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秦岭褶皱带ppt课件.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94573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5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仑秦岭褶皱带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昆仑秦岭褶皱带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昆仑秦岭褶皱带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昆仑秦岭褶皱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昆仑秦岭褶皱带ppt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昆仑秦岭褶皱构造带,昆仑秦岭地区横贯于我国中部,总体上呈近东西向延展,主要由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北大巴山和大别山组成,西跨帕米尔,东接胶东丘陵。 就其大地构造演化特征而言,它是在不同时代前寒武系组成的基底上发育的,受到古生代到中生代不同构造期影响的陆缘活动带,简称昆仑秦岭活动带。,昆仑秦岭活动带由北、南两带组成。 北带基底埋藏浅,硬化固结程度高,稳定性好; 南带基底埋藏深,硬化固结程度低,稳定性差。它们性质不同,长期活动,控制了秦祁昆构造带的发展演化。,第六节 昆仑秦岭褶皱构造带,处于塔里木、华北、扬子等陆块之间。晋宁期分属于被秦昆洋分隔的塔里木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和华南板块北部边缘,加

2、里东期叠加发育了秦祁陆间海(洋),华力西印支期转为古特提斯洋北部的陆缘活动带 秦祁昆山系的实质是原始秦昆洋、古秦祁洋、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和塔里木、华北、扬子、藏滇四大陆块碰撞拼贴以及滨太平洋、新特提斯构造叠加和改造的结果。,第六节 昆仑秦岭褶皱构造带,区内发育自晚太古代以来的各时代地层,沉积类型齐全。 志留纪前全区皆为海相沉积,泥盆纪至三叠纪海相与陆相沉积并存,侏罗纪后皆为陆相沉积。 古生代各地层的古生物化石,具浓厚的南北混生色彩。,第六节 昆仑秦岭褶皱构造带,本地区岩浆活动强烈,超镁铁岩多出现于古生代及其以前地层中一般以构造侵位方式成群成带分布。本地区变质岩发育,除中生代以来的陆相地层外,其

3、它各时代地层都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具特色的变质岩是蓝闪岩片岩和榴辉岩。,第六节 昆仑秦岭褶皱构造带,昆仑秦岭地区,晋宁期分属于塔里木华北板块南部边缘带()和华南板块北部边缘带()两大构造单元,沿康西瓦断裂、东昆仑中央断裂、武山天水断裂、唐藏商南断裂、内乡桐柏商城断裂和五莲荣成断裂一线,大致为晋宁期板块结合带(即通称的秦昆结合带)。震旦纪至志留纪形成的叠加秦祁活动带(A),晚古生代以来被特提斯活动带(北支)强烈改造所产生的特提斯活动带(B)(图5-19)。,一、构造区划与构造单元,(一)塔里木华北板块南部边缘() 位于秦昆结合带以北,北部跨入塔里木华北地区,西端经帕米尔延出国境,东延迄郯城庐江断裂

4、,在山东虽未出露,但极可能再向东入黄海 属昆仑秦岭活动带的北带,是中晚元古时期塔里木、华北陆块濒临古秦昆海洋的陆缘活动带,它是由昆仑阿尔金、北祁连北秦岭裂陷褶皱带和南缘隆起带组成的弧盆体系。,一、构造区划与构造单元,(二)华南板块北部边缘() 是华南板块濒临古秦昆海洋的陆缘活动带,当时主要由鄂北南秦岭碰碰撞褶皱带、张八岭海州碰撞褶皱带和阿克赛钦地块、松潘地块、桐柏大别山地块、胶南苏北地块以及尚不十分确切的东昆仑褶皱带、摩天岭褶皱带组成 由于后期地质构造演化的影响,阿克赛钦地块和松潘地块分别位于川滇青藏地区的羌北一昌都一思茅微陆块和松潘甘孜(陆缘)活动带的范围内。,一、构造区划与构造单元,(三)

5、秦岭祁连活动带(A) 秦岭祁连活动带位于昆仑秦岭地区的中东段,斜跨秦昆结合带,总体呈北西向。西端被阿尔金断裂截割,东抵郯庐断裂。郯庐断裂以东,转为北东向。全长大于3000km。 本带是继昆仑秦岭活动带之后,在震旦纪至志留纪期间中国中部的一个分裂扩张闭合碰撞区。,一、构造区划与构造单元,活动带内部结构复杂,以北祁连北秦岭为骨架形成条块结构,叠加在秦昆结合带以北的有祁连北秦岭褶皱系和柴达木微陆块;叠加在秦昆结合带以南的有武当山隆起,桐柏大别地块和胶南苏北地块,以及属于祁连北秦岭褶皱系的前陆而延续至华力西期分布在秦昆结合带两侧的宗务隆山、礼县柞水褶皱带等7个次级单元(图519)。,一、构造区划与构造

6、单元,它以北祁连北秦岭深海槽为界将阿拉善华北陆块与扬子、柴达木、塔里木等陆块分隔为两大陆块群。 北部由河西走廊、鄂尔多斯西缘、小秦岭南缘组成一个狭窄的边缘带;南部大片地区是被古特提斯活动带叠覆的拉伸断陷掀斜区。郯庐断裂以东是大片前震旦纪结晶岩系。,一、构造区划与构造单元,(四)古特提斯活动带(B) 本区的古特提斯活动带,只是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期间古中国板块西南侧濒临古特提斯海洋边缘活动带的一小部分,即西昆仑褶皱系和东昆仑南秦岭褶皱系(图519)。,一、构造区划与构造单元,二、板块构造演化,昆仑秦岭地区构造演化的重点是一部原始秦昆洋、古秦祁海洋、特提斯洋的发生演变和古中国大陆的形成发展史。从近3

7、0亿年的地质发展历史看,至少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8个演化时期。,塔里木、华北陆核扩大、增生,扬子陆核 集结、形成。,(一)前长城纪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区内最早的地质记录是太古宇。早元古时期,昆仑秦岭及邻区已经存在大小不等的若干个陆核和陆块。 北部东段分布有大片的太古宙岩系,有可能同古华北陆块相连;北部西段似乎也有由太古宇组成的陆核,并和华北陆块遥相对应。南部尚未发现确切的太古宇,但近年陆续报道存在有太古宙晚期孤立的硅铝质微陆核。,二、板块构造演化,早元古的地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开始的。早元古代,秦昆结合带以北,塔里木、华北古陆块以南的广大地区,在不稳定陆壳基底上发育有过渡型沉积建造,推测是塔里木、华

8、北古陆块南缘的延伸。秦昆结合带以南也发现有孤立的优地槽沉积建造,具早期地壳演化阶的某些特征。,二、板块构造演化,(二)长城纪至清白口纪秦昆海洋形成演化阶段 这是早元古以后发生的第一次构造分合事件,是原始秦昆海洋从形成、演化、关闭到塔里木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对接碰撞形成原始中国古陆的一个全过程。 被秦昆洋分隔的两大板块(图5-20(d);图52l,I、),南部属拉张体系,北部为弧盆体系。 北部最主要的构造是由西昆仑中央、阿尔金、柴达木、中祁连北秦岭南缘等组成的一列岛链状隆起和隆起北侧的西昆仑阿尔金、北祁连北秦岭弧后海槽系。,二、板块构造演化,A 华北陆块 B 北秦岭南缘(秦岭群)地块 C扬子陆块,

9、原始秦昆洋大体经历了以向北为主的三次消减活动: 第一次发生在长城纪末第二次发生在蓟县纪晚期,第三次大致在青白口纪末。 最后一次消减导致南北陆壳碰撞,形成秦昆结合带,并使南部板块上的沉积物质皱起,北部也隆升成陆。,二、板块构造演化,原始秦昆洋经后来多次改造,已是一个不复存在的失踪海洋,地表仅表现为分隔不同类型基底的断裂线,沿线或两侧出现不同期的蛇绿岩、榴辉岩、蓝闪片岩、超基性岩,地球物理场或为重力梯度或为磁力梯度等各种分界构造标志。,二、板块构造演化,(三)震旦纪至志留纪秦祁海洋形成演化阶段 这是早元古以后的第二次构造分合事件,是祁连北秦岭海洋张开闭合和华北陆块与塔里木、柴达木、华南联合陆块群对

10、接碰撞的古中国大陆形成期。 从震旦纪至早寒武世的2亿年间,原始中国古陆经历陆相磨拉石火山磨拉石,陆地冰川陆棚冰水以至陆棚浅海的发展之后,祁连北秦岭海槽张开,原始中国古陆分裂。,二、板块构造演化,以北祁连北秦岭北淮阳和南祁连拉脊山北秦岭南缘两条海槽活动线和中祁连北秦岭链状隆起组成的断裂海槽系,将华北、阿拉善和塔里木、柴达木、华南分为两大陆块群(图520, (c);图521、IV、V) 北缘有狭窄的边缘过渡带,南部是宽广的断陷、掀斜型拉伸被动陆缘。中奥陶世海槽系开始向北移动;志留纪末,两陆块碰撞;泥盆纪时两陆块造山、隆起,山间和北部形成磨拉石,南部发育前陆(海)盆地。,二、板块构造演化,(四)泥盆

11、纪至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阶段 这是早元古代以后的第三次构造分合事件,是古特提斯洋演化关闭和古中国大陆与藏滇陆块(基梅里大陆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对接、碰撞继而陆内汇聚,欧亚大陆形成期。 昆仑秦岭地区仅是古中国大陆濒临古特提斯边缘弧后体系的一小段,主要表现为昆仑山弧后海槽的张开闭合,塔里木柴达木与喀喇昆仑可可西里唐古拉的对接统一。,二、板块构造演化,它的演化经历了前后二个时期:泥盆纪稳定发展期,发育陆相、海陆交替相和陆表海沉积,气候温和,生物繁盛,繁衍了东亚特有的脊椎动物组合沟磷鱼、浆鳞鱼、拟瓣鱼和陆地植物裸蕨类。 进入早石碳世,西昆仑和东昆仑南坡分裂扩张,出现洋壳(图520,(b);图52

12、1,),晚石炭世早期开始俯冲。,二、板块构造演化,由于古特提斯洋是东宽西窄,呈喇叭状向东开口的局限洋盆,它的关闭也呈“剪刀状”从西向东进行,因而出现西昆仑石炭纪末闭合碰撞,早二叠世形成为磨拉石建造。东昆仑早二叠世末闭合碰撞,北侧形成陆壳重熔花岗岩(图52l,)。上二叠统与下伏地层之间,从西向东,从不整合逐渐过渡到假整合。,二、板块构造演化,东昆仑东段、阿尼玛卿和西秦岭的复理石海盆,中三叠世末结束,晚三叠世形成磨拉石。 洋壳的俯冲消失所导致的藏滇板块对古中国大陆的碰撞,首先是以弧陆对接开始的,随着俯冲的继续推动着它的弧盆体系向后陆区汇聚,导致巴颜喀拉、松潘甘孜等原来的活动防线转化为被动防线并发育

13、巨厚复理石楔。 至中三叠世末,东昆仑南坡、南秦岭和阿尼玛卿形成陆内堆叠并首先皱起形成早印支褶皱。,二、板块构造演化,继而松潘甘孜,南巴颜喀拉以及更南的唐古拉也相继卷入,形成晚印支褶皱和燕山褶皱(图5-20,(a);图521,)。这样,在昆仑秦岭地区构成从西向东和从北向南的双向造山迁移格局。,(五)晚三叠世至第四纪滨大平洋、新特提斯叠加改造阶段 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由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昆仑山、阿尼玛卿山和西秦岭等年轻印支山系发生大规模的基底滑脱、推覆、逆掩和新生沉积物的继续变形。 东部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相对中国大陆由南南东向北北西的移动和新特提斯洋脊向北俯冲活动的共同影响,导致中国南部大陆

14、整体向北移动,并向秦岭大别陆内造山带碾压过来,从而使东秦岭、大别山已经存在的多层次韧性滑脱和逆冲推覆体系继承发展,连续造山。郯庐断裂也以左旋直扭方式,将东部扬子陆块向北推动。,二、板块构造演化,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当新特提斯洋即将封闭、印度大陆向欧亚太陆逼近并发生碰撞时,挤压达到极限 在亚洲大陆的阻隔之下,这种挤压由向北改变为向东,向“槽台”嵌合体的的中国大陆推进,并沿着早期“槽台”镶嵌体中业已存在的东西向或北西西向断裂作大规模走向滑移。推动各古老地块向东蠕散、扩张。 伴随这一活动,形成秦祁昆山系中一系列与走滑拉分、升降旋转活动有关的北西西向红盆,如信阳、周口、陕西、淅川、商丹、山阳等白垩纪至

15、早第三纪红色盆地沉积。,二、板块构造演化,在此影响下,还使原来左旋活动的郯庐断裂停止活动以至逆转形成引张,出现潢川、南襄、华北和苏北等断陷盆地。以四川盆地为核心的上扬子地块也向北以平移、旋转方式楔人秦岭,使秦岭山系构造线出现奇特的“蜂腰”现象。 第三纪晚期以来,太平洋板块相对中国大陆已经由北北西向的移动转变为北西西向的俯冲,新特提斯域的影响已不再能向东滑移、蠕散,二、板块构造演化,因而本区东段主要表现为弧盆体系和弧后的强烈沉降,处于中段的秦岭地区则表现为块断掀斜和隆升调整。西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也促使青藏高原强烈隆升,早期的褶皱山系“复活”,昆仑山前、祁连山前形成强烈沉陷,堆积数千米厚的磨拉石,并伴强烈褶皱和山体向盆地中心堆覆。,二、板块构造演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