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1566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标研读与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第一节,青岛24中 韩冰,【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以及人口和国家的概况。 在上册教材中学生已初步了解了全球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的总体概况。而本册中的第一章认识大洲部分是按地域对全球进行区划中的一级区划单位。通过认识大大洲为了解地区和走进国家的学习奠定基础。认识大洲起着承上启下,贯通全书的作用。,重点重点是亚洲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和复杂多样的气候。通过对亚洲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描述总结出分析大洲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从而指导学生在读图的基础上分析欧洲的地理位置、欧洲以平原为主的地形特征和海洋性特征显著的气候。 难点欧洲的气候是本节的

2、难点。在综合了地形、气候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问题的解答归纳出欧洲河流的特征并了解欧洲河流的航运价值。本节还介绍了亚欧两洲的人口分布、民族、人种的构成以及国家等人文地理。选学课文中由亚洲的经度位置引出时区的概念及规定,是一种知识点的补充,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区时和日期的计算,教法学法:面对初一学生的认知情况,教师的教学手段要多样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 此节教学要“慢”要“细”。“慢”遇到问题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试着使用科学的地理的语言自己分析提炼知识要点,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细”细节处要不断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边讲边练“学习亚洲,练习欧洲”,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一课时,【课程标准】,运用

3、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解读课标】,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识体系】,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3亚洲的地理位置 经纬度位置 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教学建议】,将第一章的引言视觉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区域地理的概念。 纬度位置:描图。赤道和北极圈。起到帮助引导学生读图的作用 半球位置:复习上学期半球划分和地图册P5亚洲在世界的位置图 海陆位置:利用地图上的八个方向, 给出相望、相连、相邻等恰当词汇。 让学生看图描述。 学生总结学习位置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并练习描述欧洲的

4、地理位置。与亚洲进行简单对比。例如:纬度位置的差异对气候的影响可以在这里简单涉及。,Ps: 1亚洲西邻大西洋。这是常见问题。 2提示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3充分运用课本P2亚欧地图、地图册P1P6 4 提出问题,读图都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或者合作探究。,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二课时 学会换算不同地点的时间 (选学),教学建议,让学生阅读,播放影片或者借助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了解时区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观察讨论发现总结“东加西减”的计算规律。 P4练习题“申奥时间”,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三课时 亚洲的地形,【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地形特点,【解读课标】,读图

5、了解亚洲地形的三大特点、主要地形区和亚洲最具特色的地形 掌握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 并在阅读地图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总结欧洲地形特点,【知识体系】,三、高原山地为主的亚洲地形 (1)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3)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较高,【教学建议】,学习亚洲地形后,在阅读地形图和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的主要特征 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 地势起伏 主要地形 地形的分布,【教学建议】,地形决定河流的流向 在这里我们可以加进亚洲欧洲河流的流向与地形结合,Ps:,教学过程中提到的亚洲世界之最,培养学生读图。 遇到上学期所学的知识与今天的知识结合起来温故知新

6、。,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四课时 亚洲的气候,【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气候特点及其与地形的相互关系,【解读课标】,能阅读亚欧气候类型图,分析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及表现 结合已学的气候知识,分析并解答出有关欧洲气候的思考题,从而提高读图,综合归纳,对比分析等地理能力,【知识体系】,四、复杂多样的亚洲气候 1气候复杂多样 2大陆性特征明显 3季风气候显著,【教学建议】,直观教学用图片展示亚洲各地的气候景观引发学生的兴趣 或者直接提问1亚洲的纬度位置 2影响气候的因素3亚洲的地形特点等 引导学生利用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推导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除温带海洋),【教学建议】,亚洲

7、的气候大陆性显著可以通过亚洲地域辽阔,内部距海遥远分析。通过雨极和旱极的阅读对比加深大陆性显著的特点 亚洲的季风气候显著可以通过中国民歌黄土高坡歌词“西北风东南风”结合学生的实际感受,加深对季风的理解 读P8亚洲的冬季风和夏季风图完成表格,【教学建议】,总结亚洲的气候分析过程 已经掌握的规律、影响气候的因素、资料、地图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欧洲气候的特点 气候决定河流的水文特征。亚洲内流区面积广大。欧洲河流的航运价值在这里提出。,Ps:,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这一部分要特别注意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其他均有分布。 欧洲气候特点分析是要注意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特点加以对比加深理解,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五

8、课时 亚洲的河流,【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河流特点及其与地形气候的相互关系,【解读课标】,阅读亚洲地形图,归纳出亚洲河流特点,了解亚洲著名的河流湖泊 从欧洲地形和河流入手,解释欧洲的河流特征,了解欧洲著名河流。,【知识体系】,五、河流 (一)亚洲 1大河众多。 2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四周奔流入海。 3内流区面积广大。 (二)欧洲 1河网稠密、水流平缓; 2河流短小、水量丰富; 3航运价值高。,【教学建议】,上一节复习课。把气候、河流部分的尾巴结束。归纳总结。完成相关练习。,第一节 亚洲和欧洲 第六课时 亚洲的人口与国家,【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亚洲和欧洲存在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解读课标】,读亚洲人口分布图学会分析亚洲人口不均的原因 初步学会分析地形、气候、河流及人口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亚欧人口问题,形成正确人口观,【知识体系】,六、亚洲的人口与国家 1人口最多的大洲 2人口分布不均匀 3亚洲的人种和民族 4亚洲的国家 (二)欧洲 1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洲。 2城市文化水平高 3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 4人口老龄化现象较严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