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

上传人:本田雅阁 文档编号:2602881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1,00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空白期正统至天顺成化弘治正德青花.ppt(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陶瓷系列之青花部分,之,明天顺 成化 弘治 正德青花,明代正統(西元1436-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朝,前後共14年,政治動盪,經濟衰退。正統十二年(西元1447年)皇家頒發禁令不許民窯燒制黃、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瓷器,故這一時期瓷器數量較少,正統以及此後的景泰、天順三朝被稱為陶瓷史上的“空白期”。 明景泰(西元14501456年,明代宗朱祁鈺年號)朝僅歷時7年,瓷業生產是“空白期”中最低落的時期,青花瓷器基本延續正統朝風格。 明天順(西元14571464年,明英宗朱祁鎮二次登基年號)朝,景德鎮瓷業開始走向安定。制瓷風格開始趨向淡雅和精緻。 總述此三朝,正統朝瓷器(尤其是初年)實有

2、宣德遺風,天順後瓷器啟成化之下。故黑暗期實為正統後,景泰,天順初也。其中尤以景泰瓷器為最差。是何原因,仍待深究。,空白期青花简介,故宮博物院藏 高43釐米 口徑23釐米 足徑24釐米 罐短頸,口略內收,圓肩,肩以下內收,至足部微外撇。通體繪青花紋飾四層:頸部繪一周菱形錦紋,肩部繪纏枝花紋,腹部繪纏枝蓮托八寶紋,足部為蓮瓣紋一周。每層紋飾均以青花雙線紋間隔。正統時期傳世及出土器物數量少,以前多把其與景泰、天順並稱為“空白期”,即從陶瓷發展歷史上看,這段時期可確認的器物極少,故以“空白”稱之。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陸續出土了一批正統時期的器物,使人們對該時期的器物有了新的認識。此件器物造型具有正統時

3、期特點,口內收,罐式較高,繪畫具有宣德時期青花瓷器遺風。,明正統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罐,名作欣赏,故宮博物院藏 高11.5釐米 口徑15.3釐米 足徑14釐米 此器是一九八八年香港著名收藏家楊永德先生收藏並捐獻給故宮博物院的器物之一。爐為筒式直腹,下承以三足。口部飾回紋一周,腹部以青花書寫波斯文三周。據耿寶昌先生考證,此器所書波斯文出自波斯詩人薩迪的詩集果園譯文為:“年輕入啊,要敬主就應在今天,明朝人老青春一去不再返還。只自己守齋遠不算真主的穆斯林,還應分出食物周濟貧人。如今你心無煩擾,身體有力,身在寬廣球場應把馬球猛擊。為政萬萬不可刺傷平民百姓的心,欺壓百姓就是在掘自家的根。謙遜的智

4、者宛如果樹一棵,掛果越多枝頭越加旁曲”。此器內底部有青花“天順年”楷書豎款,字體仍保留明初時渾厚的風格。,明天順 景德鎮窯青花波斯文三足筒爐,高34釐米 口徑19.5釐米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 此罐唇口,豐肩,圓腹下斂,足微外撇,砂底。器身分繪五層紋飾:頸部繪連續回紋;頸與肩之間飾如意頭紋;肩部繪纏枝花卉紋;腹部主題紋飾繪有兩組歷史人物:一組是西周文王訪賢”,請薑子牙出山,一組是三國劉備三顧茅廬拜會諸葛亮;腹下部至足際,以蕉葉為飾 。人物繪畫生動,筆墨傳神,寓意深刻,並以大片雲霧幻景做背景,人物瀟灑飄逸,有如在仙境中雲遊,仍有宣德青花人物之風韻,這種形象在明中期以後逐漸發生變化。,明天順 景德鎮窯

5、青花訪賢圖大罐,明空白期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梅瓶,此瓶唇口,豐肩,腹部以下略收,底部露褐色胎。通體青花裝飾,共分三組紋飾:肩部為纏枝花卉紋,腹部主體紋飾繪纏枝蓮紋,底部繪蕉葉紋,各組紋飾之間均以兩道玄纹相連接。就其所處時間而言,其胎,料實屬上品。器型亦與永宣時期梅瓶偏寬矮的特點無異,實屬填補空白期的一件精品。,明成化朝(西元1465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年號)歷時23年,景德鎮禦窯廠生產全面恢復正常,是我國陶瓷燒造史上重要的歷史時期,成化青花可謂明代中期青花瓷藝術的代表。其器突出特點是玲瓏秀奇、端巧工細,後人對其評價頗高。成化青花可分為兩類:一類為成化初年所制,各方面都與宣德青花相似,尤其是

6、採用進口蘇麻離青,更難與宣德青花區分;另一類以胎薄、釉白、青色淡雅為主要特徵,是成化青花的代表,與後來弘治青花相類似,故有“成弘不分”的說法。 成化器器型均頗小,這也與成化皇帝的生活經歷有關。成化皇帝幼年生活在動盪不安的生活環境中,使他內心極為脆弱,且渴望被保護,這也就使他不喜歡大型器物,而獨愛小型器。但也正是這樣,使它開創了青花的又一風格,宛如詞之婉約,成為中國陶瓷史上的重要一筆。,成化青花简介,高27.8釐米 口徑4.3釐米 足徑6.7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瓶口微撇,長頸中部起凸棱,豐肩,腹下部內收,圈足外撇。整體器型為四瓣瓜棱形。底白釉無款。頸部共飾紋飾三層,分別為海水、纏枝花卉及折枝花卉

7、,肩部及足部邊緣飾海石榴紋一周,腹部繪纏枝寶相花紋。,明成化 景德鎮窯青花折枝花紋瓜棱瓶,名作赏析,故宮博物院藏 高9釐米 口徑10釐米 足徑9.5匣米 爐呈鼓式,直腹,下承以三蹄形足。器型小不到十釐米,比前期爐已明顯變小。底有青花雙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書款。口邊及足邊分別飾一周鼓釘紋,腹部為纏枝蓮托八寶紋。從青花料濃處,尚可見早期遺風,但蓮花上八寶的雙勾畫法已明顯帶有成化的風格。,明成化 景德鎮窯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鼓釘爐,故宮博物院藏 高7.8釐米 口徑17.2釐米 足徑7釐米 碗敞口,圈足。裏口繪弦紋兩道,碗心繪海水龍紋,外環以青花雙圈。碗外口繪錢形紋一周,碗身繪海水龍紋,以淡筆描繪海

8、水,重筆繪姿態各異的九龍。這種以淡描海水為地,上繪龍紋的方法在明初永樂、宣德時期已經出現,如在碗、盤、高足碗上均可見到。成化、弘治、正德諸朝沿用這一畫法,成為明代青花中常見的裝飾,此碗底部有青花雙圈“大明成化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明成化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龍紋碗,克利斯蒂拍賣行張宗憲珍藏展2000年10月31日香港拍賣會 口徑17.7公分 器撇口,高足中空,器型秀美,為佛前供器,亦謂馬上杯或 靶碗。其裏心飾折枝牡丹,外壁所繪纏枝香蓮,亦名寶相花。近足環飾朵梅,紋飾佈局和諧舒展,色澤清新,為成化禦窯青花上品美器,尺寸特大非常少見。,明成化 青花纏枝蓮紋高足碗,蘇州文物商店藏 高9.2釐米 口徑2

9、2釐米 敞口,口沿外侈,深腹,緩收成底,圈足。口沿內外均繪青花雙圈線,碗心繪松、竹、梅三友圖。器表繪一幅仕女出遊圖,“鹿蹄馬”拉車,車內端坐一妙齡女子,四丫環侍從,前兩人提燈,後兩人一持扇、一捧物。樹石、花卉、曲欄等附景。胎體精細輕薄。釉質瑩潤如脂,青花色澤藍中泛青,淡雅沉靜。圖案線條纖細柔和,行筆流利。器型碩大,為成化器中少見。,明成化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紋大碗,明代弘治(西元14881505年,明孝宗朱祐樘年號)朝,前後共十八年。史料記載,官窯的燒造活動不多,曾幾度停燒青花瓷,但民窯的生產並沒有受到官窯的影響,各種青花瓷生產仍然較多。弘治青花瓷從器形、紋飾到色彩都是繼承成化青花的風格,因此,

10、古陶瓷界歷來就有“成弘不分”之說。其原因僕以為是成化弘治父子倆相同的生活境遇。成化皇帝早年顛沛流離,故生性柔弱;弘治皇帝早年生在冷宮,難見其父一面,自然很孤僻,再加之遺傳了其父的性格,自然生性柔弱。故其父子倆的審美情趣自然非常相似。但也正是這樣,可使其青花作品別具一格,在中國陶瓷史上寫下光輝一筆。,弘治青花簡介,故宮博物院藏 高7釐米 口徑16釐米 足徑6匣米 碗撇口,口以下漸內收,圈足。足底青花雙圈“大明弘治年制”六字雙行楷書款。碗裏口繪青花海水紋一周,碗心繪蓮池游龍紋。碗外繪兩條龍在蓮池中穿行。伴隨著龍的翻轉遊動,池中蓮花、水草亦呈飄動狀。蓮池紋元代已經出現,弘治時期把蓮池紋與龍紋結合在一

11、件器物上,並成為弘治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紋飾題材之一。此碗釉白質潤,繪畫線條纖細柔和,青花呈色藍中微帶灰色。,明弘治 景德鎮窯青花荷蓮龍紋碗,名作赏析,1966年北京市朝陽區八裏莊出土,首都博物館藏 通高43.5釐米 口徑18.5釐米 造型端莊,裝飾題材別有情趣。蓋與肩飾垂雲紋,腹部繪樓閣人物和雲氣紋,下部飾變形蓮瓣紋一周。釉色青翠光潤,反映了明代中期青花瓷器製作工藝的水準和特點。,明弘治 景德鎮窯青花人物樓閣紋蓋罐,通高30.1釐米 口徑2.8釐米 底徑10.3釐米 武漢市江夏區流芳嶺出土,武漢市江夏區博物館藏 此瓶為蒜頭小口,細長頸,溜肩鼓腹,腹下急收,底部呈喇叭形。在瓶的口沿飾有如意雲頭紋,

12、頸部為一枝梅花從岩石中伸出,顯現出一枝寒梅獨放;在肩部飾有纏枝菊花及蓮瓣紋,腹部飾有團花間三角雲紋;底部飾變形蓮瓣紋,整個紋飾繁而不亂,再配以肥厚的白釉,及國產青料,更顯得清麗淡雅。 青花始于唐代,至元代更趨成熟,到了明代則是青花的鼎盛時期,特別是到了明代中期以後,逐漸以國產料代替進口料,從而使青花色澤更顯淡雅,給人一種水墨畫的感覺。,明弘治 景德鎮窯青花團花紋蒜頭口瓶,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 高12釐米 口徑20釐米 底徑13.5釐米 直口,筒腹,平底蘭一足。胎白釉厚,內外白釉,溫潤似脂,釉下青花紋飾,白砂底。內壁光素,口沿一周弦紋;外口沿一周回紋,其下凸起白弦紋。主題紋飾為一仕女手抱琵琶,兩侍

13、女持物隨後,抬頭遠望,前面是一座城樓,上立三員蕃將,整個畫面表現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爐的三足飾以如意雲紋。,明弘治 景德鎮窯青花昭君出塞圖三足爐,南昌市南站工商所出土,南昌市博物館藏 高3.5釐米 口徑20.5釐米 底徑12釐米 扳沿,胎白精細,口沿一圈弦紋並繪羽紋,盤內繪一棵茂盛松樹。松樹下一隻仙鶴展翅呈獨立舞姿狀,神態十分生動活潑。青花紋飾濃豔。,明弘治 景德鎮窯青花松鶴延年紋盤,明代正德(西元15061521年,明武宗朱厚燳年號)朝前後共16年,青花瓷正處於明代中晚期交替的過渡時期,上乘成化、弘治朝,下啟嘉靖、萬歷朝,器物逐漸改變了前朝的精緻、纖細、小巧的風格,更多生產出造型凝重的大件器

14、物。正德朝的青花瓷分為三個時期:正德早期青花與成化青花相仿,但數量不多;中期是正德青花的典型器;晚期因青料改用西域回青,發色濃豔,青花色澤和紋樣與之後的嘉靖青花相仿。 明代西亞文化在中國盛行。明代的許多皇帝都非常喜愛。這一愛好也反映在青花作品中。上面介紹到的永宣和天順青花均有反映。而正德皇帝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性格與其父,祖父均不同,生性尚武,一掃成弘之柔氣。故其人為政難稱善,然青花實為上品。,正德青花簡介,名作赏析,故宮博物院藏 高9.8釐米 口徑16.1釐米 足徑5.3釐米 碗直口,深腹,腹以下漸收,圈足較矮。裏外以青花為飾,呈色淡雅,微泛灰。裏心繪海水龍紋。外口沿繪曲帶紋一周,腹部滿繪海水

15、八怪紋。 海水八怪紋作為青花瓷器裝飾題材在明代早、中期青花器中較為常見,這種祥瑞神獸,被視作吉祥象徵。,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海水八怪紋碗,通高11.4釐米 口徑17.7釐米 底徑4.7釐米 青島市博物館藏 碗呈敞口,內外壁用青花裝飾五條威武矯健的穿花龍。 一龍盤繞於碗心,器壁內外各有二龍在花海中穿行飛舞。高管足外壁飾有纏枝蓮花,足內壁 “正德年制”四字青花楷書款。胎體極薄,造型優美,製作精湛。 青花瓷器發展到正德時期,色調已由成化淡雅變為青中帶黑,但此高足碗的青花色澤淺淡而呈灰藍,柔和雅致,呈色穩定,帶有成化遺風,是正德青花器中的上乘之作。 景德鎮窯的穿花龍裝飾圖案,最早出現于明初,至成化、弘

16、治時期較為流行。這件正德器秉承了明初的畫風,但畫面更趨繁縟。,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蓮龍紋高足碗,首都博物館藏 高5釐米 口徑23釐米 撇口,圈足。內底及內外壁共繪五爪行龍五條,輔以花卉。足壁飾海水紋。外底有“大明正德年制”青花款。青花色調藍中泛黑,暈而不散,代表了這一時期的藝術風格。,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龍穿花紋盤,高36釐米 口徑17.3釐米 足徑18釐米 首都博物館藏 胎質厚重,釉色白中閃青。口微撇,短頸,豐肩,肩以下收斂,折底,圈足外撇。通體青花紋飾多組,頸部六圓形開光內書阿拉伯文及對角雲紋,紋上下圈以回紋各一周;腹部以靈芝紋作底繪兩個斜方形開光,光內書阿拉伯文,陘部繪蕉葉,足邊繪如意頭

17、,紋間隔以三角形線。圖案佈局嚴謹,紋飾清晰。青花灰中泛紫,濃處有鈷鐵斑。造型與紋飾均是正德時期的典型藝術風格。,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靈芝紋阿拉伯文罐,故宮博物院藏 高7.5釐米 口徑23.8釐米 足徑18.8釐米 洗斂口,圓鼓腹,圈足。口沿下青花雙方框內自右至左橫書“正德年制”四字楷書款。以青花為飾,呈色淡雅,腹部繪卷葉紋兩周,足上亦繪圓珠紋。 正德青花常見以阿拉伯文、波斯文、龍穿花紋為裝飾,而此洗通體以卷葉紋裝飾,且描繪得精美細緻、雅潔古樸,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卷葉紋洗,首都博物館藏 高37.2釐米 直徑24.3釐米 鼓形,用兩道鼓釘紋將墩體分為三層。上層飾梅花錦紋;中

18、層繪兩組雙獅戲繡球,間以貼模印鋪首相隔:下層為壽山福海紋。墩面有四朵對稱的牡丹花卉;中心鏤雕反瓷牡丹。青花色澤呈灰藍色。畫風比較拘謹,反映出這一時期瓷器繪畫的一般作風。,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雙獅紋鋪首鼓釘繡墩,故宮博物院藏 高12.4釐米 口徑15.5釐米 足徑8.3釐米 撇口,束腰,圈足。器外壁與內壁上部滿繪穿花龍紋,紋飾繁密,線條清晰爽利,筆觸勁健有力,整體效果自然生動;白釉肥亮,白中泛灰,圈足底部為亮青釉,特別是積釉處青色更為明顯。器外底青花雙圈“正德年制”四字雙行楷書款。,明正德 景德鎮窯青花龍戲蓮紋渣鬥,高24.6釐米 口徑6.7釐米 足徑13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燭臺造型分上下兩層,

19、 上層託盤小而淺,下承以細長支柱;下層託盤為敝口、折底,下承喇叭形外撇高足。底有青花雙圈六字雙行楷書款“大明正德年制”。小託盤外繪如意雲頭紋一周,大託盤外飾雙勾花枝紋間菱形紋。上下支柱為開光阿拉伯文 ,週邊飾以雙勾花紋及菱形紋。下層紋飾上下分別飾以連珠紋及如意雲頭紋。,明正德 青花開光阿拉伯文烛台,高6.8cm 口徑14.2cm 孔明碗又稱諸葛碗,顧名思義即可推想此碗設計者的智慧和它的實際功用。它由兩部分組成:底部是一個有底孔、口沿微撇的深碗,在深碗口沿上疊入一個深腹碟,然後將碗沿與碟沿合二為一,修齊即成。若僅從外側看,碗腹高深,有較大容量,然而從碗上俯看,容量卻小得多,僅是碟的容量。 碗內壁滿飾“文王求賢”圖:群山環抱之中,澗溪岸邊,一代智者姜太公與聖者周文王相揖而見,彼此恭敬的神情舉止,充分表明了上古賢者幸會時的大家風範,這一點從文王身後高舉華仗的兩位侍臣興奮議論的畫面中也可以看出來,整個畫面場景不大,但其中飽含的多重資訊足以讓鑒賞者去充分感受、想像;碗外壁繪折枝葡萄紋,串串葡萄,碩果累累,線條奔放有力;圈足外壁有兩周青花弦紋,足心有一圓形孔洞,足脊切削較為規整,釉水白中閃青青花發色淡雅亮麗。這是一件明代弘治左右景德鎮民窯製作的精細產品。,明正德 青花“文王求賢”圖孔明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