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89855 上传时间:2019-04-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3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ppt(5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及对策,修订思路,修订背景,使用对策,四,提 纲,二,一,三,主要变化及基本特点,一:修订背景,实验的历程 成就与问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课程资源意识,课改十年来的变化,主要成就,教育评价方式,一:修订背景,近十年是我国提出历史教育理论最丰富的十年,是我国提供优秀历史教学案例最丰富的十年,是我国历史教育问题争鸣最激烈的十年,是我国优秀的青年历史教师涌现最多的十年。 黄牧航,教师的主要意见,对标准(实验稿)中以“学习主题”编排内容标准的呈现方式提出意见。 对标准(实验稿)的容量和难度提出意见。 对标准(实验稿)中的“前言”和“课程目标”提出意见。,课标修订组对调研

2、意见的分析,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是时序性和线索性,对于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应该让他们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要坚持时序性,要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 初中学生是13至15岁的青少年,对他们的要求应以感知为主,应根据历史发展的时序,在了解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理性要求。,一定要在解决“难、繁、偏、旧”的问题上继续下功夫,减轻学生不必要的学习负担。这就要突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性、通识性和发展性,精选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要与时俱进,历史课程标准的修订要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根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的精神,特别是根据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3、(2010-2020年)的要求,参考各省市的意见,进行必要的修改。,六大学习板块的设计合理,但每一个板块下采用“学习主题”的设计,存在诸多问题: (1)限制了史事的选择,容易疏漏重大的历史事件。例如,中国近代史中的学习主题“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在鸦片战争后接着就是“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但在全部中国近代史板块中,却不讲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和定都南京等最基本的史实。缺失太平天国运动,只讲其抗击洋枪队,难以反映重大史事。,(2)主旨过大,有时出现生硬捏合现象,难以建立基于时序与地域之上的历史因果关系。 例如,在世界古代史部分,有一个学习主题是“中古亚欧文明”,其中第一目是“了解大化改

4、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但这二者之间其实毫无关系。,(3)容易割裂历史,使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例如,中国古代史部分的第三个学习主题是“统一国家的建立”,其中讲到“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第四个学习主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其中讲到“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中间只字未提东汉,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西汉之后便是三国鼎立的错觉。 (4)主题式编排的理性偏强,初中学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难。学生在初中阶段若不能掌握最基本的史实,则根据课标撰写的教材中的那些抽象概念很快便会忘掉,到高中阶段继续学习历史便会发生很大的困难。实际情况的反映也证实了这一点。,修订思路,修订背景

5、,使用对策,四,提 纲,二,一,三,主要变化及基本特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

6、公民。,修订原则1:,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基本依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义务教育之中。以培养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为目的,修订原则2:,更有利于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更加适合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实际情况,更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更符合今后10年的发展。,对于“内容标准”的修订1:,根据历史学科的时序性特点坚持历史的时序性特征,将标准(实验稿)中有关史实进行重新排列,删除较难和较偏的部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 (时序性、系统性),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1.历史学是记录我们人类成长的学问,它所反映的是人类是何以经过这

7、样的成长而达到今天的高度的。因此,历史学科的基础是时间,正是时间这条线,串起了人类从古至今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正由于此,当我们在学习、考察、研究某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时,就一定要把它放到一定的历史时空环境中去作具体地、动态地分析和把握,既要弄清楚已经逝去的历史事实的存在状态,又要展现这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对现在及未来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脱离了特定时间,就难以理解任何历史现象,也就难以理解和认识历史对我们今天以致未来的影响。,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2.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从纵向看,人类历史经历了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

8、会形态的更迭,即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尽管并不是所有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历史都无一例外地按照这个序列向前发展,而是先后不一、形式各异,但是这个从低级社会向高级社会发展的总过程,仍然具有普遍的、规律性的意义。 从横向看,人类的历史是从原始、孤立、分散的人群逐渐发展为全世界成为一个密切联系的息息相关的整体的过程。,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

9、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4、88页。,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的关系,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纵向的重大历史现象会对横向发展形成制约,横向发展也会对纵向发展产生反作用。所以时序性和系统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为什么要强调历史的时序性和系统性?,正是基于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此次修订工作坚持历史发展的时序性,突出历史发展的主线,力图使

10、修订后的标准能够帮助初学历史的初中学生正确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时序意识和时空概念,初步获得对历史发展的整体性认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发展的进步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 从国际上看,一些国家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也都遵循历史时序性原则,强调以历史发展时序为基础,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历史进程。,美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标准应该以年代学为基础,因为这种组织方式有助于学生明了历史上的发展模式和因果关系。” “时序思维能力是历史推理的核心。如果没有历史地看待时间的明确意识,学生肯定会把诸多事件看作一大堆杂乱无章的东西。没有强烈的年代学意识,学生就不可能考察它们之间

11、的相互关系或解释历史因果联系。年代学是组织历史思维的智力前提。” 英国国家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对时序的理解能力”。 日本的标准强调历史线索的重要性。,对于“内容标准”的修订2:,确定中国史和世界史的主线 中国古代史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及历代基本特征为核心。 (中国古代史的学习以掌握历朝历代的基本特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独特文明为核心。),对于“内容标准”的修订2:,中国近代史以救亡图存为主线,兼顾现代化因素。 中国现代史突出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世界史则注重全面反映多元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对于“内容标准”的修订3:,

12、选择和修改课程内容要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体现社会的进步和学科发展的趋势,结合学生的经验,贴近现实生活。,对于“内容标准”的修订4:,为落实课程目标,提出具体的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活动建议,并采用双栏表格的形式。 后来,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把 “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修订思路,修订背景,使用对策,四,提 纲,二,一,三,主要变化及基本特点,主要变化:,(1)前言部分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 (4)实施建议,主要变化1:前言部分,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主要变化1:前言部分,课程设计思路 在每一个板块的内容设计上,采用“点线”结合的呈现方

13、式。“点”是具体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线”穿“点”,以“点”连“线”,通过“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习内容依据历史的发展线索循序渐进地展开。,主要变化2:课程目标部分,保留标准(实验稿)中在横向上的三个层面的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对这三个层次所要达到的目标的叙述更为清晰,明确、完整,与纵向的、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目标的结合更为紧密。,主要变化3:课程内容部分,第一,根据“课程设计思路”的弱化学习主题、依照历史发展时序的原则所做的调整,重新编写每一个学习板块中的导言。 导言将该学习板块所涉及的历史发展基本线索、主要特征和重大史

14、事进行了概述,揭示出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征,使教师能够了解该学习板块教学内容的总体框架和结构。,主要变化3:课程内容部分,第二,在每一个学习板块的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实验稿中过难、过偏的内容,降低难度。同时,根据历史课程的时序要求和时代的发展,适当增加一些内容。与实验稿的知识点相比,新订课标减少了56个知识点,增补了25个必要的知识点,实际减少了31个知识点,使内容总量有所下降,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内容更加集约,重点更加突出,更适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如中国现代史部分: 增:雷锋。(1处) 减:西藏

15、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法、1954年宪法、国企改革、民法通则、刑法、万隆会议、“亚太经合组织”、计算机网络技术、“863计划”、杂交水稻、教育、文艺、体育、就业制度、医疗保险。(16处) 如世界古代史部分: 增: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早期大学、查士丁尼法典、基辅罗斯。(5处) 减:南方古猿、三大人种、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布匿战争、丕平献土、琅城起义、希波战争、马可波罗、阿拉伯数字、象形文字、楔形文字、荷马史诗等古典文学、阿基米德、麦加清真寺、巴黎圣母院。(16处),六个学习板块的主要增减内容,主要变化3:课程内容部分,第三,把新的研究成果吸收到标准中,体现新的观点。,如将第一

16、次世界大战放在世界现代史的学习板块之中。这是根据国内外近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已经基本得到公认。 实际上,毛泽东早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就已经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如将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的提法,改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因为从概念上讲,“融合”是合成为一体,容易产生误解;而“交融”则是相互融合,更符合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情况,也体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的民族工作主题。 再如将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开始,改为全国性抗战开始。因为“

17、全面抗战”是与“片面抗战”相对应,而“全国性抗战”则与“局部抗战”相对应。,(4)在编排形式上,将课程内容要求和教学活动建议以双栏表格的形式,列表对应显示出来,使之更为直观,更易于教师的教学。 如:,主要变化4:实施建议部分,教学建议(七点建议) 评价建议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2:基本特点,( 1)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具有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四大特性。 (2)在“课程基本理念”上,更突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育人为本”、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和教与学的创新。,2:基本特点,( 3)更新“课程设计思路”,在具体

18、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弱化学习主题,采用按照历史发展时序的“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凸显了历史发展的主线。,2:基本特点,(4)更为清晰,明确、完整地提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横向的课程目标,并与课程内容中规定的纵向的目标结合得更为紧密。 (5)在课程内容上,根据“点线”结合的呈现方式构建课程体系。,2:基本特点,(6)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史事,删除过难、过偏、过多的知识点,进一步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7)“实施建议”清晰具体,切实可行,富有弹性;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教学活动、评价实施、教材编写、资源开发都留有更大的创新空间。,修订思路,修订

19、背景,使用对策,四,提 纲,二,一,三,主要变化及基本特点,四、使用及对策,1.认真研读课标 领会课程标准的理念与精神 看出课标的指向标作用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进一步理解课标,1、认真研读课标,例如:先秦史导言的信息 第一,夏是第一个王朝。夏的主要特点有了。 第二,商朝算信史时代,国际承认,因为有文字记载。 第三,商朝最主要的成就是甲骨文和青铜器。,1、认真研读课标,例如:先秦史导言的信息 第四,西周最主要的制度特点是分封制。 第五,春秋的时代特点是诸侯争霸,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第六,战国是大变革的关键期。农业的铁器牛耕,政治上变法转型,文化上自由开放,百家争鸣。,2.学习、思考与实践,例如:

20、 史前时代中华文明的孕育和诞生; 夏商周时代国家的产生和璀璨的青铜文明; 秦汉时期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的分裂和民族的交融; 隋唐时期经济繁盛与社会开放; 宋元时期文化发达和科技领先; 明清时期国力鼎盛和衰微初显。,(1)理清线索,厘清概念,再如: 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和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邓小平对改革开放所起的重要作用。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2)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例如: 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课程内容) 教学活动建议: 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了解革命领袖在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作用。,俄国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折磨和痛苦。,战争与革命,例1:图像证史 例2:主题探究,(3)通过探究学习培养能力,结语:,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让思想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让评价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让反省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 “国培计划”初中历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研修简报(第5期),谢谢各位 多提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