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1345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2.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一 教材分析,二 教法学法,三 设计理念,四 课堂设计,三维教学目标,2,本课基本结构,教学重点难点,一 教材分析,教材地位简析,1.教材地位分析,课标要求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4)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本课在本单元的位置,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材

2、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并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理解封建土地经营方式之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以及土地经营方式。从土地制度的发展变化把握人与土地的关系,了解以土地为中介的古代人际关系。,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2、教学目标定位,3.本课基本结构,4、教学重点难点,Text,Text,本课重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 (井田制的崩溃,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本课难点:1、概

3、念理解(公田与私田、均田与限田、编户齐民) 2、理解土地兼并的含义、危害以及国家政策; 3、理解租佃关系之下的人身依附关系。,Text,教学方法 整合课本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讨论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充分体现新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主体性和探究性。,学法指导 1、观察学习法:使学生能主动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并能与所学内容联系。 2、合作探究法:在课堂讨论时,通过生生与师生的互动,进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二 教法学法,合作探究,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自主

4、学习,当堂检测,教学步骤,立足于课程标准,关注主干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对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变教材为材料,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问题,通过材料分析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理念,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 注重知识之间联系与知识体系的构建,既关注本课内的知识体系,同时联系必修一政治史以及必修二第一课学过内容,帮助学生尽早全面构建高中历史知识体系。,三 设计理念,导入新课,今天农村中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实质是土地国有制,农民只有土地使用权,而没有土地所有权,那么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上,中国曾经出现过哪些土地制度?,整体感知,首先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一目的内容

5、,思考: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1、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 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 3、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建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最终确立,一直延续2000多年。,知识体系构建,问题一:井田制及其崩溃,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但是条理较为清楚,难度不大,首先采用问题导学方式,组织学生自学,通过阅读教材,思考相关的几个问题: (1)井田制特点与性质。 (2)井田制是如何瓦解的? (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和变法的原因、实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问题一:井田制及其崩溃,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7第一目第二段大字,以及文本框中

6、文字,思考: 1、井田制有什么特点?井田制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实质)? 2、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 两者是什么关系? 阅读课本P7第一目第三五段大字并结合第一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 3、分析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的原因及其影响?,特点: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性质: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西周的分封制。 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原因:根本原因铁农具的

7、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 直接原因春秋时期各国的税制改革。 影响:在经济上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在政治上推动了分封制的瓦解,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问题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问题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8第13段,明确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了解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引入本课第2个问题,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整体知识构建,问题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问题2设计思路 此部分内容课标并未作明确的表述,但这无疑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难点。 由教师引导学生

8、了解地主土地的主要来源,理解土地兼并的含义、危害和国家对策。理解在土地私有制之下,因为农民有权处置自己的私有土地,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是一种合法的形式,因而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被废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所以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不可遏制,地主土地私有制也因此而不断发展、强化。,问题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自主学习 1、 阅读课文P8的楷体字第1、2段内容, 思考:地主主要以什么方式获取尽量多的土地? (土地兼并的方式) 2、阅读P8文本框内汉书食货志材料, 思考:土地兼并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给社会带

9、来了什么危害? (土地兼并的危害) 3、阅读课本P8第4段大字, 概括面对这样的危害,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思考政府采取这些抑制兼并措施的前提是什么? (政府对土地兼并的举措),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 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北魏颁布均田令,隋代至唐初的均田制。 均田制的前提是政府掌握大量土地

10、以分配给农民。,“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问题过渡 地主通过土地兼并占有越来越多的土地,凭借其自身力量无法耕种,那么该如何来经营这些土地呢?通过这些经营方法,结成了怎样的人际关系(生产关系)呢?请阅读课本P9蓝色文本框内文字。,“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设计思路 这部分内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但是不需要太深入地探讨,只需要对比佃户与雇工在封建时代前期与后期对地

11、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让学生体会到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下人与人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即可。,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第三目,概括 1、租佃制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2、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普及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与影响?, 战国时期产生, 汉代时比较普遍, 宋代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增加,人均占有土地数量减少。 影响:佃农对地主和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生产积极性提高,利于农业发展。,问题三:地主土地的经营方式,合作探究 佃户与雇工都耕种地主的土地,

12、他们与地主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封建时代最基本的生产关系。阅读P8“阅读与思考”,理解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变化 材料一 明末沈氏农书上卷称,雇工农忙之际往往“非酒食不能劝,比百年前大不同矣”。 材料二 乾隆四年(1739年)两江总督那苏图奏报说, “自居己屋,自备牛种,不过借业主之块土而耕之”的佃户,“交租之外,两不相问,即或退佃,尽可别图。故其视业主也轻,而业主亦不能甚加凌虐”。 材料三 乾隆五年(1740年)颁布的大清律例规定,农业雇工、佃农与地主“共坐共食,彼此平等相称,不为使唤服役,素无主仆名分”,在刑律上“俱以凡人科断”。 请思考明清时期农业雇工与佃农身份发生了什么变化,并尝试理解这

13、一变化的意义。,变化:明清时期,雇工、佃农在法律上享有与地主平等的身份,没有主仆之分 意义: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反抗斗争是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这一变化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整体知识构建,课堂小结,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商周时期的井田制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从春秋战国起,土地私有制(三种形式)逐渐取而代之,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大土地所有者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土地买卖的方式兼并土地。为了保护自耕农经济、抑制兼并,政府常实行“均田”、“限田”措施,但随着宋代“不抑兼并”政策推行,宋明以后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随着地主土地私有制不断发展,租佃经营成为地主经营土地的重要方式,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导致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逐渐减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