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1619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31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程标准的分解 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问题一:教学的三种取向,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问题的提出,问题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四项关键技能是什么?,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结果的表现形式(表现指标),它们是具体的可直接观察、测量的行为表现。 它决定教学活动的方向,并确定教学评价的依据。,二、学习目标的内涵,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教学:我怎样带他们去? 评价:我怎么知道他们已经到哪里?,目标、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三、

2、学习目标的叙写,1.学习目标的构成要素 行为主体谁学 行为表现(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学什么 行为条件(学习环境)怎么学 行为程度(表现程度)学到什么程度,内容标准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列举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知道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2.知道五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设置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评价方式:师生共同研究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评价方式:典型习题检测)

3、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 4.掌握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掌握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分析,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具体的一些重要交通线、点进行区位分析。(评价方式:师生共同研究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典型习题检测) 5.指导学生调查本地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情况,让学生用地理原理解释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的原因,并做出评价。(评价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学生的参与合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在具体情境中总结出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2.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求,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动词核心概念),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

4、示、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的情景等。,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是学生,不是教师,行为主体,行为表现,行为条件,行为程度,3.目标的误解与误用,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立观点”,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4)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5)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

5、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 节约用水的习惯。,案例: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内容主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8页),?,如何转化成学习目标?,4.学习目标中常用的行为动词,结果性目标(需要结果) 知识 了解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辨认、识别、知道、了解、指认、确认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理解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推断、区别、预测、对比、收集、整理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根

6、据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应用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计划、检验、评价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技能 模仿模拟、 模仿、重复、再现、例证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结合实例,模拟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应用)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尝试、实验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4.学习目标中常用的行为动词,体验性目标(只要过程) 经

7、历(感受)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调查、接触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学会收集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适的旅游路线。) 反应(认同)认同、遵守、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关注、拒绝、摈弃、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真心、拥护、帮助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 领悟(内化)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热爱、坚持、增强、领悟、追求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创造性目标(还要“留白”) 复制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课程标准

8、中的实例: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创作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案例引发的思考:,怎样分解课程标准?,四、分解课程标准,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课堂层面 学习目标,是怎样的?,是怎样的?,两者有怎样的关系?,有何策略和方法?,2,4,3,1,分解,(一)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有怎样的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别,1.含义不同 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了几种具有内在关联的标准,主要是划定学习领域和规定学生在某领域应达到的水平, 即教育意图,是一个比较大的视角,包含了“教育

9、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节课达的到具体目标。 2. 指导对象不同 课程目标指导整个课程,而教学目标只是指导某一节课的过程; 3.概括程度不同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的指导,教学目标则较为具体,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 4.实施的主体不同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培训基地、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实施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 5.灵活度不同 课程标准往往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有关专家

10、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轻易不能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定的,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改。,(二)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注:由于组合、联结/聚焦的前提是拆解,所以,拆解是课程标准分解最常用的基本策略。,案例,分解“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选自: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8页 教材:内容主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句型结构:“结果性目标” 行为动词:“说出” 、“说明” 核心概念:“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例:水循环的

11、过程和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什么是水循环(概念),水循环的环节(过程),水循环的领域(领域),水循环的意义(意义),水循环的动力(原因),概念体系,难点,重点,知识地位,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重点,重点,难点,例:说出/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学生经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概念/重点,过程/重点,领域/重点,意义/难点,原因/难点,概念体系,适用行为动词,简述,简述,阐明,解释,总结,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概念,过程,领域,意义,原因,学生的学习经验,有前备经验,无前

12、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概念体系,学生经验,确定行为条件,特征,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情境来阐明,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情境来解释,通过倾听来简述,通过阅读课本、观察情境来简述,通过集体讨论和比较来总结归纳,抽象,抽象,非常 抽象,抽象,抽象,无前备经验,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例:说出/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学生的学习经验,学生经验,过程/重点,概念体系,行为动词,简述,简述,阐明,解释,总结,行为程度,完全无误,说出关键词,能用自己的言语或图形准确表达,概念/重点,特点/重点,意义/难点,原因/难点,有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无前备经验,能独立举例解

13、释,在教师提示下,对水循环的意义进行总结,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例:说出/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内容主题:内容主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8页),最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准确无误地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和原因(驱动力)。(评价方式:师生共同研究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和观察动画演示进行讨论,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评价方式:通过提问、绘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个人行为) (3)通过实例,分析具体的水循环过程,准确地解释水循环发生的主要领域。(评价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典型事例分析、典型习题检测) (4)通过观看图片和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水循环的意义。(评价方式:师生共同研究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注:叙写时可省略“行为主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