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6.推进当前的货币危机理论与一国政府国内的宏观政策理论的整合。,第三节 货币危机案例,一、金本位时期的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 (一)金币本位制时期货币危机 这一时期典型的投机性冲击事件是1894-1896年对美国金本位平价的冲击。 (二)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时期的货币危机

14、 这一阶段对固定汇率的投机性冲击比较频繁,比较典型的是1931年的英镑危机和1933年的美元危机。,二、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时期的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实施和崩溃的过程,既是各国在其规则下试图协调内外均衡不成功的过程,也是其不断遭受投机性冲击的过程。尤其是在60年代与70年代初期,投机性冲击变得更为频繁与剧烈。 三、当前投机性冲击与货币危机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放松管制、强化市场机制、推动经济自由化和金融深化的浪潮,国际金融领域日益显示出自由化、国际化、一体化和衍生化的趋势。加之通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私人资本取得国际资本流动的主导地位,以及各国可自行安排汇率,必然不能避免投机性冲击的发生。,(一)国际债务危机(1982年8月) (二)日本金融危机(1989-1990) (三)对墨西哥比索的投机性冲击(1976、1982、1994) (四)对欧洲货币体系的投机性冲击(19921993) (五)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 (六)俄罗斯货币危机(1998) (七)巴西货币危机(1999) (八)阿根廷货币危机(2001) (九)美国次贷危机(2008年) (十)希腊债务危机(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