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9162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伦理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伦理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伦理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伦理学.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伦理学.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伦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学.ppt(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倫理學,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http:/homepage.ntu.edu.tw/hwlin,一、課程行政,(一)課程進度及課堂要求 (二)成績評量 (三)教學助理,二、哲學簡介,(一)哲學是什麼? (二)哲學方法:理性和批判性 (三)哲學的價值 (四)哲學主題: 傳統哲學的主要領域:形上學、知識論、倫理學、邏輯 其它哲學領域:科學哲學、藝術哲學(美學)、宗教哲學、歷史哲學、政治哲學、法律哲學、社會哲學等。,三、倫理學是什麼?,(一)倫理學的核心議題:人應該怎麼活? (二)倫理(ethics)和道德(morals)有什麼不同? (三)哲學的方法如何思考道德問題? (四)倫理道德是規範性的

2、(normative),三、倫理學是什麼?,(五)道德是什麼? 簡單定義:人與人間的適當對待方式。 如果用史懷哲(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德國神學家、音樂家、哲學家、醫生)的說法:倫理這個名稱指的是:我們關心良善行為。我們覺得有義務考慮不只自己的個人幸福,而且也考慮他人及社會整體。 只要兩個人以上產生互動,就產生道德問題;道德評價會影響被評價者的行為和感受。 道德是一種人際的合作關係。,四、法律和道德有何差別?,(一)相同 都是規範性的(normative); 嚴重的道德行為通常都成為法律,譬如:濫殺無辜,不只不道德,也違反法律。,四、法律和道德有何差別?,(

3、二)不同 違規的制裁方式不同:違法的制裁來源是公權力;違反道德的制裁來源則是輿論或良心。 法律不禁止的不一定合乎道德:不讓座。 法律所禁止的不涉及道德:紅燈禁止右轉。 合法不一定合乎道德:2005年林志玲每月只交604元健保費。,四、法律和道德有何差別?,(三)法律的基礎是道德 知道法律是常識或知識,遵守法律是道德,成熟的法治國家最重要的不是法律條文,而是人民守法的精神。 決定一個法律條文是否合理的最終依據是道德,即公平、正義。 法律人真正執行道德的人,一念之間可以決定別人的命運,這是社會制度賦予法律人的特權,法律人應當成是沈重的社會責任,所以應該用高道德標準要求自己。(大多數的法律人都是善良

4、這個事實,能讓無辜受害者滿意嗎?),五、倫理學的內容,(一)規範倫理學(normative ethics) 目的論(teleological theory)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 ()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五、倫理學的內容,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y) ()康德倫理學 ()直覺主義(intuitionism) 德行倫理學(virtue ethics),五、倫理學的內容,二、後設倫理學(meta-ethics) 道德語言的意義 道德的本質 道德的證成(justification) 三、應用倫理學,六、幾個可能的誤解,(一)談道

5、德是要求大家都當聖人? 合理的道德標準不要求聖人 ()做不到像陳樹菊女士那樣,就不道德?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逹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 論語雍也篇 ()區別慈善者(good Samaritan)和最低限度的慈善者(the Minimally Decent Samaritan)。,六、幾個可能的誤解,聖經路加福音(Luke)第10章: 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Jerusalem)要到耶利哥(Jericho),在中途碰上一群土匪,他身上的錢被搶了、衣服被剝光,而且被打傷,最後被遺棄在路上,奄奄一息。

6、有一位教導宗教的老師正好經過,他應該停下來幫助這位可憐人,但是他卻假裝沒看見,從路的另一邊離開。不久來了一位在教會任職的利未人(Levite),他也應該留下來幫忙,然而他只過去看了一下這位受害者,然後也和前面那位一樣走開了。最後來了一位撒馬利亞人(Samaritan),他看到這位受傷的猶太人,非常同情他,雖然猶太人很痛恨撒馬利亞人,但是這位撒馬利亞人對待他的敵人並沒有像前面兩位一樣,他不但沒有遺棄這位受傷者,而且過去檢查他的傷勢,並為他包紮,然後小心地把他抱起來,帶到最近的旅館,整晚留在那邊照顧他。隔天這個撒馬利亞人要離開,當他付旅館費給旅館主人時告訴他:請幫忙照顧這位可憐人直到他康復,不論他

7、吃住要花多少錢,我下次來的時候會全數付給你!,六、幾個可能的誤解,()根據這個故事,現在許多西方國家制定慈善法(Good Samaritan law),規定從事急難救助者可以免於法律責任。有些這類法律甚至規定,某些狀況下見死以不救會受到制裁,目的是為了鼓勵大家勇於助人。,六、幾個可能的誤解,分別三種道德評價:行為、品格、人。 () 品格(character)和行為:行為是對或錯,而品格是一個人行為的普遍傾向(disposition),良好的品格就是品德。 ()好人或壞人:評估一個人是以他整體的品格為依據,品格有很多種,如果一個人在某一種品格上有缺失,不代表他就是壞人。王永慶、辛德勒是壞人嗎?

8、()道德分公德、私德,即使違反的是私德,也有輕重之別。譬如:陳聰明、吳育昇所犯的錯誤是不一樣的,雖然“人都有過去”,但每一個人的過去並不一樣。,六、幾個可能的誤解,(二)言教不如身教? 說一套、做一套的道德教育當然對受教者不具有說服力,所以道德教育常需要尋找人格典範。 能夠進行身教的主要人物是父母,而老師的責任則是言教,所以在學校中,言教重於身教。 我們的社會有證嚴法師、慈濟功德會的救災救難,也有媒體報導各種政治人物、演藝人員的言行,哪一個影響比較大?父母、師長的身教抵擋得住外面撲天蓋地的污染嗎? 人性的弱點:為何家庭不看大愛台而看一般電台?即使只看大愛台的孩子,不會受外面錯誤價值觀的影響嗎? 勸人不吸毒,吸過毒和不吸毒的人,誰有說服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