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对一二章的说明.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92792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7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毅对一二章的说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李毅对一二章的说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李毅对一二章的说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毅对一二章的说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毅对一二章的说明.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二章的说明 南开大学 李毅 教授,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把学习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过程看成是重新认识理解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包括对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解。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二是课程的任务,要求我们重新认识。这门课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讲好每一章,一定要始终关照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怎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教材立意的纬度,充分考虑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从一定意义上也说明我们重新认识的必要和重要性,也是我们理解

2、每一部分内容的整体性要求。,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一是基础 二是前提 三是任务,1、这两章在教材中的地位。,用两句话来概括教材要告诉学生: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人类是不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一是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看,一是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看,这两章都是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主要的内容。对物质世界、尤其是人类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前两章主要是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的。即,世界是什么、人类如何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即唯物史观的发现。后面的两章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

3、值的发现,以及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必然规律的原理。从而试图从根本上回答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问题。,1、这两章在教材中的地位。,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二是从内容上看。尽管现在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不尽一致,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共识。所以胡锦涛同志2003年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1、这两章在教材中的地位。,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放大视野是要把它放到马克思主义整体的视野中来重新认识哲学原理在马克思主义中

4、的作用; 转换视角要转换为讲哲学而讲哲学、在哲学观点阐释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2、放大视野,转换视角。,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在教学中处理好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避免以讲手段忽视目的甚至代替目的的讲法。 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出发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提高针对性。 要树立意识形态教育必须有科学理论来支撑的观念,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进行学术研究才能提高它的有效性。 政治立场,科学表达。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上理解其哲学,突出其特性。,2、放大视野,转换视角。,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始终是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结合在一起的。 把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作为自己哲学实

5、现的目标和任务,这是哲学史上的创举。 马克思主义哲学明确以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把世界观问题从关于存在的本性问题推进到关于世界普遍规律性的研究。,2、放大视野,转换视角。,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殊性,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这次开设马克思主义原理课也是我们重新学习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视野上要更开阔、境界上要有新提高、认识上要有新高度。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特殊性出发,把握好其基本内容。实际上,这也是我们应有的一种视阈和眼光。,2、放大视野,转换视角。,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教学要求上讲的三句话:着重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要从整体上把握

6、马克思主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是视野、理念;着重世界观、方法论是要求、内容;认识人类发展规律是主线、逻辑。,2、放大视野,转换视角。,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第一章 主要是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了解和认识事物联系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要使学生懂得怎么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能动作用的道理。 第二章 主要是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觉性和能力。,3、各章节应把握的教学基

7、本要求:,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世界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实事求是的观点 实践观点 真理和价值,3、各章节应把握的教学基本要求:,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规律及其客观性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4、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第一

8、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一、理解把握第一、二章的总体要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辩证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教学要点:,第二章 人类认识及其实践,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第一节讲两个问题,一是世界的物质性,二是社会的实践性。这里先从世界观形成讲到哲学及哲学基本问题。这里有两个强调:一是强调了哲学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意义。即哲学既是世界

9、观又是方法论。二是强调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实际意义。即世界上的现象归结为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人类的活动归结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这其中都交织着思维与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而这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首先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为了讲解的方便,我们在这里也把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提出来了。在对哲学基本问题阐述的基础上,讲清楚客观实在性的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说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1、总体的思路:,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世界是物质的,人类要认识和改造世界则一定通过实践。在讲“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个问题时,从实践是什么开始的。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接着揭示了

10、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由此从三方面论证了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本质上就是实践的。这是一体两面的。那么怎么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在教材中对这一个问题是从两个方面说明的:一、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二是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讲清楚这样的问题,一是要可以深化我们对世界物质客观实在性的理解,二可以为后面的内容的阐述奠定基础。,(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1、总体的思路:,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我们认为,在教材中要着重讲清楚的是客观世界的先在性和实践的本质和地位。要注意现在学

11、界对此的两种对立的观点:主要是把肯定客观世界现在性与肯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对立起来。一种看法认为:讲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就“否定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最高问题”了。它主张唯物的观点、物质本体论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种看法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当然是正确的。但论据和论证的方法都值得商榷,因而结论也就值得商榷。 还有一种看法,主张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但是,它否定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前提和基础,否定物质本体论,否定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最高问题,主张实践本体论或唯实践主义。这就走到了另一个

12、极端。,(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我们一个总的思路是:要把肯定先在性与肯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作用统一起来。肯定客观世界的先在性的前提,同肯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同样重要。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具有本体作用,但不是世界的本体。因为实践是人的,实践不具有离开人的外在独立性。世界的物质性或客观实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理解的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包括人的实践活动在内的物质统一性。它高出以往一切哲学的地方就在于,把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辩证统一起

13、来。,(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对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理解,在这里要注意说明社会的物质性。为什么人的社会也是物质的?教材中讲了三个方面,概括起来就是:一是说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发展的产物、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人类的实践活动依赖于自然界;二是就人的实践自身说的,它就是一种物质活动。三是社会的物质性的内容就是说社会的存在是物质的,当然主要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生产等。,(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这样的阐述,一是要让学生树立“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

14、质世界,”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是唯物主义的基石。所以我们让学生了解世界时也是从“物质”概念开始的。正是在弄清物质概念的基础上,我们论证了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上的一切都离不开物质,一切都是物质以及物质的属性、关系等的统一体,没有任何脱离物质的东西。所谓世界的客观性,指的是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没有这个前提,就没有哲学认识的真理性问题。,(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前提讲清楚了,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基础就好讲了。在此基础上要正确理解实践及其地位和作用。在教材中我们写道:“人类之所以只有

15、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就在于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而规律是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人类的实践证明了人的主体之外存在的客观世界。人的实践的成功和失败,表明人不可能“心想事成”。实践概念的提出不仅没有否定客观物质世界存在这个前提,而是更加证明了这一点。,(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这里的关键是如何理解实践的地位。对此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马克思主义根本任务意义上,实践是实现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任务的根本方式和途径。

16、它强调的是改造世界的作用,不是本体作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人存在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实践活动最一般的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目的,实现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过程中科学实践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意义上看,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贯穿始终的观点。恩格斯说,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它自始至终贯穿着实践观点,指明实践是人的最本质的存在方式,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

17、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而不是世界的基础。马克思强调实践是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的基础。周围世界即人化世界而不是整个世界。实践是主体活动的方式,它发挥的是世界人化的作用,它本身不具有离开人的客观实在性。也就是说实践不具有外在于人的独立性质。而人化世界并不会因为是人的实践与意识的参与而变为主体性的存在,变为依存人的客观存在。它仍然是客观的和对于所有的人具有同样的客观实在性。在此基础上教材中阐述了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也就是要把社会当作实践来理解。这是“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含义。实践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性。人类社会的历史不外是人类实践的总

18、和,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之源,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实践离不开人,人是实践的人,实践是人的实践。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在本质上是人的。,(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概括起来,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物质性与实践的关系的思路:肯定世界的客观实在性是前提。先有客观世界才有关于世界的认识。人不能离开世界,世界可以没有人。也就是说,人对世界的依赖远比世界对人的依赖更根本。可以说,没有世界就没有人,但不能说,没有人就没有世界,只能说,没有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实践使人的活动发生,它发挥的是世界人化的作用,它本身不具有离开人的客观实在性。,(一)第一章讲好

19、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宇宙从来就有,人类是宇宙长期发展的产物 宇宙是整体,人类是宇宙的一部分 人类要依赖于物质世界或自然界,从中获得必要的物质资料,人类不可能超越此 人类能改造自然界,但其改造也是有限度的。实践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改造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类的需要。所以在实践活动范围内,人类是主体,物质世界是客体。,(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2、难点:物质世界与实践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教材中着重强调: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矛盾通过统一和斗争达到解决,即发展。,(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3、第

20、一节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第二节说世界怎么样,从客观世界的联系发展总特征讲到世界的规律性,这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和发展的。,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我们把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联系起来理解: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导致发展,而发展就是质变,于是事物的变化就呈现出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种量变质变的过程,不是笔直的,而是矛盾双方的反复作用中前进的。这样,矛盾规律揭示的是世界为什么能够发展、发展的动力;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世界发展的宏观过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是发展的微观过程。三个规律结合起来完整深刻地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基本面貌。,(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3、第一节告诉学生世界是什

21、么,第二节说世界怎么样,从客观世界的联系发展总特征讲到世界的规律性,这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和发展的。,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特点一: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新内涵、新含义“用和平的方法”进行非对抗性的斗争。 特点二: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动力作用有新变化和谐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 特点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键有新发展和谐是斗争的目的,斗争是和谐的手段。,(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3、第一节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第二节说世界怎么样,从客观世界的联系发展总特征讲到世界的规律性,这三大规律都是从不同侧面揭示世界怎样联系和发展的。,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22、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领域是人的领域。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但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社会规律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因为某一社会存在的某种规律,这种规律的性质和内容及其起作用的范围,不取决于主体的意志而是取决于社会联系的条件。教材中这样表述社会规律的。“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公式是“只要有就有”,只要有阶级就有阶级斗争,只要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规律,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供求规律,只要有货币就有货币流通规律。它表现的是客观现象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只要原因而不要结果,只要条件而不要它必然产生的现象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规律

23、。,(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4、第三节中,主要尊重规律和发挥能动作用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社会规律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就社会规律实现和利用的机制来看,它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无论认识与否都在自发地起作用。虽然社会规律的作用也有自发性问题,但无论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方式如何,它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实现。所以人们用不着组织一个月食党来促进月食,但却必须组织革命党来实现革命。,(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4、第三节中,主要尊重规律和发挥能动作用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社会规律是依存于人的活动中客观形成的关系的,这是社会规律起作用的机制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自然

24、规律的产生与实现同人的活动无关,它是物质运动自身的规律。社会规律与之不同,它依存于人的活动,是人的活动规律。它不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前,不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而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中。不存在某种活动就不存在相关的规律,如不存在商品生产和流通就不存在价值规律和供求规律。规律与实践相关联是社会规律的特点。社会规律对人活动的依赖性,造成了社会规律是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假象。其实,人的意志与人的活动的联系是直接的,而人的意志与规律的联系则是间接的。社会规律依存的不是人的意志,而是人的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一)第一章讲好第一节是重点,4、第三节中,主要是尊重规律和发挥能动作用的关系。,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

25、:,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真理和价值; 第三节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二)第二章有三节。,1、总体思路。,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教材中写道:“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在这里之所以强调改造世界的目的,是这样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非常重视实践,离开实践就不可能正确地理解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但是实践不是主体,而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中介。实践是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方式。这就决定了它不能离开人,人不可能成为世界的本体。马克思强调实践是现存感性世界的基础时

26、,它指的正是实践的中介作用,即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不是本体作用。当马克思把实践作为主客体之间、认识与认识对象之间辩证统一的基础时,才能更好地理解实践的作用。正是人类自身的实践每时每刻在证明着有一个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人的实践的成功和失败,表明人不可能心随人愿,而取决于主体在何种程度上形成有关客体的正确认识。正像恩格斯批判青年黑格尔所说的,“每一种感觉都迫使他相信世界和他以外的其他人的存在,甚至他那世俗的胃也每天都提醒他在他以外的世界并不是空虚的,而真正是把他灌饱的东西”。,(二)第二章有三节。,1、总体思路。,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强调了认识的本质是反映。马克

27、思主义反映论的观点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承认认识对象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前提,否定了这个前提,反映论就没有依据。二是认识是实践的产物,是人类实践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实践的基础作用,才使得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能动反映成为可能。三是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符合、一致,即主观对客观的反映。而且这种反映是一个过程。,(二)第二章有三节。,2、重点难点:,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在讲真理的检验标准时,特别强调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以便把检验真理的标准和真理的标准区分开来。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客观世界,也就是说,某一认识是不是真理,只能把它同客观世界相比较,看它同客

28、观世界一致不一致,有多少一致,多少不一致。教条主义的错误就在于把教条当成真理标准,个人迷信的错误就在于把某个人的话当成真理标准,而不管与客观世界一致。真理的标准不同于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标准是客观世界,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实践,即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实践。,(二)第二章有三节。,2、重点难点:,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真理和价值两个尺度:实际上也就是怎么使主观和客观符合一致的问题。一个是怎么按照客观规律符合客观,一个是怎么满足人的需要,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规律。增加价值部分,咨询委员普遍认为是应该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价值的思想应该讲清楚。真理和价值尺度在日常生活中就是事实与价值判断的问题

29、,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价值判断。价值判断也是有事实判断做基础的。在这里最重要的解释清楚价值及特点,评价(价值判断)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在这里我们强调价值的客观性,有这么几点:价值的客观性是从构成价值的因素说的,人的需要是客观的,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需要。其次满足人需要的对象是客观的,不是由人的主观愿望决定的。最后,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是客观的。主体性是指价值本身的具体主体性。也就是说,主体需要不同,价值意义就不同。价值的社会历史性和多维性容易理解。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是建立在对对象客观认识的基础上的。,(二)第二章有三节。,2、重点难点:,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真理与

30、价值辩证统一的原理,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意义。在我国社会主义的现实实践中,坚持真理与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是统一的。真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也就是要坚持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人,也是我们坚持真理的具体体现。对大学生来说,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社会、看待问题,是学习目的,也是学习的基本要求。,(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坚持真理和价值统一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社会主义价值的导向。这一

31、重要论述,对于我们认识现实社会价值趋向及其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家,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这种道德感体现着人性的尊严。所以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知荣明耻是做人的资格。难怪现在对昧良心的“白医天使”称白蛇,把荣辱倒错的教师称为“眼镜蛇”。,(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这是价值原则,也是立场和方法。西方道德价值澄清学派认为价值观是不可教的,只能尊重。,(二)

32、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青年大学生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影响。面对思想文化多样化的现实,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明确社会主义价值导向,应努力划清几种思想界限:,(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只有代表了

33、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价值,才是根本性的、具有主导地位的价值。除此之外,还存在多样的价值观,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 用什么样的文化价值观和参照系去评价社会行为,对引导社会主体形成科学、先进、合理的价值目标和进行价值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对社会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主导性价值观“元”地位的确立,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的整合,抵制和遏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价值多元论”的宣张只能削弱甚至破坏这一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最终走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泥潭。,(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

34、其认识方法的意义。,(1)主导性和非主导性价值的关系与“价值多元”的界限。,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在总结20世纪、尤其是现代历史时,对于各方面的总结性反思、再认识是非常必要的。反思是建立在对历史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但若变成否定历史的虚无主义,这种反思不仅无益,而且是非常有害的。在这种“反思热”中出现的否定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思潮是应当引起我们重视和研究的。 无视历史事实、主观否定历史结论的虚无主义直接推演出的是否定中国革命以及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错误结论。,(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2)历史反思与历史虚无

35、主义的界限。,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着双重的历史任务,一方面向西方学习,以西方式的现代化为参照系,实现现代转换;另一方面又必须在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坐标下,走出自己的道路。 我们要从中国现代社会实际出发,认识用“殖民文化”策略求取现代化的错误。没有民族独立,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3)向西方学习与“殖民文化”策略的界限。,二、各章节的重点、难点:,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作为西方文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是不相容的。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完全是思想“窜升”的结果,是历史的误

36、会。由此所谓以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的口号就应运而生。 树立起思想的边界,是让我们有所坚守。在现代社会的大潮中,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永恒的人生价值。一个不能投入的人是一个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一个随波逐流者。我们要做一个坚持真理,捍卫神圣价值的坚守者。,(二)第二章有三节。,3、坚持真理和价值的统一的原理,主要的是要讲好其认识方法的意义。,(4)唯物史观与文化史观的界限。,三、对这两章教学的一点建议,要注意从整体上理解基本原理,注重把握规律这条线。这两章着重从物质世界客观性及认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阐述世界观方法论意义。这既我们把握的整体,也是我们讲授过程中的主线。由此我们也可以为后面几章内容的

37、讲解奠定基础,做好铺垫。,三、对这两章教学的一点建议,要在提高针对性上有所侧重。针对性,主要是要强化我们的“问题意识”。讲授者脑中装着“问题”,讲授的内容针对性和说服性才强。实际上在一定意义上,敢于直面问题,是讲授者的勇气和能力;善于回答问题,更是讲授者的水平和境界了。从问题分类看,一可能是学生关心的问题,二是可能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混乱的问题;从我们讲授者的角度看,一是理论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方面的问题。我们应当注意对问题本身的分梳,以便“对症下药” 。,三、对这两章教学的一点建议,要带着感情讲出气势。这是一门新课,是让学生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的课。要通过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揭示,讲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人格力量。我们要以对事业热爱的激情和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不依的信念,带着真情实感讲好这门课。这是目标和任务,也是信心和态度。马克思在青年选择职业的考虑一文中说:“如果我们选择了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作出牺牲的。那时我们所享受到的就不是可怜、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千万万人,我们的事业将俏无声息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精神,更是境界。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给学生的不仅是思想的启迪,还有心灵的震撼。这是教学的任务,更是教育的责任。,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