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懈的追问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0016 上传时间:2019-04-15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是不懈的追问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历史是不懈的追问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历史是不懈的追问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是不懈的追问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是不懈的追问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ppt(8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是不懈的追问 一个历史教育边缘者的观察与随想,山东 齐鲁师范学院 齐 健,从一堂引发争议的历史课说起,时间:2011年11月 地点:大连 课题:辛亥革命 执教:王雄(江苏扬州中学 特级教师),观课者的不同看法,一位年轻教师的困惑:兴奋 困惑 感悟 一位资深名师的讶然:亢奋 茫然 顿悟 一位教研人员的否定:好的历史课是讲出来的 ,那么,这堂历史课究竟为何引发了如此激烈的争议?,这堂课的基本环节,王老师首先投影了学习的四个目标。 接下来,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学表格材料,材料是1894至1916年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大事列表。在学习材料前,学生被分为六个小组,任务是了解背景、过程、影响、结局是什

2、么,时间为三分钟。并要求学生将拿到的A4纸张对折一下:左边写要点,右边写感想。 规定时间到,接下来,王老师开始以追问方式请学生回答问题。,问:辛亥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不同学生答:1911年、1900年、1894年 教师反问:是吗?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理由? 接下来,各组各个学生分别说一项。 有学生说过程,说到武昌起义,并提到:这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 问:为什么是完全意义上的? 答:是比较成功的。 追问:是比较成功的就是完全意义上的? 答:这是我自己理解的。 其他学生说过程: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问:都是过程? 答: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是铺垫,是准备,武昌起义是真正的过

3、程,是最重要的过程。 追问:准备是过程吗? 学生语塞,教师接着问:比如高考。高考就6月的两天,你现在的学习是在为高考做准备,那你现在的准备是高考的过程吗? 该学生显得颇不耐烦:我不和你说这个。,有学生说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背书式) 老师打断:你不如干脆说,“书上说” 又有学生说过程:是从1894年到1916年。 问:为什么是到1916年? 答:大事年表的最后时间列到了1916年。 问:大事年表写到1916年,就是这一年结束?后面还发生了许多事,还可以接着列 答:是1912年结束 老师打断:你就说自己认为是1916年,不要轻易改变看法。 ,这个环节,王老师不仅常常追问、

4、反问,还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不断提醒学生:说话要有条理,说话要有证据!每个组的几乎所有学生说明一边说自己的结论一边回答老师的新问题,这样下来,整个环节花了大约四十分钟!,第二个环节投影相关图文。图片有:满清入关后的大殿龙椅、中国新军、清政府将革命党人的头颅悬挂在城墙上、湖北军政府、民国人物绣像、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手迹等。对此, 老师问学生:你感触最大的照片是哪一张?为什么? 这个环节,老师没有强调时间意识,而是不紧不慢地让学生回答,一律问是哪一张,为什么。对学生的任何回答,王老师都没有点评。,第三个环节:学生折纸,一部分学生折三角形,即金字塔式的“建筑”,另一部分在纸上

5、画一座现代化的建筑,折完后写上小组同学的姓名。然后老师要求:组间同学互相说服对方,撕毁对方的“建筑”, 然后再交还。 学生在老师要求下,纷纷撕毁对方的“作品”。之后王老师逐一问各组同学在被撕与撕别人“作品”时分别是怎样的感受。,第四个环节:阅读钦定宪法大纲和临时约法的材料,分析其政治结构。这个环节的教学,我没有产生明显的问题。 第五个环节:学生用自己的身体为雕塑,演示清政府上朝和民国议会的情景。,引发的思考:,在一个真正的公民社会里,或者正在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迈进的转折时代,教育应承载的根本使命究竟是什么? 历史教育,究竟要向学生“教育”什么?历史学科的核心要义究竟何在? 历史课,我们究竟

6、要交给学生什么才是最具有价值(意义)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发出这样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感言:,“读史使人明智。”,但是,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日复一日所从事的对学生进行的“历史教育”行动,是否真正拥有使之“明智”(具有公共理性)的自信?效果究竟几何?,再看一则对中学生的调查,“无论在初中还是高中,都有不少学生对秦始皇感到困惑,要做秦始皇的学生也不少。如今一些教师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更加重了部分学生要做皇帝的心理。”(摘自赵亚夫/文) 更极端的例子是部分学生居然对希特勒表示崇拜。某地高中老师让学生写出最崇拜的10个历史人物,其中希特勒位居第三;一位女高中生崇拜的三个历史人物竟然都是二战时

7、的法西斯首领,反思,这些事例折射出了什么问题?作为承载使人“明智”职责的历史教师同仁,是否也应当从中有所触动?有所反思?是否有必要问一问自己:我们日复一日所进行的习以为常了的所谓“历史教育”行动,果真合于历史教育的本义吗?,再借助美国学者的一本书来反观一下我们自身,您读过这本书吗?它带给您最强烈的冲击是什么?,“如果一位学生在完成教 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收信息的 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 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 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 的事情是否正确。” 【美】帕克帕尔默,可见,在今天,作为历史教师,每个人似乎仍有必要追问一下,历史课,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追求什么?最终要交给学生什么?

8、又应当如何改进我们的教学行为呢?,讨论:历史教育的本义究竟何在?,我曾经的一点认识 人文性是历史学科的根本属性。历史学科的教育理应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以人为中心,强调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中汲取养分,从而提升人的精神文化品格,张扬人的自由与尊严,追问人的生命之意义,引导人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和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终极关怀。一句话,应为学生奠定现代文明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而发挥独有的价值功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民教育要求不断加强,1982年,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报告中就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导向,要“养成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 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

9、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通知,决定在初中开设公民课,实施公民教育。 1986年,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学德育大纲规定“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公民。”,2001年,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04年

10、9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全社会倡导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核心。这些提法的要义是要培养热心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现代化的合格公民。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要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 “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其中明确提出,要“加

11、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 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等等。,【学科标准3】高中历史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

12、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要求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强调要培养学生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等。 在内容标准上,针对“必修模块I”提出,要使学生“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 针对“选修模块II”则提出,“民主与专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

13、重要政治现象。知道专制和民主出现的历史背景、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民主与法制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等等。,【学科标准4】初中历史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前言”中,即开宗明义:“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在“课程目标”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则提出要使

14、学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判断能力,逐步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质”等。 在“课程内容”中,具体要求通过学习世界近代史,要使学生“初步形成崇尚科学精神的意识、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等等。,那么,公民品质的核心何在?,“公民是这个时代最响亮的名字,他意味着有爱心、负责任、善行动、能合作的独立个体,他乐观进取,开放宽容,充满了活力和创新精神” “公

15、民,不同于臣民,他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 所以,“公民教育首先需要让每个学生形成健全的自我,进而通过公民参与的方式,完善自我,改进社会。这里面最为显著的目标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参与行动能力。 ” (江苏省教授级特级教师、扬州中学 王雄),公民素养的几个关键词:,理性、责任、民主、担当、行动,“历史教师不妨把自己的课堂变成思想的实验室,敢于让学生尝试新的方法去开发、拓展已知或未知的知识领域。只有教师把自己变成学生思想的刺激者,学生才会积极地动用他们的大脑去解决实际问题。” “批判性思维决定历史教学的质量。” 首都师大教授 赵亚夫,古希腊哲人则认为,历史就是“通过不懈的追问获得的知识”。,思考一,

16、深入“知识”的背后 关注历史背后的历史,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崇 拜 八岁的侄子很崇拜一个比他大的男孩牛小宾(化名)。 有一次,他拿着一条小青蛇玩,我们告诫他不要玩蛇,那蛇有毒。他毫不在乎地说:“不怕,没毒。” 我们很惊奇:“你怎么知道没毒?” 他说是牛小宾告诉他的。 我们很不以为然,牛小宾怎么会知道。 侄子坚信不疑地说:“牛小宾五年级都毕业了,他什么不知道?” 崇拜就是这样盲目和可怕。,一个发人深省的调查案例,谁在“塑造”学生心目中的哥伦布 教师价值取向与学生的历史认识 调查与分析 (罗永学 夏 玲/文) (参阅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案例】 美国国会图书馆发售的一批T恤衫,印制在上面的人物画像

17、:“这个人是谁?”,【案例】孔子讲学,气氛压抑?, 一位历史老师的叙述 学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高中必修)一课,我布置了一个书面作业,让学生解读文本中的一幅插图孔子讲学图。我想,通过插图的解读,可以让学生“神入历史”,以便更好地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教育主张。 从作业情况来看,学生也把诸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克已复礼”等关键词写了进去。也有学生生成一些新的观点,如有学生写道,学生在桧树之下听孔子讲学,“桧”音同“慧”,说明孔子讲学还教学生以人生智慧。虽然学生的解读也符合孔子的基本思想,但总觉得还不够深刻,有把书本知识简单搬家的痕迹,得出的结论更多的是标签化、公式化,显然,学生

18、的思维并未激活。,可是,有位同学的解读却显得“另类”,既让人眼前一亮,也让人心存疑惑。他是这样写的: “坐在中间的显然是孔子。他所独坐的床榻比地面高起很多,而弟子们则围坐在他周围。看来,孔子与学生还没有完全平等。弟子们目光专注,大多都仰视着老师,少数瞥了瞥在行跪拜礼的学生(新同学?)。但有一个学生不太专注,甚至是在开小差。他把脸侧向一方,对着邻座的同学笑。整个看来,学习气氛压抑,没有争论,没有讨论,说教色彩浓重。”,“师生不平等”、“开小差”、“学习气氛压抑”、“说教色彩浓重”,这会是孔子讲学的情景吗?这岂不是有否定孔子作为“万世师表”形象的意味吗?看到如此这般的解读,总有不合常理的感觉。可是

19、学生为何有这样的“怪论”呢?是故作惊人之语,还是确有其独到的看法? 思来想去,我(历史老师)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查阅资料,找出孔子讲学图的作者,再进一步解读插图,看看学生的感悟是否有变化,看学生的认识是否有提升。,为找这幅画的出处,学生费了不少劲,广泛查阅资料,请教美术老师。有位同学终于在房龙宽容图文版书中找到了这幅画的一些信息。原来这幅画是明朝的一位无名氏的画作。学生在充分研读史料的基础上,对这幅历史图片的解读迥异于前。,有学生认为,明朝理学盛行,科举考试拘泥于死记硬背四书五经,画面上“师生不平等”、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应当符合明朝的实际教育情况,作者把孔子赋予了明朝那个特定时代的色彩。一定的文

20、化总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朝的文艺作品,哪怕是历史题材的绘画也同样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和上述“怪论”同学交流,他说他没有受到课本现成的说法束缚,而是仔细观察图片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位同学还把孔子讲学图和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进行比较,更得出前者“不平等、学习氛围压抑”的看法,因为“雅典学院”可以明显地感悟到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甚至有学生提出,把这幅画作为“孔子和早期的儒学”一课的插图不够妥贴,因为这幅画显然不能真实反映孔子的教育主张。,【案例】对第二次英美战争一个史实的材料辨析,1812年战争中华盛顿的燃烧 材料一 胜利的王室军队蜂拥而入了华盛顿。在一片欢呼声中,火把被传递过来。军官领着队伍带着

21、木头点燃了反抗的首都。部队的总军官确信这一行动将很快破坏掉美国人反抗的后援。有传言说叛军会在年底之前向王室正式投降。美国人的反抗据说正在被瓦解。对国王忠诚的臣民正在加拿大等待返回南部,重建正当的殖民地政府。 (摘自伦敦公报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 要求: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放火焚烧华盛顿被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事件吗?理由是什么?军队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美国人是如何看的?文中是用什么言词来描述对方的?,材料二 英国的野蛮人今天现出了原形。与25年前践踏美国人的权利一样,毫无修养的英国军队以他们没有人道的野性,在今天攻占了华盛顿。他们毫不顾忌妇女和儿童的安全,持续他们的暴行,焚烧了华盛顿的大部

22、分建筑物。为这种野蛮行为深感震惊的美国军队正在重整队伍。决心从未像此刻这样坚定。所有人都期望进行报复,把这片大陆从英国人的暴政中永远解脱出来。 (摘自纽约评论的一名记者所撰写的报道),要求:恰当地转换两个国家的立场,思考下列问题: 1.两篇报道有何相似之处? 2.二者有什么不同? 3.你如何解释这种不同? 4.你认为读完这两篇文章的人会有什么反应? 5.你能确定最近发生的与上述情况相类似的事件吗? 6.你认为当你读或听到一个事件的报道时,应该怎么做?,启示:,有人说,“学生的思维成长是教学的最大道德。”而这显然不能靠学生死记硬背来实现,也不能靠老师和盘托出而达成。倘若我们教学的目光只是局限于课

23、本,只会照本宣科,没有质疑,没有生成,没有探究,没有拓展,没有深化,要企及学生“思维成长”,可能吗? 教师的思维结论(认识)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辨过程。,思考二,凸显知识的灵魂,观点,一堂课的核心意义(主题)所在,也就是这堂课的 “灵魂”所在。 一堂课的“灵魂”理应是整个教学设计的“主轴”,是贯穿所有教学活动的主线。,【案例】一个老师的得意之作假如你是希特勒,二战怎么打?,在10年多的教学生涯中,我最满意的教学片断就是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时的一幕。讲解战争过程头绪多,非常复杂,时间、地名、人物、事件,所有这些记忆起来很头疼。于是,为了能生动形象的再现史实,我把欧洲地图的轮廓画出来,把德

24、国、意大利法西斯国家涂成蓝色;在讲述德国的进攻时,每占领一个国家就把该国涂成红色。然后,用生动的语言表述德国的进攻计划和路线,时不时让同学做参谋替希特勒出谋划策,再配上形象的地图和图片,不知不觉中一场战争打了半个小时,欧洲变成了一片红色的火海。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兴致盎然、沉浸其中,以至于当看到欧洲版图基本变成了红色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掌声 这节复杂的课,最后检测知识记得非常成功。课后,许多同学都说,这场战争打得真过瘾,要是每节课都这样才好呢。,我的点评:,这是一种可怕的迷失。 (课堂价值观“灵魂的扭曲”),教学主题 让我们借鉴一下窦桂梅老师的观点 “主题教学是要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

25、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并整体构建课堂教学。简单地说,它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主题”可以是思想主题,可以是知识主题,更应当是文化主题,是那些连接着学生精神世界、现实生活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等等。,重新品味,【案 例】 山东省实验中学钟红军老师设计的世界工业革命一课,再品味 ,【案 例】 山东省实验中学钟红军老师设计的抗日战争一课,教学“灵魂”(主题)何处寻觅?,且看一位中学历史老师的实践体悟: 角度1:研读课标与教材确定教学主题 角度2:关注历史与现实把握教学主

26、题重心 角度3:挖掘知识与价值深化教学主题核心 角度4:加强阅读与思考提升教学主题意义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李树全),【案例】据“标”立魂:高中“必修III”中“毛泽东思想”教学主题的确定,课标要求:“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主题确定: “概述”和“认识”就是要求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因此,“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就成为本课的教学主题和中心问题,在课堂实践中就可转换成“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理解毛泽东思想”。 教学思路:围绕这一主题,就可以选取“传统文化与毛思想”、“近现代化中国与毛思想”、“当代世界发展与毛思想”等多维度展开教学引导 (案例提供:新疆 王继平

27、),【案例】整合与升华:高中“必修III”中“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学主题的确定,课标要求:“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的主要思想,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主题确定: “为了人类的幸福感” 。 确定思路:自然哲学解释自然、认识环境,可以从中获得安全感;智者学派重视人的认识和判断,可以从中获得价值感;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则重视知识、德性、正义、真理,是让人的生活具有道德感。 “安全感价值感道德感”,也就是幸福感。 (案例提供:新疆 王继平),启示:,所谓教材就是个“引子”,教师只有以超越的视野、创造性地运用,才可能借此引领学生走得更远,真正实现不断超越。,思考三,突破教学的“边界

28、” “独舞”还是“共舞”,两幅图片的启示,【案例】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雄执教 辛亥革命一课引发的争议与启示,启示:,诚如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所强调的:“好公民就需要能够对我们的领导人以及未来领导人所提出的各种主张进行评价。他们必须批判的阅读,必须去伪存真,并且能够理解历史的前因后果。在任何职称的历史课中,这些本领的培育都应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拥有“历史的力量即用自己关于过去的理解去激励和证明自己当前的行动”,那么就必须要努力使学生真正以“主人”的姿态全程参与到历史教学的活动中来。 教师“讲”得精彩并不一定等于学生“学”得精彩!,思考四,从“外在”走向“内在” “温度”与“深度”,【

29、案例】对一段“课改”视频的审视,这是历史课吗?,启示:,如果把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仅仅理解并设计成是一场所谓“生命的狂欢”,这实际隐喻的便是这样一种活动设计理念:“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如此,教室便在无形中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功能,而“被改造成一个教和学都以娱乐为目的的地方”;教室和教学都变成了“二流电视节目”(尼尔波兹曼)。试问:这难道是“有效”或“高效”课堂的应有之义吗? 因此,切不可把所谓的“高效”课堂的“活动”演变成了一场仅仅是满足感官刺激的浅薄的“搞笑”!,“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美尼尔波兹曼

30、娱乐至死,思考五,“共性”与“个性” 关注学科特性,问一问自己:历史学科有何特性?,学科属性:人文性 学科特点:史论“求是” 史实“求实” 史料“求真” 学科精神:质疑精神 实证精神 反思精神 思考:这一切意味着什么?,思考六,“课标”与“经验” 教学究竟基于什么而进行?,余 思,仅仅是课内吗? “全国中学生历史写作大赛”和一份民国老“学案”带来的启示,【案 例】 “最熟悉的陌生人” 一位高中生对家族史的探究、惊讶与反思,【案 例】 一份民国初期的老“学案” 时间:20世纪20年代(192324年左右) 年级:初中一年级,初中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一学月 历史科课程纲要,教科书:新学制历史教科书上册

31、(商务) 参考书:1.初级本国历史上册; 2.东方文库 迷信与科学; 3.科学泛论(公民书局); 4.晨报五周年增刊。 本月的学程:人类信仰的变迁概论、拜物教、 多神教三问题。,第一周:宗教起源及其对于文化的影响。 你们在小学学过自然,都知道雷声、闪光是电气的作用,没有什么稀罕;可是上古的人民和现在乡下未受过教育的人还以为是雷公电母在那里作怪。你们也知道火是人把燃烧的东西燃着拿来煮饭、取暖、点灯用的,也没有什么稀奇,然而从前的古人以及乡下未受教育的人遇着失火的事情,都把火当做神明。 上面两个问题都是很有趣味的,你们若把,1.教科书(38)节, 2.迷信与科学前四页看完,便可知道了。倘若你有时间

32、,或高兴研究这两问题,可以把晨报五周年增刊陈大齐:有鬼论成立的一大原因(页2627)那篇文章看完。 这两个问题懂了,再把 1.教科书(39)节, 2.初级本国历史(三三)(三四)两节, 3.科学泛论第五章第二节(页157159)看完,然后研究下列诸问题:,1.宗教是怎样起源的? 2.宗教对于文化有什么影响? 3.宗教何于以能影响及文化? 4.我国古时人民宗教信仰的大概情形怎样? 5.你乡下一般人相信什么?用什么形式表记其信仰? 6.哪种信仰对?若不对,你有什么方法能改革它? 7.美术与宗教有什么关系? 8.现在的文明人何以也要奉教? 上面八个问题,都要在看书时过细想过,上堂课时要逐一答出;关于

33、印度、日本、埃及、巴比伦及中国三代的宗教仪式可到社会科作业室中古物部里翻阅图画看,便于容易了解当日的情形。,笔记:把本周参考所及的读物,作一种有系统的读书录(五百字以内)。 观察:清明节快到了,留神考察本地人祭祖的风俗。 记忆:神的名词的由来及其意义。 讨论:星期三午前九时至十时堂课公共讨论问题,凡作此段学生都要出席。 附带成绩:清明风俗调查得详明的,亦可称一部分为公民科成绩。,启示:,高效益的课堂不仅仅是发生在一节节45分钟的课内时空的故事,那些与学生的学习相关的课外广阔天地,与学生的课内学习实际上是息息相关的。“远离了生活实践的课堂,不仅其内容是贫瘠的,而且学生的思维与体验也必然是空洞的,

34、甚至会常常发生断路”;“思维的过程、人生的感悟等这些课堂追求的高价值教育目标,仅仅靠课内的讲授与学习是不行的,必须有生活经验的滋养。” (张志勇)所以,课外的实践性学习与课内的书本学习,应当是高效课堂的“一体两翼”。,仅仅是“以课堂为中心”的所谓“高效课堂”,说到底只不过是“教材中心”的变种,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依然被牢牢局限在“教材知识”范畴之内。由此,所谓“生命狂欢”的结果,必然会使学习仅仅停留于浅薄层面!可能会有一些外显的“热度”,但决没有内在的“张度”与思维的“深度”!,诚如有学者所指出的:“我们倡导理性的历史教育,即要回归历史的本义和教育的本义,抑或真切地运用历史研究方法,推行学生自我探

35、寻历史事实并解读历史意义的真实教育。有这样的历史教育,公民的行动力就孕育其中了;有了这种有行动力的历史教育,历史教育就会为学生所必需。”(赵亚夫),反思:,我们根本毋需讳言追求高“教学质量”,但体现在学生身上,真正的“教学质量” 的要义又是什么呢?,“如果一位学生在完成教 育时变成一个只会接收信息的 内存,这位学生已经受骗了。 优质教育会教学生成为知识的 创造者,并能洞察别人所宣称 的事情是否正确。” 【美】帕克帕尔默,“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做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 【美】赫钦斯教育中的冲突,因此,我赞同有人提出的下列忠告,“知识是理性的产物,缺乏

36、理性的课堂教学只能是一场闹剧。” “没有理性思考的交流是肤浅的。因此,我们的课堂不能只是让学生的心停留在感官满足的热闹中,而是能沉静下来,以理性的思考来增强课堂教和学的深度和丰富性。只有进行理性思考的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总之,站在有效性角度来考量,历史课堂教学既应当让学生学得主动,更应当要让学生学得深刻!若没有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便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更遑论课堂教学的所谓“高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对“理性” 话题的谈论:,“理性和激情是你们远航之心的舵和帆。 “无论是你们的舵还是帆折断了,你们只 能颠簸飘摇,或停滞在海中央。 “单纯的理性是一种受禁锢的力量,而无 限制的激情是足以烧毁自身的火焰。 “因此,让你们的心灵将你们的理性提升 到与你们的激情同等的高度,它才会高唱; “也让你们的理性指引你们的激情,那样你们的激情才会经历每日的复活,宛如凤凰从它的灰烬中再生。 ” (摘自先知 论理性与激情),? ,让我们共同努力!,谢谢,qijian196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