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85673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2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坚定不移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6年4月,一、前期调研与研制过程 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 三、关于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 四、实验区取得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2000年,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至2004年已达到93%。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2240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63%。“十一五”高中毛入学率将达到85%。 国家在提供了基本的就学机会、满足人们的入学需求后,教育将转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2000年前后,开始

2、高中新课程研制的前期准备和基础研究: 国际比较 现状的调查 学科发展分析 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 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对北美、欧洲、东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90 年代以来开展的高中课程改革作了比较研究。,(一)国际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一、前期调研与研制过程,1. 培养目标方面,各国普遍关注:,公民的责任 个性发展与生存能力 创造力与批判性思维 交流、合作与团队精神 信息素养 国际视野,(1)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法国 学校应该让学生获得某种共同文化,获得能力和知识的共同基石,帮助他们获得自治,成为现代社会警醒的公民;让学科的多样性在作为人的学生身上找到统一。(国民教育

3、研究和技术部:为了21世纪的高中,1998年),2. 课程方面呈现以下几个趋势:,韩国 考虑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前途,使教育内容和方法多样化,确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个性和素质选择教学科目、能动地自律地学习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建立国民共同基本课程和以选修为主的课程体系” 。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大纲,1997年12月),(2)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美国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让他们掌握先进而实用的技术,引导他们把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工作密切地联系起来,为今后独立的生活做准备。(伍德威尔逊全国联谊基金会高中学生年国家的使命2001年10月),德

4、国 把培养学生认识自己天赋和发展倾向、对自己未来发展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同发展学生参与社会民主建设的意识、对社会负责的态度结合起来。(巴伐利亚等州课程纲要草案,2000年),印度 将教育与生活世界连接起来,将教育与工作世界相联系。 (2000年11月印度政府:全国课程框架),英国 设计与技术 信息和交流技术 公民 综合学习,法国 个体化帮助 公民-法律和社会教育 有指导的个人实践活动,日本 信息科 综合学习,(3)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4)赋予学校更多的课程自主权。,瑞士 目前所进行的被称为“百年来最重要的改革”的核心是赋予学校充分的课程自主权。,日本 当前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

5、是:为各学校创造有特色的课程提供空间。,英国 高中生确定个人学习计划的步骤: 学校提供信息、咨询与指导; 学生初步形成个人学习计划; 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计划; 形成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学习计划。,(5)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 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德国 学校把第12、13学级(相当我国高二、高三)划分为4个相对独立的学习阶段; 学生在每一学习阶段开始,根据学校开设的课程,制定个人的课程表; 不同的学生在相关学习领域形成自己的基础课程和特长课程。,(6)实行学分制。,目前,不少国家在高中阶段都实行学分制,如美国、加拿大、瑞典、芬兰、印度、韩国、日本等。,2001到2002年间,在北京、黑龙江、辽

6、宁、江苏、广东、江西、广西、河北、山西、宁夏等10个省(市、区)对学生、教师、校长和社会人士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其中,学生样本14036名、教师样本1650名。,(二)我国高中课程实施现状,校长、教师认为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和教师认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身心健康以及创新精神是学生终身发展最重要的基本素质。,校长、教师认为在学生身上实际体现得较好的课程目标,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目标,有69.8%学生认为学校教育实际关注的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校长对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关系的认识,只有9.3%的教师和5.4%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较紧。43.2

7、%的教师和54.2%的校长认为高中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严重脱节或有较大脱节。,学校开选修课的情况,学生是否希望开选修课,92.6%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选修课, 但69.8%的学生反映学校没有开设选修课。,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12%的学生喜欢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公众对学生作息时间的反馈,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下的占67.7%,在6小时以下的占22.2%; 被调查者的子女每天自由支配时间在0.5小时以下的占41.

8、6%,没有的占19.4%。,学生及社会公众对考试成绩的看法,85.4%的学生及78%的社会公众明确表示考试成绩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三)研制过程 2000年7月正式启动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 来自各有关大学、专业研究机构、基层教研和学校、不同专业和学科背景的1000多位专家夜以继日地工作: 边研制边征求意见; 边研制边汇报; 边研制边作补充调研;,2002年开始集中征求意见并组织审议 向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及工程院院士,以及相关学科的专家征求意见; 向宣传部、中央文献研究室、外交部、中央党校等部门征求意见; 向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华东、华南等7所师范大学的课程研究

9、中心征求意见;,向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一线校长教师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征求意见; 组织不同地区的普通高中校长(包括贫困地区的农村高中),以及部分省(地)教育厅(局)长就高中新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及推进策略进行论证; 另外组织有关学科专家代表教育部审议各学科课程标准。,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为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

10、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志向和愿望;,1、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

11、的开放意识。,2.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增强与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学生经验的联系,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改进校内评价,推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建立教育质量监测机制; 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和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3、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1)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结构

12、 (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普通高中课程的纵向结构:,学习领域,科 目,模 块,(1)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学习领域 科目 模块,设置学习领域,更好地反映了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有利于在学习领域的视野下理解各科课程标准,指导教师教学; 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要求学生每一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了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

13、学习单元; 每一个模块都有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与建议; 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关于模块,普通高中课程的横向结构: 必修课程 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一定学分;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中至少获得6学分; 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2)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特点,课程内容体现当代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反映各学科的发展趋势; 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应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及时调整、更新。,时代性,既为进一步提升所有学生的奠定共同基础,同时也为每

14、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定不同基础。 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基础性,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本方案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各学科分层次、分类别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选择性,三、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实验 目标和任务 2002年12月,经部党组讨论通过高中新课程方案,并同意以省为单位进行实验; 2003

15、年3月至立同志签批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标,周济同志圈阅后正式印发; 高中新课程颁布后,12个省份通过不同方式表示愿意参加首批实验;,2003年11月,部长办公会讨论,同意广东、山东、宁夏和海南04年秋季成为首批实验区,并明确了新课程实验的目标和任务: 全面验证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 加强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的能力; 建立新课程管理制度; 建立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机制; 探索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制度和高校招生考试制度。,2.教育部对实验工作的部署,教育部于2005年3月印发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6 号),(1)切实加强对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

16、作的领导和指导,建立了由基础教育司牵头、高校学生司、师范教育司、国家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考试中心参加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部内联席会议,加强对新课程实验推进工作的协调和指导。,建立了实验省(区)联系会议制度,定期交流有关信息,研究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政策措施,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各实验省(区)实验工作的协调发展。 到目前为止,共组织召开了7次联席工作会议,取得了良好效果。,成立了专家工作组,深入各实验省(区),全程跟踪实验工作,加强专业指导,帮助实验省(区)总结推广经验,以促进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收集和分析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使用的反馈情况,为修订工作做好准备。,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17、设立网站,收集新课程实验有关信息,及时了解和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整体情况。同时,介绍改革动态,咨询答疑,形成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指导下,(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共开通36个网站,覆盖了高中各学科以及部分综合项目研究,日点击量已超过350万人次。,(2)建立健全各地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机制,各实验省(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政策,落实配套措施。凡是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要报请省级人民政府同意。,各实验省(区)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系统,完善决策机制。教材选用、考试评价等

18、实验推进中的重大政策问题,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分析,充分论证。,各实验省(区)要加强对地(市)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领导和指导。要组织专家指导组,深入学校,在课程管理、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全程跟踪指导。同时,要推动地(市)加强对县(市、区)实验工作的指导。,各实验省(区)要加强普通高中教研网络建设。地(市)一级要逐步建立起面向全体学校的教研网络,发挥业务指导作用,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加强教研工作的协作和对口支援,充分发挥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教育质量较高的地区以及样本学校的示范作用。,(3)进一步组织开展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工作,教育部将于5月份开始组织06年实验省(市)国家级

19、培训; 采取“送培到省”的方式; 培训内容将充分体现先行实验省(区)的经验,以及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的案例; 各省(市)要在此基础上做好省级培训,确保“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4)积极探索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实验省(区)要加强领导和加大考试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研究制订本省(区)高校招生考试方案。 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究制订要遵循“三个有助于”的原则,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论证,取得大多数考生、学校和社会的认同。 实验省(区)高校招生考试方案须经省级人民政府同意,报经我部核准备案后公布施行。,教育部将进

20、行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市)高校招生考试方案的研讨交流和论证工作。,四、实验区取得的经验与面临的挑战,组织领导层面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强有力的行政保障机制; 把宣传工作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引导、规范课改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文件; 初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切实加强了地方课程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培训工作,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落到实处; 以样本校为龙头推进实验,初步形成了在学校层面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机制; 切实加强了对实验过程的研究和指导; 符合新课程精神的四省区高校招生考试方案已基本形成。 各实验省区精心规划,深入研究,认真组织,实验

21、工作进展健康顺利。,学校层面 课程改革引发了深刻的变化 课改使教师成为学习者 课改使教师成为研究者 课改使教师成为积极的实验者 课改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课改使学校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了办学目标; 转变了学校角色:既培养学生,也培养教师; 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重建管理制度、管理方式; 学校文化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课程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引自海南省华侨中学校长,从调研和7次联席会议反映出: 校长、教师是创造经验、诠释经验、传播经验的主体; 经验来自于以素质教育的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课改方向的过程; 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的课程编排策略激发了学校、教师

22、、学生的活力。,既强调学科,又联系社会,既强调共同基础,又鼓励个性发展,体现了创新的导向; 既强调学业成绩,又注重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关注综合素质的培养,坚守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理念; 课程改革的形势发生了实质性变化,广大教师、校长、学生对课程改革的态度和信念愈加坚定。,实验省(区)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进展 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定考试大纲,各省编制考试说明,命题将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 考试方案的设计,体现了高中课程的选择性和多样化,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将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实验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 新课程对学校传统的课程组织

23、模式提出了挑战,学校适应起来存在困难; 高中课程内容新,模块多,教材变化大,师资数量、结构和整体素质一时难以适应,教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教师培训经费与时间不足,内容与方式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考试评价制度特别是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的出台相对滞后,校长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普遍有所顾虑,放不开手脚进行课程实验; 在一些本次课程改革作为亮点设计的领域如,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综合素质评价、通用技术、艺术等,由于缺乏经验积累和相应的专业支持,显得进展缓慢。 在外部支持方面,经费、政策、教师编制、舆论环境等方面尚未完全到位、形成合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是系统工程; 课程的完善以及学校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希望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和学校努力探索,积极实践,创造性地完成实验任务。,谢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