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595817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8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禹锡.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刘禹锡.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刘禹锡.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刘禹锡.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刘禹锡.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刘禹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ppt(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刘禹锡,刘禹锡简介,刘禹锡之墓,刘禹锡作品,陋室铭,刘禹锡诗集,刘禹锡诗风,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或河南洛阳人(有待考证),汉族,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

2、,广为传诵。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十分爱戴他。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其诗现存800余首。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3、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诗特点: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竹枝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刘禹锡诗集,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浪淘沙

4、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之一,其以即小见大的手法描写贵族的盛衰变化,而后两句,千载传诵,脍炙人口。 通常,这后两句诗的解释是:从前在王谢世族广厦华堂中筑巢燕子,现在则因为那些第宅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只好飞到普通老百姓家去筑巢了。此处,通过燕子迁飞筑巢的变化来反映人事变化,让人不禁感慨人世之沧桑。 此外,施补华在岘庸说诗中另有说法,云:“若作燕子他去,便果。盖燕子

5、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里,提出了“王谢堂”与“寻常百姓家”是两码事还是一码事的问题,但感慨系之,似亦无关大局。,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

6、,吹尽狂沙始到金。”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刘禹锡诗风,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刘禹锡墓位 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刘禹锡之墓,杨柳枝 秋风引 堤上行 再游玄都观 望洞庭 江南春 竹枝 步虚词 抛球乐 纥那曲 浪淘沙 杨柳枝 潇湘神 西塞山怀古踏歌词 忆江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作品,谢谢 ,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